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175章 定計
  第175章 定計
  陸承啟從思緒中回過神來,慢慢地問道:“都有哪些個世家?”

  許景淳不敢隱瞞,輕聲說道:“主要有太原王家,頓丘李家,以及一乾小世家。”許景淳嘴裡說的頓丘李家,出自大順例朝初期的隴西李家,若是正史上面,那可是李淵的家族。可惜在這個時候,並沒有南北朝,也沒有隋朝,自然也沒有了唐朝。所以很遺憾,隴西李家,並沒有像歷史上那般顯貴。

  因為秦代隴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所以後人尊他為隴西李氏的始祖。李氏成為隴西郡的名門望族是由李崇祖孫三代人創基的:李崇之次子瑤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孫信為大將軍,封隴西侯。漢朝時,隴西李氏出了兩位重要人物:飛將軍李廣及其從弟李蔡。李廣孫李陵戰敗被俘降於匈奴,使隴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漸漸到了大順初期,隴西李家除了一個空殼子外,已經是外強中幹了。

  好在隴西李氏的分支很多,總的來說有十三支:范陽李氏、頓丘李氏、渤海李氏、申公房李氏、丹陽李氏、安邑李氏、京兆房李氏、平涼李氏、姑藏李氏、敦煌李氏、仆射房李氏、絳郡李氏、武陵李氏。可謂開枝散葉,子孫廣布。

  家族一大,總有一些個敗類。或者這些世家,本來就是不穩定因素。東晉時期會出現四大世家輪流執政的原因是由於世家大族與皇權鬥爭的結果,而皇室為奪回統治權扶植新的世家大族以打壓舊的世家大族,新的世家大族羽翼豐滿後拋開皇族取代舊的世家大族,成為新的實際統治者。在一個正常的封建社會裡皇權是不會允許出現一個類似於王謝的能夠影響正常統治的世家大族,到了大順立朝之後,這些超級世家門閥便開始走下坡路了,漸漸沒落了起來。現在已經算是脫毛鳳凰不如雞,為了維持體面的生活,不得不開始走上他們原先最看不起的道路——經商。這次動亂,大概是因為陸承啟已經觸犯他們的利益,暴利最大的食鹽買賣。不然這些已經不成器的世家,肯定不會團結起來搞這些陰謀詭計的。

  前朝與其說是被陸家擊敗的,還不如說是自己打敗了自己,輸在了人才儲備之上。皆因九品中正製的弊端, 初期能夠選拔人才,但逐漸出現很多弊端:世家大族日益把持選官大權,出現“累世公卿”的現象,家族門第日益成為選官標準,以致出現”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士族日益腐敗,缺乏行政能力,前朝就是被這般蛀米大蟲慢慢吞噬掉根基,繼而失去了江山……

  每種制度,都有其適合的時代。一旦過了期,就像食物一樣,慢慢變了味道。在魏晉時期,九品中正製可以說還是很好的。但慢慢變味了,讓超級世家門閥成了最大受益者。現在大順何嘗不是這樣?沒有永遠適用的制度,如果思想不轉變,哪怕陸承啟創下最合適的制度,還是會被後代慢慢整的變了味。制度有時候,更多的是看什麽人去執行的,制度再好,執行的人不行,那結果也好不到哪裡去。若想中華民族自強不屈,還需要從思想上轉變!
  陸承啟從思索中回到現實中,畢竟現在不是整頓思想的時候,處理這些世家門閥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仔細地回味了許景淳說的這些世家,緩緩地點了點頭,說道:“跳梁小醜,不足為懼。許卿,你繼續盯緊他們,一有動靜,就向朕稟告。朕就不信了,一群烏合之眾,能翻得起什麽大風浪來……”說到這,陸承啟突然想到一個事情,暗道:“對啊,完全可以用這個借口興兵嘛!這樣的話,那些禦史台估計沒什麽話好說了……”陸承啟暗暗算計了一番,覺得十分可行。不過,這件事情可不能由他出面,須得找一個“槍手”。想來想去,說得上話,還能信得過的,也不過一手之數。

  許景淳連聲說是,拍馬屁道:“陛下英明神武,這些跳梁小醜自然不放在眼裡!”

  陸承啟笑罵道:“你退下去吧,再溜須拍馬,朕可不輕饒了你!什麽英明神武,朕有自知之明。英明神武談不上,不過有人觸碰了朕的底線,那可就別怪朕了……”

  說罷,陸承啟的眼中,爆閃出一陣精光,嚇得許景淳都不敢直視。他自己都非常疑惑這個問題,明明陸承啟手無縛雞之力……額,可能現在有所鍛煉,好似沒這麽柔弱了,可十個陸承啟綁在一起,也不是他許景淳的對手啊!為什麽陸承啟一發怒,他就如同一隻小雞一般,嚇得簌簌發抖?難道這是傳說中的王霸之氣?
  許景淳連聲說道:“陛下教誨,臣牢記於心,牢記於心……”心底下卻沒記得住,有哪個皇帝不愛溜須拍馬的語句?隻怪他許景淳讀的書少,拍馬屁拍得太過於拙劣,痕跡太重。若是像三國時諸葛恪那樣,拍馬屁如同春風化雨一樣,陸承啟就算聽得出,也非常享受的。原來,三國時,諸葛恪的主公孫權問他:“你的父親和你的叔父(指諸葛亮)誰更優秀?”諸葛恪說道:“我的父親更優秀。”孫權問為什麽,諸葛恪說道:“我父親知道應該服侍誰,而叔父不知,所以我的父親更優秀。”孫權聽了哈哈大笑,很是受用。

  許景淳退出垂拱殿之後,心情還算不錯,起碼這是見陸承啟算是最輕松的一次了。沒有什麽特別的任務,又沒有什麽臉色,實在是再舒心不過。哼著小曲,便出了宣德門,往監察司去了。

  而陸承啟則吩咐小黃門道:“請內閣首輔徐大人來垂拱殿。”

  那小黃門不敢怠慢,連忙去文德殿請人了。好在徐崇光今日當值,不然小黃門就得去城北徐府那裡請徐崇光了。徐崇光聽得陸承啟的召見,心中有三分疑惑,七分謹慎,心道:“莫不是出了什麽事情?難道老夫前些時日和鎮中的夜談,傳入了小皇帝的耳中了?”

  忐忑不安地穿過文德殿後門,再過得一道宮牆,便是垂拱殿殿門了。徐崇光按照規矩,老老實實地在殿門外讓內侍進去稟告,說內閣首輔徐崇光求見。

  不多時,內侍出來對他說道:“徐大人,陛下宣見!”

  徐崇光聞言,趕緊整理了一番官服,才踏步進入垂拱殿的殿門,在內侍的帶領下,穿過一片花園,來到垂拱殿門外,輕輕地進入了殿中。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