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劉備的日常》第2206章 1.95 賜以國姓
  第2206章 1.95 賜以國姓
  孫子言之鑿鑿。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各項相加,以日費千金計。足夠支付,再舉十萬之師不遲。

  十萬大軍,日費千金。蕞爾小國,杯水車薪。

  薊王遠征,可謂耗費無度。令人怎舌。

  時人皆言,薊國谷積如山。多至釀酒,糜至外販。然待薊王統十萬大軍,遠征萬裡之遙。世人方知,薊國是何其富庶。月耗糧谷,三百萬斛。須知,縱是薊國美田,均產亦不過六石余。足需五十萬畝,一季所得,方能支應大軍,足月之糧。大軍一年所耗,足需六百萬畝產谷。更加農人,不吃不喝。若如薊國,輕徭薄稅,行三十稅一。則需多達,一億八千萬畝。

  何須世間大儒,苦思冥想。便是刀筆小吏,提筆一算。亦足知內中詳情。

  行與不行,打場外戰。

  行軍布陣,糧草後勤。樁樁件件,事關生死存亡,豈是兒戲。

  此時再看。鍾存慧貴妃,替夫君為媒。豪擲億錢,行多多益善。既與西王母派,化乾戈為玉帛;又助昆侖墉宮,重建母國。統一昆侖乃至大雪山內外,諸羌女國。才有薊王一路無阻,挺進五千裡。

  沿途諸女國,非但與薊王井水不犯。更紛紛慷慨解囊,資助良多。待盡得枝扈黎大江流域,三登美田。遷十萬戶嶺南漢人,築城圩田。疏通枝扈黎大江,內外航道。西延港津珠串,再重開紅海航道。舟行大秦,薊王此生,當可預見。

  竹隅女國。後世亦作:主隅、竺隅。屬古門隅(注①),位於今不丹扎西崗一帶。

  此時亦是女國。種出古羌,雜有塞種。因西王母國,重獲強盛。經由孔道,與山北諸女國往來。得上邦風物,不斷注入。文明程度,迅速提升。

  女王亦居邛籠。風俗與東女國,大同小異。語言亦是,鄉音之別。

  聞女王竹隅女國,已移駕大軍必經之地,恭候薊王多時。此地,後世因盛產高山紅茶而聞名於世。取名大吉嶺,又稱“金剛洲”。時下尚無“金剛”之語,故漢譯乃稱:霹靂川。

  不及與竹隅女國相會。薊王沿章木川河谷,順下大章道,抵達拓土先鋒營,亦是互市城址所在地。

  章木川水,流入谷地。谷地民,稱之為“波達柯西(薩普塔柯西)”,意為七條河流(注②)。薊國工匠備注為“谷水”。

  谷地王攜國中貴族,立邛籠於高崗。順下河灘,亦有谷地人聚落。都尉玄立營之處,便在谷水岸邊。

  谷地王率文武百官,並都尉玄等一眾屬吏,營前接駕。

  遙見,赤鹿焰角,叢雲火燒;三足踆烏,金光奪目。人馬如龍,利甲堅兵。綿延山川,無窮無盡。

  迎接隊列,驟起騷動。

  若非人多壯膽,早有人兩股戰戰,幾欲先走。便是谷地王,亦驚懼莫名。

  果然,維天有漢。

  先前出使章木山城之谷地大臣,耳語言道:“我主毋慮。漢人言,‘割雞何用牛刀’。薊王此來,非為滅(我)國。”

  谷地王稍稍得安:“若不為滅國,何以,何以……”

  大臣言道:“披甲十萬,威服身毒也。”

  “原來如此。”谷地王幡然醒悟。卻不知,若聞假道滅虢,又當如何。

  谷地王,乃出塞種,混雜古羌。谷地先前,亦是女國,與竹隅女國,淵源頗深。如扶南女王柳葉故事。後被雅拉姆巴,一個偉大的弓箭手勇士征服。就此為男主之國。

  然國中母系遺風猶存。亦與東女諸國,頗多往來。

  “下國小王,拜見上邦大王。”谷地王口出巴蜀漢話,車前行禮。

  薊王下車相見:“大王免禮,請同車入營。”

  聞此言,自谷地王以降,皆暗松一口氣。同車對坐,乃是禮遇。尤其二王初見,邀乘一車,足見信賴。

  誠然,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薊王座前,必設清鋼琉璃壁。

  “謝王上。”谷地王再拜登車。

  先鋒營,中軍大帳。二王並坐,文武分列。薊王設國宴,與谷地王相談甚歡。

  本以為,一山之隔,物是人非。豈料君臣皆通巴蜀漢語。讓薊王頗多欣慰。大漢風貌,潛移默化,影響深遠。

  先互呈國書,締結邦交。後國君相見,亦是約定俗成。

  正如先前所言,無論大國小國,薊王皆一視同仁,禮遇有加。杯酒入腹,谷地君臣,渙然冰釋。若非上元等人,橫陳榻上,綿軟無力,無心歌舞。又如何能輪到雲霞衛,一展風姿。

  一山之隔,必有差異。谷地君臣,何曾見過七尺貴女。

  颯爽英姿,巾幗不讓須眉。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看得谷地王君臣,如癡如醉。雖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然,君臣無不,驚為天人,自慚形穢。豈敢生絲毫,褻瀆之心。能赴此宴,此生無憾。

  薊王和光同塵,不世豪傑。接人待物,如沐春風。尤其出手闊綽。豪擲千金,博君一笑。一場國宴,谷地君臣,心悅誠服。

  醺醺欲醉。谷地王乘酒興,求賜國號,君名。言,願舉族附漢。

  薊王欣然應允。取名“南榖國”。賜劉姓,名“頌”,取字“君雅”。

  榖(谷)國,上古為嬴姓諸侯國。西周時,封嬴綏為榖伯,號榖國,都榖山。《水經注》作榖城山,亦作榖神山,山上有廟,祀榖伯嬴綏。

  賜以國姓,足見持重。

  南榖王,大喜過望。不禁脫口而出:願結兄弟之邦。

  此言一出,大帳落針可聞。

  南榖王,幡然醒悟,喜大忘形矣。正欲伏地請罪。

  不料薊王已先言:“有何不可。”

  擇日不如撞日。這便執手離席,共祭天神。約為兄弟之邦。

  見薊王領群臣,歃血為盟,隆禮重節。南榖王一時淚流滿臉。慨歎:今日方信,桃園結義。

  帳中君臣,無不心有戚戚。

  法正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我主威天下,從不以兵革之利。

  再互呈國書。締結兄弟之盟。得薊王庇護。無論身毒列國,兵荒馬亂。南榖國,當可安枕無憂。

  於薊王而言。得南榖盟國,立足山南。攻滅身毒,不過早晚而已。

   注①:門隅地區,介於珞隅(珞瑜地區)至朱隅(主隅、不丹)之間,也稱門域(珞瑜也稱珞域),是門巴族主要聚居地,屬中國藏南地區,在山南地區南部,東方以西巴霞曲(西巴霞河)與珞隅分界。史上,門隅、珞隅、察隅,是藏南三隅。“門巴”,在藏語是“門隅人”之意,而在門巴族語中,是巫醫之意。

    注②:薩普塔科西河,簡稱科西河,是尼泊爾最大河流,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區。薩普塔科西,尼泊爾語意為“七條河流”,上遊分三支:阿龍河(Arun River)、塔木爾河(Tamur River)、孫科西河(Sun Kosi),在尼泊爾東南部丹庫特(Dhankuta)附近的特裡維尼(Triveni)匯合而成薩普塔科西河,最後注入印度恆河(The Ganges)。特裡維尼,尼泊爾語意為“三河交匯處”。波特科西,尼泊爾語意為西藏,波特科西河即西藏河,在中國境內叫波曲河,從聶拉木縣樟木鎮流入尼泊爾,阿尼哥公路,就是沿這條河修建。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