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初第一豪強》第341章 七組印刷術
  第341章 七組印刷術

  “不論以何種比例熔鑄鉛錫,似乎都有些軟了。如果按照聖主所說的原則,應該再熔煉一種能夠提高強度的礦煉物才行。”

  “鐵十有八九不性,融溫都太高了,很難與鉛錫融合,而銅則很難與鉛融合,熔點似乎也有些高。應該從一種與鉛或錫性質相差不大但又偏硬的材料方面尋找突破”

  人才和智力雲集的崇明島終究也沒有在人力資源選拔的投入上白費,在大規模的課題攻關展開之後不久,攻堅的方向也就最終確定了下來。

  “會不會是連錫?”百日攻堅進入還不到第二個月,冬季剛剛來臨的時候,在火器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小女孩沈芷芸在張小磊的身邊主動的報告道。

  “芸兒也是匠人出身?”連錫這種東西張小磊也是在最近才聽說過,因此覺得如果不是在青銅匠或者相關行當出身的人,是根本不會知道這種東西的。

  “不是,芸兒只是隨便說說罷了。連錫似乎是比較硬,但熔溫又很接近鉛的東西。”

  話算不上多,可僅僅憑借這一點,張小磊就知道這個並非匠人家庭出身的孩子必然是在這些日子不知道花了多少的功夫去十四所的匠人那裡請教才具備了這麽高的相關基礎。這種“孫悟空式的好員工”按理來說是應該得到賞識的,可不知怎的,在張小磊的感覺之中卻似乎莫名的多了一種警惕。天才的孩子是什麽樣兒的,接觸的多了張小磊也還是多少有一些了解。一般來說這樣的孩子多少都是有一些傲氣在內。雖然年紀很小,可是受到這個時代觀念的影響卻還是存在的。這樣的孩子往往很少能夠虛心的向那些匠人們請教。

  正所謂事有反常必為妖,沈芷芸這似乎並不符合一個天才兒童的行為作風也多少引起了一些懷疑。當然張小磊很快就意識到:自己可不能對這種行為表現出太多的厭倦,反而應該有所表示才行,必然的話對於島上的學術風氣說不定就能有不小的影響。至少會對這個天才而且勤奮的孩子本身造成不小的打擊。

  “你的思路或許是對的,這樣吧。我安排十四所的十個普通或者靠下一些水平的工匠們在你的指導下進行熔煉試驗,然後再找一名活字印刷方面的頂級匠人把關,這樣應該問題就不是很大了。。。”

  有時候技術的突破就是這樣帶有運氣的成分。在沈芷芸和一名活字方面頂級匠人的指導和把關之下,很快就用鉛為主,結合分別不到一成比例錫與連錫的合金,製成了鉛活字方面的樣品。在測試中明顯取得了成功,這也讓張小磊的心中大舒了一口氣。

  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類似這種多人合作、集體智慧,怎麽用西方式的人名方法來命名獎勵呢?由此張小磊也想起了後來國內科研單位在申請獎勵或者國際學術獎勵上的一個通常問題:那就是一個項目的負責人很有可能養成靠手下才能吃飯的結果。

  當然最終張小磊也想到了一個解決辦法:如果是這種多人合作的項目,就在貢獻最大的人名後面加上相關小組名或者編制名稱。比如沈芷芸七組印刷術。七組看起來是個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的東西,不過這也沒關系。相關的解釋和留名紀錄就留在專門的百科全書和信息更詳細的科技紀念館裡。這樣一來,主創人員能夠與足夠的名分,集體也能夠得到相關的創新獎勵。這或許就能避免“乾好乾壞都是領導的”問題了。而且張小磊還打算立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如果是專門的科研體制方面一定級別以上的官員負責人,就失去了人命命名權資格,必須以該項目具體研究人員的名字來命名,或許才能“矯枉必須過正”的解決很有可能的一些風氣問題了。

  當然在十四所的內部,人們是普遍不認可軍工體系和天才組的一個孩子可以享受到這麽高的榮耀的,因此一般說到相關的鉛活字印刷術,往往就直接簡稱為“七組印刷術”

  為了不讓人們的積極性受到打擊,算是提前完成了任務的整個十四所也受到了普遍的物質獎勵,不然的話,對於還不習慣於科研競爭的人們來說很難說以後會有多高的積極性了。

  就在鉛活字取得突破之後不久,油墨和改進方面也有了成果。畢竟相比需要多多少少費事進行熔煉,還要進行一定的實際試產測試看看好不好用的鉛活字。油墨好不好用的檢驗方面的難度就低了很多。

  讓張小磊有些想不到的是在這方面最終有所成就的竟然是一名西洋傳教士。在這個時代,來到東方的西洋人是不常見的。尤其是大航海時代以前,歐洲從擴張能力到技術方面都並未取得相比東方的領先的時候。可是了解到不少事情的張小磊則意識到十四世紀的歐洲固然在農具、造紙、生鐵、紡織等不少方面的重要關鍵技術上都落伍於東方。而且除了少數地方以外大多數地方也不富裕。一代人之前還剛剛經歷了恐怖的黑死病的影響。然而還是有一些領先於東方,並且現在看起來不怎麽重要,可是在張小磊嚴重卻顯得十分重要的技術。因此在剛剛奪取天下之後不就,就花費了不少的錢財和經歷去地中海一帶物色像樣的人才。

  或許是馬可波羅遊記還有黑死病的雙重影響,這樣的事情要比想象中的順利了不少,沒有花費太大代價,就在新軍遠征南洋歸來之前,第一批在繪畫、水力鍛造方面多少有一些技藝的人才就來到了東方。當然,這也是成本不菲的硬通貨在很大程度上起了作用。不然來的很可能就不是這些真正有真才實學的人,而會是一些忠誠可靠的正經教棍了。

  數個月的時間以來,雖然這些人還不能用新朝白話直接交流,但是對專門翻譯的依賴也比剛來的時候明顯小了許多。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