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農家麽妹》第91章 辦法
  第91章 辦法
  大年三十,吃過一年中最豐盛的年夜飯,全家人便到院子裡放鞭炮。今年寧梁買了許多新花樣,有聽響的,還有看花的,多是三家村這邊從沒見過的。

  寧婉其實早見過比這還要多的鞭炮,但是那時她卻不好親手去放著玩兒,眼下家裡隻她一個半大的孩子,倒是玩得不樂悅乎。

  爹一直笑呵呵地給她幫忙拿鞭炮,遞火,還說:“今天多放些,明年運道更旺!”

  寧婉就說:“爹,你也放幾個玩呀!”

  爹擺好一個炮仗,卻還將線香遞給女兒,“爹看你放鞭炮比自己放還開心呢!”

  寧家這邊放著鞭炮,便有許多小孩子們跑來看,十分地熱鬧,於氏見石頭醒了,也將他包得嚴嚴抱了出來看了一會兒才回去。

  在三家村這樣偏僻的地方,並無燈會夜市可逛,鞭炮放過了便回屋裡守歲。家裡點亮了幾盞燈,寧梁喝著酒,於氏說著閑話兒就到了午夜時分。按三家村這邊的風俗,這時候家家還要再吃一頓餃子,而十有九家又會做豬肉酸菜餡的餃子,正是寧家人最愛吃的。

  豬肉酸菜餡餃子做起來不難,肥瘦各半的豬肉用力剁成肉餡,剁的時候就可以把蔥薑之類的加進去,正好流出的蔥汁薑汁就浸到了肉裡,十分入味。肉餡剁好後加油加鹽加花椒拌好,這時油一定要多放些,因此酸菜是最吃油的。

  從酸菜缸裡撈出酸菜,去了外面的幫逐葉洗淨,再留下大家愛吃的酸菜心,也剁成碎末,再用手攥去多余的水放在肉餡裡攪均就成了酸菜餡了。

  寧婉拌餡,娘在一旁早和好了面,揪成一個個的小劑子,擀成圓圓的餃子皮,爹此時便也洗了手來幫忙包餃子。

  在三家村,只要家裡有女人的,男人一般不做飯。爹也一樣,他會挑水劈柴、喂豬喂驢,卻很少進灶間。但是過年時包餃子卻不一樣,他每次都興致勃勃地跟著大家一起包。每次包餃子的時候還會說:“我剛娶了你娘那年過春節,就是我教的你娘怎麽包餃子。”

  寧婉聽過好多次了,連接下來娘會說什麽也知道。果然娘就說:“我們那邊過年是不吃餃子的,要吃年糕、豆腐、還有魚,所以你爹說要包餃子,我就不知道應該怎麽辦了,想去問二嬸和三嬸又怕她們罵我,就呆在屋裡。”

  爹就得意地說:“其實我也沒包過餃子,只是看過別人包。但是我還是帶著你娘包出來一鍋餃子!”

  娘趕緊揭穿他,“那鍋餃子煮漏了一半!”

  “可是煮漏的餃子湯我都喝了,也沒有浪費呀!”

  經過了這麽多年,不論是爹還是娘,他們包起餃子都十分地熟練了,娘擀皮,爹和寧婉兩個人包,一會兒就包了一蓋簾的酸菜餃子。餃子包好了,卻剩下了些面,娘就笑說:“剩面有飯吃!”

  其實不管剩面還是剩餡喻意都是好的,甚至有的人家就是能正好將面餡都包了也特別留下一樣,反正明天初一還是要包餃子的,那時再將剩下的東西加進去就行了。

  等著水燒開下餃子的時候,娘又指著蓋簾上的餃子說:“你爹包的是躺餃子,是個有福氣的人,婉兒包的是坐餃子,個個像元寶,將來一定會有錢花……”

  雖然都是一樣的皮一樣的餡,但是每個人包出來的餃子都是不一樣的,爹包的餃子略大一些,兩角散開,向後仰著,果然像半躺的樣子,而寧婉包的餃子個個端端正正的,兩角向正中包過來,坐得十分整齊,而娘擀好了皮包的幾個餃子又不一樣,肚子大大的像個小胖子。因此三家村人常會對著餃子說包餃子人的性子,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正說著,水滾了,娘便將餃子都下到鍋裡,用笊籬的背面不停地推動,看著水又滾了起來,就接過寧婉送過來的涼水加了進去,讓鍋裡的水再滾起來,如是三次,餃子才煮熟了。

  蘸著蒜泥,每人又吃了幾個,然後再喝上一碗餃子湯,所謂“原湯化原食”,吃過餃子一定要喝餃子湯。大家肚子裡飽飽的,身上暖暖的,便都去睡了。

  第二天一早起來,就是新年了。一起床先給爹娘行禮拜年。三家村這邊還有一個風俗,那就是拜年時男孩子要磕頭,女孩子就不用,隻福一福就行了。

  爹和娘滿臉的笑意,各拿出一個紅紙包給寧婉,“拿著吧,這是壓歲錢。”

  寧婉接在手裡,卻不大沉重,打開一看,果不其然裡面都包著的不是銅錢,卻是打成花朵形的銀錠子,也不知道爹在哪裡換來的。寧婉就笑了起來,“爹娘的壓歲錢好厚啊!”

  “石頭還小,家裡隻你一個,自然要厚一些了!”

  一年的分紅都是經寧婉手中發的,所以她心裡有大致的數目,石頭的紅利娘幫他攢著,爹的早花得差不多了,娘的也用了不少,而自己的,竟都留著呢,眼下再加上壓歲錢,家裡私房最多的就是自己和石頭了。

  大年初二,寧賢和寧清都因為孩子不能回來,只有兩位姐夫過來拜年,倒是大姑和大姑夫一同來了,又將喜姐兒也帶過來。寧梁和於氏十分歡喜,將家裡好吃的東西一樣樣都拿了出來,又做了豐盛的飯菜。

  姑夫和兩姐夫住了一夜便都回家了,大姑卻帶著喜姐兒留了下來,“往常來的時候總是急匆匆的,現在家裡無事,你們這邊又不差糧食,我就多住幾天大家在一處親香親香。”過去大姑每次回娘家果然不敢多住,弟弟家裡雖然不至於吃不上飯,但也不是有余糧的,多一張嘴都是負擔。

  於氏便也笑了,“姐姐還是這樣快言快語的性子,現在家裡日子過得好了,你們娘倆就是在這裡住上一年都不愁沒吃的!”

  喜姐兒小時候來過舅家,又隔了幾年再來,便覺得一切都變了,“舅舅家已經比我們家好多了!”

  寧家換了家具,又重新粉刷了房子,添置了許多用品,也無怪喜姐又對許多東西都十分地好奇,最後喜歡不已地問大姑,“娘,我們也像舅舅家一樣打臉盆架,再買個新銅盆,配上香胰子;再打個梳妝台,支上一面大鏡子,放著梳妝盒,將首飾、脂粉都放在裡面,還要添個刨花缸……”

  大姑先是答應了幾樣,接著就大笑了起來,“我的姑奶奶呀!娘可沒有這麽多錢全買了,你將來嫁個有錢的人家吧!”

  喜姐聽了便臊紅了臉,扭頭去了寧婉的西屋。

  在喜姐眼裡寧家變了許多,但其實寧婉卻知道家裡不過多買了些日常用品而已,不必說與真正富貴的人家沒法比,就是與趙家也差得遠呢。喜姐不過是因為寧家家境原來不如大姑家,現在便覺得不大適應,她又與自家不見外,否則哪能到別人家裡說出這樣的話呢。

  於是寧婉就笑著拉著喜姐兒說:“表姐,過完年你和大姑也琢磨琢磨怎麽能掙錢,咱們不怕辛苦,用些力氣也能將東西添置起來。”

  喜姐搖了搖頭,“我們家那裡又沒有山,采不到山貨,哪裡有什麽法子掙錢?”

  “誰說只有采山貨才能掙錢?”寧婉覺得梨樹村離虎台縣近,掙錢的辦法要比三家村多,當年她和爹在三家村過不下去了就是去的梨樹村,明顯感覺到比三家村容易討生活。現在她便把自己那時掙錢的法子告訴了喜姐兒,“你針線活兒做得好,可以去瑞泓豐買些布頭做了荷包帕子,賣到鋪子裡,每天做上幾個,怕不得十幾二十文錢?”

  喜姐聽了搖頭,“這不過掙些小錢而已,每日又累得很。”

  寧婉想說這個活是當初她做的最輕松的了,漿洗縫補衣裳更不容易,冬天時要砸開河面的冰洗衣,手都凍得裂了、至於拾麥穗、摘梨子哪一樣不是又累又苦?
  再想到喜姐一直被大姑護在家中,的確沒有像自己那樣被逼到絕境過,更沒做過太累太難的活兒,寧婉便又幫她想旁的主意,一眼看到桌上放著的凍秋梨,“你們梨樹村的梨子很多,可以做成凍梨,臘月裡到虎台縣裡賣,咱們這邊的人過年時哪一家不買上幾斤?”

  “梨本來就沉得緊,凍上後更沉,怎麽送到虎台縣去呢?”喜姐兒就搖頭說:“我們家又沒有毛驢。”

  “梨子是太沉了,”寧婉就又想,“大姑的麻花炸得那麽好,不如你和大姑炸了麻花到虎台縣裡賣。那裡有許多軍士,很多人都沒有成家,手裡又有軍餉,很多人吃膩了軍營的飯都出來買吃的,另外虎台縣裡也有許多人家日子過得寬裕,給孩子買零嘴什麽的也不在話下。”

  “這個生意是不錯,”喜姐想了想還是說:“不過我一個年青姑娘也不好到虎台縣裡拋頭露面吧,再說我也不好意思去賣東西。”

  大姑的家境先前雖然比自家強,但其實就是尋常的農戶,喜姐兒也不是什麽大家閨秀,有什麽不能拋頭露面的?又不是出門做壞事,靠著自己的辛苦掙錢有什麽不好意思的!

  “這樣的話你還真像大姑說的,只能嫁一個有錢人家了,”但是寧婉搖搖頭,“不過,我還覺得還是自己能掙錢比什麽都好,花起來也硬氣,而且別人再不敢瞧不起你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