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錦衣當國》第1020章 尾難收
  第1020章 尾難收

  偏遠州縣用舉人做牧民官,這個已經被稱為是恩賞和破例,遼鎮知府以下都是用吏員管事,這個說法也是驚世駭俗了。

  不過王錫爵在奏折中所說的也是隱晦,而且還是密奏,這個消息也不會傳到外面去,王錫爵的意思很明白,臣提出來了,做不做是陛下的事情。

  將遼鎮拆分為三個總兵,而且設省統轄,這個提議直接被萬歷皇帝拿到了朝會上去討論,群臣對此也是讚成的很。

  薊鎮的設立除卻防備口外的韃虜各部,也有在山海關處立一道屏障,防止遼鎮兵馬南下的意思,真正到了天下的層面,大家所顧慮的事情就是方方面面,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差池。

  文臣不願意武將坐大,天下人都不願意在京畿之側有一支這樣大的軍力存在,可李成梁經營得法,勢力太大,外人想要動作都要掂量考慮,而且京師裡銀子灑的足實,替他說話的人也多,大家也只能是捏著鼻子認了。

  可如今遼鎮大敗,李家聲勢不如從前,副將馬林,分守副將孫守廉的實力卻沒怎麽受損傷,這正是好時機。

  拆為三個總兵,彼此牽製抗衡,單拿出一個來,聲音力量都比從前弱很多,朝廷自然可以從容壓製,而且在遼鎮這樣大的地方設置行省,肯定要放置從巡撫到下面知縣的一整套班子,現如今天下是有做官資格的人多,官位缺少,突然有這麽多位置出來,大家都好安排,這等對個人對大明都有好處的,自然是人人讚成。

  王錫爵的奏折中還對邊軍的戰力,邊軍的風貌大加貶斥,認為不如京營和禁軍,將門上下操縱,弊病太重,遼鎮為九邊最強尚且如此,其他邊鎮可想而知。

  這個論點也屬於可以拿到朝會上議論的,朝野對邊軍也是愈發的不滿,每年收上來的賦稅大部分都是撥付給邊軍,邊貿之利也被邊軍用種種理由克扣,很少上繳到朝廷上來,耗費這麽大,卻打不了什麽勝仗。

  出了亂子,還要京師這邊調撥兵馬去補救,大家心裡都有本帳,虎威軍兵甲精良,糧餉都是十足發下,器械更不必說,沒有一絲一毫的含糊,打仗從未失敗,都是殲滅敵人大軍,甚至是擒殺敵酋,可算算花費,還真就是不如九邊,九邊花費最少的一個也要比虎威軍的耗費多很多很多。

  如此對比下來,九邊在朝野人士的心中爛的不能再爛,不知不覺之間,王通裁撤改革邊鎮的方案已經不少人讚同了。

  王錫爵的這封奏折來時,東征大軍殲滅建州軍殘部,擒殺奴爾哈赤和舒爾哈齊的消息還沒有傳到京師。

  在這完勝的捷報奏折傳到京師之前,王錫爵還有另外一封奏折,說的卻是“禦敵於國門之外”,他這上面說是,九邊設置為的就是守禦,而不是進攻,這樣的設置會讓敵人從容的膨脹,然後大明被動挨打。

  以歸化城為例,本以為佔領歸化城之後,大明會投入相當多的兵馬護衛,因為草原上各個部落肯定會不斷的圍攻。

  可實際上的事例卻和這個相反,歸化城被大明佔據之後,城內的團練武裝四處出擊,將草原上的部落壓製的抬不起頭,然後所對應的邊鎮自從歸化城歸屬於大明之後,就再也沒有遇到什麽大的壓力,甚至沒什麽衝突發生。

  這就是因為大明在邊牆之外有了據點,開始進攻,草原上的各個部落都是處於守勢,或者歸附或者潰散,或者被殲滅,自然沒有余地去滋擾邊鎮。

  拿這個例子來比遼鎮,遼鎮邊牆北邊和東邊地方廣大,海西女真、北山女真還有各族部落群居,這次雖然滅掉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也是損失慘重,可隱患尚在,不能掉以輕心,而且遼鎮邊牆外的東邊和其余各邊鎮之外不同,其余各邊鎮的北邊都是戈壁草原,遼鎮邊牆外卻是肥沃田土,一年雖然只有一季,可這一季的出產已經是足夠的豐富,設置據點向外進攻擴張,保證遼鎮的安全是一方面,這樣的領土對大明可是好處多多。

  然後王錫爵又是很具體的說明,在遼鎮現在的土地上實行嚴格的清丈田畝,不允許侵佔和隱沒,逼迫遼鎮的縉紳地主走出邊牆去墾殖拓荒,一切仿照歸化城的例子,允許他們自己組織團練,在邊牆外由他們輸入境內的產品實行免稅雲雲。

  奏折上說的這些都是頗有條理,作為內閣次輔,寫奏折寫的這麽條理分明自然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王錫爵素來也有能臣的評價,不過他的能力卻不是在奏折上論述的這些,一個久在江南和中樞的文官,怎麽可能對九邊,還有對這幾年才興起的殖民拓荒如此明白。

  大家心裡也都是有數,王錫爵能寫出這些東西,背後王通搞不好出力很多,這方面王通確實有口碑,在這種事情上,他總是為大明考慮。

  以往大軍出征,大家談論的擔心的都是勝負如何,如何籌措軍餉,如何收拾殘局,這一次,大家對勝負都沒怎麽擔心了,所議論的都是那一封封的奏折。

  每一封奏折可能都是代表著朝廷今後政策的變化,有千千萬萬的人相關,受到這樣那樣的影響。

  王錫爵的邊牆之外拓荒之議,從朝廷到京師,從京師傳遍北方各省,所用的時間並不長,定出策略需要很長的時間,不過上到勳貴官僚,下到縉紳豪強,卻都明白這個代表著什麽,大家不都是後悔歸化城那一波沒趕上嗎?沒有及時的出塞做事,結果原來很多不如自己的現在都是發了大財,這遼鎮邊牆外,怎麽看都要比那歸化城外強啊,就算不去那裡做生意,那攥一把都流油的黑土地,圈出來個千頃萬頃的,弄些農奴種地,不也是快活嗎?

  至於蠻子凶悍,這個也不怕,臨走前去天津衛那邊買了大車和火器,雇用幾個老兵組成的護衛隊,怕他作甚,等扎根了自己練鄉勇團練,出去搶他娘的.
  一時間從京師到北直隸,從山西到山東,上上下下,群情洶湧,都在召集人手,購買裝備,準備出關冒險。

  很多人開始還沒什麽把握,可看到京師那些和太監和大臣有這樣那樣關系的人都紛紛準備,也就知道這件事靠譜了,那就別落下跟著發財吧!
  東征大軍報大捷,報完勝的捷報到達京師之後,更是給這股潮流火上澆油,既然外面已經被肅清成這個樣子,那大家更要抓緊了,何況天津衛那邊已經有消息過來,三江商行已經捷足先登,這更說明問題。

  不過京師官場還有和官場相關的一乾人等,一方面安排自己的親信人等去發財,另一方面卻是將注意力轉了回來。

  東征大軍去遼鎮,合計斬首近六萬,得賊酋首級而還,這是何等的大功,作為主帥的王通應該如何封賞。

  別的不說,這次的大功之後,監軍的陳矩實際上封侯都有先例,王通已經是侯爵,朝廷應該給他什麽。

  有句古語“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個話在京師被人改了下,喚作“王通不老,王通難封”。

  若是王通垂垂老矣,就是封王也無所謂了,大不了下一代降格給個世襲罔替的位置,榮養就是,徐達在當時的北平府病死後,朝廷追封為王,但他的子弟都是國公,世襲罔替,尊貴非常。

  可王通現在還年輕,也是二十余歲,功業卻已經大的驚人,封國公明顯是虧待了,可如果封王的話,他年輕且身體壯健,想必還有許多年的人生歲月,王通又是掌握兵權,又有生財之地,給了他太高的爵位,天子置於何處,皇帝大都是活的比臣子要短,到時候,置太子於何處。

  若是不封賞,甚至和上次一樣,弄個賜婚的把戲來敲打,天下人心寒,朝廷體面蕩然無存,而且東征大軍的將士會怎麽看,對主帥的封賞往往是個標杆,主帥封賞的厚,下面的也不會差了。

  如果主帥這邊就讓人心寒齒冷,那麽下面的將士們會怎麽想,虎威軍如此強悍,動搖虎威軍軍心,讓虎威軍將士憤懣,這個責任沒人能擔得起。

  以做事的規矩程序來說,王通這個報捷的文書一到,就證明這次戰役完結,接下來該是朝廷派人去驗看首級,查證軍功,然後朝廷相關衙門定封賞犒勞,還要昭告天下甚至拜祭太廟雲雲。

  驗看首級、查證軍功的事情乾脆就沒有人提,王通那邊報上來的只會比實際少,斷然不會多,這定封賞犒勞,大家卻也不出聲了,眼下這時節,說什麽話都有不小的風險,既然如此,大家倒都是知道如何做。

  “事關重大,臣等不敢妄言,但請聖裁.”

  所有相關人等的奏折上都是這麽說,宮內也有傳聞,說萬歷皇帝看奏折的時候,在禦書房摔了杯子。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