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挑撥離間(2)
蕭煌沉穩的踱步而出,一路走到葉廷的面前,接過了葉廷手中的詔書。
至此,不管寢宮裡的朝臣願不願意,甘不甘心,但蕭煌無疑是西楚的新帝了。
蕭煌接了詔書後,立刻下旨全國發訃告,先皇已駕崩,舉國治喪三月,三月之內,不準有婚嫁之喜,更不準各家府邸有喜事。一應禮樂之事皆停,舉國治哀,悼念先皇大喪。
聖旨一下,整個京城,以及各州各省的民眾定下心來。
明著看是大喪之事,可是民間的百姓卻十分的高興。
若不是因為大喪,都有人家想放鞭炮了,慶幸威名震天下的蕭世子登上了皇位,成了西楚國的新君。
他讓西楚國的百姓看到了希望,民間一片歡欣。
京城內雖然到處掛著白色的縞素之色,不過很多人臉上卻是高興的,因為蕭煌繼位為西楚的新君,可算是眾望所歸的。
個個相信在他的帶領下,西楚將會更加的繁榮昌盛,國富民強。
新帝接了遺詔後,第一件事是發國喪,國喪之後便是皇帝大殮,宮中停靈七日,送往國寺超度四七二十八天,二十八天后送往皇家陵墓,葬入皇陵。
待到先皇葬入皇陵之後,蕭煌率領朝臣回了京城。
首先命欽天監看好了日子,舉行登基大典,登基大典前一日,皇帝一連下旨頒發了數道旨意。
改年號為洪泰元年。
宮中先皇的宮妃一律送往城外的庵堂。
敬奉靖王為太上皇,靖王妃為太后,遷至養德宮靜養。
賜封蘇綰為正宮皇后,隨同皇帝一起登上登基大典。
賜封蕭文昊為文王,原靖王府為文王府。
賜封蕭昱為武王,賜武王府,其母陳太妃隨其住在武王府。
賜封雲夢郡主蕭蓁為嘉安公主。
賜封蕭琳為嘉宜公主,賜住慶平宮。
賜封臨陽郡主慕芊芊為嘉平公主,賜住冰泉宮。
原宮中的五公主嘉柔公主,遷至倚梅宮。
原宮中的八公主馮翔公主遷至金華宮。
先皇的母親太皇太后原來住永壽宮,依舊住在永壽宮中。
這些旨意很下達了各宮各殿。
那些被帶走的宮妃,個個哭喪著臉,有些人更是呼天嗆天的哭著不肯離開。
可是先皇已死,新帝繼位,宮中又有太上皇居住,怎麽可能把這些人留在宮中,若有人不肯走,直接強行帶走。
不過武賢妃和榮妃二人倒是神態從容的跟著人走了。
武賢妃是因為心灰意冷,萬念俱灰,所以去哪裡都是一樣的。
榮妃娘娘當初之所以嫁給先皇,是為了幫助北晉國擾亂西楚國,可是沒想到最後自己的兄長竟然不是她的兄長,現在先皇也死了,榮妃娘娘也心灰意冷了,所以前往庵堂,她一點也不反對。
隨著這些後妃遷離了皇宮,蕭煌和蘇綰等人也搬進了皇宮。
蕭煌身為皇帝,選中了禦乾宮,蘇綰並沒有另外選什麽宮殿,而是直接隨了皇帝住在禦乾宮裡。
事實上蘇綰倒是要求選一座宮殿的,因為宮中有好幾個公主,她正好沒事和公主走動走動,倒也不寂寞。
可惜蕭煌一聽到蘇綰的話,立馬不同意了,有了公主不會連他都忘了吧,所以蕭皇帝直接果斷的命令。
蘇綰隨他一起住在禦乾宮裡。
禦乾宮分養心殿和禦心殿,禦心殿是辦公的地方,養心殿是休息的地方。
蕭煌為了不影響到蘇綰,命太監把禦心殿偏殿收拾出來,這樣一來,既和蘇綰有獨立的空間,兩個人又住在一起。
隨著皇帝和皇后娘娘搬進了禦乾宮。
太上皇和太后也搬進了養德宮。
太上皇自從在勤政殿內昏過去後,再也沒有見蕭煌一面。
一直待在自己的院子裡沒有出來,即便最後進宮,也是坐馬車一路進宮的,他隻覺得自己的一張臉全丟了,再沒臉見人了,所以太上皇對於蕭煌心中有一股子怨氣。
這個孽子,他不會原諒他的。
皇宮,因著各個主子的入住而忙碌起來。
較之先前的死氣沉沉,而顯得欣欣向榮起來。
一派朝氣蓬勃,蒸蒸日上之像。
八月十六,皇帝登基大典之日,蕭煌揩蘇綰一起登上了高位,接受朝臣跪拜,下面雖有朝官不滿皇帝所做的事情。
但蕭煌素來手段辛辣,再加上之前有不少人不支持蕭煌當皇帝。
若是站出來反對的話,只怕蕭煌一定會和他們秋後算帳。
所以雖然蕭煌揩蘇綰之舉,並不符合祖製的規矩,但最後愣是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話。
不過當聽到皇帝說道。
“日後,皇后將擁有和朕一樣的行事權利。”
下首有人忍不住了,飛快的奔了出來,堅決的反對此舉。
“皇上,此事萬萬不可,皇后娘娘乃是后宮,歷朝歷代都有明示,后宮不得乾政。”
一人言,又有兩三人出列附和:“是的,請皇上收回成命,皇后娘娘乃一介女流之輩,實在不能乾預朝政,否則我西楚將成為天下各國的笑談,皇上也會被人嘲笑的。”
蕭煌臉色慢慢的沉了下來,抬首望去,便看到下首帶頭出來反對的人,正是內閣次輔裴大人。
之前這位裴大人可是一心想把女兒嫁給他的,後來因為他假死,他和他的女兒倒是一下子跑開去了。
這種種他尚未和他算帳,他竟然跑出來找死了。
蕭煌似笑非笑的望著內閣次輔裴大人,緩緩的說道:“裴大人,如若今日朕不聽你的諫言,你是不是會死諫。”
裴大人一怔,僵住了。
皇上這話是什麽意思。
蕭煌又懶散的說道:“若是你死諫的話,說不定朕會收回成命。”
其實蕭煌知道蘇綰並不是喜歡過多乾預他事情的人,她不是好管閑事的人。
他之所以揩她共同走上登基大典之位,乃是給予她一種尊重。
而且他們兩個人本就是一體的,他的一切都是蘇綰的,他這話根本沒有任何的不妥之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