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從學霸開始》第890章 飛翔的荷蘭人
  第890章 飛翔的荷蘭人
  劉歡的言論火爆歐美,出口轉內銷,國內更火。

  “歡哥威武!”

  “歡哥厲害!”

  “歡哥居然敢跑美國這麽炫耀!”

  網絡上一片熱鬧,現實裡唐覺曉只是笑笑。

  劉歡畢竟是個年輕人,有乾勁,有衝勁,沒什麽城府。

  華人留學生在美國會經歷什麽,劉歡基本都經歷過,一直憋著口氣想要做事的人,做成之後都會忍不住嘴上反噴回去,劉歡屬於衝動型的,她忍不住。

  都說劉歡厲害,或是說盛唐厲害,唐覺曉人工智能……

  其實真正的功勞還是各行業廣大工作者,要是不修路,那就談不上修網路,任何做互聯網的企業就都會撲街。要是沒人種地,所有人就都沒飯吃。道理非常簡單。

  各行各業就像是精密儀器的各個部件,是缺一不可的。國弱則人弱,國強則人強,反過來也一樣。

  有人覺得劉歡在美國做生意,還這麽囂張,很酷,也有人擔心盛唐會因此被針對……

  該針對的時候自然會針對,不該針對的時候也不會去針對,理性看待。

  這會兒的人處於一個矛盾中,早幾年人們對官府和產業的懷疑,要遠遠大於信任,覺得美國挺好。而晚幾年看到美國四處發起戰爭,搞貿易戰、冷戰,就慢慢對美國有惡感產生。而現在很多人處於一個中間點,不時搖擺,拚命的各種尋找信息。

  某電台是靠不住的,後來人們懷疑神秘的某個部門是不是就在這裡……

  莫名其妙的,維護輿論任務就落到了有信息分發的科技公司頭上。

  作為做信息分發的媒體人,不管是微博、UC、知乎、豆瓣、今日頭條,裡邊所有的管理者肯定都知道的一個技巧,就是找到群眾的G點。

  媒體人利用自己的口才,把想宣傳的東西和G點結合,推動某個產業發展,這就是媒體的正能量作用。

  盛唐系抓住的群眾的G點大致是:吃喝、玩樂、健康、脫貧、脫單。

  這麽思考,就算一些事小有偏差,那也是智慧的問題,不是態度的問題。基本上對所有人這都是好事,所以會獲得官府支持,以及各界響應,甚至投入其中。

  而有些人抓住的群眾G點卻是:作威作福的官員、為富不仁的富豪、故弄玄虛的學者、亡我之心的米帝……

  這四個G點其實也是官府支持的內容,就算實名在微博質疑哪個部門決策不妥,都是可以的。

  就怕“你只要反我,你就是這4者之一”。

  現在的中國怕這個,美國、歐洲是不怕的,因為他們的職業裡有“演說”。包括美國的總統競選,也是需要演說的,需要口頭對戰來拉票。

  邏輯學裡有一個“稻草人謬誤理論”,比如稻草人是這樣的,但人們把稻草人畫成另一個模樣,然後指著自己畫的圖說“稻草人多麽醜、多麽不靠譜”。美國總統競選大多數就是這麽黑對手的,美國人習慣了這一套。

  星爺《唐伯虎點秋香》裡祝枝山畫了一幅《大鵬展翅》,畫成了《小雞吃米圖》,然後說這就是大鵬。

  正確的方式絕對不是跟著畫一幅《大鵬展翅》,獵人不一定畫得過祝枝山,獵人應該把大鵬給人們找出來,或是培育更多的獵人。

  盛唐一直在做的信息分發,其中包含著的“脫貧”內容,不一定是跟著官府進山裡扶貧,技術源頭上的扶農才是關鍵。

  農業部想做轉基因,因為中國農業版圖和美國是一樣的,跟著做比較容易。但盛唐強項在於數字化,而不是某項農業技術。以盛唐現在的實力,可以花10年時間慢慢引爆羊城的力量,甚至是,南粵、南桂的力量,輻射范圍……

  搞不好可以放大到整個第三世界領域。

  以智慧劍,破煩惱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自從盛唐決定認真的做農業,中科院李德就帶人加入了盛唐。

  目前是聯絡一些村落、農戶、養殖基地、種植基地,讓他們接受盛唐的數字化管理,大家合作。以及專門做數字化的,跟人往甘酥跑,做光伏發電+治沙+特種種植的數字化助手。

  但既然唐覺曉人在羊城,沒到處跑,李德教授就又拿出了一套東西。

  看著面前的李德,唐覺曉內心複雜……

  “李先生,我就想早點下班回家,你得體諒我。”

  “唐先生,饅頭換金礦。”

  “說說。”

  “唐先生對人口密度有了解嗎?”

  人口密度這問題,延伸就是資源人均佔有率。

  同樣的田地,同樣的氣候條件,同樣的政策,不打仗,人頭腦和勤快程度差不多,那麽人少的地方通常人均更富裕。

  只是錢還好說,如果談到糧食……

  國人的各種人均資源,基本都是世界倒數的。很多人對此很絕望,但是……科學家不這麽認為。

  唐覺曉對人口密度是很有體會的,中國人口密度前10的城市,一半在南粵這邊,他都選擇跑南粵工作。人,真的非常多。

  世界平均每1平方公裡,中國144人,美國36人,這對比很直觀,想要國人在農業資源上有美國那麽多,現在不可能。

  日國347人,壓力更大。

  世界第二農業出口國荷蘭……是多少?

  515,遠遠大於中國比例。

  難道他們的土地、氣候非常好?不,恰恰相反,糟糕至極。

  基本每個大點的國家都需要進口和出口農產品,美國差不多持平,每年差不多都是1600億美金。中國進口1600億美金,出口700億左右,逆差900億,巨坑。

  出口猛的是荷蘭人,雖然荷蘭人愛享受,進口多,但出口總值超過900億美金,遠遠吊打進口……

  而且荷蘭土地面積僅為美國1/270,人口密度是美國14倍!
  聽了李德教授的大致介紹,唐覺曉懵了:“荷蘭這麽雕?”

  李德笑道:“唐先生,請看這些資料。”

  荷蘭威斯蘭德幾乎可以說是“溫室之都”,每一間屋子都被溫室包圍。就是這種溫室,保證了荷蘭成為全球最大的土豆、洋蔥出口國,第二大蔬菜出口國。要知道,荷蘭不但地少人密,它距離北極圈就1600公裡,自然農業環境惡劣。但如果科技夠猛,人造的種植條件,荷蘭是世界第一的。

  不僅僅是種植,養殖的也猛……

  李德給的這個資料,一套高科技設備裡有15萬枚正在孵化的雞蛋,到時候生出來養大,再人道殺雞……荷蘭農業學家依然在想辦法提升它的效率。

  光是能種、能養還不算什麽,“能賣”才厲害,德國很多類似Greenpack的公司,精準的加工、發放,一套運輸體系幫他們賣。

  不僅僅是模式上的,還有科學上的。

  比如荷蘭在研究用光生產微藻,這是蛋白質來源……

  陸地蛋白的最根本來源是草,不管養什麽,都得先有草,而海洋生態體系裡就不能靠這個了,靠的是微藻,荷蘭研究的重點目前就是這個。

  甚至現在國內煩惱的碳排放過度……

  荷蘭人已經很成熟的研究出“燒天然氣”,再“把產生的二氧化碳捕捉來做光合作用”。

  唐覺曉震驚了:“飛翔的荷蘭人!”

  “是的。”李德笑道,“農業科研人員和企業家聯手,這會是一個趨勢,但怎麽聯手路子還不清楚。”

  有什麽不清楚的,這不是誰都知道的嗎?你現在算是盛唐的人,不知道這個太過分了啊……

  ……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