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農家麽妹》第89章 炒面
  第89章 炒面
  寧婉從盧家老宅出來時天色已經黑了,吳夫人原本還要留飯,寧婉便笑道:“我和我爹還要去梨樹村的姑姑和姐姐家送年禮,改日再領吧。”

  吳夫人才想到家裡留男客不便,就將幾樣點心包了四包給寧婉帶著,“帶給你母親嘗嘗,也替我給她拜個年。”又有點遺憾,“因為我不吃肉,所以肉干就沒有留,全送走了。”

  與吳夫人說了半晌的話,手裡又提著幾包點心,寧婉越發覺得吳夫人是個很善良很老實的人,她縮在盧家老宅裡,心裡隻惦記著兩個男人,而這兩個人沒有一個在她的身邊。她的日子,還不如自己娘過得好呢。

  寧婉出了門停下腳步攔住吳夫人,“夫人請回吧,外面冷,小心凍著了。”

  方才開門的那位老婦人,叫吳嬸的也來送客,“寧姑娘以後常來,我們夫人也就與你在起說得來。”

  “好!”寧婉答應著,“等到開春後我就再來看夫人!”

  出了院門走出許久,寧婉回頭一望,吳夫人依舊披著青色的披風站在那裡看著她。讓她心裡倒酸酸的,堂堂四品指揮僉事的原配夫人,未來聲威赫赫的瘸子將軍的母親,此時身邊竟清冷至此,揮了揮手想,自己有機會一定多來陪陪吳夫人。

  父女兩人加快了腳步到了梨樹村,大姑和大姐見了他們父女兩個自然都是極開心的,兩家搶著張羅酒飯,又在一處說了半夜的話。第二天一早寧梁和寧婉再不肯留,於氏帶著石頭在家裡,雖然請了大娘陪著,但他們還是急著回家呢。

  到了家裡,將吳夫人送的幾樣點心分了一半給大娘,“大家都嘗嘗。”大娘也讚好,尤其見了油茶面就說:“我倒忘記了,家裡也應該炒些的,早上起來兌一碗吃又暖和又省事。”

  於氏也笑了,“可不是?先前舍不得白面和油,現在東西都多,倒忘記做了。”說著將吳夫人送的油茶面趕緊兌了兩碗給丈夫和女兒喝,“這東西吃著又暖和又頂餓,眼下你們先喝一碗,我一會兒就再做飯菜。”又給大嫂和自己也各兌了一碗,“我們先嘗嘗盧家的油茶面是什麽樣的。”

  油茶面裡面並沒有茶,只是用油將白面炒熟,裡面再加上糖和果仁。大約因為這炒面能像煮茶一般地兌了熱水喝,所以才叫油茶面的。

  炒油茶面沒有什麽竅門,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用文火,一點也不能急躁,慢慢地將面炒熟而又不糊。至於裡面加了多少油、糖,還有多少果仁,那就各隨心意和口味了。

  眼下吳夫人送的炒面便炒得恰到好處,裡面又加了足夠多的油和糖,又加了好多芝麻、碎松子仁、核桃仁什麽的,都弄得碎碎的,看著不顯,吃起來卻極香甜可口。

  大娘嘗了便說:“一看就是用心做的,費了不少工夫。”又因為寧梁才回來,知道他要歇著,自已也不方便多坐,便放下碗走了,“我先家去,改日再來。”

  於氏讓了幾句便送到門前,回來向寧婉說:“我看吳夫人這油茶面炒得好吃,我們不如也做成這樣的。”

  “吳夫人這是送到多倫給盧二少爺的,”寧婉一笑,“我們少放一些油吧,免得吃多了嫌膩。”

  於氏點了點頭,卻道:“吳夫人明明也是愛兒子的,做個油茶面都費了這麽多心思,卻怎麽舍得把兒子送到多倫去呢?”

  盧家的事哪裡是一句兩句話能說明白的呢?寧婉便道:“娘,你放心吧,多倫雖然凶險,但是盧二少爺卻是沒事的,而且他那樣的人,尋常的地方顯不出他的本事,正要到那樣的地方才能建功立業呢。”

  於氏想起盧二少爺獨自一人打了幾隻野豬回來,也有幾分信了,可是她還是不理解吳夫人,“要是我,才不舍得把兒子送到軍中呢。”

  寧婉瞧著娘笑了,“人各有志,娘不肯送就不送,但是有一句話我可要說到前頭,娘寵石頭行,但是可能像三房一樣把拴兒寵成不講理的小混蛋。”

  寧梁和於氏聽女兒鄭重其事地說起了石頭的教養,再想到三房的拴兒是怎麽無法無天,人嫌狗厭的,心裡都是一驚,再一思忖,“婉兒說得對,現在石頭還小,等他再大些我們就會給他講道理。”

  “慣子如殺子,”這是三家村這邊的一句俗語,自然是極有道理的,寧梁想到了三房的拴兒,眼下就會灑潑打賴,將來恐怕也要成郭秋柱那樣的人物呢。突然想了起來,“也不知道郭秋柱怎麽樣了?他如今也在多倫。”

  寧婉自然不知道,“不過聽人說到了多倫從軍的,九死一生。”於氏也說:“我看郭家人也不在意他的死活,好在寧雪懷了胎,隻不知生下來是男是女呢。”

  “不管是男是女,恐怕都要郭夏柱和羅雙兒幫忙養大了。”眼下就是羅雙兒照顧著寧雪,等到將來寧雪生了,她不會養,自然也要交給羅雙的。

  於氏卻道:“如果羅雙兒真不會生,抱了小叔子家的孩子也是好事。”

  寧梁聽著母女兩人說閑話兒,靠著炕櫃笑著說:“我們也應該想想家裡還有什麽要買的,過兩天我再去一次虎台縣,然後年前就不出門了。”

  娘倆兒搬著手指頭算了算,“也不差什麽了。”

  關於過年,三家村這裡有一套老話,“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殺雞;二十八,貼對聯;二十九,去買酒;年三十,吃餃子,大年初一穿新衣戴新帽。”將過年的諸事說得八、九不離十,而寧家依著這套兒話也早將諸事都準備妥了。

  二十三,糖瓜兒粘,就是做灶糖為祭灶王爺。提前十來天把黃米谷子用水泡上,待到谷子長出白白的芽後就把發芽的谷子連水一同磨碎了。再把這些連汁帶水的碎谷子拌到煮熟的黃米飯中,再等上些時日就生出了稀稀的糖水,把糖水在熱鍋裡煎熬成半乾的漿糊再取出來,晾到不燙手了就搓起來,長條兒的就是灶糖,扁圓的就叫糖瓜兒。

  寧家做了不少的灶糖和糖瓜兒,又把熬好的糖糊攤在案板上,撒上松子仁兒、核桃仁兒、榛子仁兒等等,再像擀麵條似的擀成片片,切成方塊,就是松子糖、核桃糖、榛子糖、芝麻糖了。

  這些糖做好了都放到屋外凍上一夜,灶糖就凝住了,拿起一塊咬起來嘎巴脆,在嘴裡化了還會粘牙,十分地甜。

  到了二十三那天,將一盤這樣的糖擺在灶上灶王爺面前,還要用糖在灶王爺的嘴上抹上一抹,給灶王爺甜甜嘴,然後將畫了灶王爺的畫兒揭下來送到灶下燒了,送灶王爺上天庭將自家一年到頭的事情報告玉帝。而這甜甜嘴就是讓他“上天言好事”,也就是說到了玉帝面前隻把自己家裡的好事報告上去,卻將壞事瞞下。

  送了灶王爺之後,要等到除夕時才能再將灶王爺迎回來,那時就將新的灶神像貼在灶上,並敬以酒果點心,便是請他“下界保平安”。

  灶王爺甜了嘴後,灶糖就可以撤下來了。要知道做灶糖是很費糧食的,二三十斤的米糧也只能做出不多的灶糖,因此這東西滿金貴。可是今年家裡富裕了,做的便多,就是於氏收起了一大半留著過年時擺出來的,也剩了不少,就放在桌上大家隨意吃。

  二十四這天,就是要將家裡上上下下、前前後後所有的地方都徹底打掃一回,然後把所有不要的東西全部丟出去,準備辭舊迎新。

  至於二十五要做豆腐,不只是因為豆腐好吃,也是為了過年討個吉利。豆腐豆腐——都是福啊!過年時怎麽能忘記呢。寧家早泡了豆子做了兩板豆腐,一板放在鹽水中泡著吃原味的豆腐,一板直接凍成了凍豆腐,按這時的節氣,放在外面兩三個月都還凍得硬梆梆的呢,什麽時候吃都方便。

  二十六這一天自然要殺豬了。寧家今年養了三頭豬,臘月裡便將兩頭豬賣了,隻留下最大的一頭自家吃。三家村殺豬都要請余三叔,往年村裡很少有人家會自己殺豬,養了一年的豬為的是換錢度日,大家多是將豬趕到馬驛鎮上***殺了之後賣肉要容易些。因此余三叔常無用武之地。

  今年三家村卻富了起來,除了寧家要殺豬,還有幾家商量共同留下了一頭豬,大家又都想在正日子殺,因此這一日余三叔竟還忙不過來。最後決定一早先給寧家殺豬,然後去殺另一頭。

  因此大清早寧家就忙了起來,到了中午豬肉已經出了鍋。這就是正經的殺豬菜,用大大的鍋,裡面燉了酸菜,還有大塊的肉,煮得快熟時又放進剛灌好的血腸,這三樣東西都煮熟時盛出一碗酸菜,肉塊和血腸切成片也是兩碗,看著雖然粗陋,但味道卻是再沒有更香的了。

  吃殺豬菜時通常還要配上一碗蒜泥,把蒜剝了皮搗碎,加上醬油、香油調好,大家吃血腸和肉時蘸著,更添滋味。

  寧家這頭豬是自家留著的,因此十分富余,燉殺豬菜時裡面放了許多的肉,現在拿大盤擺著,請了村裡相好的人家來吃,這也是一種習俗,哪家殺了豬,是一件大事,沒有自家關門吃肉的,都要請了親朋好友。

  寧家這一次除了請村裡人,又請了胡村長一家,兩家已經結了乾親,相距又這樣近,自然事事都要往來的。

  劉貨郎一家也到了,就連寧清也挺著大肚子過來,劉貨郎特別借了寧家的兩頭毛驢將親家母和寧清也帶過來吃殺豬菜。至於大姑和大姐家都因為太遠早捎話說不來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