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超級學霸:從低調控分開始!》第530章 大會開始,高手如雲,王者齊聚!
  第530章 大會開始,高手如雲,王者齊聚!
  12月31號。

  這是2022年的最後一天。

  也是國際數學家大會舉行的第一天。

  這天會對過去四年在數學一道的研究成果,作一次詳細的總結。

  會評選出2-4個這四年在數學領域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數學家,並頒發數學一道的最高獎項,那就是菲爾茨數學獎。

  當然,高斯獎,陳省身獎和奈望林納獎也非常重要,會一同評選出來。

  而在此之前,就是獲獎者提名。

  其實即便最終不得獎,而只要有一個獲獎者提名,也非常牛蛙了。

  這不比娛樂圈的獎項。

  娛樂園的各種獎項提名,沒獲獎那就是陪跑,被人嬉笑的一批。

  但在學術領域。

  凡是能獲得菲爾茨獎提名的,絕對是大拿中的大拿,王者中的王者。

  畢竟每四年,也才那麽幾個人。

  有人說菲爾茨獎的名頭比諾貝爾獎還大,含金量更高,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諾貝爾獎評選沒有年齡限制,且一年一次,每次都可評出6-10人。

  而菲爾茨獎卻有年齡限制,凡是被提名者,都不能超過40歲,且四年才一次,一次最多評出4人,甚至有時候才2人。

  總之。

  只要貢獻不夠。

  人家就算不評,也絕不濫竽充數。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這菲爾茨獲獎者那麽少,這含金量又豈能不高?

  更何況眾所周知,數學這玩意兒,真是非常耗時間的一個東西。

  絕大部分成就,都是在五六七十歲才做出來,可菲爾茨獎卻卡死了四十歲。

  說白了。

  它就是想從一眾數學天才大拿中,挑選出妖孽般的數學領軍人物。

  比如陸成舟,又比如邁爾斯。

  他們都是歷屆菲爾茨獎獲得者,年輕時能獲得該獎,那隨著時間推移,其在數學領域的貢獻只會更大。

  前者早已成為幾何分析學科的奠基人,在該領域達到了巔峰成就。

  後者雖然差了不少,但人家還年輕,不過四十多歲,未來成就也絕不會低。

  當然!

  最厲害的還得屬江南。

  雖然江南還未獲得菲爾茨獎,而僅僅只是提名,但只要是明眼人都知道,今天的菲爾茨獎,必定有江南的一席。

  畢竟按照過往經驗,凡是能證明出千禧年七大數學難題,或者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的人,都百分百可以獲獎。

  甚至別說上邊這些。

  就算是證明了次一級的ABC,考拉茲和角谷猜想,都大概率可以獲獎。

  可江南呢?

  一人五猜想,其中還包括黎曼假設和哥德巴赫猜想這樣的超世界性難題,且孿生素數猜想和ABC猜想也絲毫不弱,就算是周氏猜測,也勉強稱得上次一級的猜想。

  嘖嘖!

  如此驚人成就。

  又如何不可能獲獎呢?
  即便國際有不成文的約定,輕易不會提名東雲人,更不會頒獎給東雲人。

  在數學成就相等的情況下。

  東雲人獲獎概率只有兩三成,而外國人獲獎的概率是七八成。

  可以說是赤果果的偏袒和雙標。

  但這一次。

  即便他們再偏癱和雙標都沒用,畢竟江南的成就擺在這。

  且人家都已經是五級數學家。

  如果還拿不到該獎的話,出醜的不是江南,而是國際數學組織了。

  所以……

  頒獎沒啥好說的。

  相較而言。

  這個參加大會的過程,反而更有意思。

  這邊……

  陸遠把江南帶到目的地加芝歌大學報告館之後,找了個借口就開溜了。

  而江南憑借大會邀請函,在經過身份驗證後,在一眾接待者那震驚的目光下,昂首挺胸,大踏步走進了會議大廳。

  為什麽說接待者震驚呢?

  只因……

  在一眾參加大會的人員中,江南的年紀看上去真的是太小了。

  要知道……

  參會標準起步就是一級數學家。

  而要想稱為一級數學家,絕大部分人都是三十開外,少數三十以下的都是天才中的天才,可也有二十五歲以上。

  比如曾經的邁爾斯,不到三十便參加了國際數學家大會,並獲得了菲爾茨獎,也是年紀最小的獲得者,打破世界紀錄。

  然後就是艾瑪·克裡斯汀。

  作為德利涅皮埃爾的關門弟子,艾瑪·克裡斯汀成為數學家不難,難的是其在21歲時就達到了,現在也不過是22歲罷了。

  在江南之前,艾瑪·克裡斯汀就是歷屆大會參加者中年紀最小的一個。

  可結果……

  眨眼之間,這個記錄又被打破了。

  江南,東雲人,19歲,數學等級未知,可邀請函不能作假,所以其肯定也是數學家無疑,接待者們必須要放行。

  而在放行過後,眾多接待者就開始打聽江南的身份,當得知江南過往成就時,這些人的嘴巴立馬張的比鵝蛋還大。

  另一邊。

  江南沒理會眾人的震驚,在進入大廳後,便開始了一陣走馬觀花。

  值得提一句。

  國際數學家大會的章程非常簡單。

  第一天:開幕式和四大獎頒獎。

  第二至第七天:邀請一批傑出數學家分別在大會上作一小時的學術報告和學科組的分組會上作45分鍾學術報告。

  除此之外,凡是出席大會的數學家都可以申請在分組會上作10分鍾的學術報告,或將自己的論文在會上散發。

  其中學科組一般分為20個左右。

  總之!

  後邊幾天就是各種報告會。

  也稱得上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其中一小時學術報告,基本上是由本屆菲爾茨獎獲得者所做,名額不多。

  而45分鍾的分組報告,則是由來自全世界各個國家的中青年數學家開展。

  這個數量就比較多了,也算是給予眾人一個展現自己成就的舞台。

  以上這些,都稱得上是人中龍鳳。

  而除此之外。

  參會的大部分人是沒資格上台作報告的,除非你自己申請,並讓國際數組審核。

  覺得你的論文具有超高價值,才被允許作十分鍾的學術報告。

  不然的話……

  你就只有自己散發了。

  就跟發傳單一樣。

  你可以把自己論文或者課題打印出來,在大會上散發給其它參會者。

  而之所以會如此做,大多是一些數學家在某一領域上有了些發現,卻不被認可,亦或者光有發現,卻沒法推證出來,而想在大會上群策群力,尋求眾多大佬的幫助。

  比如江南剛走進大廳,便看到了不少攤位,或者說是海報,有人站在海報前給人講解著自己的研究,並派發自己的論文。

  在這裡……

  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學術研究的權利,而不用顧及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甭管是一級數學家也好,兩三級數學家也罷,且無論你來自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地區,無論你是何色的人種。

  沒有得到上台做報告的機會,那就在大廳裡掛上海報,擺攤跟人交流探討。

  當然!

  這些人的觀點不一定正確,且幾乎都不完整,卻很具有探討的價值。

  所以……

  往往每個攤位前,都聚集了不少人。

  且討論的熱火朝天。

  是!
  攤主是想群策群力,借助他人的大腦來幫自己完善自己的研究。

  但這些個他人,又何嘗不是想從這些個攤主那裡,收獲到一些有用的東西。

  總之。

  這裡就是一個思想碰撞的舞台。

  幾乎每一個人都想在這裡讓自己的學術能更進一步。

  當然。

  其中多以一二級數學家為主。

  畢竟三級數學家是一個坎。

  三級數學家都是拿過數學三大獎的人,他們很少在攤位前留步,而更多是跟同樣三級以上的老友們深入交流近年的成果。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