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武唐攻略》第516章 長安城中無大事
  第516章 長安城中無大事

  先頭是李敬業先走了,緊跟著是屈突仲翔去了西域“從軍”,然後又是李賢帶走了長安城中的混世霸王程伯虎,薛丁山也走了,於是乎,大唐長安城中呈現出一種太平盛世的景觀,因為爭風吃醋鬧出來的打架鬥毆事件直線下降,分管治安的幾個縣尉只要一碰頭必定是唏噓不已,至於雍州廨的幾個屬官雖說沒了主心骨,但由於雍王府長史裴炎又升官了,因此他們並不愁沒有靠山。

  遼東大捷,平壤城攻克,得知這個消息的李大帝竟是難以克制地淚流滿面,不知是為太宗皇帝復仇成功,還是因為自己終於超越了乃父李世民,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明君這個目標又跨進了一步。總而言之,這人雖然還沒有回來,但獻俘的安排卻要準備好,此外,他最迫切想去的地方還是太廟,為的就是告慰列祖列宗。

  雖然武後如今已經是實質上的掌權人物,甚至可以在封禪泰山的時候打破成規代表命婦獻祭,但太廟這地方她卻不好輕易進去,於是免不了關照王福順好好照應之類的話。半個月前郭行真敬獻了第一丸丹藥,結果李治服用之後感覺非常好。這一日站在太廟之前,他甚至生出了自己當時站在泰山頂上俯瞰大地的感覺。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他本能地把當日封禪泰山時李賢吟的那兩句搬了出來,眉眼間盡是意氣風發的表情,仿佛整個人一下子年輕了十歲。在旁邊的王福順覷著這般光景,心中也很欣喜,忍不住便湊趣道:“陛下如今春秋鼎盛,東征西討無往不利,這文治武功便是秦皇漢武也未必能及。”

  這話阿諛奉承得已經過頭了,不過,這時候的李治自己也沉浸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思緒之中,竟是破天荒不曾反駁,他的腦子裡甚至在轉動著自己日後該定什麽諡號的念頭,半點也不嫌晦氣。

  進了太廟祭了歷代先祖,他便最終來到了太宗皇帝的像前,拜禮之後就開始默默禱祝,可不一會兒就開始走了神。他是嫡子中的老么,從小壓根沒想著能當太子,所以日子過得很舒心很快樂,可等到當上了太子,他方才知道有這麽一個英明神武的老爹會有怎樣的影響。雖說長孫無忌從來沒有拿他去和太宗皇帝比,但坐在皇帝這個位子上,雄心壯志他還是有的。

  於是,他便深吸一口氣,低聲念道:“父皇,高句麗如今已經平定,我終於完成了你和煬帝都不曾達成的願望!不但如此,媚娘給我生了兩個爭氣的兒子。”雖說武後曾經是太宗皇帝的禦侍,但對於自己立了父親的女人當皇后,李治並沒有多少不好意思,“太子固然是賢孝仁德,堪為儲君典范;雍王也同樣是注重孝悌,深知為我分憂,他們必不會像大哥和四哥那樣骨肉相殘!”

  這太廟不是誰都能進的,王福順也只能在外等候,所以李大帝自不虞這話有人聽去,竟是越說越自豪:“遼東平定,西北吐蕃臣服,安西四鎮如今更是俯首貼耳,波斯雖為大食所佔,但有朝一日,朕也會出兵助卑路斯回歸故土!”

  他絲毫沒有察覺到自己的稱呼已經從我變成了朕,聲音也從自豪變成了自信,由自信變成了自負。接下來,他就開始滔滔不絕地歷數自己即位以來的種種功績,順便也自責了一下不該對舅舅的家族采取那樣激烈的手段,不過也提到已經讓長孫延回朝,並準備歸還長孫家趙國公的爵位。

  就這樣一樁樁一件件地歷數,也不知過了多久,他方才長籲一口氣,停止了話頭,但心中照舊是洶湧澎湃,恨不得明日大軍就押送高句麗王族回來,他可以在昭陵面前獻祭。帶著這略微的遺憾,他慢悠悠地出了門,也不看等得十萬分焦急的王福順等人,徑直走到了台階前,深深呼吸了一口仍舊寒冷的空氣。

  “陛下……”

  “回蓬萊殿。”言簡意賅地吐出四個字,李治便負手站在那裡發呆。等到王福順跑回來說一切就緒,他卻忽然又吩咐道,“你去找替皇后編寫臣軌的那幾個編撰和學士來,就說朕有事情要和他們說,對了,到政事堂把上官儀,到東宮把太子也一起請來。”

  王福順聞言心中咯噔一下,一抬頭見李治滿臉肅重,他不敢怠慢隻好照辦,少不得親自跑這麽一趟。跑到地頭找到人,包括劉禕之在內,所有的人都傻了——雖說他們名義上是編撰書的,但實質上全都是武皇后的智囊班子,這武後下發的詔令,十條有八條都是出自他們之手,如今皇帝忽然把他們全都召集過去,這是要幹什麽?
  奈何君命如山不可違背,雖說極度不解和惶恐,一群人還是隻得去了。去歸去,派個人給武皇后報信那也是應有之義,所以,幾乎在他們抵達蓬萊殿的時候,武後也得到了消息。這下子,聰明絕頂手腕高明的武皇后也詫異了,出於謹慎考慮,她便稍稍裝扮了一下,帶著阿芊直奔蓬萊殿,就在門口,她正好撞上了剛到的上官儀和李弘。

  上官儀雖說早就沒了往昔的雄心壯志,但這並不代表著他就和武後相處得融洽,事實上,他始終在竭力避免有和武後單獨相處的機會,所以這時候打招呼過後就趕緊溜進了蓬萊殿。武後也知道在這個老家夥口中打聽不到什麽東西,自然把矛頭轉向了自己的兒子。

  面對母親的疑問,李弘老老實實地一攤手道:“兒臣也不知道父皇相召有何要事。”

  對於這樣的回答,武後並不滿意,不過想想自己已經來了,索性就跟著進去。當看到濟濟一堂的“自己人”時,她微微有些色變,隨即便一臉若無其事地上前,道是自己聽說李治去過太廟之後便召見了這麽多人,唯恐有事所以過來看看。

  李治最信妻子,聽了這話也不怎麽在意,點點頭便示意武後在旁邊坐了。而面對一大群惴惴不安的臣子,還有一個茫然不知所措的兒子,他當場宣布,自己要編一本書。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呆了。武後喜歡著書立說,這是滿朝上下都知道的事,從以前的昭儀到現在的執政皇后,武後編著的書大約有幾十本,本本都是大道理,也動用了相當的人力。然而,這從來對於寫書沒興趣的李大帝,這次怎麽突發奇想要著書?
  原來,李治忽然對如今的國史寫法不滿意,決定寫出一本更精彩的《天皇大帝錄》,用來記載自己的豐功偉績。這在以往也不是完全沒有的事,所以一群臣子在回過神來之後,便開始個個附和,上官儀這個首席宰相更是擲地有聲地認為,這是可以向四夷宣揚中原明君的大好機會,順帶附贈不少詞藻華麗的奉承,於是就只見李大帝神采飛揚。

  事情既然不是自己想象得那麽糟糕,武後又怎會在這種事情上掃丈夫的興,輕飄飄幾句話說得李治滿面春風,倒是下頭的太子李弘有些不以為然,但蠕動了一下嘴唇還是沒說什麽。李賢當初可沒少關照過他,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沒必要據理力爭,沒看上官儀也讚同麽?
  於是,在編寫《臣軌》之外,劉禕之一批人又多了一個編寫《天皇大帝錄》的重任,想到還要幫皇后作智囊當秘書,這一幫子人的面色都好看不到哪裡去,為首的劉禕之甚至還在心裡暗自考慮,是不是要建議武後擴充一下這麽個秘書班子。再怎麽說,天天從北門進固然很方便,但從路途上來說還是繞了個不小的圈子。

  既然人都來了,李治也要顯示一下作為皇帝的氣度,就留下了這麽些人在便殿賜宴。和麟德殿的大宴不同,今日人少,也沒有叫上教坊歌姬,但上官儀妙語連珠,氣氛自是比以往更加活躍,再加上李大帝興致高看誰都順眼,這黃桂稠酒喝了一碗又一碗,到最後便微醉著重重一放酒爵。

  “朕有賢妻賢子賢臣,古往今來,有誰能及得上朕!”

  這樣狂妄的話李治還從未在公眾場合說過,所以一時滿堂寂靜。武後是“賢妻”,這一點她不可能也不願意去反對自己的丈夫;李弘雖說覺得父皇喝醉了,但也不會反對自己被列為賢子;而剩下的以上官儀為首的大臣就更不用說了,誰不想作為賢臣名留青史?
  於是,一群人齊齊附和,把個李大帝讚得天上難尋地上沒有。等到王福順在宴後把醉醺醺的李治送回去安歇,武後不禁長長噓了一口氣——不得不說,有的時候李治就和小孩子似的愛聽好話,喜歡人家順著他。當然,若不是她當初逮著這個機會,又怎麽可能一步登天?
  而李弘看著老爹消失的方向,也歎了一口氣——李賢這一走固然是輕輕松松,可賀蘭煙三天兩頭來找他的太子妃訴苦,李令月那三個小的也纏著他要李賢,他都快煩死了。

  李賢啊李賢,你趕緊回來吧!

  PS:翻倍啊翻倍,這月底翻倍真是難得,嗯,支持我的就給我一票吧,謝謝!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