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祥一家人也早起給他們準備了早餐,是一大鍋扯面,另外還給劉繼祖和段德清每人加了兩個荷包蛋。劉繼祖吃了兩大碗面條,天才亮了起來。他不好意思再要了,看看時間也差不多了,他還要趕路,因此客氣了兩句就起身回房拿了自己的行李告辭。
一大早,只有武祥一家人、老族長武吉和段德清為他送行,這也是他們昨晚就商量好的,目的是避免聚多了人引起外人的關注。劉繼祖朝武吉等人打聽好了路徑,雙方又互相囑咐了幾句,劉繼祖就啟程出發了。
從武家村去往山西道有兩條路,一條是往北去,先到京城然後往東去到華州城,然後從華州城再一路向東,經過少華山、華山的北麓到達華陰縣,然後繼續向東出潼關,再渡過黃河,就算是出了京畿道進入了山西道。
另外一條路是先從武家村往東去到玉縣,再由玉縣往北去往華州城,後面的路就一樣了。兩條路距離差不多,但去往京城的路要好走得多,只是京城的物價貴,路上要多花不少錢,走玉縣的路要難走一些,但路費要便宜不少。
劉繼祖選擇了走玉縣這條路,倒不是因為錢的原因,而是他考慮到四害家就在京城,他覺著京城不安全。而且楚王使團被劫的事很可能也要算到自己頭上,朝廷肯定會全國通緝他的,因此他很自然地選擇了這條路。
這裡距離山西道的風陵渡只有三百多裡地,但因為前面這一段道路不太好走,後面還要走一段山路,因此按照正常速度要走五天左右才行。而京畿道是書院的地盤,駐軍又極多,劉繼祖不想在京畿道惹麻煩引起不必要的注意,因此他決定還是按照正常速度趕路,並計劃在合適的時候找一隊商旅跟著,因為單獨趕路的人相對比較顯眼。
劉繼祖按照武吉的指點,找到了東去的那條路,確實不是很好走,但路上的行人相對也少了很多。劉繼祖盡量低調,一個人騎著馬按照正常速度趕路,下午三點左右他就趕到了玉縣。但他沒有住在城裡,而是像以前一般,又花了一個時辰的時間繞城而過,住在了縣城北面的一個鎮子上。
這樣繞路雖然會多走不少冤枉路,耽誤很多時間,但劉繼祖認為值得。他選了一家規模最大,客人最多的客棧住了進去,要了水,洗了洗臉,收好了自己的行李,將兩個包袱都藏到了床底下,就來到了客棧大堂吃晚飯。
不過這樣的客棧吃的東西都有限,劉繼祖點了一碗他們家最貴的羊肉泡饃,又點了五個鍋盔,才算將將吃飽了。吃了晚飯,劉繼祖徑直回了房間,鍛煉了一陣就洗洗睡了。只是他依然沒有脫衣服和鞋襪,這種滋味可不好受,但為了安全,他隻好忍耐了下來。
第二天一早,劉繼祖要了雜肝湯和月牙餅,吃了早飯,就啟程趕奔了華州城。他原本想找個商隊跟著,但他發現這條路上根本沒有上規模的商隊,都是一家人或規模很小的一些隊伍。劉繼祖一加速跟上去,人家立馬就警覺起來,要麽停下來等他過去,要麽就加快行程把他甩開。
劉繼祖沒辦法,只能繼續自己一個人趕路,下午四點左右他來到了華州城外。劉繼祖看了看天色,稍微加快了一點速度,在下午五點左右趕到了華州城東門外。好在城郊已經形成了極大規模的市鎮,酒樓林立,客棧一家接著一家,還有很多為商旅服務的其他商號。
很多從潼關過來的商旅都是住在了這裡,因為這裡的物價要比城裡便宜不少,只要明天再趕一天的路,就能趕到京城的東郊,後天就能進城,交接了貨物之後就能在京城關門前出城,住回京城東郊,這樣就能節省不少住店和吃飯的錢。
劉繼祖接連找了三家生意好的,總算才找到了一家有空房間的住了進去。劉繼祖發現這裡到處都是外國商人,各種膚色,各種服飾的人比比皆是,而且這些外商的商隊規模極大,有些一個商隊就能把一個客棧全部包下來,這也是為什麽劉繼祖找了三家客棧才找到房間的原因。
劉繼祖在鳳城時曾經見過不少外商,當時他就十分驚異,沒想到這裡的外商更多。鳳城靠近武關,商隊多是從揚州、泉州經江東道、江西道、河南道過武關而來。而這裡的商隊,應該是從幽州城經河北道、山西道過潼關而來,不過也有可能是經過運河水路,從洛陽過來的。
看來京城通商之後,極大地促進了對外商貿的發展,而四王竟然都沒有阻攔這些商隊,只是照常收稅而已,在這戰亂的年代出現這樣的場景實在是稀奇。劉繼祖像往常一樣,收拾好了行李之後,就來到了客棧大堂,找掌櫃打聽那家酒樓飯館的飯菜好吃。
掌櫃的給他推薦了一家,劉繼祖找到了那家酒樓。這家酒樓規模不小,有三層樓,生意極好。這裡是通往京城的主要官道,因此雖然不是在城裡的繁華街市卻也十分熱鬧。不像從玉縣過來的那條路,只是縣城到州城的路,還和京城不是一個方向,繁華程度沒法比。
劉繼祖來的有點晚,大堂裡已經沒有空桌了,坐滿了外商和大周本地的商旅。一些人喝了酒談興甚濃,說話聲音很高,有討論生意的,有討論和親的,還有討論通商的,當然也少不了討論女人和賭錢之類的。
夥計見劉繼祖進門,立即過來招呼道:“這位客官,您來的真巧,大堂已經滿了,我們三樓還有兩個雅間,一個已經定出去了,就剩一個雅間了,就像是故意給您留著似的!”
雅間!劉繼祖皺著眉頭想,自己只有一個人,在雅間吃還要多出包房錢,沒必要花這個冤枉錢!劉繼祖搖搖頭,正要跟夥計說他不吃了,但話還沒開口,就從外面進來了五個外國人,另一個夥計趕緊迎了上去高聲說道:“幾位客官,還以為你們不來了呢!雅間都準備好了,幾位裡邊請!”說完就直接帶著這五個外國人去了三樓的雅間。
劉繼祖看了看那幾個外國人,立即改了主意,問道:你們的那兩個雅間挨著嗎?”
夥計聽了一愣,詫異道:“當然是在一塊兒,是兩隔壁,您問這個幹什麽?”
劉繼祖笑道:“沒什麽,我喜歡安靜,挨著最好,就給我安排一個雅間吧!”
夥計很高興,立即引著劉繼祖去了另外一個雅間,這個雅間和另外一個雅間隻隔著一個木製隔斷。落座後,劉繼祖點了葫蘆雞、糟肉、燴菜、汆雙脆,還要了半壺酒和一桶米飯。他現在對酒已經越來越喜歡了,只是由於一個人在外面,他不敢喝多而已。
而劉繼祖之所以改了主意,是因為那五個外國人有些怪異,他們的表情也不像一般的商人那樣。這五個人的穿著打扮明顯都是外國人,但看他們的膚色外貌卻都是黃種人,和夥計說話的那人說的也是地道的漢話,如果不是服飾的原因,根本看不出是外國人。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更加奇怪,那就是這五個人的服飾各不相同,明顯是屬於不同國家的人!這樣的五個人是怎麽湊到一起的呢,而且看到這種情形時,劉繼祖立即就想起了鳳城那些居心不良的外國人。那些人的服飾種類更多,有差不多十幾到二十種不同的服飾,這絕對不一般!
劉繼祖雖然不知道那個時候的外商究竟是什麽樣子的,但基本的常識他還是知道的。那時候,由於交通和通信條件的限制,不同國家之間的商貿往來遠沒有達到前世那樣的水平。一個商隊一般都是來自一個國家的,最多兩三個相鄰近的國家湊在一起組隊。
但這裡的五個人卻穿了五種特色鮮明的服飾,而在鳳城看到的那些人服飾種類更多,這就說明他們是來自不同的國家或地區,這些不同國家、地區的外國人是怎麽湊到一起的呢?對這個問題,劉繼祖之前就沒搞清楚,現在也還是想不明白,不知道他們是湊巧在路上碰到一起來吃個飯,還是在幽州、揚州或泉州等通商城市結識後一起上的路,甚或在海外就結識了。
今天碰巧又遇到這麽一夥人,不如聽聽他們說什麽,看能不能收集到什麽有用的消息,解開自己這個疑問。於是劉繼祖等夥計上完飯菜出去後,立即將雅間的門關了並上了栓,然後開始在隔斷上仔細尋找,終於讓他在一個靠邊的地方找到了一條不起眼的裂縫。
劉繼祖將自己的那柄匕首掏了出來,將那個縫隙輕輕的擴大了一點。劉繼祖閉著一隻眼朝縫隙裡看去,同時用手做成喇叭狀放到耳朵上貼著隔斷聽裡面的人說話。他發現裡面那五個人的桌子上正好也剛剛擺好了碗筷和飯菜,等上完菜夥計離開後,幾人卻都沒忙著拿起筷子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