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錦衣當國》第1083章 夜議
  第1083章 夜議
  說起來蔡楠當初是在內官監跟鄒義學辦差,文書歸檔的東西學了不少,軍事上是一無所知。

  後來成了王通這邊的監軍,王通這邊有個很良好的風氣,那就是沒有什麽蒙混的庸人,大家都是盡可能的學習和了解,這麽多年下來,各個崗位各個差事上的人,都有很了不得的進步。

  蔡楠當初內廷文吏,現在則是在內廷各監公認的知兵之人,將來禦馬監掌印和司禮監提督京營那個位置是少不了的。

  徐廣國將自己所搜羅到的那些,自己覺得有用的部分,盡可能的都送到了這邊來,寫在了信上。

  但這些東西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寫在奏折上,必須要歸納整理,找出什麽才是最適合達到目的的資料,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咱家不過是管著後勤輜重,那裡說得上知兵。”

  蔡楠客氣了一句,卻將信紙拿起,從頭仔細看起來,這次用的時間可比方才多了很多,神情也是仔細了很多。

  等放下信紙之後,蔡楠拿起酒盅摩挲幾下,沉聲開口說道:
  “信上所說的先不提,隻說近日海上陸上來到的消息,倭寇十余萬入朝,這個應該是能確定吧?”

  “公公在津門,消息應該是比呂某這邊更快,應該能確認在二十萬上下,這些人根基都在京津一帶,妄言對他們沒什麽好處。”

  “二十萬,二十萬”

  蔡楠口中念叨幾句,然後才說道:

  “自萬歲爺登基以來,大戰人數過十萬的也就是四次,征歸化,征建州都是國公為帥,而且大獲全勝的,遼鎮李家西征多倫是一次,東征女真是一次,一次慘勝,一次慘敗,其他人再也沒有這個資格。”

  呂萬才那邊點點頭,起身在一旁的書架中拿出筆墨紙硯,磨墨準備記錄,蔡楠說的很慢,顯然是邊想邊說。

  “.五千遼西騎兵失陷在平壤城,要這麽算的話,倭寇的戰力不會次於女真和蒙古”

  說到這裡,呂萬才補充說道:

  “世宗時東南倭亂,那些所謂的倭國殘兵敗將就已經是讓我大明官兵頭疼非常,這個也是要提的,何況這次還是那倭國首輔派來的倭國官軍。”

  蔡楠點點頭道:

  “就是這個意思,呂大人說得好,倭寇二十萬,然後根據這個測算戰力,可想而知是如何的可怖,不能掉以輕心,要不然就要釀成動搖國本社稷的大禍。”

  說了幾句,蔡楠端起酒盅抿了一口,緩聲問道:

  “呂大人,入朝平倭,這等大戰已經算是國戰,你想想,大明這麽多武將,現在誰有資格當這個大帥,率軍入朝?”

  “不瞞公公,呂某這邊只知道國公,其他將領卻不知曉。”

  “還有宣府總兵李如松,還有李虎頭。”

  說到李虎頭,兩個人情不自禁的乾咳了聲,都有些不自在,蔡楠清清嗓子,開口繼續說道:
  “虎頭年紀小,而且未曾獨領大軍出陣,聖上未必會考慮,不過這李如松卻不一樣,他在宣府當總兵這麽多年,大小戰鬥參加不少,雖說和咱們國公沾光的多,但功勳畢竟在那裡擺著,而且入朝作戰,畢竟在遼鎮之側,不管是從地形熟悉,還是調動遼鎮兵馬上面,李如松都有個熟悉的優勢。”

  “而且朝中恐怕不少人都不願意國公那邊再有什麽立功的機會,李家一貫在朝中關系不錯。”

  呂萬才接口說道,蔡楠點頭,輕歎了口氣說道:

  “要強調倭寇的強盛,要強調此戰的要緊,要強調誰人能帶領大軍得勝,雖說這些道理都擺在這兒,可要是說的人人微言輕,效果也未必會好多少,說句大不敬的話,萬歲爺如今玩的時候多,問政的時候少,有些事情未必如從前那麽明白,恐怕還是誰說聽誰的。”

  說到這裡,呂萬才也是有點為難,放下筆開口說道:
  “公公說的有理,如今咱們這一邊,品級高的,一個是呂某,一個徐大人,此外還真就沒什麽有份量的人了,那工部尚書潘季馴是咱們拿銀子給他印的書,不知道這個.不去說他,倒是宮裡這邊,還要請蔡公公多多活動。”

  “一個三品,一個四品,再加上那幾個六七品的,實在是不太夠,宮裡那邊倒好說,鄒公公明白這個,有他張羅,再有小亮那裡幫腔,總歸是差不了,關鍵還是在外面,呂大人,勳貴那邊可有什麽法子?”

  蔡楠搖頭,呂萬才露出一個苦笑,也是搖頭說道:

  “無非是陳家、唐家,可這些人家蔡公公你也知道,一看就知道是咱們一系的人,恐怕咱們張羅起來這麽一說,立刻有人在這上面找毛病了,到時候恐怕釀成朝爭,糾纏起來,那可就沒個結果了。”

  “也是這個道理.”

  蔡楠沉吟了下,末了卻是歎氣說道:
  “總歸要做的,呂大人先安排能動用的那些清流鼓噪吧,總歸要出聲,一聲不出,就被別人默認了,總要起個頭。”

  “今日裡就是要和蔡公公敲定個章程,明日就讓他們開始上疏上奏,倒是要看看徐大人那邊了,徐大人那邊說是會做些文章,這個勢要造起來。”

  *****************
  遼寧巡撫徐廣國派到京師來的使者絡繹不絕,一封封奏折遞送到宮中去,通報情況分析時局,也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些奏折進宮之後很快就是流傳出來,傳揚的朝野皆知,皇宮大內是個篩子,存不住什麽事情,這個不假,上上下下也沒什麽疑心,由他去就是了。

  可要是有心人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次的消息泄露和從前有些不同,從前的泄露沒什麽章法,就算是同一份奏折,也會有部分大家都知道,部分大家不知道的情形,這次可不一樣,凡是遼寧過來的奏折,不管事情大小,都會在京師裡傳揚開來,而且信息格外的完備,顯然是有人看到了奏折全部內容。

  眼下這麽多的事情,也沒什麽人去在乎奏折的泄露,再說了那些本就不是什麽大事,由他們傳就是了。

  徐廣國這奏疏上說的東西不少,不過在朝中各位大佬來看,如今這樣局勢這般要緊,奏折上所說的事情未免太過瑣碎了。

  比如說徐廣國說道,遼西將門一門心思都在做生意上,親衛標兵操練的少,都是用在護衛貨物商隊,往來於大明內外,遼西將門在關外關內大量置辦產業,天津衛這等寸土寸金之地,遼西將門在這裡的產業密布,商行店鋪貨棧數量都是不少。

  而且這是個上行下效的局面,一乾將主這個德性,下面的軍將頭目,家丁兵卒什麽的,根本沒有什麽將門武家的本份,都是爭先恐後的置辦產業,每次在將主的商隊中夾帶私人的貨物。

  兵將不喜好武事,專心追求財貨,這樣的軍隊那裡談得上什麽戰力,祖承訓在平壤之敗,看似是種種偶然,實際上也是必然。

  徐廣國還在奏折中自責不少,說是自己來到遼寧之後,因為這個省新設,而且遼寧不設布政使司,巡撫專管,所以他把大量的經歷花費在了民政之上,對軍事上抓的不夠,遼寧三鎮也就是原來的遼鎮,在那次和女真以及蒙古聯軍的大戰中損傷了元氣,至今還沒有恢復過來。

  沒有恢復過來還好,三鎮的兵馬還是能夠維持遼寧的治安,雖然說,近三鎮的兵馬用來維持一行省的治安,頗有些殺雞牛刀的意思,不過遼寧現在雖然僅僅是遼東區域,實際上管轄的地盤,來往於其中的百姓民眾,卻是草原和白山黑水以及遼鎮本地的各族居民往來,草原上和白山黑水之間的大小部落也都不是全部甘心臣服。

  遼寧三鎮,要保持在隨時鎮壓和維持治安的狀態,也是不得閑的,而且始終沒有得到過什麽有效的補充。

  這徐廣國還從什麽朝鮮軍民的口中,又從什麽商人的口中,說那倭寇兵卒都是久經戰陣的老卒宿將,能征善戰,韌性極強,而且火銃頗為犀利。

  徐廣國這邊說的瑣碎,不過綜合起來看,卻很容易讓人產生一個印象,遼寧先有的軍力維持遼寧現在的局面已經有些捉襟見肘,而且原來遼鎮的力量非但沒有恢復,反倒是在不斷的敗壞墮落中;正在朝鮮的倭寇大軍甚是強悍,不能掉以輕心,遼寧本地的兵馬不堪用,那就要調兵過來,既然遼兵本身在墮落敗壞,那麽宣府總兵李如松熟悉遼鎮兵馬的優勢就不複存在了。

  倭寇勢大,朝廷必須要調集大軍才能徹底平定剿滅,誰來率領大軍,誰能夠擔當此任.
  不過,徐廣國身上的標簽也太過明顯,不是中立一方,說服力就不那麽強,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大明上下,現在的注意力都在誰應該為帥上。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