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初揚名
第六十一章初揚名
朝夕,很美的名字。小柔在望著宮門處的匾額,心裡如是感慨道。
貴妃娘娘見到小柔的時候,笑的很溫柔。親自扶起行禮的小柔,問道:“最近都在做什麽?是否悶得慌?大同那邊,皇兒說不會有什麽危險。”
小柔不知道貴妃為什麽對自己特別關注,她向來憑感覺行事,貴妃真的是關心她,至於是否有目的,她猜不到。起碼此刻她是真的關心,於是答道:“謝娘娘關心。不是很悶,安柔大多數時間都在寫字,可以靜心。”
貴妃聞言道:“是可以靜心,我每天也都在寫字,你要不要陪我一起寫?”
小柔考慮了下,最後決定不花心思,貴妃都用“我”自稱了,於是直接問道:“娘娘,安柔能問下娘娘為何獨愛安柔,還是憐惜之愛。”
貴妃自嘲的笑了笑:“呵呵,四十多歲的人了,還是不會掩藏自己的心思,我也就這麽大能耐了。我從二十一歲那年開始醉心習字,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二十年不間斷的習字,才有了如今的成就。你如今的字,比我二十一歲的時候都要上好十分。可見你從幼年習字之初,就是認真習字的,什麽樣的生活逼迫一個孩童如此?若非無事可做,我絕不會下那麽大功夫習字。”
小柔道:“娘娘想的,不全對。安柔習字是有無事可做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喜歡習字。”
貴妃輕笑道:“沒想到我竟遇到個癡兒!”
“娘娘見笑了,我不是癡兒。安柔年幼之時,只能拘於一個小院子生活,有很多閑暇時間。但可以做的事很多,比如琴棋書畫,刺繡等等。我最喜歡的是習字,這才花功夫把字練好的。不是說字如其人嗎?我這容貌,要是字沒法見人,那就笑話了。”小柔臉不紅,心不跳的道。
哪有她這般自誇的人?貴妃這下笑出了聲:“是,確實需要把字寫好。”
兩人一起閑聊,習字,評字半晌,小柔在朝夕殿吃過午膳後方才離去。送小柔至宮門的是朝夕閣的劉尚宮,劉尚宮對小柔道:“娘娘已很多年如今日這般開心了,不麻煩的話,還請楊少夫人多來朝夕閣走動走動。”
七月初七,大同傳來好消息,大遼兵馬已暫停攻城,但兵馬尚未離開西京。
八月二十八,京城接到大同府北疆大都督和樞密北面房馬副使,被耶律礎用計圍困於西京外已有三日。
馬副使見遼國多日按兵不動,借著本國兵馬是遼國人數兩倍,主張反攻大遼,北疆大都督張廷亮附議。七殿下裕親王和鄭明侯則不同意,雖然人數是對方的兩倍,可是己方有一半人數不是正規軍,跟大遼兵力不是1:1的關系。因張廷亮和鄭明侯同級,張廷亮和馬副使以裕親王年輕,經驗不足為由,而將裕親王的建議忽略。此二人本就不是支持七殿下的人,因此不怕得罪裕親王。
因此,大同府外還是大遼的兵馬,大同府內,已經開始內鬥了。皇上得知二人被困後大怒,立刻下了聖旨,任鄭明侯為本次戰役的元帥,為最高軍事負責人。張廷亮救回來後再處置。
九月十九,捷報傳來。騎兵廂將軍徐明恭率,裕親王和楊允之等人,領兩萬騎兵和十萬步兵,攻破西京東城門,迫使耶律礎回防,並在其回防的路上截殺了大遼五萬余人。讓張廷亮所率剩余十八萬兵馬得以活命。
在張廷亮帶了一萬騎兵,二十萬步兵去西京南門之後,鄭明侯推測,耶律礎此刻應埋伏在南門之外,遂讓徐明恭為主將,繞道攻打西京東門。
徐明恭今年五十有七,最早是步兵出身,四十歲後才轉為騎兵,同去的十萬步兵大將軍何書成是他的徒弟。徐明恭行軍打仗十分謹慎小心,不是員猛將,是個守城的好將領,攻城的低級將領。而他手下同去的騎兵將領,卻是清一色的年輕人,最大的不過二十八歲。鄭明侯本就沒打算真的攻下西京,以這點兵力根本不可能,只是起到騷擾作用罷了。張廷亮不值得救,但隨他同去的還有二十萬余兵馬,他不能不想辦法去救。
至於能截殺耶律礎兩萬余人,乃是七殿下裕親王之主功也。正值秋末,望著滿地的枯草,裕親王動了心思。難在怎麽設伏!裕親王帶著楊允之等幾十人,白天黑夜的觀察了兩日,第二日夜間,一行人在平雲山脈下安營。楊允之和另外一個同伴尋來的樹枝,瞬間起火,且火焰極高。反覆試驗幾次後,確定樹枝的不同。
最後,由楊允之推測是樹枝上所帶的黑色表皮導致的。於是眾人在樹枝附近尋找黑色來源。楊允之記起小柔曾經問過他,是否有人挖地下的炭。他當時不解的問,“地下除了了泥土和水,還有炭?”
小柔笑道:“當然應該有了。我們地上有的東西地下都得有,比如水,炭,石頭,油。”楊允之當她胡扯,小柔確實故意誇大,這才說都得有,就是讓楊允之分不清真假。她當時只是想知道如今的炭到底是怎樣的,玉溪冬天不冷,河水未曾凝結成冰過,她沒機會見識炭的模樣,這才問楊允之的。
楊允之一說可能在地底下,裕親王反應極快,命令一行人拿刀挖地。拿軍刀挖地,這事估計也就他能乾的出來。挖了不過兩尺左右,確實有黑色水狀東西湧出。取出一點,試了下,一點就著,裕親王大喜,直呼:“天助我也!”
連夜回大營中,帶來千人挖掘。可惜的是,並未得到太多的“黑油”。大概只有方圓十丈,深四尺的一個坑有這種東西。再往下挖,都挖出水了,確是再無“黑油”了。再排出坑內水後,發現只在圓中心處,有個極小的口在一點點的往外滲“黑油”。裕親王看著已收集的“黑油”,應該夠這次用的,就放棄繼續挖了。
自六月至九月,大遼戰死共六萬余人,大恆戰死四萬人。耶律礎被耶律洪基召回。大遼全部兵力不足六十萬,三個月沒了十分之一還多,耶律洪基肉疼的很,罷了耶律礎的將職。大恆這邊,裕親王揚名!其實楊允之和其他小將也不差,一來不會跟裕親王爭功勞,二來火燒的想法,最初確實來自於裕親王。
朝廷上下,一片沸騰!這是大恆建國以來,唯一一次贏大遼的仗。大恆建國初無暇顧及大遼,於是和大遼議和,每年大恆給大遼一定的錢財和美女。遼年僅二十一歲的蕭太后執政時,太祖皇帝以為有機可趁。蕭太后不輸男子的才能,讓大恆屢屢敗北。最後,不得已,再次議和。本次議和後,每年給大遼的錢財翻倍。太祖皇帝抑鬱而終,太宗皇帝根本沒野心。幸虧蕭太后早逝,否則太宗皇帝和當今皇帝沒機會發展國內經濟。耶律洪基十三年前繼位後,破壞協議。他想的很簡單,有能力打下大恆,何必在乎送來的這點小錢?
*****************************************
書中人物時間和歷史對不上,希望各位注重歷史的人不要過於認真。這是我的第一部作品,構架一個帝國有點難,這才以歷史拐彎的方式,讓一些人,一些事出現。
另外,太后,皇后,四妃宮中最高的女官稱為尚宮,由北宋宮女制度改造而來,其實只有皇后的才是尚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