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逍遙小軍侯》第899章 北上
  第899章 北上
  【求月票】

  不敢有絲毫遲疑。

  寇婉婉又吩咐了一些事後,世襲土官們就退出清泉殿,下山,返回各自的州縣,想盡一切辦法完成寇婉婉交代給他們的任務……

  陳國京城。

  也是今天上午,一道奏折以六百裡加急的速度送入了宮中。

  因此份奏折的封面上寫著“黔中道觀察處置使”的字樣,所以第一時間就送到了陳皇的手上。

  這時,陳皇和尤貴妃正在欽安殿的書房中處理政務。

  陳皇已經勤政了許多。

  要是往常,恐怕這個時候,陳皇還在龍塌上呼呼大睡呢。

  少時,陳皇看罷祝修遠的奏折。

  “太好了!”陳皇放下奏折,長身而起,激動的在書房中走來走去。

  “陛下?”

  “愛妃你看這份奏折,是祝愛卿親筆手書,整個黔中道……竟又重歸我大陳了!”陳皇激動。

  尤貴妃吃了一驚,忙取過奏折一看。

  “祝愛卿深入黔中後,先滅了大蕃國師,及其千余大蕃將士,然後尋到輕泉宮少宮主,並助其奪得宮主之位,還想辦法讓黔中各州的世襲土官重新接受輕泉宮宮主的製約……”

  尤貴妃慢慢合上奏折,同時將祝修遠在黔中所為之事念了一遍。

  面色激動且震驚。

  她感覺不可思議。

  “黔中之地,朕本來都打算放棄了,畢竟,那裡各方勢力盤根錯節,又山高皇帝遠,鞭長莫及……”

  “卻沒想到,祝愛卿深入黔中才十數日,便一舉扭轉了整個黔中的乾坤!祝愛卿快刀斬亂麻,將這事辦得十分漂亮!”

  陳皇說著就不由哈哈大笑起來。

  前段時間平定東南五州之亂,現在又收回黔中,這連番的大喜事,讓陳皇感覺十分爽快,有種掌控一切、盛世即將到來的感覺。

  “臣妾恭喜陛下……”

  尤貴妃適時一個馬屁拍上去,她嘴甜,知道該說什麽不該說什麽,而且每次都能戳中陳皇的癢筋。

  於是陳皇便更加高興了。

  隨後大手一揮:“來人啊,宣文武百官,謹身殿議事!”

  陳皇現在心情喜悅,急於將收復黔中的好消息告訴給群臣知曉。

  而在這時的京城中,還是一片波平浪靜。

  祝修遠的奏折,是以六百裡加急的速度送往京城的,加之黔中多山,消息傳播不便,這段時間也內亂得厲害,於是便沒有消息傳出。

  自然,整個京城中,知道祝修遠已經收復黔中之事的人,就只有陳皇和尤貴妃兩人而已。

  國相府。

  國相大人李忠,正在書房中與眾文官會面。

  這些文官大多來自朝廷六部,是李忠的得力乾將。

  “諸位,那平南侯……深入黔中之後,就沒有任何消息傳出了,你們說,平南侯……是不是死在黔中道的大山裡了呢?”

  一個文官眯著眼睛,捋著頜下山羊須,一幅老奸巨猾與奸詐的模樣。

  “我看很有可能!”另一人接口,“據說,那黔中的大山之中,山路陡峭,還有瘴氣、野獸、毒蟲等。那裡的民風也十分彪悍……”

  “就算平南侯僥幸命大,得以存活,但黔中局勢如此複雜,他又如何能有所作為呢?”

  “不錯!黔中局勢的確非常複雜,那是一個大泥潭。先不說外部的大蕃、大理國、邕州土司王等勢力。”

  “單單說黔中內部。自邵州王起兵造反之後,黔中各州縣的世襲土官,就各自為政,誰也奈何不了誰!這就足以令人頭疼了。”

  “數百年前,據說有個什麽輕泉宮,有法子製約各州縣的土官,雖然那輕泉宮是個詭異的所在,但至少也能保證黔中不亂。”

  “但現在不成了,輕泉宮無法制約各州的土官。”

  “那些土官各自為政,加之山又高,路又陡,老夫倒要看看,那平南侯如何收拾黔中之亂!”

  “……”

  “諸位,我們先議一議,看看這彈劾平南侯的奏折,應當怎麽寫……”

  在坐的文官們鬧哄哄。

  但高坐上首的國相大人李忠,卻始終都沒有發言。

  等文官們的議論聲稍停,李忠這才咳嗽了一聲,清了清嗓子,準備發言。

  文官們聽了這咳嗽聲,便立即閉嘴,紛紛看著李忠。

  “相爺,相爺,府外來了宮裡的公公,說是陛下召集百官入宮議事……”

  這時,一個下人急匆匆入內,打斷了李忠的話頭。

  “陛下又召集百官……”文官們頓時議論開了。

  最近一段時間,陳皇過於勤政,三天兩頭就召集群臣入宮,並且,不分時間地點,也不管你大臣在做什麽。

  就算躺入了被窩,也一定要起來!

  “諸位大人,陛下召見,非同小可。”李忠發話,“諸位請依次從後門離開,先返回各自府中,換了朝服,再入宮議事。”

  眾文官紛紛起身,朝李忠拱手一拜,便紛紛邁步。

  他們腳步匆匆,從國相府的後門離開。

  乘坐馬車,返回自己的府邸,更換了朝服,舒了口氣。

  這才出府門,往皇宮的方向趕去。

  ……

  皇宮,謹身殿。

  文武百官已經齊聚,站在大殿中,按照文武分列兩隊,皆垂手而立,顯得恭敬肅穆。

  禦階之上,陳皇與尤貴妃也已經就位。

  陳皇和尤貴妃都笑容滿面,樂得合不攏嘴,這讓滿殿文武大臣摸不著頭腦。

  “諸位愛卿,今天召集諸位入宮,實有一件天大的喜事,朕已經急不可耐,要分享給眾愛卿知曉!”

  君臣見禮後,陳皇笑眯眯,揮動明黃色的龍袍長袖喊了“平身”,然後就急不可耐的直入主題。

  龍椅之旁,安置了一張鳳椅,尤貴妃端坐其上。

  尤貴妃珠翠滿頭,明豔動人,與陳皇相視一笑。

  “陛下,不知是何等喜事,竟令陛下龍顏大悅?”一個臣子出列拜道。

  其余眾臣心中也十分好奇,心裡做著各種猜測。

  “有關黔中道之事!”

  “黔中道……”

  群臣嘩然,咀嚼著“黔中道”三個字。

  這三個字,對李忠及其心腹來說,太熟悉不過了,方才他們在國相府中聚會,所議之事,正與此有關。

  但他們嘩然一陣後,很快就閉嘴,並隱晦的對了下眼神。

  “事關黔中之事,而陛下又龍顏大悅……這?”他們心中隱隱生出不好的預感。

  就連李忠那稀疏與泛白的眉毛都是一動。

  “祝愛卿以黔中道觀察處置使的身份,深入黔中十余日,已經快刀斬亂麻,肅清了黔中各方勢力!黔中各州縣的世襲土官,也全部歸順了我大陳!”

  “諸位愛卿,我大陳收復了整個黔中!”

  陳皇興奮,不待臣子開口詢問,他就急不可耐的自己說了出來。

  “什麽!整個黔中道都收復了……”

  話音一落,整個大殿中就像是炸開了鍋。

  文武百官沸騰,彼此交頭接耳,大殿中頓時便鬧哄哄起來,猶如菜市場。

  不過,滿殿大臣中,也有部分臣子保持了“冷靜”。

  這部分人,正就是李忠及其心腹。

  他們懵了,一臉癡呆,完全不能相信。

  不應該啊,黔中局勢如此複雜,那平南侯就算本事通天,也不可能快刀斬亂麻般肅清整個黔中,而且,還是在十余日內……

  這根本不可能!

  “朕也是不久前,才收到祝愛卿從矩州送來的奏本。十余日前,祝愛卿深入黔中,第一步就滅殺了大蕃國師……”

  陳皇很是興奮,竟當庭細述祝修遠在黔中的所作所為。

  他臉色不自然的潮紅,聲音很大,每說到關鍵之處,聲音更顯激昂。

  仿佛收復整個黔中的過程,是他親自參與其中的般。

  陳皇說得太嗨,自然沒有注意到,大殿中的大臣們,一半大臣面色茫然,一半大臣臉色鐵青……

  他更沒有注意到,武官序列中,暫居第一的韓清山,面色更是奇怪,那是一種欣喜但又死死壓製住欣喜的模樣。

  “祝愛卿身為黔中道觀察處置使,代天巡視地方,他既然扶持了那輕泉宮,並為現任宮主請功,朕自然無有不允。”

  “嗯……現任輕泉宮宮主寇婉婉,官居一品,其儀禮規製,皆視同國主。另賞賜……”

  陳皇這話一出,大殿中再度哄鬧起來。

  按國主的規製?

  “陛下,萬萬不可!”李忠的心腹們立即跳了出來。

  他們聲音很大,很激動,就好像在維護一條真理似的,然後七嘴八舌,拽文、掉書袋,說了一大堆。

  總結一句話,就是請陳皇收回成命。

  陳皇的臉色立即便沉了下來,笑容消失,不愉之色肉眼可見。

  陳皇根本就沒想到,這種大喜事,竟有人跑來添堵,這就像一盆冰涼的冷水,直接給他兜頭罩下。

  鳳椅之上的尤貴妃見此,滿臉的笑容也頓時收斂。

  然後開口說道:“祝愛卿身居黔中道觀察處置使之職,出使黔中,猶如陛下親臨,他的一言一行,皆與陛下親至無異!”

  “再者,陛下方才金口玉開,一言九鼎,說出去的話豈有收回之理?”

  “你等還不退下,陛下今天好不容易高興一回,你等身為臣子,不思為陛下分憂,卻專掃陛下的興……”

  尤貴妃雖然權勢滔天,掌握了一小半的朝政,但尤貴妃的勢力范圍,很難延伸出后宮外。並且,這些大臣,都是李忠的心腹。

  所以大臣們盡管被訓得無話可說,但也沒有依言退下。

  “此事朕心意已決,你等不用多言。”

  陳皇接著開口,說道:“黔中之地的治理,數百年以來,都是按照這種方式,此乃祖宗成法,不可妄改!”

  大殿中間的臣子們互相對望一眼,皆搖了搖頭,然後默默退回原位。

  因為陳皇所言十分在理。

  維持祖宗成法,也是他們這些文官義不容辭的“責任”。

  陳皇滿意的點了點頭,嘴角的笑容複現,然後又安排殿中的大臣們,著手準備黔中道的收復事宜……

  不一時朝會散了。

  很快,有關黔中的消息,已在京城中不脛而走,到處流傳。

  整個京城又一次沸騰了!

  平南侯入黔才十余日而已,便就收復了整個黔中道……嘖嘖,那些說書先生們立即忙碌起來,將這一條傳奇故事,融入《神雷風雲錄》。

  隨著全城沸騰,這條消息也傳入了平南侯府。

  董誠和董漱玉都重重的松了口氣。

  若說這京城之中,誰最擔憂祝修遠一行人的安危,自然就屬董誠和董漱玉了。

  ……

  京城在沸騰中迎來了天黑。

  但有關黔中的熱度絲毫不減。

  城中某間茶樓,地下的密室中,卻顯得極為靜謐。

  三隻蠟燭被點燃,靜靜的光芒驅散了黑暗。

  一張小桌兩邊,韓清山和陳東義再次會面了。

  “天選之人就是天選之人!”韓清山笑著搖頭,“他自己就能逢凶化吉,並且時有驚人的之舉,我們這些人,好像沒起到什麽作用。”

  陳東義沒有吭聲,隻搖動著一柄羽毛扇,眉頭緊鎖,像是陷入了沉思。

  “那黔中的局勢,的確非常複雜,單單黔中各州縣的世襲土官,就是一個令人無比頭疼的問題,更不用說大蕃等其他勢力。”

  “就算是我去,恐怕也處理不好。更不用說,在十余日內解決這一切了!”

  “嘖嘖!”韓清山接著搖頭,喝了一口茶水,看著陳東義苦笑道:“陳兄啊,你說,我們是不是該提前,找一處環境清幽的世外桃源了?”

  “陳兄?”

  “哦,韓兄……方才愚弟出神了,還望韓兄不要見外。”陳東義回神,手裡還握著羽毛扇,拱手慢悠悠的賠了個禮。

  “誒誒。”韓清山連連擺手,笑道:“你我兄弟之間,不拘小節。對了陳兄,你覺得我的提議怎麽樣?”

  陳東義繼續搖動羽毛扇,笑道:“韓兄正值壯年,還不是世外隱居的時候啊!”

  “嗯?”

  “那位雖然是天選之子,運氣也極好,但他終究年少,年少之人,指不定哪天就陰溝裡翻船!還是需要我們在暗中保駕護航才行。”

  陳東義笑道。

  韓清山緩緩點了點頭。

  “再者,那位了結了黔中之事,順道就要去嶺南了,將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在朝中,這就更需要我們。”

  “而且韓兄,愚弟幾日前,又有所新發現,那國相大人李忠,似乎又有了新一輪的陰謀。”

  “什麽陰謀?”

  ……

  金陵王府。

  黔中道之事,也傳入了府中。

  這時,正值金陵王宿醉酒醒。

  他到底對太子之位耿耿於懷,加之又聽了這消息,於是金陵王便得了啟發——

  帶兵打仗,獲取軍功,進而謀奪太子之位!
  金陵王心裡越想,越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

  “憑什麽那平南侯能帶兵打仗,本王就不行呢?本王也一定行的,並且還能比平南侯更厲害!”

  金陵王在心裡反覆念叨這句話。

  最後他自己都信了。

  於是金陵王快步去了書房,吩咐筆墨伺候,揮筆寫了一本奏折,在裡面說了他想帶兵打仗的請求,還不忘了自吹一番。

  “哈哈哈!”

  金陵王擱筆,兩手拿起奏折,向尚未凝固的墨跡吹了口氣。

  然後笑道:“我這奏折,文彩飛揚,並且本王也是真心實意要帶兵打仗的,想必父皇看了,心裡一高興,當即就同意了本王所請……”

  奏折送入宮中了。

  然後金陵王就在府中癡癡的等待。

  硬是等了一個晚上。

  但結果卻什麽消息都沒有等來。

  第二天早上。

  金陵王實在心癢難耐,便派出府中的太監,假借呈送罰抄的《論語》為由,入宮打探奏折之事。

  由於最近陳皇勤政,那太監很快就回來了,面色十分難看。

  “父皇同意了本王所請了嗎?”金陵王抓住太監的手著急問道。

  “沒……沒有……”

  “沒有?!”

  “是……是的。”太監的手都抖了起來,他怕挨揍。

  “父皇到底是怎麽說的?一字一句的詳細說來!”

  “陛下說……說……”

  “到底說了什麽?”

  “陛下說……斷臂之人如何能帶兵打仗?還說讓王爺……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

  金陵王:“……”

  隨後,金陵王手捂心口,整個身體都萎了下去,表情難受。

  “王爺……”

  金陵王府中頓時亂成了一鍋粥。

  ……

  五日後。

  京城中,平南侯在黔中道的壯舉,還在被京城百姓們津津樂道,茶樓酒肆中,說書先生們唾沫橫飛,一本《神雷風雲錄》都快翻爛了。

  但聽書的聽眾們,依舊樂此不疲。

  茶水、瓜子、糕點,搭配這一套故事,簡直絕配。

  與此同時。

  黔中道,矩州城。

  城門大開。

  “還真是巧了,宮裡來的公公,與神雷軍竟同在今日趕到。”

  祝修遠身著朝服,看了眼身側的寇婉婉,臉上始終掛著一抹淡淡的笑意。

  寇婉婉同樣盛裝打扮,是輕泉宮宮主的裝束,聞言側頭看著他說:“看來今天是個大喜的日子,宮裡來的太監……其實來不來都無所謂。”

  “主要是公子的神雷軍。五萬兵馬入黔,我心裡就踏實多了,對了公子,我們什麽時候啟程,去會一會駐扎在蜀中的那十萬梁軍?”

  “過兩日吧,我們先禮後兵,我先休書一封,送入梁軍大營,且看梁軍如何。若梁軍遲遲不退,我們再揮師北上。”

  祝修遠臉上掛著的笑容並未消失。

  “夫君,我也要去。”這時,祝修遠另一邊的董淑貞,捏著他的袖子,輕輕拉扯與搖晃,做委屈狀。

  祝修遠、董淑貞,還有寇婉婉,他們三人一起,坐在一輛四面敞開的大型馬車上。

  馬車有個頂,四周有柱子,整個馬車裝飾得異常華麗,車頂和柱子上都掛著紅綢,看起來非常漂亮。

  這馬車上,還有夏舞和小環兩個丫鬟,站在祝修遠他們身後,皆垂手侍立。

  言大山騎馬,守衛在馬車側邊。

  馬車後面,還跟了上百家將,以及上百紅衣女子。

  紅衣女子自然是寇婉婉的屬下。

  祝修遠一行人,就這樣停留在城門外。

  三天前,祝修遠和寇婉婉他們,就走下了清泉山,進入到這矩州城中。

  矩州城,曾是故黔國的國都,城內有故黔國的皇宮。

  不過,故黔國的皇宮,早已被戰亂所毀,後來有人在廢墟上,建造了一座大型府邸,作為黔中最有權勢之人的住所。

  往前十余年,這所府邸歸屬邵州王。

  因為在那段時間裡,邵州王威壓整個黔中,這所營建在故黔國皇宮廢墟之上的巨宅,理應歸屬他。

  但邵州王常年駐扎在邵州,他始終未曾入住此宅。

  時至今日,寇婉婉作為新一任輕泉宮宮主,還學到了可以製約黔中所有世襲土官的秘法,所以她就是這塊地盤上當之無愧的土皇帝。

  自他們進入矩州城後,這所巨宅就歸寇婉婉所有了。

  祝修遠和董淑貞並沒有入住寇婉婉的府邸,而是在城中,另外買了下了一座豪宅,並懸掛了一塊匾額——

  平南侯府。

  “好好,如果要揮師北上,我就帶上你。”

  “敞篷”馬車上,祝修遠寵溺的摸了摸董淑貞的腦袋。

  祝修遠另外一側的寇婉婉,瞥見這一幕,她也想撒撒嬌什麽的,與董淑貞爭爭寵。

  但,寇婉婉又想到,她現在可是輕泉宮宮主的裝扮,必須要保持高貴、端莊,再說,周圍這麽多人看著呢。

  不過,明面上她不能亂動,至於私底下……

  “嘶……”

  祝修遠剛摸完董淑貞的腦袋,又輕輕捏了一把她那圓圓的小臉蛋後,就不由吸了一口冷氣。

  祝修遠感覺他的腿,被人掐了一把。

  不用說,一定是寇婉婉在私底下搞小動作。

  “夫君你這是?”

  董淑貞滿臉幸福的笑容,被祝修遠這聲“嘶”聲打斷,她話音剛落,一眼便瞥見了對面,寇婉婉那長長的,繡著鳳凰圖案的長袖,正輕輕的擱在祝修遠的腿上。

  然後那華麗的袖子,還在輕輕起伏,不用說,隱藏在長袖裡面的手,正掐著她夫君腿上的肉。

  “死妖精!”

  董淑貞壓低了聲音,怒視著寇婉婉。

  並伸過去一手,精準拽住寇婉婉隱藏在長袖中的手腕,很用力的捏。

  寇婉婉倒是松開了祝修遠,但又與董淑貞的手鬥了起來。

  兩女的小手,皆隱藏在長袖中,然後就以祝修遠的腿作為“戰場”,在那用手打架……

  但同時,兩女都控制得很好。

  除了“敞篷”馬車上的人,其余之人並不能發現兩女的異常。

  祝修遠身處兩女中間,自然感受最明顯,他一時間呆了,臉色很黑。

  然後是站在祝修遠他們身後的兩個丫鬟,夏舞和小環,她們就在馬車上,自然也注意到了各家小姐的異動。

  為此,兩個丫鬟在祝修遠他們身後,目光頻頻對撞,摩擦出刺啦的火化,她們很想打架,但祝修遠的話始終縈繞在她們耳邊,最終沒有動手。

  “嗷……”

  忽然,祝修遠壓抑著慘叫一聲。

  讓他瞬間從呆滯的狀態中回神。

  同時身體一抖,兩手不由自主捂住某處。

  “夫君?”

  “公子!”

  兩女都挨著他很近,自然聽清楚了祝修遠這聲壓抑的慘叫。

  兩女同時停止手上所有“戰鬥動作”,但兩隻小手,還死死糾纏在一起,並未松開,然後保持不動。

  兩女皆不約而同看向祝修遠的臉。

  祝修遠的臉……都快扭曲了。

  見此,董淑貞滿臉疑惑。

  而寇婉婉的臉色則是青一陣白一陣。

  “乖,乖寶貝,別疼啦,等晚上的時候……奴家……奴家……一定讓你感受到奴家的溫柔……”

  寇婉婉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祝修遠咧嘴,側頭看去,卻見她咬住了桃花瓣似的下嘴唇。

  他還沒有說話,另外一邊的董淑貞著急了,忙說道:“夫君,那妾身就……就幫你好好按摩按摩……”

  祝修遠又轉頭去看董淑貞,見她一臉認真之色。

  “你們兩個,別說啦。”祝修遠感覺好了許多,然後低頭盯著兩女還緊握在一起的手,凝眉道:“還不松開?”

  “哦。”

  兩女同時松手,然後各自坐正。

  董淑貞雖然不太明白,夫君為何臉都快扭曲了,她記得,方才和寇妖精“鬥手”的時候,沒有很用力啊……

  但夫君的表情做不得假。

  因此她自知犯了錯,不敢再任性胡來,祝修遠一開口,她就立即松手,並端正的坐在祝修遠旁白,兩手放在自己腿上,不敢亂動。

  “算算時間,他們應該快到了吧?”祝修遠望向前面的官道,岔開話題。

  “嗯,差不多了。”寇婉婉點頭。

  董淑貞愣了一下,也說道:“夫君說得對。”

  祝修遠分別看了兩女一眼,笑道:“我沒事,你們不用往心裡去,不過娘子,你的按摩,還有寇姑娘,你的……溫柔,可別忘了哦。”

  “自然不會忘,妾身最近就在研究按摩之法,以後就可以幫夫君捏肩、捶腿、按太陽穴啦。”董淑貞板著手指頭笑道。

  “公子討厭……奴家會很溫柔很溫柔的,讓公子體驗到上天的感覺,嘻嘻……”寇婉婉掩嘴。

  祝修遠正待說些什麽,這時,城外的官道上,一匹快馬飛速馳來。

  “駕駕”的聲音,混合著馬蹄踏在路面的噠噠聲。

  那是一個神雷軍將士,看其裝束,應該是神雷軍中的斥候。

  “籲……”

  在“敞篷”馬車前三丈外,此人勒停戰馬,翻身下來,小跑而至,在距“敞篷”馬車一丈開外的地方駐足。

  因為有兩個家將在此攔住了他的去路。

  這位神雷軍將士也不著惱,拱手大聲拜道:“拜見侯爺!”

  “上前來。”

  祝修遠穩坐“敞篷”馬車,隨口吩咐。

  兩個家將立即讓開。

  那神雷軍斥候又上前幾步站定。

  “林副將率大軍走到哪裡了?怎麽還不到?”祝修遠問。

  “啟稟侯爺,林副將及五萬大軍,已至城外五十裡。林副將派末將先行一步,特請侯爺稍安,五萬神雷軍大軍馬上就到。”

  “看來我們出城早了點。”祝修遠笑道:“對了,宮裡來的天使呢?”

  “啟稟侯爺,宮裡來的天使正與大軍同行。”

  “這就好,你回去告訴林副將,讓他快點,別像個娘們似的磨磨蹭蹭。”

  “領命!”

  斥候翻身上馬,調轉馬頭,揚鞭吆喝一聲,一人一騎便絕塵而去。

  沒過多久,前方的官道上,忽然馬蹄聲陣陣,就好像疾風暴雨的雨點,轉眼間,神雷軍的旗幟首先冒了出來。

  “終於來了。”祝修遠說道。

  近了,祝修遠他們已經看清,遠方的官道上,一大隊人馬正飛速逼近。

  當先數人,正是林伯昌、吳少光、劉安平等三位副將。

  至於神雷軍另外一位副將,黃志高,此刻正在泉州水師大營中操練水師,並未出現在這裡。

  三位副將還簇擁著數人,看其身材樣貌,應該是宮裡來的太監。

  轉眼間,那隊人馬近了。

  簡單寒暄兩句後,宮裡來的太監便宣讀聖旨——

  大抵就是陳皇承認寇婉婉身為輕泉宮宮主的身份地位,然後是賜下的印信、朝服,以及一大堆財物等等。

  接完了聖旨,祝修遠吩咐林伯昌將五萬大軍安置在城外,然後返回城中。

  ……

  回城後,祝修遠第一件事,就是親筆手書了一封信,派人送往駐扎在蜀中的梁軍大營,請他們退兵。

  兩天后。

  梁軍並沒有退兵。

  甚至一個回信都沒有。

  “看來我們是該帶兵北上一趟了。”祝修遠做出決定。

  於是當日,駐扎在矩州城外的五萬神雷軍,開始做準備。

  另外,寇婉婉通過輕泉宮宮主的號召力,從整個黔中各個州縣中,聚集起來的三萬人馬,也開始做準備。

  一共是八萬人,將於明日拔營北上。

  很快,時間來到第二日。

  祝修遠、寇婉婉,當然,還有一起去湊熱鬧的董淑貞,率八萬人馬北上出發了。

  “梁軍十萬人馬,駐扎在蜀中廬州的曲水縣,桐梓河的西岸。而桐梓河東岸,就是黔中道的播州地界。”

  行軍大帳中,祝修遠、寇婉婉,還有神雷軍眾將,聚在一起商量行軍路線。

  “我軍從矩州出發,往北經過功州,進入播州地界,乾脆就在桐梓河東岸安下營寨,與梁軍大營隔河相望!”

  祝修遠指著輿圖說道。

  寇婉婉和神雷軍眾將都點頭同意。

  ……

  與此同時,梁軍大營中,那梁軍主將第一時間就探知到了神雷軍的動向,並下令做好一切準備。

  隔日。

  祝修遠率八萬大軍趕到了桐梓河東岸。

  就在梁軍的眼皮子底下,他們安營扎寨。

  中軍大帳中,祝修遠又親筆寫了一封信。

  在信中,他闡明了大陳已經收復了黔中道的事實,並提及梁陳兩國間,十余年的“友誼”。

  祝修遠說得比較好聽,這所謂的“友誼”,其實就是陳國每年向梁國上貢的貢品。

  正是因為這一層關系的存在,梁國沒有理由覬覦陳國的黔中道!
  所以祝修遠再次勸梁軍退兵。

  這封信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桐梓河對岸,梁軍主將的手上。

  梁軍主將看完後,拿不定主意,他駐兵在此的目的,除了防范大蕃奪得黔中道之外,其實,也有謀奪黔中道的意圖在裡面。

  這也是先前祝修遠送信之後,梁軍主將並沒有任何表示的緣由了。

  但是現在的情況不一樣。

  神雷軍都駐扎在桐梓河對岸了,一幅劍拔弩張的樣子。

  並且,平南侯及神雷軍的威名,自祝修遠平定東南五州之亂後,名頭就響亮了起來……

  還有一點,祝修遠在信中所說之事,也的確在理。

  人家陳國每年上貢那麽多貢品,你梁國又有什麽理由,去侵佔陳國的地盤呢?
  梁軍主將拿不定主意,隻得將此事奏成一本,派人八百裡加急送入長安城,請梁帝定奪。

  然後,梁軍主將派出使者,渡過桐梓河,進入神雷軍大營,見了祝修遠。

  說他做不了主,已經上奏陛下等,最後請祝修遠稍安勿躁,保持克制。

  祝修遠同意了。

  待使者離開後,祝修遠也寫了封奏折,將此事告知給了陳皇知曉。

  ……

  梁國都城,長安。

  乾王府。

  書房。

  梁國乾王李繼業,正像往常那般,聽取屬下匯報祝修遠的動向。

  沒錯,李繼業一直關注著祝修遠的動向。

  當然,這並非監視。

  李繼業純粹是出於好奇,與擔心。

  好奇,是好奇祝修遠的言行。

  比如前段時間,祝修遠平定東南五州之亂,在李繼業看來,這件事就十分不簡單。

  神雷之利,李繼業是知道的,但他沒想到神雷軍這麽厲害,竟是摧枯拉朽般的,就平定了東南五州之亂。

  這讓李繼業心裡,又是高興,又是擔憂。

  然後是擔心。

  這是站在朋友的角度。

  他擔心祝修遠身陷險境,亦或者被陳國朝廷那幫人給害死了之類。

  李繼業始終都認為,祝修遠是一個百年難得一遇的人才,招攬之心,從來就沒有熄滅過,所以李繼業自然不希望,這百年難得一遇的人才,就那麽“夭折”了。

  李繼業也養成了習慣,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聽取屬下匯報一次祝修遠的動向。

  最近一段時間,黔中道混亂,他身為梁帝最器重的皇子,自然知道梁帝對黔中道產生了一些興趣。

  在廬州屯兵十萬之舉,並非心血來潮。

  接著,是祝修遠改封平南侯,率帳下五萬神雷軍入黔的消息……

  這條消息,讓李繼業心裡產生了一抹擔憂。

  令人遺憾的是,李繼業的擔憂竟成了現實。

  乾王府的書房中,李繼業聽完屬下的匯報後,驚得直接從椅子上站了起來:“這數日來,本王就擔心這個問題,卻沒想到,最終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我大梁將士,與平南侯的八萬大軍,於桐梓河兩岸對峙,雙方劍拔弩張,戰事一觸即發……”

  李繼業背著兩手,在書房中走來走去,顯得非常焦急。

  這時,一個下人來報,說梁帝召他即刻入宮議事。

  “對!”李繼業拍手,“去見父皇,或許能避免桐梓河之戰。來人,更衣……”

  不一時,李繼業入了宮,在禦書房見到了梁帝。

  梁帝五十余歲,身體十分硬朗,略顯清瘦,精氣神充足,他端坐在龍案之後的椅子上,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感覺。

  相比之下,陳皇更胖一些,但精氣神沒法與梁帝相比。

  “兒臣拜見父皇。”李繼業行禮。

  “皇兒來了。”梁帝抬眸,將手裡正翻閱的一份奏折合攏,遞給李繼業,說道:“皇兒,這是李將軍從蜀中廬州發來的奏本,你先看看。”

  龍案旁伺候的老太監,忙躬身接過奏折,雙手捧著,小心翼翼送到下面李繼業手中。

  李繼業躬身,雙手接過,然後當場翻看起來。

  “皇兒啊,事關黔中道,你有什麽看法?”待李繼業看完,梁帝立刻便問,嘴角帶上了一抹笑容。

  威嚴的梁帝,在面對這個最看重的皇兒面前,也不時顯出慈父的一面。

  類似今天這種情況,梁帝經常召李繼業入宮,表面上問他看法,實則是指點李繼業如何處理這些事務。

  “父皇。”

  李繼業不動聲色,雙手奉還奏折,那老太監忙接過,送回到梁帝的龍案。

  李繼業接著說:“兒臣認為陳國平南侯所言在理,我十萬梁軍,應立即撤回,以免擦槍走火,破壞梁陳兩國間十余年以來的友誼。”

  “嗯……”

  梁帝沉眉思考了一會兒,說:“皇兒啊,朕知道,你對陳國頗有好感,但……”

  “父皇,兒臣鬥膽,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哦?你說說看吧。”

  李繼業深吸了口氣,在心頭快速梳理了一遍思路。

  這才拱手說道:“父皇,那黔中道不比蜀中,就算我梁國勉強拿下了黔中,但若要將之治理好,並不容易。”

  “並且,還極有可能拖住我梁國的後腿,現如今,我大梁南北皆敵,一旦被黔中拖住後腿,將對我大梁極為不利!”

  梁帝凝著眉頭,沒有說話,似乎陷入了沉思。

  李繼業悄悄觀察了一下梁帝的臉色。

  進一步說道:“黔中的局勢,本就十分複雜,各州世襲土官誰也不服誰,若要將之徹底征服,那就得需要將所有世襲土官全部殺掉……”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