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農家麽妹》第352章 名門
  第352章 名門
  盧家幾日後設了宴席接風,請的客人多是隨著盧家到閩地的遼東舊部。大家都是遼東人,用石頭帶來的家鄉特產做幾道遼東菜肴,正可一解思鄉之情。

  當然,靖海王世子在寧家來客當日就送了鮑魚過來,因此這一次請客倒也不好落下他,又請了他的白四叔坐陪。至於菜品,當然也加了幾道海味,只怕他們吃不慣遼東菜。

  論起年紀,靖海王世子隻比石頭略小,但初一見面禮儀倒是做足了的,以小輩身份稱呼行禮,石頭哪裡敢當,趕緊還禮不迭,偏世子還送了不菲的禮品,寧婉也隻得示意弟弟接下。

  一時說起話來,靖海王世子與遼東諸將便都問起遼東情形,石頭便一一說了,“這些年一向安寧平靜,地面也繁榮,唯有去年朝廷將先前姐夫帶著大家收復的多倫以北幾百裡地讓給了夷人,將那邊幾個堡城的軍戶百姓都遷了回來,官民皆有非議,特別是陳千戶和羊夫人等,提起來咬牙切齒。”

  豈止陳勇和羊夫人恨,當時鐵石、寧婉、遼東諸將聽了也都氣忿不已,那些土地得來不易,重新建了堡城設了軍戶開了民屯更是艱難,如今說一句與夷人和善相處便白白送了出去,誰能服氣!
  因在閩地,倒不必顧及太多,大家就紛紛道:“那幾百裡土地,當日奪回來是用多少人的命換來的?如今讓了倒是簡單夷人一兵一箭都沒費!”

  “眼下無事還好,將來這裡便是夷人南下的跳板,到時候不知又有多生靈塗炭!”

  更有人恨道:“皇上也不知怎麽就被小青木迷惑了,先將我們貶出京城,現在連國土都能送出,竟不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靖海王世子就道:“君主昏庸,朝中遲早會有大禍,大家只看著吧!”

  雖然大家對皇帝都有怨念,但並沒有真心盼著朝廷有禍事。而且大家畢竟還是朝廷的臣子,也不好跟著靖海王世子罵皇上,因此隻白將軍接話道:“若不是本朝從無和親之例,恐怕傻皇上還會把女兒嫁給小青木呢,到時候親家、女婿一起擺丈人一道,我們看熱鬧多有趣!”一幅盼著出事的樣子。

  其實平日大家一起打倭人,都還融洽,白將軍管著水軍,與鐵石配合不錯,兩下裡幾次將倭人合圍全殲,但到了這樣的時候,想法卻又不同了。

  寧家父母都是老實人,石頭又打小讀書,哪裡見過這樣無法無天的人?也不敢接話,趕緊轉了話題說:“我初一到來見了姐夫姐姐,衣著打扮都與閩地人一樣了,竟有些不敢認了呢。”

  寧婉與槐花兒與幾位女眷另擺了一張桌子,卻也在場,就笑著說:“你還沒見我們去趕海時呢,都穿著短衣長褲,光腳穿草鞋。”

  松兒和柏兒就說:“我們還都學會了游水呢!”又都道:“小舅舅,你也跟我們學游水吧,這天氣只有在水裡才涼快!”

  靖海王世子便也相邀,“改日小舅舅空了,乘我們的海船到大海裡瞧瞧。”

  柏兒一聽,便也道:“我也要去!”畢竟是孩子,早已經忘記了當年他把靖海王世子咬傷了的事,如今盧家人中他與靖海王世子最親近。

  靖海王世子就笑道:“當然可以了,也請大小姐和大公子也一道去吧。”

  松兒跟著父親什麽樣的大海船沒乘過?因此倒還是淡淡的,槐花兒畢竟是女孩,隻做過些尋常的船隻,因此聽了十分高興,就向母親道:“讓我陪著小舅舅去海上看看吧。”

  寧婉原也不是拘泥的人,也就點了頭,“說是陪你小舅舅,其實還不是你自己想玩。不過,既然有這樣的機會,你就去吧。”轉眼見白將軍皺起了眉,方才想起閩地的習俗,除非客船,其余皆不許女子上去的,心裡倒是好笑,也不理他,暗想槐花兒也不小了,上船倒要讓她多帶幾個侍女方才得體。

  且不說石頭、槐花兒幾個由著靖海侯世子陪著坐了海船玩了一回,又是看海,又是海釣,還撈了幾顆海珠,玩得不亦樂乎,回來後竟整日在一處嬉戲。其實石頭雖然輩份高,但說起來也沒多大,今年還不到二十呢,先前在寧家,因他是獨子,又是老來子,總要撐起家業,照料年邁的父母,時常裝出大人的樣子,到了長他十來歲的姐姐跟前就重新變成了孩子,自在開心。

  沒幾日靖海王又派人送了貼子,請盧家全家及寧家舅子到鹿島做作客。

  寧婉接了帖子便有些愕然,向鐵石說:“石頭就是個小孩子,也非官身,靖海王這般鄭重地下帖子請客,會是什麽意思呢?”

  鐵石聽出媳婦兒有擔心之意,便搖頭道:“靖海王倒不至於有什麽惡意。自我到了閩地,受了靖海王的賞識,自是誠心相報,如今閩地海防較過去要好上許多,便是靖海王世子在蒼州跟著我,我亦將他與松兒一樣看待,帶兵諸事皆傾囊相授,如今他待我比先前還要倚重。”

  寧婉想想也覺得自己多心了,如今靖海王正是借助鐵石之時,表面皆為抗擊倭人,但其實他亦借鐵石之力將過去那些無法無天的海盜們重新整治,豎立十足的權威,想來不至於翻臉,便笑道:“我也算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了,一提去鹿島,就要多想。”

  鐵石卻說:“你這般想也不算錯,靖海王與我們雖然都是中原人,但他畢竟是前朝皇族,對朝廷總有心結,如今大家一致抗倭還好,萬一朝中有變,大家立場不同,恐怕立即就要分崩離析。”

  夫妻兩人商量了半晌,也沒猜透靖海王究竟有什麽意思,隻得讓松兒坐鎮蒼州,槐花兒留下守家,又囑咐他們一切小心,有事相互商量,便帶著石頭、柏兒和榕兒去了鹿島。

  這兩年,盧家人早數次上過鹿島,因此也算熟門熟路。鐵石帶了小舅子拜見靖海王,寧婉帶著兩個小兒子被白氏接了進去。

  靖海王的原配王妃早已經過世,他並沒有再娶,如今管著王府內宅瑣事的白氏只是他諸多姬妾中的一個,此女正是白將軍的妹妹,也是世子的小姨。而世子的生母,也在前幾年生病沒了。

  這位白姨娘年紀並不很大,長得美麗大方,又十分能乾利落,亦能說還算流利的官話,只是她卻不是漢人,而出身於東邊一個島國,也是因為她的出身,靖海王並沒有為她請封王妃之意。

  白姨娘將盧夫人讓到屋裡奉茶,說了幾句閑話又問:“怎麽不將槐花兒帶來?前個兒有人送了一匣子紅寶石,顏色特別正,我就說這寶石只有槐花兒這樣身份的官家小姐才配用。”

  寧婉就笑,“如今我們都來了鹿島,松兒守在城裡,我便留她在家裡幫著打點。”其實寧家人從沒有一家人一同到鹿島的時候,或是鐵石來了,寧婉在家裡帶孩子,或是將槐花兒、松兒、柏兒留下,便是靖海王多心,也只能由著他多心去。

  白姨娘心裡未必不懂,卻隻笑道:“固然槐花兒能乾,家裡離不了她,可是我也著實想她呢。”說著便拿出一個描金漆盒打開給寧婉看。

  京城裡最重的就是紅寶石,相較之下其余藍綠雜色寶石便是成色再好也終差上一些,為的還不是那能代表高貴正室的顏色?如今寧婉看到滿眼純正的紅色,心裡沒有一點喜意,勉強扯了個笑臉道:“她一個小孩子,哪裡合用什麽寶石!”正巧靖海王的兩個孫子來叫柏兒去玩兒,她便趕緊起身拉住柏兒教訓道:“你帶著榕兒,不許亂走。”再回到座位,就說起了蒼州的趣事兒。

  白姨娘含笑聽著,瞅了個空兒直接問:“我們家世子可有什麽不好的?竟配不上做盧家的女婿嗎?”

  在京城時,寧婉與官夫人往來時一向覺得自己性子豪爽直接,但是到了閩地,才知道這裡的人說起話來還要直白呢,就趕緊起身說:“世子肖父,與王爺一般英明神武,哪裡能有不好之處呢!若起相配,倒是我們家配不上王府。”

  白姨娘就笑了,“我們王妃過世之後,王爺就是因為沒有合適的名門閨秀才沒續弦,世子的親事自然要在中原的名門中選取,是以我們白家好幾個漂亮能乾的姑娘都哭得什麽似的,偏王爺就看上了盧家的大小姐。”

  寧婉不禁汗顏,“我們家算什麽名門?槐花的祖父父親都是軍旅出身,以軍功起家,外祖父是鄉下人,後來做了點小生意度日,在京城裡根本排不上名號。”

  “盧夫人太謙遜了,盧家老輩兩代武將,再加上大公子已經三代;便是夫人娘家如今也有弟弟參加科舉有了出身;且你們家又與江南洛家結成親家,那洛家又有女兒嫁到了皇家,這還不算名門?”

  似乎也有道理,寧婉一時竟無從反駁。就推心置腹地道:“白姨娘是爽快人,我便也實話實說,什麽門第之類的我還真不放在心上。因槐花兒是第一個孩子,鐵石和我從小就放在心尖上疼,後來雖然又有幾個小子,但她既是唯一的女兒,也是最懂事的孩子,我們夫妻一向把她的親事看得最重,並不是為了嫁到多富貴的人家,卻隻想她過得舒心。”

  “兒子娶媳婦,是將人接到家裡,我們家自能不虧侍媳婦兒。嫁女兒可是不同,要把女兒送出去的,若是不在眼前,就是有事兒也鞭長莫及。”

  白姨娘就笑了,“盧夫人未免太多心了,我們王妃雖然沒有生下子嗣,可是王爺一向對她極敬重,我們這些人在王妃面前大氣都不敢出的,先前有一兩個不懂事的夷女,仗著年青美貌有一點不敬,王爺直接讓人扔出府去。便是世子能養在我姐姐和我身邊,也是王妃身子不好,又看我勤勉的面子上點的頭呢。”

  寧婉就道:“王爺自然極懂禮儀,修身齊家堪為典范,只是白姨娘自然知道我們家與別家不同,槐花兒打小兒就沒學過怎麽管姬妾,著實不敢應白姨娘之美意。”

  盧將軍身邊的確沒有妾室,哥哥也曾說過大家得了倭人美女,他瞧也不瞧的。白姨娘先前倒沒細想,如今就明白了,一時倒不知說什麽好。

  寧婉便笑道:“是以我和鐵石就想著,在遼東給她看一門親事,也與我們家差不多的軍戶人家就好,不求富貴,只要小倆口好好過日子。且我們將來必是要回遼東的,那時見面也容易。”

  白姨娘就歎道:“如此就可惜了。”

  寧婉雖然不想將槐花兒嫁給世子,但其實並不願意與靖海王府生隙,此時就笑道:“王爺既然要為世子選一門身世顯赫的女子,不如我請京城的故交幫忙打探一下?隻憑著靖海王府的威名,不知有多少人家願意把女兒嫁過來。”

  白姨娘雖然不是王妃,但她管了王府多年,倒也能做主,見盧夫人誠心幫忙,就笑著點頭,“既然如此,還請盧夫人替我們世子打聽打聽,務必要選一個賢良能乾的閨秀。”

  寧婉原擔心靖海王府因著舊怨不願與京城高門結親,但見白姨娘的神態便明白了,靖海王自己也好,兒女也好,都是必然要與中原人成親的,只有姬妾之流方不在意。因此她便用心將京城裡與靖海王世子身份相配的人家一一數出來,“這兩年京城雖然變化不小,但想來那些公侯伯爵之家世代相承,應該多半無事,待我寫信送去問一問。”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