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宋權臣》第90章 開始
  第90章 開始

  背豎三角紅旗的急腳子一路報捷,沿途各軍州皆驚,最終驚動了整個朝廷。

  威虜軍大捷,各路大軍並未享受勝利的喜悅,在王璿的建議甚至是強行主張下,極短時間內集結完畢。由王顯率步軍主力回防唐河一線,馬軍休整後,在側翼警戒,並上書朝廷,準備應急契丹主力進犯。

  威虜軍之戰為王璿帶來極高威望,成功樹立他在諸將心目中的地位,王顯亦是客氣有加。

  商議之後,當天,王顯率五千馬軍、七萬步軍西調,奔赴定州,莫州部署桑讚率一萬步軍留守威虜軍,並在羊山北麓設下兩座大寨,掩護經過血戰的馬軍休整。

  好在宋軍在這場戰役中,馬軍損失並不算大。契丹兵潰之際,為了沿山麓突圍,大半舍棄戰馬。

  故宋軍俘獲甚重,馬軍整體力量反倒加強,稍事休整後,便可以投入新的戰鬥。

  無論是前方將帥還是朝廷重臣,心中那塊石頭都沒有完全放下,僅僅三天就傳回朝廷的旨意,同意三路都部署司的建策,並下令馬軍後撤退出戰場。

  同日,另一隊急腳子向雄州出發,朝廷已恩準西上閣門使、製置屯田使,雄州知州何承矩的“圍魏救趙”的戰術。

  由他率數千雄州、滄州兵馬,在整個河北防線最東段的乾寧軍,搭乘水軍刀魚船自界河入海,在遼境的平州登陸,向渾泥城發動襲擊,以吸引遼軍主力回救。

  自雍熙北伐以來,宋軍第二次動用水軍跨海進攻,當王璿聽到消息後,忽然眼前一亮。

  都堂、樞密院和三衙的文武大臣舉一反三,為了減輕河北西線壓力,傳令在河北東線的淤口關、益津關,出兵對契丹境內展開了牽製性進攻。

  王璿很擔心,擔心自己當了露頭鳥。

  的確,他確實從開始就策劃、參與並強製性地牽動威虜軍之戰。在戰後,還利用在諸將心目中建立起來的威信,聯合七位前方鈴轄,半請半強迫使王顯答應率軍立即趕赴唐河,與留守的三路行營鈴轄韓崇訓會兵,在唐河組成大陣。

  現在,緊張的心理稍稍放松一下,意識到這場仗沒有打完之前,朝廷斷然不會輕易處置他。

  他在那天的戰場上,甚至拋下步軍部隊,帶著秦臻、江雲並衛隊百騎,一路尾隨契丹潰兵,與李繼宣分左右,殺過長城口,給予契丹潰兵很大殺傷,進入契丹國境十余裡。

  最後與火焚契丹糧草營,搶掠大批金帛的廣銳、雲翼數千騎會師,把糧草營輜重全部毀去後,用行軍隊列,浩浩蕩蕩南歸。

  “和上,這場仗打的很艱難,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啊!”在幾天來,王璿一直奔波於各營寨,挑撥糧草、看望傷患、安撫百姓,盡一份做地方官的本份,好不容易才回衙門。

  明秀的神色也很嚴肅,他不斷為戰死者超度,目睹一具具殘缺不全的屍首,心情很是不好。

  在王璿說完後,他歎了口氣,說道:“好在打勝了,但子正仍需防備禦史彈劾。”

  王璿點了點頭,明秀的臉色看在他眼中,真正的戰場,他算是第一次經歷,令他窒息、乾嘔的場面,到現在還沒有統計完對方戰死、俘獲數目。

  讓他吃驚的是,正如歷史所記載那樣,當他回兵之際,火光衝天的夜空中傳來的悲憫的哀號,聲震原野,格外淒涼,讓他心中久久傷感,不能平靜。

  “是打勝了,我也明白禦史定要彈劾我,光一個擅改軍陣,不遵天子陣圖的罪名,足以讓我丟官罷職。”

  “也不一定,勝利者永遠是對的!”明秀一笑,他用耐人尋味的目光盯著王璿。

  王璿聞音而知雅意,他從始至終都牽引戰役,得到前方大將的認同,戰後連王顯也不能不上書請罪。

  勝利者永遠是對的,說的一點不錯,面對一場大捷,朝廷中就算有人想對付他,也要考慮一下皇帝心思和士人議論。

  對於明秀的見地,他認同地笑了笑,道:“這些日子,就有勞和上操度法事了,過後我還有事請教。”

  “貧僧眼裡一切皆空,人生死超脫,並無漢胡之分。”明秀合十,神色莊重、慈悲。

  在幾天裡,王璿考慮了很多,鑒於這場戰役,給予他極大地啟發,從軍事體制、軍隊編組、戰役指揮到糧草運輸、城池道路、傷患救助、衛生保障等重新進行思考。

  當然,也對與契丹的關系、大宋日後發展重新思考,他所知道的幾乎都存在誤差。

  朝廷內,正如王璿所憂慮,一些人對王璿夥同前方大將陽奉陰違非常不滿,尤其是以陳堯叟為首的文官,不斷上書彈劾王璿“身為守臣、擅專兵機,僭越大帥、有違上意”。

  詞鋒非常犀利,句句隻指向王璿與諸將逼迫王顯就范,言下之意,以文官竟讓延邊主要將帥違抗聖旨,逼迫主帥用計,無論怎樣都犯了朝廷製衡大忌。

  又是契丹人幫了王璿大忙,當朝廷中攻擊他聲音日盛之際,
  不甘心前鋒大敗的耶律隆緒,親自率十余萬主力南下。

  由於契丹主力進攻迅猛,對王璿的非議才稍稍退去。

  耶律隆慶鑒於在威虜軍的戰敗,契丹軍人心有余悸,他小心的避開了威虜軍,取道易州境內直撲威虜軍西邊的滿城,前鋒直抵滿城之南五十裡的方順河,與剛剛到達定州沿唐河布防的王顯、韓崇訓大軍遙遙相對。

  十月二十八日,耶律隆緒的禦營大軍抵達滿城,契丹國內最精銳的左右皮室軍、拽剌軍開始南下,更大規模的會戰一觸即發。

  天氣——戰爭的成敗決定因素之一,威虜軍之戰,耶律隆慶之所以大敗,除了王璿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一場好雨。

  氣候的變化再次幫助了宋軍,從威虜軍開戰之後,連日的陰晴不定的天氣,讓地面泥濘不堪,嚴重影響了契丹馬隊的機動能力,弓箭皮弦根本無法使用;再加上威虜軍之戰影響,契丹大軍士氣不振,

  面對嚴陣以待的唐河大陣,士氣高昂的宋軍將士,天時、地利、人盡皆失去,繼續打下去佔不到便宜是小,要被宋軍咬上一口,就得不償失了。

  耶律隆緒心中極為不甘,卻又毫無辦法,又得斥候軍報,數萬宋軍騎兵分為兩路襲來,對契丹大軍側翼造成極大威脅,東線宋軍越海進攻。

  威虜軍仍有一支強大的宋軍部隊,隨時能深入契丹國內,或是截斷他的退路。更無力的是,支撐南下的糧草營遭到毀滅性的的破壞,轉運糧草極其艱難,根本無法支撐十余萬大軍南下作戰。

  萬般無奈之下,無法忍受也得忍受,在宋軍各部虎視眈眈下,不得不下令撤軍。

  當夜,韓崇訓率五百壯士夜襲行營,契丹各營草木皆兵,若不是宮帳軍宿衛拚死力戰,或許耶律隆緒將會成為第二位死在河北的契丹皇帝。

  當契丹大軍緩緩北撤,宋軍沒有展開大規模行動,僅僅進行小規模的騷擾,佔了便宜就跑。

  王璿卻在遂城觀望、思考,他非常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