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各方心思(下)
宣大總督張福臻聞聽消息時,也是驚怒交加,這張國威麾下都是些什麽人?那王鬥自己還打算大力拉攏,你部下去他轄下打劫?更別說你還是官兵。
他立時從陽和趕到宣府鎮,大張旗鼓調查此事,最後的結果,所有亂軍全部處斬,該千總處斬,雖然他是張國威的親侄。張國威對此事確不知情,然禦下不嚴,罰俸三年,賠償屯堡損失。
紀巡撫扳回一局,女婿不在,也不打算窮追猛打,安撫舜鄉軍各人,這樣事情才算過去。
張軍門在此事上丟了臉面,對張國威的支持力度大減,對自己就任總督來毫無所為,有些心灰意懶。
不過私下裡,眾人仍覺事情沒有完全過去,王鬥領軍在外,誰知道他回來會有什麽反應?
人人都知道,王鬥除治民仁厚,還護短,心狠手辣,這事情可沒那麽容易落下。
所以郭英賢提起此事時,各將均興災樂禍,他們對張國威並無好感,只不過大帥一心練兵,在鎮城保持中立罷了。
看眾人興災樂禍,楊國柱咳嗽一聲,說道:“好了,這些事不是我們管的,我們隻管操練軍馬,為國殺賊便是。”
他雄心奮起,有這一萬五千大軍,世事,大有可為。
……
“王將軍封伯了?”
此時身在遵化與玉田的東協總兵官曹變蛟,前屯衛總兵王廷臣也很快得到消息。
崇禎十二年那場戰事後,二人都升為右都督,私下還分得大量騾馬銀兩。戰後,曹變蛟留屯遵化,王廷臣駐守玉田。二人效仿舜鄉軍,各編練了一營的新軍,具體做法,與楊國柱大同小異。
得知王鬥封伯,二人心情複雜,遵化與玉田離得不遠,二人很快找個時機相聚,皆是歎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年的遊擊將軍,現在己經官居極品,成為勳貴了。
不過二人與王鬥交好,雖是心下複雜,還是為王鬥感到高興。
“王鬥封伯了?”
大同鎮總兵官王樸,保定總兵虎大威,還有遼東鎮的各個總兵紛紛得到消息,各人心下不知是何滋味。封伯啊。在大明朝,武將升為右都督,左都督,官居極品,都相對容易,然而想封伯封候,談何容易?
淺淺的一層膜,有若一道天塹,將大明多少都督擋在外面。
……
崇禎十四年三月,盛京,崇政殿。
後金攻陷沈陽後,便在該處大興土木,修建皇宮,到清崇德元年止,皇宮落成,大致以崇政殿為中心,從大清門到清寧宮為中軸線,將皇宮分為東、中、西三路。
崇政殿為皇太極平日處理朝政之所,配以飛龍閣、翔鳳閣、師善齋、協中齋、日華樓等建築,在王鬥封伯消息傳到前,他正召集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諸多大臣殿中商議錦州之事。
此時的清國,在兩征朝鮮,結“君臣之盟” 後,朝鮮事己定,加上西面蒙古各部臣服,北面也統一雜胡各部,可專注於南面的明朝,對雄心勃勃的皇太極來說,奪取錦州只是南下第一步。
他認為,他要佔遼西,奪山海關,首先第一步,就是要破關寧錦防線,突破口就在咽喉要道錦州。為達這個戰略,他分幾步走,首先,屯兵義州,解決後勤糧秣。其次,效仿大凌河之技,圍困錦州,以為圍點打援之用。
錦州的重要,他看得出來,明廷當然也看得出來,肯定會遣重兵援助,這正中皇太極下懷。明軍勞師遠眾,軍馬疲憊,而清兵以逸待勞,加上錦州各地曠野甚多,八旗騎兵有優勢,可以乘機殲滅明軍。
為達這個目的,早在明崇禎十二年,皇太極就令和碩睿親王多爾袞修築遼河至錦州的大路,次年,路成,多爾袞開始屯田義州,逐步包圍錦州。初,錦州圍困不力,皇太極怒,將多爾袞降為郡王,以濟爾哈朗代。
濟爾哈朗到達後,沿錦州城四面布營,挖掘長壕,到上個月來,錦州聲援斷絕,初步戰略成功。清廷己得報,明廷議重兵援助,若能在城下消滅所有明人援軍,可達全部戰略。
當然,皇太極錦州戰略,不是所有八旗大臣都讚同的,一些滿蒙重臣就道:“遼西那些個地方,都是些重城軍堡,邊上除了窮軍戶就是荒地,荒地我大清國也多啊,打下來得不償失,不若入關,多掠財帛才是。”
這些人中,有幾乎所有的八旗蒙古旗主,他們對攻打堅城最不感興趣,多掠人口財帛才是各人愛好所在,甚至兩黃旗的旗主拜音圖、阿山也多有異議。
此時大殿議事,一些滿蒙旗主又老話重提,不過許多漢臣倒認為皇太極高瞻遠矚,力挺錦州圍困戰略。
此時大殿中有都察院參政張存仁、祖可法、段學孔、盛忠等人,他們皆是大凌河之戰後降清的漢將,與孔有德、尚可喜、石廷柱、馬光遠諸人一樣,他們都為原來大明武將,此時還沒有文官降清。
歸降後,他們受到禮遇,個個對皇太極感激涕零,不斷建言獻策。
此時參政,原大明副總兵張存仁出列,他說道:“臣觀今日情勢,皇上圍困錦州之計,實出萬全。然掠地易以得利,而圍城難以見功,必須曠日持久,願皇上鼓勵三軍之氣,堅持圍困之策,遠不過一歲,近不過數月,自有可乘機會。伏願皇上以屯種為本,而令蒙古,為間諜之計,此攻心之策,得人得地之術也。”
參政盛忠同樣出列,讚同張存仁的意見,同時提出自己的建言,持久圍困的同時,可輔以攻心之策,以使錦州,松山各城守將動搖,內應降清。
見漢臣紛紛出言,皇上意許點頭,鑲黃旗固山額真拜音圖之弟,時任輔國將軍的鞏阿岱不滿,這些個三姓家奴,得皇上器重,倒在自己人等面前抖起來了。
他出列,指著張存仁冷笑:“你個南蠻子,懂得什麽叫打仗?我滿洲勇士能征善戰,懂得還沒你多嗎?你等這麽厲害的話,怎的投靠我大清了?”
此言一出,殿中各人色變,皇太極也不滿的皺了皺眉。
張存仁臉皮不動,說道:“良禽擇木而棲,正因為南朝腐敗,文的無謀,武的無勇,所以我等棄暗投明,報效大清。”
他向皇太極叩頭:“微臣一片公心,除了皇上,我等什麽都不怕,有什麽看法一定如實上奏。”
參政盛忠同樣道:“我大清勇士,攻城破敵,斬將奪旗,實不乏人。然為皇上建言獻策,謀劃方略,卻我等所長。”
皇太極高居在龍椅上,冷冷地看著下方爭鬥,比起兩年前,他又癡肥了不少。
其實他最近身體有恙,飲食並不多,然後卻是一路胖下去。後世分析,皇太極有可能是內分泌失調,便如一些胖者,便是喝水也會長胖。
此時他一擺手:“錦州之略,朕意己決,你等需盡心戮力,以圖國家大計。今後,諸臣工不得再爭議此事,違者,重懲。”
見皇太極定下調子,殿內無論滿蒙漢各臣皆是跪下叩頭:“奴才(臣)等遵旨。”
此時的清國各臣,雖然內鬥,然大體團結,並無太多門戶之見,這便是新興國家的優勝之處。
君臣一心後,接下來,便是專心錦州之事了。
又議了前線一些事務,皇太極正要退朝,忽然他得到消息:“王鬥封伯了?”
殿中各臣,無論滿蒙漢,皆是嘩然。
王鬥,清國上下人等,無不深恨之,因為王鬥,數年前清國那次南掠,損失慘重。不算那些雜胡跟役,光滿蒙旗丁,傷亡就有萬余人,自萬歷年滿洲崛起,損失從未有過如此之大者。
雖然不是沒有收獲,崇禎十一年那場戰事,清兵從關內擄走百姓二十五萬,銀兩財帛不計其數,重新補足了各旗損失的丁口,余下的人口,還大大充實了清國急需的丁口人力。
總體而言,此戰後,滿蒙各旗戰力下降不少,因為各旗中許多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兵都死了,傷者也不能再戰。雖各旗主大力提拔新進勇士,然短短幾年內,戰鬥經驗豐富的士兵不是那麽容易補齊的。
因為設立八旗漢軍,大力發展火器,清國明面戰力與往常持平,或略有上升,不過這種上升,是許多滿蒙旗主不願看到的,漢臣勢力崛起,也讓各旗主心懷戒備。
王鬥的消息,是清國諜報機構“蠻子城”傳來的,清國用間向來無孔不入,細作或扮民間各人,或在大明擔任武職,或重金拉攏各處要員,除了宣府鎮東路,大明各處要點細節,在清國的眼中,便如透明一般。
“蠻子城”甚至連崇禎皇帝下手喻給楊嗣昌,令王鬥班師援錦的消息都打探出來。
皇太極冷笑道:“擢總兵,賜軍號營號,封伯掛印,如此重賞,那王鬥還真是南朝皇帝心中寶貝,你等說說,楊嗣昌會放人嗎?”
殿內各臣面面相覷,他們又不是楊嗣昌肚裡的蛔蟲,怎麽知道楊嗣昌放不放人?
還是饒余貝勒阿巴泰出列:“聽聞楊嗣昌病重,南人文武間,武人間,都相鬥劇烈。再則王鬥立下奇功,余將定是不平,依奴才之見,為免各將相鬥,那督師楊嗣昌定會放人。”
皇太極嗯了一聲:“蠻子城細作傳來,許多明將效仿王鬥練軍,如楊國柱,虎大威,曹變蛟諸人,營中多火器,若他們來援,加之王鬥,我大清如何應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