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攀龍化鸞》第754章 鹽鐵會議6
  第754章 鹽鐵會議6
  沒有在邊郡上居住過的人,永遠都不知道,也不明白,負責守衛邊郡的將士和那些不得不一直居住在邊郡中的普通百姓們,尤其是,漢武帝開河西四郡和朔方刺史部之後,屢屢都從關東征募百姓充實這幾郡,而被抽調百姓最多的正是卜至忠所在的東萊郡。

  那些時時刻刻都會擔心匈奴人什麽時候會派騎兵進入郡內,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也只會有金系官員一派擔當邊郡太守、郡尉之後,這種情況才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在並州,匈奴人後來一旦打聽清楚了邊郡守將的名字,只要是金知蟬的官家或者手下擔當太守或者郡尉的話,他們都會主動退避三舍。

  先開始其實不是這樣的,只是,後來,匈奴人經過幾次失敗的入侵戰,全都铩羽而歸之後,匈奴人全都被打怕了,這才有了後來的敬畏。

  這些會議內容傳遍了整個長安城之後,吃瓜群眾們當中立刻有不少人變身成為了憤青,紛紛舉著橫幅到賢良和文學們的居住地外,高喊著口號。

  這個時候,霍光急忙派人在城中也同樣散布對桑弘羊一些不利的信息,可是,壞的消息與壞的消息,其本質上是有很大不同的。

  像桑弘羊主導的那些新政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的確是百姓們的切身感受、也造成了很多切身之痛。

  可是,長安城中的大部分市民也的確是因為這些政策得利了,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

  說桑弘羊和他們一系官員借用新法,中飽私囊,讓自己發家致富,那麽,好了,杜周再一次被推了出來,誰讓他是一個極好的靶子,而且,鹽鐵會議本質上也是因為他的建議才召開的。杜延年即便辭了官,也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轉變百姓們對他固有的態度和認識。

  也許,這種固有的態度和認識終杜延年一生都無法改變。

  千金散去還複來,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理解這句詩中的真意的。

  何況,財產問題終究是小問題,國防問題,還有對匈奴人作戰這件事,究竟是對還是錯的問題,才是個天大的問題。

  在與匈奴人的戰爭中,付出最多的無疑是關中,其中,像羽林軍全都是關中地區征募來的良家子。這些人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為的就是保一方安寧,保證自己的家人能夠活在和平的環境中。

  可是,他們沒有想到,居然被幾十個光會耍耍嘴皮子和筆杆子的儒生們全盤否定到。

  這讓他們無論如何接受鹽鐵會議上,有關這方面的爭論,賢良和文學們對這件事的否定。

  若是想賢良和文學們所說的那樣,那麽,他們的家人豈不是白死了嗎?

  賢良和文學們越是圍繞這個問題,攻擊桑弘羊,就越是會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的爭議。

  這個時候,上朝官中的儒生們一個個都不得不保持靜默狀態,不敢再為參與會議的賢良和文學們站腳助威和張目了。

  最後,見霍光一直不出面阻止這方面的爭論,丞相田千秋終於忍不住了,他在一天的鹽鐵會議中大聲宣布,鹽鐵會議要想繼續下去的話,與會的人都不得再談論與朝廷外交政策有關的議題。

  老好人發脾氣,還是很有威力的。

  於是,那天的會議便轉到了下一個議題——治國理念。

  對於大漢朝的治國理念,從漢高祖劉邦開始,一直到漢武帝親政之前,大漢朝的執政們實施的都是黃老之策,也就是說,事實上,被後世儒生們極力推崇的文景之治,其實根本就不是儒生們的功勞,而是道家學派的功勞,跟儒生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漢武帝親政之後,到執政中期,都在主動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統治政策,可是,到了後期,尤其是漢武帝任用桑弘羊之後,卻在事實上改變了統治政策。

  後來,漢宣帝用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加以概括:‘霸王道雜之’。

  具體做法就是德刑並用。

  漢宣帝認為,不能隻信用儒生,
  這種理論的淵源原本就是先秦儒家和法家的思想相互結合,以儒學為主題,法家思想作為一個重要方面,同時吸收墨家道家和陰陽家等的思想雜糅而成的。

  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立刻發現儒生好虛言,而少實績的特點,這一點,在金系官員的襯托下表現得尤為明顯,特別是在邊郡城市。

  漢武帝時期,著名的定襄郡慘案,就是儒生不作為造成的惡果。

  後來,為了能夠達到恩威並用、雙管齊下的目的,漢武帝才大力推行‘霸王道雜之’的政策。

  漢宣帝可以說使用這種治國政策的集大成者,不過,因為漢宣帝本人過於念舊,一直舍不得廢棄糟糠之妻許皇后所生的獨子漢元帝,在漢宣帝時候,漢元帝就成了真正事實獨尊儒術治國之策的第一個皇帝。

  桑弘羊本人表面上是以法家學說作為指導思想,其實,他是個雜家,就如同呂不韋一樣。他主張依法治國,堅信刑法可以止暴,特別推崇嚴刑峻法的作用。

  他認為治民之道不在教化,而在嚴格執行法治,讓百姓知道什麽可以做,什麽不能做。有了嚴刑峻法,百姓平日裡就小心謹慎,奸邪也自然就會止息。

  針對賢良文學對一些酷吏的指責,他認為酷吏並不全都是貪婪、殘暴之徒,比如,郅都、寧成、趙禹、張湯、尹奇和減宣,這六個人不但立身極正,而且,清廉自守,全都能夠作到以法治事,對犯法者雷厲風行地加以處決,毫不手軟。

  現如今,漢武帝時期,十大酷吏當中,唯一一個還活著的酷吏就只有減宣一個人了。不過,他之前已經跟隨卜至忠一起致仕了。

  所以,凡是他們治理過的地方,全都能作到寇止奸禁,取得良好的治績。與賢良和文學們所說的完全不同,百姓們的生活沒有變得更差,反而變得更加富足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