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帝皇書(安樂傳)》第2章
  第2章

  上書閣。

  嘉寧帝翻完積累了幾日的奏折才抬眼朝下首靜立的太子韓燁看去。

  早已成人的太子通透睿智,內斂溫和,作為儲君而言,無疑是嘉寧帝的驕傲。可偏偏和歷代所有帝王一樣,嘉寧帝擁有的皇權,在位時總是不希望被分走的,即便那人是他最優秀的兒子也一樣。

  韓燁生得不像嘉寧帝,可卻從未有人敢說他半句閑話,只因他和太祖長得太像了,幾乎是從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嘉寧帝對著這張肖似先帝的臉時總會不自覺晃神,譬如此時。

  “父皇?”顯是對嘉寧帝此舉極為熟稔,太子韓燁不輕不重喚了一聲,神色恭謹。

  嘉寧帝回過神,輕咳一聲:“皇兒,任安樂不過邊荒蠻女,魯莽無知,待她入京,你晾著便是,別太過計較,失了儲君氣度。”

  今日在朝堂上的話一經傳出,任安樂便會成為東宮的眼中釘、肉中刺和整個京城權貴的笑柄,到底收了人家三萬水軍,適當的勸解表態嘉寧帝認為還是需要的。

  “父皇放心,兒臣定會告誡下臣。”韓燁皺眉,應道。

  知道這個兒子向來言出必行,嘉寧帝點頭,突然話鋒一轉,淡淡開口:“太子,你也不小了,再說東宮總是無主也不像話。朕問你,到如今你的心意……還是沒變?”

  說這話的瞬間,嘉寧帝一掃剛才的慈祥之色,整個人帶出隱隱的煞氣來,他看著太子,手輕叩在案頭上,沉悶的敲擊聲漫不經心卻威懾十足。

  韓燁眉角微動,這才是曾隨著先帝南征北戰、滅絕帝家、一手掌控大靖的帝王,這些年安逸久了,倒有些忘記他這個父皇曾是何樣的梟雄。

  “累得父皇掛心是兒臣不孝。”韓燁抬眼,神色鄭重,毫不退讓地望向嘉寧帝,“只是這樁婚事到底是皇祖父的遺願,他老人家在世時最疼兒臣,兒臣隻願能圓了他這樁心願,還望父皇成全。”

  韓燁的聲音太過堅持,和過往十年一般無二,嘉寧帝眼一眯,擺手冷聲道:“行了,此事日後再議,你且出去吧。”

  韓燁應聲稱是,行禮退了出去。

  信步走出的嫡子神色平和,仿佛毫不在意他這個父君的怒意,上書閣的大門被輕輕掩住,嘉寧帝吐出一口濁氣,神色晦暗不明。

  “陛下,飲口安神茶吧,這是四公主前幾日親手去禦苑裡采摘的。”

  一盞幽香清淡的素茶被輕手輕腳放在禦桌上,趙福低聲道。他侍奉嘉寧帝幾十年,自是知道他的喜好。也知道凡那件事被提起,后宮必將受半月雷霆之怒,想辦法讓嘉寧帝恢復心情很是重要。

  果然,嘉寧帝神色一緩:“韶華是個懂事的。”他端起清茶抿了一口,突然道:“趙福,你說朕當年留下她是不是做錯了,太子如今揣著太祖的遺願,把她硬生生護住,倒讓朕實在難做。”

  若您真想除掉那人,天下有誰可以阻止,不過是借了太子的口罷了。但趙福可不敢把這句話說出來,只是垂眼恭聲道:“陛下皇威震天,帝家不過當年風光,如今區區螻蟻安敢與我大靖皇室爭鋒?”

  “那可不是什麽螻蟻。”嘉寧帝低喝,眼底漸有滿意之色。

  “老奴失言,陛下恕罪。”趙福急忙跪下請罪,面露惶恐,嘉寧帝擺手“罷了”他才慢慢退了出去。

  “螻蟻?師尊,若你知道有一日帝氏一族會被一個閹人稱為區區螻蟻,你當年……可還會將這天下江山拱手相讓?”

  嘉寧帝望向書閣左首案桌上端正置放的墨綠鐵劍,低沉莫名的聲音自上書閣中隱隱傳出,青天白日裡頭,竟硬生生透出冰冷的寒意來。

  天近黃昏,禮部後堂。

  龔尚書一整天都忙活著安樂寨諸事細節的安排,臨到傍晚才起草嘉寧帝早朝上賜下的封賞,正欲下筆,急匆匆的聲音在堂外驟然響起,他筆尖一頓,一滴墨汁便落在了明黃的卷軸上。

  “龔老兄,今兒個天氣不錯,明日又是休沐,陪我去楚館裡瞅瞅,躲在這個偏堂裡忙活啥?”一人裹著身有些不齊整的朝服走進來,三十左右的年紀,相貌平庸,一雙眼轉得甚是靈活,乍一看時還帶幾分市井俗氣。

  龔季柘年過五旬,鐵板釘釘的兩朝元老,性子耿直倔強,極少有人能讓他難以應對,偏生面前之人天生一副死臉皮,領教數年,他倒也習慣了。

  “胡鬧,本尚書長你幾十歲,你恭稱便可,休要每次來套近乎!楚館那種地方,堂堂朝廷重臣豈可隨意提起!”龔季柘拂袖,頭疼地看著聖旨上的汙漬,用筆墨極快帶過,吹胡子瞪眼道,“再說安樂寨舉寨招降,戶部分列的賞賜不少,你哪來的閑心到處閑逛?”

  來人為戶部侍郎錢廣進,龔季柘一度覺著,錢廣進的父母倒是實在,給兒子取了個好名。作為大靖王朝最富有的商人,短短五年時間,這錢簍子便為自己在朝堂上鋪了一條康莊大道。

  無其他理由,大靖立國的前些年施恩天下,沒積下什麽銀子,嘉寧帝又是個好戰的皇帝,每年征戰便要耗掉大半國庫,前幾年打仗時缺銀子,差點就要靠增收賦稅來支援疆場。

  不過增收賦稅這事在當年鬧得很大,嘉寧帝旨還沒下,一堆老臣子便跳出來哭天搶地地上書不可勞民,嘉寧帝頭疼之際,巨富之家錢氏一族的新繼任者將九成家底捐獻國庫,稱得英明之主庇佑才得以攢下殷實家底,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方為正道。

  天子被拍足了馬屁,兼錢家進貢的金銀著實可稱敵國,嘉寧帝一高興,便破格將錢廣進招入戶部,讓他位列朝堂。他倒也爭氣,入戶部不過五年,便使得國庫充盈,兼善於鑽營,甚得帝心,一路扶搖直上,如今已是戶部侍郎,管江南錢糧。

  即便龔季柘是個古板倔強的,也不得不承認錢廣進雖粗鄙市儈,卻是個掙錢富國的奇才。

  “龔老兄,守禮持重有什麽用,您頑固了一輩子,啥子油水都沒撈到,還不如下官這個戶部侍郎。”錢廣進這個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平時圓滑得很,卻不知怎的偏偏喜歡和古板持禮的禮部老尚書抬杠,這在朝中也算是一件趣事。

  龔尚書眉頭皺成了八字,極快地起草完詔書,將卷軸合攏,抬首不耐煩道:“你有何事,說吧,老夫沒閑工夫陪你嘮嗑。”

  “嘿嘿,老尚書果真目光如炬。”錢廣進整整朝服,貓著腰靠近,一臉小心翼翼的樣子,龔尚書瞧得稀奇,卻不想錢廣進一開口,便讓他愣在了當下。

  “老尚書,下官今兒在朝堂上見趙副將提起太子妃後氣氛著實古怪,太子殿下到如今未娶妻,難道太子妃位真是為帝家孤女留著的?”

  “糊塗,提起這事作甚!”龔尚書額邊青筋畢露,粗聲道,“你隻管將封賞準備好便是。”

  “老尚書,您也知道朝中大臣多是勳貴,像我這樣以商入朝的可是從來沒有,自然不比你們,下官對當年之事雖有耳聞,卻不夠清楚,若是觸了龍鱗便是大罪,還請老尚書體諒一二,為下官提個醒。”錢廣進沒在意龔尚書的態度,急忙作揖,樣子倒有幾分真誠。

  龔尚書知他說得不錯,當年的事雖為天下所知,可傳來傳去大多失了真,錢廣進靠聖寵才能在朝堂立足,若因此事得罪皇帝,確乃池魚之災,念他的確是個人才,當年龔老夫人大病時也虧得他介紹了一個民間大夫,龔老尚書性子耿直,略一遲疑,隻沉聲吩咐了一句。

  “太子妃位人選乃皇室禁忌,你以後切莫在別人面前提及,帝家孤女更是如此。”

  龔尚書隻說了一句,錢廣進連連點頭,只是仍有些納悶。

  “老尚書,太子年紀不小了,太子妃位總不能一直空著?”

  “那便要看陛下和太子誰能堅持得更久了,畢竟是太祖定下的婚事,帝家孤女總有入帝都的一天。若非如此,你以為滿帝都勳貴世家都不敢妄想東宮太子妃位是何緣故。”若陛下看得開,左右也不過這一兩年了。

  這句話是龔季柘的猜測,倒是沒有說出來。他朝錢廣進拂袖:“走吧走吧,回你的戶部去,記著這些話休要再提。”

  龔季柘是兩朝元老,說話自不會無的放矢,見他開始趕人,錢廣進念叨著“多謝老尚書提醒”便退了出去。

  偏堂重歸安靜,龔尚書取出剛起草好的聖旨,眼落在明黃的卷軸上,有些晃神。

  十年前他同樣替嘉寧帝起草過一道聖旨,只不過……不是天恩,而是來自帝王的雷霆之怒。

  帝氏靖安,罔顧先帝之恩,妄動竊國叛亂之兵戈,朕代天責罰,賜帝家滿門死罪。姑念帝氏幼女乃先帝所重,特網開一面,圈禁於泰山國寺,不得帝旨永世不得入京。

  區區幾句話,一道聖旨,大靖立國的功臣世家,自此大廈傾覆。

  或許,本不該稱帝家為臣才對。

  龔老尚書閉上有些渾濁的眼,重重歎了口氣。

  三十年前中原混戰,各世家割據天下,梟雄之中以南方帝家和北方韓家實力最厚。帝家家主帝盛天雖為女子,卻廣納天下有識之士,十年時間便在南方一家獨大,而韓家家主韓子安亦在同年將北方廣袤之地納入韓氏一族手中,正當天下百姓以為兩家會有一場惡戰時,兩家家主卻同時昭告天下兩人早已相識,惺惺相惜,願不動兵戈統一南北,天下聞此訊額手稱慶,傳為一時佳話。

  半年時間,帝盛天隱退,將南方統治權及兵權交由韓家家主韓子安。

  一年後,韓子安建大靖王朝,感念帝氏家主禪讓天下之義,又因帝盛天閑遊天下,便封其侄帝永寧為靖安侯,掌管晉南十萬兵馬,並頒下聖旨,靖安侯與當朝皇子共享皇位繼承之權。

  此旨一出,天下震動,帝氏一族的尊貴榮耀比肩皇室,被尊為大靖之柱石。

  數年後,靖安侯得一女,視為掌上明珠,太祖聞之欣喜,親賜名梓元,並降旨帝家,許下忠王嫡子與帝家幼女的婚事。

  當年的忠王韓仲遠,便是如今的嘉寧帝。

  在此後數年,靖安侯曾屢次上書,請辭皇位繼承之權,太祖始終未應其所求。重昭四年,因早年戎馬生涯舊疾複發,太祖崩於昭仁殿,留下遺旨立忠王為帝,世子韓燁為太子,而那道傳位聖旨裡最後一句卻是——帝家幼女,上承於天,斯得重任,榮封太子之妃。

  太祖駕崩時,太子韓燁六歲,而帝梓元不過兩歲之齡。

  何來上承於天,那不過是太祖給帝家留下的最大榮寵罷了。

  帝家權握晉南十萬兵馬,當年甘願放棄皇位的義舉又得天下敬重,在太祖駕崩王朝不穩的頭兩年,靖安侯對嘉寧帝的全力支持才使得大靖安穩渡過了雲譎波詭的朝堂之亂。

  嘉寧帝為示皇室對帝家的尊重,甚至下旨將帝家幼女帝梓元以公主之禮迎入京城休養,奉為皇室上賓。

  當時,天下百姓皆以為待太子長大,大靖最尊貴的韓帝兩家結秦晉之好時,便可續寫當初太祖和帝盛天共掌天下的佳話。

  只可惜,嘉寧六年,靖安侯私調八萬大軍擅離晉南,長驅直入北方邊境,並欲勾結北秦發動戰亂,消息傳來時,舉國震驚。嘉寧帝修國書迅速和東騫王和解,派遣大軍遠赴邊境,同時讓左相薑瑜帶著降罪的聖旨前往晉南。

  令人費解的是,靖安侯並未認罪,甚至在帝氏宗祠前當著滿城百姓和左相自刎以證清白,靖安侯自刎將整個帝氏一族推入了天下矚目之中,說句實話,即便晉南大軍突入北部,舉國百姓也不相信靖安侯有不臣之心,再加上靖安侯的慘死,大靖王朝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加動蕩不安,諸王瞧得契機,皆有異動。

  就在此時,左相薑瑜在帝家搜出了靖安侯與北秦密謀造反的書信,昭告全城後以雷霆之勢斬殺帝氏宗族三十族人和數百旁支,一夜間帝北城血流成河,人心惶惶之時帝北城守將洛川率留守的兩萬守軍向嘉寧帝投誠,並幫左相迅速控制了帝北城。

  帝北城的消息傳至天下時已經太晚,帝氏一族滅絕已成定局,更何況,同一日,遠赴北部的帝家八萬大軍遇上北秦鐵騎,被坑殺於青南山下,此時,整個王朝都沉默了下來。

  這八萬大軍的覆滅意味著……自此以後,大靖王朝最尊最貴者唯有皇家。

  史書功過,向來勝者王侯敗者寇,又有誰敢觸帝王之怒,累滿門受禍?
  此後長達數年,曾經與帝家交好的臣子都被流放或誅殺,嘉寧帝手段鐵血,以至於上至朝野、下至民間,都不敢再提曾禪讓天下顯赫大靖的帝氏一族。

  而這場巨變中,天下百姓也確定了一事,就是當年奪下南方在大靖王朝地位不下於太祖的帝氏前家主帝盛天早已亡故,否則,以她的脾性,絕不會看著帝氏一族自此斷絕。

  帝氏孤女帝梓元,太祖曾昭告天下的太子妃,從那時起,便成了整個大靖皇室的禁忌,被圈禁於泰山國寺。整個帝家,除了一個還未被撤去的太子妃虛位,便什麽都不剩了。

  如此,一晃便是十年。

  龔老尚書睜開眼,感覺握在手心的聖旨隱隱炙手。

  梓元,兩字皆是元後之意。

  上承於天,斯得重任。

  也只有極少數老臣隱隱猜出了當年這道遺旨中真正留下的話,太祖不是由太子的擇定去選擇太子妃,而是……因為帝家幼女才選定了下任帝王。

  那意味著只要帝梓元還在,她就是大靖下任帝王唯一的名正言順的中宮之主。

  太祖當初是何等看重帝家女兒,才會賜下此名,並留下遺旨,以至讓整個大靖王朝在太祖遠逝、帝家傾頹十年後對東宮太子妃位始終懸空的荒唐事保持了沉默。

  算了,帝家已經頹敗,感慨再多也是枉然,那帝梓元如今在陛下心中恐還不如安樂寨一介女土匪重要。

  龔尚書看了一眼天色,將聖旨放入盒中,急匆匆入皇城面呈嘉寧帝去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