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737章 采石
  第737章 采石
  說實話,陳荀這段話中,除了最後一句,這個鄉紳一句都聽不懂。畢竟風水這個東西,專業性太強,不然怎麽會說三年尋龍,十年點穴呢!而且不像後世,這時候的風水師大多是真材實料的,很受人尊重的。很多人寧願得罪州官,也不願意得罪風水師。萬一你得罪了他,他在你家祖墳動什麽手腳,怕你這一家三輩子都翻不了身。

  風水大師的厲害,非常人能想象,只是後世很多神棍,硬生生禍害了這門營生罷了。

  陳荀絕非後世那些神棍可比,他是有真材實料的。且不說他是否是從陳摶,但他的眼力、能力絕對是頂尖的,要不然怎麽會讓一乾欽天監心服口服?要知道,欽天監、太史局都是朝廷供養風水師的住處,這時風水師學成了之後,多數是“貨與帝王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師”。當然,這個國師的地位可能不太高,只是受人尊重罷了。

  至於一般的民間風水師都是屬於低層次的,不可否認他們有一些風水學方面的知識,但只是“赤腳醫生”而已。這一層次的風水師往往隻注重“形”,而很少涉及“氣”。經常背一些他們自己也搞不清楚的“口訣”,裝成很神秘的樣子。這一層次的風水師往往隻注重經濟利益,經常會抬高自己,一分本事說成十分。而某些道士、廟祝、醫師等亦可能偶以風水營生,可以說這時的“風水先生”遍地都是。當然,高層次的風水師都被朝廷籠絡走了。畢竟這些人是“國之利器”,萬一哪天看朝廷不順眼,掘斷了龍脈,破壞了一國風水,這該怎麽辦?
  陳荀就是被“招安”的風水師,而且是被秘密招進宮的。朝廷怕啊,怕你有能力斷龍脈,所以一有出名的風水師,就派人去請了。當然,中間可能發生點不愉快,畢竟不是人人都向往做官的。只是朝廷絕對不允許民間有這等異人在,可想而知不服從的後果是什麽了。至於陳摶老祖,那是太祖時特賜的,算是例外。

  民間的風水先生,水平參差不齊,能尋龍點穴的不多,改造風水大格局的就更少了。但是在陳荀眼中,改造一方風水,似乎也不是什麽難事。只要梳理好龍脈活水,再順勢而為,布置幾個風水局,便能化凶為吉。有大能耐的風水師,覺得這再平常不過了。而沒能耐的神棍,半桶水在晃啊晃,只能說得似是而非,至於問題嘛,根本解決不了。

  這鄉紳也算識貨,知道陳荀是真正有實力的,不然也不會叫他“大師”了,老老實實地請教道:“那按照大師所言,要造林種樹、築壩聚水、改造城池,如此一來,該花多少錢銀,需要多少勞力啊!”

  陳荀歎息一聲,說道:“就是這般,因此我才說沒時間啊,差事都辦不完,怎麽回去複旨?”

  那鄉紳試探性地問道:“那大師就沒有簡單一點的辦法?”

  陳荀想了想,說道:“也並非沒有,只是治標不治本罷了。”

  鄉紳大喜過望:“大師請說,若能鎮住一方氣運也就是了!”

  陳荀搖了搖頭,說道:“急切間我也沒多少頭緒,且先采石,這事不急。三五日後,我再與你說要怎麽做。”陳荀心系長安皇宮,哪裡有精力去管這個英州?也是,長安的風水,早有無數先輩大師勘定過的了,就算有瑕疵,也是非人力能扭轉的。所以欽天監除了看星星,算星象之外,平日裡無所事事。也就是陳荀,想出名想瘋了,才找到這個機會,向陸承啟進言的。不然的話,他估計要一輩子在欽天監裡面算歷法,預報天氣……

  那鄉紳不知情,興高采烈地帶著陳荀到了一座山腳下。說是山,其實只是一座嶺而已,與北地的山相去甚遠。但在陳荀眼中,登時眼前一亮:好一座山,雖不甚險峻,但勝在有靈氣。在風水師眼中,靈氣是最為關鍵的,一個地方若是沒有靈氣,就和死地差不多了。靈氣的體現是什麽呢?就是那鬱鬱青青的樹木,和潺潺的流水。

  陳荀再一問,此山為五嶺邊緣,喚作大庾嶺。只見一眼望去,滿目黃土,山林層疊。其中一座山,東西綿延數百裡,氣勢雄偉。雖在山腳下,亦能感受到其連綿不絕的氣勢,這就是活龍啊,還是玉帶水環腰而過,真龍回首顧盼,分明是龍飲澗水的格局啊。而且這水不是普通的玉帶水,而是合襟水,難怪可以福澤一方,千年不衰。就算英州有傷丁缺財,也能帶攜一二,不至於陷入窮山惡水的境地。

  山上不通車馬,陳荀只能下來步行。但身為風水師,爬山涉水什麽的,是家常便飯,也沒有那麽嬌氣。陳荀一馬當先,差點撇開了那鄉紳,獨自登山了。原來他是心頭不禁狂喜,其時喜悅之情猶如一賞畫之人,久未動筆,如今乍見奇景一樣。因陳荀胸中所學淵博,一聽大庾嶺,便知是五嶺,自北南來,乍沉再一聳而起的山脈。花了三個多時辰,總算登上了一座小峰,陳荀望著連綿起伏的山脈,不禁心曠神怡,脫口而出道:“楚粵之地,龍氣鬱鬱,以五嶺為最盛,其時雖鬱結而不舒,但日後龍入大海,其勢如虹,其氣勢之盛,實非他支可比擬。要細察粵川山水,便非得一上大庾嶺不可。”

  那鄉紳還在山道上,聽了這句話,心中十分高興,覺得一番勞累都是值得的。“大師,你走得可真快!”鄉紳在家丁的攙扶下,才腆著大肚子,氣喘籲籲地上了山頂,差點軟倒在地上,不肯動了。

  陳荀心中很是遺憾,如此山脈水勢,要是留下風水局,必定名垂千古。只可惜在英州的時日不多,來不及布置,十分鬱悶。

  “罷了,我是來采石的,皇宮裡面的風水都沒調理好,現在還心掛英州,豈不是吃著碗裡的,還瞧著鍋裡的?不行不行……”

  陳荀自我警醒了之後,才彎腰拾起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然後緩緩地說道:“黃員外,你可知道這等石頭?”

  這鄉紳姓黃,是英州有頭有臉的“大人物”,不然英州州牧指名道姓要他帶著陳荀到處跑了。他先是一愣,然後說道:“這些石頭,英州周遭的山上,到處都是……”

  陳荀點了點頭,說道:“聖上所需,便是這等石頭。你且去召集人手采石,約要三座小山的量。每一塊石頭,都要經過我把眼,黃員外能否做得到?”

  都說地主摳,但黃員外打定了主要巴結陳荀,已經打算自己出這筆錢了:“陳大師請放心,包在小的身上。只是如何運到長安,小的就有心無力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