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搖搖頭說李婆婆就是一個普通燒火婆子,在天香樓那麽久也沒出過什麽問題,想來應該也不會有事的。
“但是她特地提到照顧小寶,我就覺得好奇怪,怕她有什麽不對的地方,這段時間我會多觀察這老婆子,看看對方到底是有什麽目的。
肖文點點頭讓裴青凜現在不出去正好可以多陪陪兒子,鬱姝也會放心一點,那個奇怪的老婆子引起他們的猜測。
“我去看看小寶,一會再過來。”裴青凜來到兒子對面坐下,小寶抬頭看到裴青凜開開心心的撲到了裴青凜身上。
裴青凜也不出聲,只是拍了拍對方的肩膀,抱著兒子開口說到:
“小寶好久不見,爹想你了!”父子兩久別重逢。
小寶抱著父親的手很久都沒放下來,裴青凜突然想到這是自己多年來第一次抱兒子,他是個男人,從來都不是那樣溫柔細膩的男人。
“爹,我娘呢?今天只有你一個人回來了嗎?”小寶問到,屋子裡也沒燈,那就是只有父親一個人,娘沒回來了。
裴青凜解釋了鬱姝在做很重要的事情過幾天才能回來,小寶很認真的點頭說自己想娘親了,裴青凜抱著兒子說自己也想她了。
“小寶,你現在還是讀書的年紀明天爹給你報讀學堂。”裴青凜知道自己離開的這些天,小寶既沒尚學堂又沒什麽事做。
隨後裴青凜給小寶講了京城裡面的情勢,分析說國子監自己是不可能讓他去讀的,浩文書院和正坤書院都可以選擇。
決定明天第二天帶著小寶去這兩個書院看看,浩文書院從前是裴家的私塾,後來裴家沒了,私塾被朝廷整改成了老百姓的書院。
正坤書院是太傅長子也就是國舅爺開的百姓書院,也是很適合豪門子弟就讀的地方,他們給與窮苦老百姓借讀的機會,在讀期間可以不交學費,等多年學成以後補交齊了書本費就可以順利在此畢業了。
“小寶,我們明天一起去看看這兩個書院,你喜歡哪個我們就在哪個地方讀書。”裴青凜說到,又讓小寶做好準備,明天去看書院可能還要考究學問。
小寶很有興趣的點點頭,京城果然是大城市,這裡的一切都與青山鎮不一樣,小寶的適應能力很好。
等到第二天早晨起來的時候,裴青凜是被院子裡的香味喚醒的,小寶起來以後就被一個熱情的婆婆拉到餐桌前,說是做了好吃的給小寶吃。
“婆婆,你是誰?我並不認識你啊,你的東西我不能吃。”小寶是個很有禮貌的孩子,不是自己的東西,再好也不能要。
又一次看到鮮活的小寶,她很高興一直笑眯眯的看著小寶,說這荷包蛋煮麵條是自己做給小寶和裴青凜父子兩吃的。
“你可能不認識婆婆,但是婆婆是青山鎮天香樓做事的,前天送蔬菜來京城,我見這裡也挺好的就留在這做事了,東家人好,讓我住在了這裡,我總是要表達謝意的,這餐面就算是婆婆的心意了。”李婆婆說到。
此時裴青凜已經洗漱完畢過來了,聽到李婆婆的話說她太客氣了,這三餐都是天香樓包吃的,以後不必再另外去做了。
“東家,婆婆心裡感激,當年也是東家讓我到天香樓做事的,一直沒跟東家說謝謝,今天借著這機會說一聲謝謝,東家不用客氣,您吃了好帶少爺去找學堂,快吃!”李婆婆殷切的張羅著。
小寶連聲表示自己不是什麽少爺,不許這樣叫自己,李婆婆隻好也叫小寶,父子兩這才乖乖吃下早餐。
早餐後,裴青凜帶著小寶一起去了青龍大街那邊,說京城的幾個學堂都在青龍大街,國子監是官家學堂多是官家子弟,裴青凜平頭百姓,小寶是進不去國子監讀書的。
“國子監我和娘去看過,卻確實夠大夠氣派,但是並不適合我們。”小寶說到,如果他們是官家子弟,自然國子監是不二選擇了。
“小寶可以去浩文書院和正坤書院看看,這兩個都是老百姓書院,浩文從前是私塾,後來整改成了朝廷的書院,正坤是國舅爺辦的,都是口碑很不錯的書院。”裴青凜介紹。
浩文書院的整改就是把效忠裴家的先生全部換掉,換成太傅的門生。
如今裡面的人應該都不認識自己了,這也是個好事,小寶也可以安心在此讀書,但裴青凜內心很不是滋味。
他帶著小寶走進浩文書院,這裡的一草一木似乎還是從前那樣,甚至那顆自己親手與祖父種下的小樹,也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
坐在門口把守的老人早已經不是裴家的家奴,而是換了裴青凜不認識的,見到裴青凜父子前來就攔住了:
“這位公子,你二位是過來求學的吧,來填一個報名表先。還有二位的戶碟給看看。”一般能來書院的都是求學的,何況還是帶著小孩一起來的。
裴青凜拿出自己的新戶碟,江子重三個字赫然於上,小寶的資料就改成江小寶,改姓的事情小寶也是知道的。
“青州人…怎麽那麽遠來了京城啊?”老者疑惑問道,裴青凜隻說自己是商人,現在到了京城做生意,孩子還小得上學堂。
寫好了資料,登記好了以後,裴青凜拿著表格帶著小寶一起走進書院,現在還有院長審核這一關。
“孩子,叫什麽名字?”浩文書院的山長坐在太師椅上問小寶,小寶毫不卻場的站出來如實回答,山長很滿意,又問了可有開蒙,學過什麽了?
“回山長大人的話,小寶已經啟蒙了,三、百、千皆已熟讀背誦。”這些啟蒙基礎,其實早在從前裴青凜就已經交過了。
“很好那你解答一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山長繼續提問到,小寶的年紀如果放在京城子弟中卻是早就是學習深奧學問的時候了。
小寶站在山面前認認真作答: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這句話出自《論語》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