第335章 千秋功業
“時辰快到了,不知李德明想的如何了?”王璿騎在馬上,冷冷地望著南門。
“西門已經在我軍手中,料他李德明也飛不上天,不歸降就是死,想必他會做出聰明的決斷的!”曹瑋非常輕松地笑了,在昨天夜裡有三千余人,接防了西門,並控制了大半城牆。
換句話說,內城已經盡在宋軍掌控之中,一個衝鋒而已。
“但願李德明在半個時辰內歸降,不然要真的屠滅內城,可不好辦!”王璿的話忽然軟了下來,似乎有無限的顧慮。
一旁,一直沒有做聲的上官秋,第一個明白了王璿的顧慮。
說白了,王璿雖出口非常強硬,但要真正做起來,卻不能不有三分顧忌。
戰場上屠殺是一說,原本在戰場上野戰的複雜環境下,你來我往,說沒有俘虜,人家不信卻無法證實,但要是牽扯到屠城,可就足以震動士林。
把合城的軍民一起屠殺那還不得,引起士林清流的群毆,禦史諫官的吐沫星子,也能把人給淹死。
就算王璿有充足的理由,就算不會引起士林強烈的反彈,但對於他而言,勢必引起前程和名譽的巨大損失,完全是不劃算的買賣。
曹瑋意味深長地道:“要是李德明負偶頑抗,不知大人如何處置?”
真是個難題啊!王璿明白曹瑋知道他的難處,屠城固然有威懾黨項人,穩定西北局面的作用,但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對於他前程的潛在影響。
但昨夜品嘗到衛慕雙羊豐美身子後,他一大早起來,就有殺了李德明的心思,只要李德明一死,衛慕雙羊就會成為幽居汴京的寡婦,到時候自己很容易把衛慕雙羊再次搞到手。
想想昨夜銷魂的滋味,真是流連忘返,但能夠讓李德明歸降,能夠使朝廷在戰略上收服黨項人心,他不能不按下殺心。
但是,若是李德明真的負偶頑抗,他必須要言出必行,反正自己有皇帝的恩寵,有劉娥的眷顧,當然還有大伯的政治威望,縱然前程會有小波折,卻能樹立一個令人膽寒的威名。在稍稍猶豫之後,斷然道:“我言出必踐,不知太尉可否助我?”
一場大戰後,他感覺,心態有些變了!
上官秋非常警覺地轉首看了看曹瑋,他知道王璿要是言出必行,沒由曹瑋的配合萬萬不行,王璿是在逼迫曹瑋攤牌。
曹瑋半天不語,他何嘗不明白其中厲害,但他明白西北日後的穩定,就在於朝廷的震懾力,如果李德明負偶頑抗、王璿無法實現誓言,即便是滅了李德明,也滅不了黨項人反叛的心思。
威德不通、立殺伐,這個道理他非常明白,當即道:“曹某又豈是在乎名利之人,只要西北平靜,關中重歸腹內,必然傾力相助大人,我想楊大人的心思亦是如此。”
有了曹瑋的保證、再加上上官秋的支持,王璿再次堅定了決心,只要李德明不出城歸降,他今天就要大開殺戒,反正自己就豁出去了,與自己建立的滅國功業相比,屠殺內城也算不了什麽大事。
“大人、大人。”慕容昭騎著戰馬,飛馳到王璿等人前面,激動地道:“李德明派使臣前來西門歸降。”
“哦,歸降了?”王璿那顆心忽然放了下來,但就在放下的時候。又沒來由地抹過一絲不開懷。似乎有些遺憾。
他保持著冷靜的面龐,淡淡地道:“不到見到李德明走出南門,還不能放松警惕。”
“看來李德明終究是支撐不住了!”曹瑋笑了,這種結局是最好的結束方式,朝廷的威德保全了,他們也不需要冒天下大不韙進行屠城,過份殺戮,實非他所願。
沒有讓他們等候太長時間,但見靈州內城南門,緩緩地打開,一行人徐徐地魚貫而出。
上官秋和曹瑋相顧一笑,臉上盡是勝利者的自豪,唯有王邵的臉頰上,始終沒有一絲笑容,反倒越發的冰冷。
“新的開始,終於開始了!”王璿面無表情,用自己才能聽到的聲音自言自語。
十月,趙恆自泰山歸途中,聽到靈州大捷的消息。
他需要天下承平,國富民安,來粉飾在他統治下的盛世,靈州被收復的官塘,在路上五天五夜,終於在他最需要的時候,到達了道中。
趙恆接到西北官塘的時候,激動地不能所以然,原本封禪的理由,就非常勉強,而且是他自編自鬧的一場鬧劇,自己製造祥瑞,賄賂大臣總歸心中不太舒坦。
北和契丹也是非常勉強,不能構成文治武功的彪炳,雖然表面上風光無限,但實際上內心深處卻充滿了矛盾,深恐自己自編自導的神話被人打破。
展開對黨項的軍事進攻,也可以說是他非常希望的,既然契丹不可能戰勝,那黨項相對來說好打一些,突破禁軍十萬兵力、糧草大規模調用,就說明他非常需要這場勝利,哪怕是王璿打一場勝仗也可以。
西北戰場上不斷傳來的勝利,使他不斷增添封禪的理由和自信,當快要到達泰山的時候,心中非常急切希望等到收復靈州的消息,哪怕是奪取靈州,放走李德明也在所不惜。
大軍圍攻靈州的日子裡,宣撫司一天一次官塘,但由於王璿在前方,不敢有任何的預測。
所以,他對能否拿下靈州一直放心不下,這幾天來的官塘,全是靈州之戰,,緊張的戰事令他越發不安,生怕戰事久拖不決,出了意外。王璿沒有讓他失望,沒有辜負他的重托,當他登上了泰山正舉行祭天大典的時候,來自陝西西面宣撫司的官塘也到了,契丹大軍兩面出擊,他是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情,打開官塘的,那一刻的心情真是複雜百倍,不能用言語所表達。
契丹的壓力太大了,他不能不有所顧慮。
如今,他接到官塘,當看到官塘上寫道:“.賴曹瑋、楊延昭諸將,禁軍、廂軍全體吏士效命,叛臣李德明率官民五萬人出城歸降.”
趙恆終於盼來了自己急切想要得到的東西,這次封禪終於有屬於自己,可以理直氣壯詔告上天的東西了。
他非常、非常的激動,一張胖臉由於興奮而顫抖,雙目盡是興奮的得意,當即命內侍宣讀了這份官塘,並立即祭告上天。
在場的官吏無不振奮,無論出於何種理由,無論持有怎樣的政治觀點,他們都不能否認這場戰爭,完成的非常及時,非常漂亮,時機把握的恰當好處,幾乎可以說完美。
王旦自出汴京之後,就沒有笑過,只有當他聽到了攻陷靈州,李德明率黨項官民投降之後,才長長舒了口氣,臉上泛起一抹欣慰的笑容。
路途中,停留在京東,趙恆仍然沉浸在興奮之中,他在回到行宮之後,立即給王璿等人加官進爵。
當然,對大臣的封賞,還需要宰執大臣才能通過。不過,王璿等人立下大功,又是恰當好處,相信宰執不會吝嗇。
“陛下,寇準、王璿二人雖建立大功,封爵即可,如王璿年紀輕輕,又沒有監寺資歷,怎可一躍為正任兵部郎中,朝廷制度絕不容毀壞。倒是寇準坐鎮延州節製方面,陛下應當招入朝廷大用才是。”王旦首先發表自己的建議,他開口就勸阻趙恆不要封賞他的兒子,也是他在於避嫌,更在於他不想讓王璿升遷的過快。
“王公所言差矣!”丁謂淡淡地笑道:“所謂舉賢不避嫌,王公彬彬君子此滿朝皆知,但對於令公子似乎過於苛刻,王璿的功業是天下人有目共睹。雖然年輕,卻有擔任執政的才乾,雖未宣撫司使副,但向敏忠、寇準遠在百裡外,實則掛名而已,王璿實際上主持了整個剿滅叛臣的征伐。”
“數十年邊患一朝克靖,陛下封賞是論其功、又不是徇私,若王公一力勸阻陛下封賞寇準而冷落王璿,那數十萬將吏將會如何去想,有功而不得封賞,封賞而厚此薄彼,令天下人心寒,到時還有幾人願為朝廷效力,王公若在堅持那就是致陛下於不公。”
“丁大人所言極是,陛下,對於王璿必須是要封賞,不然不足以表彰天子威德,不過王大人謙讓避嫌亦是有道理,王璿年輕、的確不宜遽然升遷,一切還望陛下斟酌。”已經回到朝廷的向敏中也站出來說話,他對丁謂是看不入眼中的,但王旦的謙讓,又令他感到過份,考慮到王旦也是為了伯父著想,他采取這種的辦法,即顧全王旦的憂慮,又讓趙恆滿意。
其他的幾位大臣,都是宦海沉浮數十年的老油子,當然明白怎麽回事,王旦是擔心王璿年紀輕輕升遷過快,一則會產生驕傲自滿的心理,二則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一個人太過於顯貴對於日後,並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王璿立下了顯赫大功,趙恆封賞的心情也是情理之中,無論他們政見如何不同,但對於黨項的策略,卻是驚人的一致,所以他們認定剿滅黨項的功績,絕不能等閑視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