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互攻老巢
從馬秀英的態度,馮憐兒也似乎覺悟出了什麽。即便是閱歷不算太多的馮憐兒也感覺到眼前這個年輕人似乎一點兒也不像一個能夠創造出令人不可思議戰績的梟雄。不過隨後心中也堅決下來:能拉一個墊背的是一個墊背的,就算不是正主,哪怕是那賊人的重要親信,以自己這樣的身份一命換一命也夠本了!
想到這裡,馮憐兒也壓製著緊張和仇恨,暗送秋波一般的望著張小磊。可馮憐兒畢竟不是自由培養的專門間諜,也沒有戲精的天分,雖然姿色氣質年齡都還不錯,卻依舊讓張小磊感覺到下身有點兒涼颼颼,邪火莫名的就消散了大半:“呵呵,這位姿色如此出眾,也有正主的可能,一同先壓下去吧。”
近衛營戰鬥群雖然閃電般的突破了燕京城防並拿下了皇宮,還在作戰中殲滅了累計十多萬守軍,攜帶的彈藥和物資也消耗了大部分,不過張小磊最終還是決定第二天清晨再拔營回事。用接近一天的世來審訊宮中宮女們的情況順便拷問金銀通貨乃至其他一些值錢的財富。搜集京城中的匠人。
傍晚來臨之後,徐達等人再一次組織了規模比較大的夜襲。但是在張小磊等人所率領的近衛營戰鬥群處於防守態勢並有著不小地利的情況下只是在宮城之外多增添了萬余屍體。
天色徹底亮起來的時候,八百多名近衛營戰鬥群官兵押送著千余名匠人、數百名宮女和宮中雜役、二百多萬兩抄掠而來的銀錢還有十多萬黃金以及其他一些財富踏上了東返的路途。
在沒有嚴寒的夏季,路途也不算過於遙遠的情況下,三千多人攜帶者大量輜重的隊伍雖然比正常行軍速度慢了不少,可還是按照預定計劃趕到了津海門附近的港口,紛紛上船並在看押之下南下而去。
從津海門登陸到船隊返航,持續的時間並不算多,僅僅不過幾天時間而已。在燕京的閃擊作戰也僅僅持續一晝夜左右的時間。可就在船隊剛剛起航的時候,依靠控制區內八百裡加急的通信,應天府也收到了三天之前張小磊所率領的船隊和強寇進犯津門並很快消滅了當地守軍的消息。
劉基乃至朱元璋等人對於張小磊可能率領主力北抄燕京的可能性早就有所預料,也做了專門的部署。應對的方案也早就確定下來:那就是如果確定張小磊至少近千人的主力如果調動到了北方,集結在應天府一帶的明軍主力將選派包括新軍在內的精銳對崇明島老巢展開一次反擊。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只有趁對手相對空虛的情況下襲擊崇明島,才能給那些強敵最為致命的一擊。奪取了對方的財富和兵工基礎,天下大勢才算重新有了希望。
至於燕京有沒有可能五天或者十天的時間都守不住?應天方面並沒有太過的擔心。以燕京留守的二十多萬堪戰兵力,堅固的城防,就算在對方犀利的攻勢之下暫時守不住城頭,也一定能夠牽製住那些強敵。宮內的人完全有足夠的時間撤到城外。就算對手的實力再強,似乎也根本不可能有足夠的兵力來圍困整個燕京。沒有人想過這些人會不會在一天的時間之內就突破城防並且閃電般的奪取宮城還略走留守在宮城之內的很多人。
“新建的鐵甲水師準備好了麽?”朱元璋詢問道。
傅友德頗有自信的說道:“二十艘鐵甲船已經打造完畢,船體的外殼都披上了厚達一分的生鐵板,船內則用銅皮包裹,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防止大一點兒的炮彈在打穿船體的時候可能造成的危害。我們用繳獲過來的四十石杠杆床弩在很近的距離上以長矛般的破甲箭測試過,就算是頂尖的床弩,也僅僅是可以勉強破開舷板和鐵甲、剛剛露出一些磨鈍了的矛尖。模擬對手試製出來的九斤鉛彈,雖然能夠打穿鐵甲和船板,可也就是把內層的銅皮打出一個凸起而已。還算勉強能夠防護住對手的絕大部分威脅了。想那賊人的火炮就算能夠打船船板,也不是隨便什麽裝藥都可以了的了。那也一定會對射速有影響。。。就是。。。就是這些船為了增強防護體積有點兒小了,每艘勉強隻可以裝的下五十名全副武裝的士兵”
“可以運送我們的新軍精銳就足夠了,我們最擔心的就是遇到的那強賊的犀利水師,不過如果對方的主力現在已經確定在津海門登陸,那最近幾天就應該就是機會,傳令讓各軍準備吧!”朱元璋此時下令道。負責新軍的朱文忠等人也躍躍欲試起來。
不過這樣的消息似乎沒有持續太久,第二天傳來登陸津門一帶的強敵攻取河間府的消息的時候,很多人還都有些不明所以。第三天傳來燕京閃電版的被攻破,宮城也在眨眼間的時間內被拿下、防守城南的部隊損失過半,余下也被包圍在宮城。城北的徐達組織人手同時與攻入燕京城中的強敵血戰的消息之後,幾乎所有的人都震驚了。誰也沒有想到戰局竟然是如此。
就算是此時的劉基都有了一絲動搖:如果對手遠征燕京的主力這樣強,那崇明島上的守備力量是可以輕易對付的麽?不過這種動搖也就是短短的一瞬間。
當朱元璋的情緒從震驚到稍稍有些平靜下來,征求劉基等人的意見的時候。劉基也最終同意針對崇明島的反擊應該立即展開。這或許是賭博,但也是贏得勝機的最後一次希望了。如果不成,依托崇明島為基地這股強敵勢力可能根本不是自己可以在軍備競賽中競爭的了,更別說此時生死不知的其他人。
從應天出發的船隊攜帶著包括上千神機新軍精銳在內的十萬大軍浩浩蕩蕩而倉促的迅速出發了,來不及調動揚州等地稍微大一點兒,像樣一點兒的船隻,幾千支在城內早就準備好的小船就攜帶著規模龐大的隊伍順流南下,甚至輜重也沒有攜帶超過一周。因為人們知道,這一周,準確的說頂多幾天的時間,是命運能否改觀的關鍵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