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宋母沒有不擔心孫子,只是吃的鹽多到底比兩個大兒媳更有見識,她是養出了個舉人兒子的,兒子當年念書時不用人盯著,一有時間便拿了本書在看,這才是真正好學之人,這次來家做客的徐舉人聽聞弟妹說每晚睡前還要看好久的書才會熄燈,若是沒人盯著就不看書,他們可還能這般年輕就考上舉人?是以宋母不知道兒媳的擔心,知道了大概也就笑罵一句沒見識的,幾個孩子隨了他們小叔,萬不會沒人緊著就不肯上進。宋母巴不得子恆媳婦先別回縣裡,至少等子恆把消息帶回來再說,有她在幫著聽一聽,自個兒也好判定徐家到底是不是小妹的良配。且宋母覺得蘇婉大抵也是因著這個才沒急著回縣裡,她與小妹感情好,不親自聽著怕是放心不下呢。
且不提宋家每個人不能言明的心思,宋子恆在徐家被徐永方熱情的兄嫂攔著住了一日又一日。宋母是把徐永方當未來女婿看待的,這回他回鄉,她準備了許多賀儀,自家的吃食,田裡出的果蔬,鄰裡送來沒吃完的雞鴨豬肉,還有雞蛋,她還大方的抱了一壇近兩斤的葡萄酒要宋子恆帶過去給徐家,連她自己娘家來人她都沒舍得讓他們喝,兩斤就是三兩銀子,可見宋母這回大出血了。
宋家隨的禮重,徐家越當宋子恆是真心相待徐永方,自然熱情更甚,且徐永方能有這般性子,徐家大哥其實也沒差多少,連徐家大嫂都這般實心眼,宋子恆覺得這一趟不虛此行。其實徐家人丁比宋家旺,徐永方上頭有四五個哥哥,只不過他們爹娘不在了,臨死前分了家,徐永方連親都沒定,其他哥哥倒是成家早,他爹娘便把他的那份田產交由徐老大保管,此外將老宅給了老大,看著是偏心老大,其實不過是希望他們夫妻能多照料著徐永方。徐大嫂是個實心眼的,把老人家臨終前的話當做聖旨,一家人供著小叔念書也沒甚個怨言,徐永方其他幾個嫂子見公婆這般偏心,便不幹了,公公分完家就兩眼一瞪去了,連個抱怨的地兒都沒處說,她們便是忍了,也要教唆丈夫日後別管老大那家子的事,徐永方其他幾個兄弟雖沒受妻子教唆,關系卻實實在在的遠了,隻把大哥大嫂當爹娘。
徐家的關系,宋子恆還沒來就被徐永方科普了一遍,當時他還心道小妹嫁過來怕是不好做,上頭幾個嫂子都對永方有意見,連帶著對他娘子怕也不會多好,唯一真心待他的大嫂,對這他娘子來說是個類似婆婆的存在,得聽著敬著,這關系委實不好想與。
只是到了徐家,宋子恆才放心下來,原來徐永方平日都在縣裡住,他租了個院子,開學堂授課,他兄嫂在老家走不開,隻隔幾個月送了糧食去縣裡,他平日便請了個婆子給自己與學生們做飯,如此開了幾年的私塾,又加上兄嫂乾活的錢,才堪堪湊夠了趕考的費用,只是明年再沒錢進京考試了,徐永方打算再等三年湊夠了錢再去,私塾再不能斷,他如今是舉人,還是這屆秋闈最年輕的舉人,去鹿鳴會前知縣便誇獎過他,只怕縣裡都傳遍了,有著這個名聲,願意送孩子來他這兒學習的人只怕不少,他將私塾擴大一倍,三年後自己便能賺夠進京的錢,如此也能讓兄嫂歇下來,不比再這麽累做活供他了。
宋子恆已然把徐永方當妹夫看了,見他自己有想法,也有擔當,心下甚慰,日後小妹嫁過來,跟他住縣裡,便是清苦一些也無事,小妹是個能吃苦的,只要永方弟對她好,日子總能過起來。
宋子恆打定主意,這幾日便旁敲側擊的問了徐老大對徐永方的親事有何想法,又委婉的暗示自家有個親妹子賢惠能乾,徐老大沒多想,只是回屋後與徐大嫂提了一句,徐大嫂畢竟是女人,心思細膩,想著這宋舉人若不是好看小叔,也不會這般關心他的婚事,還提到自家妹子,怕是有些心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