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從學霸開始》第978章 地瓜盛世 攤丁入畝
  第978章 地瓜盛世 攤丁入畝
  唐覺曉這一陣心情很輕松,就非洲那未來人口預計,就讓他非常輕松。可以說未來30年盛唐怎麽經營,他已經想通了……至少農科這一塊。

  只要有錢賺,就會有人乾,這是古今中外都通的道理。

  農科院、農業部、各種農學院、農科科學家知識肯定打爆唐覺曉,但許多人忽略了一件事,講愛國、講情懷、談夢想,這一套在幾十年前行得通,現在的人從上到下,或許100個人裡都找不到1個當初的人。

  只有談錢,才能解決問題。

  上頭的規劃多半是不差的,然而問題在基層。

  如今國力勉強算是不錯,基層幹部就算不貪,錢也是夠用,摸魚著上班,下班了喝點酒打麻將,也不是什麽名貴的酒,就是當地的米酒,打麻將當然要打錢了,今天輸幾十,明天贏幾十……這應該算個好官。

  指望這種人做事,守舊還可以,創新就難了。

  但偏偏最怕的就是那種創新的,響應上頭,號召人們種什麽養什麽,最後無法賣出,個個撲街。把大家弄得撲街的人,搞不好要升官,因為他響應號召了。

  所以具體想做成什麽,得考慮清楚……

  唐覺曉目標明確,目前隻盯著飼料用蛋白缺口。蚯蚓如果慢慢代替進口大豆,而不是做什麽高價養殖,想來各地都會接受。10斤蚯蚓吃東西產出的蚯蚓土,足以解決一畝地的肥力,而且還能修複土壤。這甚至可以多養,比如養20斤蚯蚓肯定更好。

  盛唐農科諸人準備設計一套產業鏈邏輯,讓蚯蚓養殖產業慢慢增加、平穩增加……

  唐覺曉、李德、陳桐,再加幾個農科研究者喝茶商量事情。

  伴隨著各種吸煙有害健康的宣傳擴大,現在很多人已經慢慢戒煙了。喝酒至少能暖身子,抽煙真的就是拿錢來燒。一天一包煙,三年燒掉一部可以搞貨運的二手車,不值得。

  提神的方法很多,喝咖啡太過熱氣,許多人選擇喝茶。唐覺曉喜歡喝茉莉花茶,感覺香。

  小唐同學喝了口茶,說:“諸位,地也租了,雞也買了,蚯蚓也有了,那這地接下來種什麽好?”

  李德說:“土豆怎麽樣?要是唐總信我,就我們兩廣的地力,畝產萬斤不難。”

  唐覺曉想了想,搖頭:“要是一時間賣不出去,那完了,我們畢竟不像隔壁雲省那麽愛吃土豆。”

  李德想了想,又說:“紅薯怎麽樣?處理輕松又簡單,紅薯的澱粉提取技術很成熟,幾步就可以變成紅薯粉乾,麻辣紅薯粉條非常好吃。”

  唐覺曉眼睛一亮!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為了應對饑荒,農業部推廣種植兩紅,一個是紅高粱,一個是紅薯。

  紅高粱且不提,紅薯真的是救命的東西。

  哪怕是現在,全國糧食忽然絕收了,立刻全國種紅薯。只需要撐過兩個月,紅薯長到了指頭粗,饑荒直接就消失。

  很多人的父母那一輩應該都經歷過,飯前必須先吃一碗紅薯,然後才能盛飯。

  清朝的地瓜盛世,可不是浪得虛名的,這是流芳千古的東西。

  看大夥都來了興趣,李德說:“紅薯如果做得好,畝產六七千斤是非常容易的。這玩意兒做成粉條,人喜歡吃,如果是直接煮熟喂豬,豬也喜歡吃,等於把豬飼料碳水化合物的某些部分飼料價格,給壓下去了。”

  唐覺曉一尋思,說:“意思是我們還得養豬嗎?現在養豬是個巨坑項目啊,做這個的都完了……”

  李德說:“隻做生豬養殖確實不行,但如果一起做豬肉脯、臘腸、豬肉干之類的,立刻就是個不錯的項目。紅薯可以做粉條,可以煮熟喂育肥的豬,豬肉干還能長時間不壞。豬的內髒加紅薯,又可以做高級飼料。最重要的一點是,紅薯的葉子是可以一直生長的,不但賣菜能賺錢,剁碎了也可以養雞。反正最終指向我們會獲得豬肉、雞肉,也就是蛋白質。”

  唐覺曉心癢癢……

  李德又說:“只要養的雞、豬夠多,糞就可以用來養更多的蚯蚓。就像有人可能有一畝地,為了不買化肥,他打算養10斤蚯蚓。為了消耗蚯蚓,又不得不養50隻雞。但慢慢的他發現,自己科學循環,蚯蚓會越來越多……而科學循環之後,無論是紅薯還是紅薯苗,都可以讓蚯蚓兜底。而飼料加工,又可以兜底蚯蚓。”

  換而言之,只要按照這套邏輯去做,蚯蚓就會超出預料的多,地也會越來越肥。

  陳桐問:“我似乎看到過一項紅薯無土種植技術,紅薯是生長在架子上的。”

  李德說:“那個成本太高。”

  唐覺曉拍板道:“就紅薯了!現在規模還小,實在不行我們可以自產自銷!”

  說起紅薯,唐覺曉晚上就特地在家烤了紅薯……

  以前去湖貝考察,買紅薯,賣的人給了他一個杓子……

  當時他就笑了,吃紅薯用杓子,難道喝啤酒還用吸管嗎?

  結果……真香!
  各地的各種行為是千奇百怪的,現在唐覺曉思考的是各地的相同之處……

  吃完了晚飯,陪唐寶寶玩了一會兒,唐覺曉陷入了沉思。

  日國人非常厲害,他們重視孩子教育,其中就包括了德育,而食育是日國人德育的一部分。

  中國人小時候都會學習《憫農》。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但大多數不從事農業工作的人,估計也就是讀讀而已了。

  唐覺曉琢磨著自己得學習日國那一套,以後唐寶寶也要學種東西、養東西,要明白怎麽吃東西,學會尊重這個世界。

  甚至唐覺曉想推廣自己的這個思路……

  “孩子他爸,想什麽呢?”

  “想教所有人種地。”

  “???”

  雍正搞火耗歸公、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策略很棒。

  唐覺曉琢磨了一下現在的情況,他覺得地瓜盛世、攤丁入畝依然可用。

  最近他發現,不是荷蘭人喜歡去鑽研室內養殖技術,而是不鑽研不行,所以鑽研了,嘗到了甜頭之後深入了……

  半小時後,他發了一條長微博。

  “最近聽很多人說吃不起菜了,在這裡教大家一個陽台農科技。

  先把紅薯放通風又陰涼的地方,偶爾灑點水。等它發很多芽後,切成許多小塊。

  準備一個中等大小花盆,下邊放泥土,中上層放沙土,拿來種之前的紅薯。

  平時大家自己榨蘋果汁來喝,果渣喂蚯蚓,蚯蚓肥拿來養紅薯。只要有三盆這樣的陽台紅薯,不但漂亮,一家三口的綠色蔬菜基本也解決了。”

  唐覺曉的鐵杆粉絲小劉9點從盛唐第二總部下班回家,打開微博就看到了這一條長微博……

  ……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