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37.十年後,重回華夏
一周前,白星先生定下了行程,決定這天九時左右來公司參觀。昨天一整天,便衣和保安人員們便開始在科技樓附近巡邏,並且到了科技樓的最頂層上觀察位置。等到這天8點左右,附近的南北向的路口便全部封鎖了。辦公室的辦事人員早就在這裡跟蘇布冬他們一起把流程又走了一遍,確定萬無一失。官方報紙雜志、電視台的記者也早早的來到了這裡,開始找位置拍攝一會的資料。
等到9點鍾,四輛紅旗車開進了戰龍公司的大門。
蘇布冬和劉志、王江、張洋早就在樓下等著了。為了迎接首長來,所有人都訂做了一身西服。就連老王都一身西服精神抖擻的坐在前台那。
秘書們將車門打開,除了白星先生,市裡還來了孫市長,區裡的李區長。
蘇布冬向白星先生問好。
白星先生笑著打趣道:“你這小資本主義家,怕是早就等的不耐煩了吧?”
蘇布冬笑道:“哪能,詩人說等待的時光是最美的,我覺得學會等待是一種品格。”
白星先生笑罵道:“就你嘴皮子利索。”
此時門口幾個大氫氣球已經放在了天空,上面寫滿了喜氣盈盈的吉祥話。科技樓從20樓垂下了近20米高,五米寬的歡迎首長蒞臨指導的紅色條幅。
然後五位迎賓來到幾位領導面前,邀請他們到科技樓前跟戰龍公司全體員工合照留念。
迎賓打開一條有8朵大紅花的絲帶,然後其他人身邊每人一位迎賓托著紅綢布蓋好的托盤,裡面放著一把張小泉的剪刀。
“這是要做什麽?”白星先生問道。
“請各位首長給公司剪彩,表示公司開業了。我們這不是一直還沒開業嗎?”蘇布冬笑著說道。
“就你花招多。”白星先生瞪了他一眼。
中間是白星先生,左手是孫市長,右首是蘇布冬,其他人依次排開。然後在相機的哢嚓哢嚓聲音中,剪彩儀式完成。
李一白他們早就安排好人等剪彩一完畢,就放起了鞭炮。
整個活動顯得喜氣洋洋。
蘇布冬他們陪著白星先生一行進了科技樓。首先去了榮譽室所在樓層。
路天從北大找來的解說早已經準備好了。小姑娘一口標準的普通話通過擴音設備給幾位首長介紹了遊戲機發展的歷史,然後國外發展的一些情況。以圖文的形式介紹了當今遊戲產業的一個大概情況。然後列出了蘇布冬參與的遊戲,做成了一部小的宣傳片在電視屏幕上循環播放,超級馬裡奧、熱血足球、戰龍三國志。
白星先生看的津津有味,特別是對三國志讚不絕口,說這個正是我們華夏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對於那些水墨畫畫成的三國人物,也一一點評。
看完了榮譽室,又參觀了樓裡的其他一些主要樓層。在蘇布冬他們工作的那層樓,蘇布冬特意讓人備好了筆墨,讓白星先生留下墨寶。
留下筆墨,蘇布冬回頭就讓人去請人裝裱放在榮譽室內,並且做成文化石放在公司大門那,但是還沒收起來呢被記者攔住了。他們要把這字照下相片來留做資料。
蘇布冬也不去管他們了,就跟著首長一路走了下去。
到了會議室,白星先生單獨留下蘇布冬一個人。
蘇布冬給他添好茶水,然後點上香煙,等首長指示。
“小蘇啊,你有沒有興趣回華夏?”白星先生問道。
“啊?回華夏?”蘇布冬詫異了。
“加入華夏國籍,你有沒有興趣?”白星先生問道。
蘇布冬想了想,白星先生的提議讓他有些恍惚。“我願意”三個字差點脫口而出。但是理智卻一下子讓他停在了那。
蘇布冬苦笑道:“白星先生,我從內心希望重新加入華夏國籍,但是我這個人有些毛病,就怕給華夏人抹黑。”
“說說看。”白星先生眯著眼笑道。
“我好色,而且愛錢,這就是我最大的毛病。”蘇布冬說道。
白星先生聽完哈哈大笑。“你呀,你這皮猴子除了這兩點哪點都不錯。”白星先生指著蘇布冬笑罵道。
“本來我是想讓你趕緊加入華夏國籍的,你這身上的臭毛病,以後少不了要改改。”白星先生搖頭笑道。“你還敢說自己好色,真是人不風流枉少年!”
蘇布冬摸頭苦笑。“首長,你看這樣行不行,我希望在合適的時候,回到華夏,再次成為華夏的公民。”蘇布冬說道。
“什麽是合適的時候?”白星先生問道。
“十年內吧,因為我現在還需要一個東瀛人的身份去跟海外的公司交涉。不是說不能以華夏人的身份去,而是東瀛人的身份更方便。畢竟有些技術他們不一定會賣給我們華夏人。”蘇布冬這個大日奸,現在露出了他的愛國嘴臉。他愛的國,永遠不會是東瀛。
“為什麽是十年內?”白星先生好奇道。
“因為我有把握在十年內,讓我們國內的遊戲行業開始步入正軌。所以十年後,我要加入華夏國籍,重新成為華夏人。”
“我答應你。”白星先生笑了。其中的關鍵蘇布冬一說他就明白了。
有了這句承諾,蘇布冬就放心了。要知道華夏人的身份,是世界上最難拿的。有多少人望眼欲穿的外國綠卡,經過一些手續也就拿了。但華夏從來不是一個移民國家,也不承認什麽雙重國籍,所以她的身份是最難拿的。而有了這句話,蘇布冬的身份問題就解決了。十年後,他要重回華夏,加入華夏國籍。
“你之前的講課稿已經整理發下去了,引起了極大的爭議,有人認為我們處於最好的時候,你怎麽看?”白星先生這是給蘇布冬出難題。
“不謀全局者不足策一域,不謀百世者不足謀一時。”蘇布冬說道。
“你這皮猴子書念的也不少。”白星先生笑道。“陳澹然的《寤言》竟也讀過。”
“只是知道這句話,沒有通讀過這篇古文。”蘇布冬愧笑道。
“知道這句話也已經了不起了。”白星先生說道。“你說得對,眼光放到要長遠的看。風物長宜放眼量嘛。事物都是在變化發展當中的,我們要暢想有這麽一天,我們國家的文化足夠繁榮昌盛,讓外國人再次慕名而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