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從學霸開始》第968章 永遠不虧
  第968章 永遠不虧
  誰都知道如果有渠道,特種養殖是一定賺的。

  盛唐一眾骨乾都爭取把項目落實到自己家鄉,哪怕是解決就業問題,也算是照拂了鄉裡了。

  直接給錢是下策,哪時候不給了,指不定還懷疑是不是誰昧下了本該發給他們的錢……

  只有給提供就業崗位,才能真正施恩,能給就能收,也可以用辭退人的方式施威。

  把養殖場建在自己家鄉,上邊大夥可以聯絡認識的官府成員,下邊可以招收鄉親裡肯乾事的人,做事就可以事半功倍。要是在別地做事,什麽計劃都是要大打折扣的。

  現在誰都知道農業工業化是未來出路,蚯蚓養殖也要慢慢擴大,但具體思路怎麽來,方案應該是有很多的,針對各種市場。

  許多人沒意識到一件事:市場是需要培養的。

  如今所有飼料都在用大豆蛋白、魚蛋白,哪怕科研人員明明白白的說,蚯蚓蛋白強於魚蛋白,魚蛋白強於大豆蛋白,市場也是不會馬上認可的。就像中科院的人可以寫出一套新的芯片邏輯,但會賣不出去。

  所以唐覺曉要花10到20年時間,重新建立一個龐大的產業鏈,這是一項神話一般的任務。

  這和做拚多多不一樣,做拚多多只需要讓明星代言,然後讓親戚瘋狂砍價,很快就能拉起幾億用戶,前期送出去的錢,中後期可以收回來,玩的是財技,虛得很。

  而設計新農業產業鏈,最後可以覆蓋近10億人,加上銷售端能覆蓋14億人生活中點點滴滴,非常厚實,絕非財技。

  印國幾十年積攢的糞餅放在那就浪費了,拿來燒效率太低,汙染環境,養蚯蚓對他們來說是無中生有,一本萬利,但唐覺曉在國內成本還是很高的,不得不精心計算。

  首先他必須保證“高效率”,搜集到的牛糞啥的必須保證100%利用,蚯蚓必須100%在自己手裡,所以他不會像一些人那樣散養在農田裡。

  散養在農田裡,太容易虧了,哪怕賺了他也怕別人搞破壞,人心測不得。不僅僅是人,密密麻麻的養著蚯蚓,鳥不來吃嗎?別的動物不來吃嗎?它們自己不跑掉嗎?

  而在室內養殖100%可控,也符合“農業工業化”方針。

  養殖技術選定箱養。

  農科院有一種養魚方式已經大規模使用了,鐵皮箱夾隔熱板,內置控溫裝置、淨化水質裝置,全密封養魚。十幾平米能夠養3000條羅非魚,過濾的魚糞還能賣肥料。唐覺曉選定類似這個的超級窮人版。

  對於出貨……

  先是蚯蚓肥,這個對唐覺曉而言簡單。

  一般的有機肥乾品收購價在一噸300左右,按照牛糞裡有機物30%,也就是一噸牛糞乾品裡有300公斤有機物,折合每公斤1元,一斤5毛。

  一斤5毛的料,對比任何料都是非常便宜的,一般飼料均價也到1元多了,也就是說這部分可操作利潤100%,唐覺曉拿牛糞養蚯蚓,本身就賺了。可惜人不直接吃蚯蚓,拐個彎又要複雜一點。

  等牛糞全都轉換為蚯蚓糞,一噸價格800,按理說就白賺了500了,但就遇到了一個問題,賣給誰?
  精準扶貧項目的種菜項目裡,用的土很貴,有些還是進口,只要唐覺曉的蚯蚓土接近了國際品質,那麽他可以說服當地官員和他買東西。畢竟商業要遵循“就近原則”,本地貨物賣本地總能減少運輸油耗。

  盛唐勢力遍布兩廣,官府開一個種菜的精準扶貧項目,盛唐就擴建一點蚯蚓室內養殖規模,跟定官府一起發展,聯手做農業升級。20年後大多數蔬菜是室內種植了,兩廣的蚯蚓肥搞不好全是唐覺曉賣的。

  如果土壤肥力下降,唐覺曉也有思路,搞室內種菜的把它便宜賣給搞綠化的、搞園林的就行。

  這過程可以無限循環。

  甚至盛唐可以一定程度讓利,比如400一噸收購牛糞,等於做扶貧了。只要雷君的人給計算清楚了,唐覺曉願意一定程度讓利。

  但目前不能讓太多,因為現在是賣“大哥大”,不是賣“小米手機”,必須先保證項目活下來,規模小點不要緊。

  因為只是賣蚯蚓肥,唐覺曉就能保證項目,所以蚯蚓他並不急著賣,但也要找買家。

  目前蚯蚓市場很小,都是一些人買來養花、釣魚,也有藥用和少量做飼料,這屬於農業化,而唐覺曉盯著的是工業化思路。

  很多人都知道蚯蚓蛋白強於魚蛋白,更強於豆蛋白,只是心中膈應,所以不吃,那麽有沒有不膈應的人呢?
  有,健身的。

  大家累死累活的生活,專門健身的在許多人看來就是閑得蛋疼,又有錢沒地方花,幾斤蛋白質幾百塊也願意買。很有錢的吃肉類做的,稍稍有錢的吃豆子做的,沒錢的也知道鍛煉完了喝牛奶吃雞蛋……這些人是消費者。

  只要有關系就行,唐覺曉準備去聯絡國內搞蛋白質粉研究的。

  還有一種人會買,減肥的。誰都知道吃蛋白質更容易瘦,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更增肥,所以國外有一些減肥藥,就是蛋白質藥片、蛋白質膠囊,國內的蛋白質市場目前就開發蛋白質粉來衝泡,還比較落後,但會慢慢進步的。

  有一種人,唐覺曉能說服他們買,那就是運動員。運動員控制飲食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在比賽期間更是苛刻,想來如果有定量的蛋白質膠囊,他們是會接受的。

  以上都是高價賣貨的對象,唐覺曉需要和人一起商議怎麽發展,這過程漫長一點都不要緊,他有關系,賣蚯蚓土可以扛住很長時間。

  如果時間太長還沒解決,唐覺曉就只能賤賣了。

  不管什麽動物,只要是養的,總得喂飼料吧?有許多公司一年出欄生豬超過百萬頭,他們都是有自己的飼料公司和相關科研部門的。至少在兩廣范圍內,唐覺曉找賣家不難,有些品種的蚯蚓很受飼料商歡迎。

  哪怕最後還是不行,唐覺曉可以找到雙匯,因為盛唐體系可以彈窗,雙匯肯定願意接受,但這麽乾唐覺曉就賺不了多少了,等於幫了雙匯。

  哪怕最後全搞砸了,隨著農業工業化加深,他的設備是可以賤價出手的,別人或許是蚯蚓養殖比他強,或許改養別的,都行。

  唐覺曉的策劃裡……別人可能一時小賺,但他永遠不虧。

  而且,他發現有人開始這麽幹了,有很完善的產業鏈。他可以給他們帶去最新的技術,讓他們產業大爆發。

  ……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