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紅樓姑爺》第234章 開考
  第234章 開考

  李嚴得到特旨,順利通過搜檢,自甬道往裡走去,在路邊整理好衣衫,正要尋著貢院座號去尋號房。

  按照長輩教他的那樣,率先搭起了號頂,以防漏雨。

  又掛好了門簾,還吹燃火折於炭盆中點起火炭驅寒,另燒起熱水,準備擦洗桌椅。

  貢院三年不過開啟兩次,常年不用,桌椅上遍是灰塵。

  等一切忙活妥當後,李嚴自書箱內將薄褥取出,鋪蓋好木板,開始休息。

  一直過了大概三四個時辰後,全部考生才入場完畢。

  這時,幸運的李嚴連晚飯都已經對付過去了。

  至此方聞貢院內鳴炮三響,大門、龍門關閉上鎖,由監臨加封。

  隻余二門未鎖死,此門是在考試過程中,給由於各種緣由失敗,或自動放棄的考生準備的。

  不過,自此門出的,大多都是被提前驅逐而出的生員,幾乎無人自願放棄……

  雖二月初八這一天考生提前入場,但真正的考試,卻是在二月初九。

  這一夜,三千生員們可以草草休息一宿,平複一下身體被侵犯的心情,以及焦慮之心,而李嚴卻時刻感激著趙昕的恩情。

  趙昕此時與公堂裡的內簾官們,於今夜開封今科考題。

  主副考官,再加上同考官、內提調、內監試、內收掌四名官員,共六位內簾官眾皆在堂。

  與前朝科舉不同的是,原本為了防備舞弊泄題,科舉考題都是考前前一天由主考官出題,第二日開考,由數百兵卒高舉,穿行於諸號房之間,公布考題,期間考場官員不得外出,只能待在貢院,即使趙昕貴為太子亦是一樣。

  可崇明帝在位卻不同,事事親為,即便這科考試題亦是如此。

  崇明帝出完試題後,便密蠟封存,待開考前一日,眾人檢驗第一場密蠟無誤後,由主考官開啟。

  如此一來,便可從最大程度上,防范舞弊的發生。

  至少,趙昕想不出,考生們還能靠哪種法子提前得到考題。

  大乾朝科舉便是八股文。

  八股是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大多都是儒家正統的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博大精深,要全盤掌握並熟練運用是十分艱辛的,而八股文是對這些經文的理解,所以難度可想而之,不過寫好八股文也是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那就是對八股的熟練運用和掌握。

  八股文要想寫好,就要展示自己的文采,詩詞賦比興等等格式都可以運用,同時還要由繁到簡,對仗工整,氣勢磅礴,言之有物,思想深刻等等。

  四書五經的掌握和理解就很難了,更別說真正的運用到學習八股文上面了,簡直是難上加難。

  對考生的綜合素質有很高的要求,十分困難。

  其中精華部分是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這四個部分有較為嚴格的限制,不能隨便寫的,必須用排比對偶句,共有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這種寫法十分古板,多一字不行,很多考生都是一邊寫一邊亂編,只為了湊字數,達到對偶的效果,文字表面上看,十分整齊,細看下內容,廢話滿篇。

  痛苦的不僅是考生,還有出題之人,因為四書五經裡面字數有限,各級各類考試都從裡面出題,而出過的題一般是不能再用的。

  於是出題人奇計百出,把四書五經上下句割裂開,單獨拿來出題,如把一句話斬頭去尾,隻用中間的幾個字拿來考人。

  這種語句不通、張冠李戴的詞句,連出題人都不知道是什麽意思,何況學生呢?
  結果就是糊塗考官考糊塗考生,出題的人不知道是什麽意思,考試的人也不知道,這樣考試出來的是什麽人才?
  八股文只是一個考試的解答形式,而真正對考生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考試的思想。

  大乾朝嚴格規定,所有的文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必須仿照古人立言,要按照聖人的思想去寫文章,

  然而,人的意識本身就有很大差異性,同樣一個問題在不同人的認知世界裡,是千差萬別的,這就給考生們增加了很多難度。

  在固定思維、固定模式下,學子們還是很好地完成他們的文章,實在令人佩服不已。

  這些優秀八股文的作者巧妙地利用既有規則,在有意無意之間插入自己的觀點,並運用優美的詞句表現出來,他們無疑是這場規則競賽中真正的成功者。

  而在那這樣情況下選出來的人會是什麽樣的人呢?即“始終隻善於考試而不善於自由的創造性思維”,俗稱書呆子。

  雖說如此,但八股文還是有一定用處的,比如吳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曾經寫道“八股文若做的好,隨你做什麽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可見,八股文是很多文體寫作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限制下,很多優秀人才得以脫穎而出。

  這些人才是高手中的高手。盡管科舉的內容令人望而卻步,但是還是有很多學子為了功名、為了地位克服萬難成為科考大軍中的佼佼者。

  八股文限制了人的創造性,但歸根究底,他把讀書人限制在裡面,更好地為皇族服務,而趙昕,是既得利益者……

  開科第一場,史論五策,趙昕開啟密蠟,饒有興趣地看了起來。

  看著羅列了策論、詩賦、四書等幾大綱,趙昕亦是感歎崇明帝的勤奮度,即便日夜批閱奏章,亦不忘科舉制度,雖然他不是個合格的父親,但毫無疑問,他是個負責任的君王。

  既然題目都選好了,趙昕也不用操心,吩咐下去便可,也省得趙昕抓瞎。

  心情不錯的趙昕開口道:“諸位臣工近日辛勞,待科舉事罷,定當稟明父皇。”

  李惟之等人不置可否,趙昕雖是主考官,可主考官的活是基本沒乾過,都是由他們解決,此時的趙昕倒是有撿便宜的嫌疑。

  不過誰讓趙昕是太子,官大一級壓死人,更何況君臣乎.
  這不,馬屁接踵而來,一官員厚著臉皮諂媚道:“太子殿下勞苦功高,今歲之後,必然事事順心……”

  “今兒個,見西邊花池內一束芙蓉竟花開並蒂,定是好兆頭……”

  “誒,許大人此言差矣,而是太子殿下駕臨,貴氣逼人,激得蓮池內的水芙蓉,不得不花開並蒂……”

  “哦?哈哈,是是,果然李大人高見!下官不如,佩服佩服!”

  “不錯,李大人所言極是。而且殿下福蔭的不止是蓮花,連我等不也要沾殿下之光,才能落一個房師的位置。不然,這等廣收門生的好事,何時能輪得到你我?我等實在受恩深重啊!”

  “唔,張大人所言甚是,既沾了殿下福氣,日後定然官運亨通,我等焉能不鞍前馬後,誓死效忠?一來感謝殿下再造之恩,二來,也可輔助聖君,匡扶社稷!”

  “哈哈,劉大人言之有理啊!要我說,有殿下領銜,今科會試,必然會考出大乾開國以來,水準最高的一科來。

  最先開口的許大人又開口附和誇讚道。

  此言一出,眾人面色都微妙了起來,連連稱是。

  一直微微閉目養神的李惟之神色如常,定定地沒有說話,只是饒有興趣地看了看趙昕。

  趙昕臉色滿懷笑意,心情不錯,不過卻不是因為這些馬屁,而是這些人的態度,約摸著,他們想靠攏到趙昕這一邊。

  “諸位臣工多有謬讚,本宮如何當得起?都是為朝廷辦事罷了.”

  說實話,這馬屁沒拍到位,若不是趙昕不能離開,他早就跑的沒影了。

  不過,他們的目的也不是拍馬屁,而是表明態度
  翌日,科舉正式開始,軍卒鳴鼓宣布開考。

  鳴鼓之後,考官們各司其職,衙役小吏們將正卷和草稿紙陸續發下,然後,便是公布考題。

  等再響起三聲金鑼聲後,便見有衙役兵卒,高舉等人高的木牌,上貼有今科會試第一場的考題,穿行於各號房巷道之間。

  考棚內李嚴輕輕呼出一口氣,準備好筆墨,鋪展草稿紙,等候記錄考題。

  聚精會神的李嚴忽聽一陣腳步聲傳來,在他相臨的號房前停下。

  足足過了一盞茶的功夫,腳步聲再起,李嚴忙提筆蘸墨,準備記錄。

  等一個衙役舉著木牌,面無表情的站在他號房門前時,李嚴速速瀏覽了遍木牌上的考題,記下後,埋頭就要往草稿紙上記寫。

  只是筆觸還未落在稿紙上,李嚴面上的神色卻忽地一凝,眼中瞳孔更是猛然收縮如針,面色劇變。

  手一抖,一團濃墨渲染了稿紙…

  此時李嚴神色複雜,似在抉擇。

  號房前舉著木牌的衙役卻擰起了眉頭。

  隻覺這位考生是不是魔怔了,怎麽一直保持著提筆的姿態,卻是一個字也不寫……

  不過他並不會多事,貢院內的衙役小吏們,是絕對禁止開口的,說一個字都是大罪過。

  書呆子又不是一個兩個,都是讀書讀傻了的,和他什麽相乾……

  所以,衙役隻靜靜的等著,到了時刻,他便不再停留,舉起木牌,前往另一號房。

  一盞茶的功夫後,李嚴起身對著巡場外提官大聲喊道:“大人,學生要見太子殿下…………”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