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破城
幾個月以來的應天府城交戰中也並不是沒有出現過城頭被攻破甚至被北明軍隊攻佔某處城頭的事情,但這種規模層次的應天攻防戰已經不同於歷史上的很多守城戰了。在雙方都有充足兵力物力,而且守軍並不是絕對劣勢的情況下。東南大周皇帝還有李伯升等人也僅僅是感覺到一絲壓力而已,並沒有覺得戰敗僅在眼前。不到半個時辰左右的時間,整個城東和城南不少精銳力量首先就從城頭方向展開了反攻。
比較精銳的士兵在利用杠杆開弩器或特製的絞盤裝置的情況,輕易的就能將十五石到二十石左右的強弩拉開,這還是兩宋時代“石”力標準。這種強弩射出的上千焦耳初動能的強弩大箭已經是任何能夠方便徒步攜帶的此時代盾甲都難以抵禦的了。即便是拋射出去的也一樣。接連不斷如同輕標槍一般規格大箭密集的從天而落,標槍一般的大箭上超過一尺如同鋼刺一般的穿甲箭頭在落入城頭舉著鐵盾的人群的時候,盡管穿透鐵盾的鋼刃已經不再鋒利,還是能夠僅僅憑借鈍傷就重創被射中的人。
無堅不摧而且如雨一般的強弩大箭之下,整個城頭上接連不斷開始有人死傷,原本北明軍隊控制的一裡左右的城頭也開始岌岌可危。
幾乎每一次攻上並佔領一段城頭的時候,在杠杆與滑輪機械下脫胎換骨的大周精銳強弩手都給攻上城頭的明軍精銳帶來巨大的壓力和威脅。白天的時候,天空中的大箭往往相對容易躲避,好歹還能夠對付一些。可是到了夜晚的時候,就往往守不住剛剛攻佔的城頭了。
然而就在這時候,剛剛攻佔的東南城頭城牆外側,接連不斷的砰砰聲突然響了起來。
對於這種情況,守城的大周軍隊也並沒有覺得有什麽可奇怪的,激烈的爭奪戰中,北明軍隊依靠集中起來的火器優勢也會帶來不小的威脅。不過破甲能力對於此時的火器來說卻是很大的硬傷。稍微有一點兒威脅力的炮火雖然能夠威脅身披雙層重甲還背著盾牌的精銳重步兵,可是卻形不成足夠的殺傷效率。因此只要避免近戰交鋒,大周方面的精銳依靠強弓硬弩往往能佔到很大的便宜。
可是這一次響起來的炮聲卻似乎多少有些不同,不是響一陣之後相隔不少時間內才能展開第二輪炮擊,而是沒完沒了的以似乎比鞭炮還要密集的聲音響了起來。
原來,張小磊在了解應天之戰的不少傳聞和情況之後擔心僅僅憑借萬斤重彈的爆破戰術並不足以幫助北明軍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因此還是搞了一些“技戰術輸出”
不論是火繩發射機構還是新式的正確比配粒化黑火藥,都被張小磊認為是在自己實力還不是非常鞏固,沒有獲取碾壓性的先進技術的時候貿然對北明軍隊指點會帶來一些風險和麻煩的東西。不過哪怕在火門早期武器的范圍之內,很多火器思想也給此時的明軍以巨大的啟發了。
在觀看過此時明軍中的不少火器之後,張小磊就毫不客氣的諷刺道:“我看你們哪兒的工匠中沒有一個了解戰場的,又或者你們的軍官將領都把治軍的重點放在人際關系上,沒有幾個真正按照實際需求愛好和鑽研火器的人,否則不可能設計出這麽糊弄的東西。”
張小磊給北明軍隊的思路指點是:舍得花錢,鐵模青銅炮。如果按照幾十貫錢的強弩標準來製造火器,那麽效能也一定不會比強弩差,集中運用的條件會更好。故意在指點之下讓北明的不少負責火器的官員和工匠們猜謎。才終於有人想到了比較低的成本威脅重裝目標的辦法:重量在二十斤左右的短炮、口徑一寸半左右,發射一斤重左右的炮彈。這樣威力的炮彈在不保證炸膛的開火之下以北明火器製造水平似乎在測試中可以把一斤重左右的彈丸發射到三百步左右的最大距離。雖然在距離方向上的誤差不小,可是橫向誤差卻勉強在拋射的時候可以忍受。這樣的火器沒有把握破盾甲,可卻是這個西方的板甲也沒有誕生的時代,那些披甲持盾的重裝目標往往也承受不住的。
最終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在製造萬斤重彈及其發射筒的同時,北明軍隊也製造了五六千件重量在二十斤左右帶有支架,似乎如同輕迫擊炮模樣的短炮。
這五六千件火器由上萬個人來運用,大部分都是填裝手和擦拭降溫手。只有不到一千個比較勇敢的士兵組成大概三百個發射組輪流使用後面不斷填裝好的火器。這也是張小磊在左思右想、權衡再三的情況下才打算透露給北明軍隊的一個技巧:多人發射組、勇氣和意志方面精選優選的人來輪流運用填裝好的火器能夠帶來出人意料的效果。
就這樣,一千人左右的火器手三百件火器在已經佔據的一裡城頭之下組成發射縱隊,輪流以這種二十斤短炮展開猛烈的轟擊。雖然因為張小磊並不打算教授給這些人一些看家絕密技巧,比如什麽自由落體公式、依據最大射程推測速度、射表經驗等等導致運用這種曲射臼炮的時候,即便是橫向的誤差都能差出范圍左右十丈左右的距離。可是每分鍾多達上萬發一斤彈丸的猛烈轟擊之下還是給守軍的強弩精兵以巨大的壓製。至少讓擁有源源不斷增援的城外北明軍隊變得勢不可當起來。當這火器手也有很多人登上城頭的時候,也開始向范圍一裡以內的正在集結狀態下的應天府守軍援兵展開猛烈的轟擊。雖然因為這種新方式的短炮軍兵力和火器數還有限,無法做到讓張小磊所率領的隊伍面對敵軍時那種壓倒性的戰果,可也讓對應天府東南城頭的進攻變的遠比預想中的要順利起來。
夜晚漸漸降臨的時候,在這一輪攻勢中死傷萬余精銳的城內守軍組織了一次比較大規模的夜襲,北明軍隊卻早已從城頭前的坑道內撤出,嚴守城下的營壘還有剛剛攻佔的應天府東南城頭。至此,才讓東南大周皇帝下定了展開大規模突圍的決心。當自己一方的比較優勢徹底喪失之後,本就不擅近戰肉搏的大周軍隊再也無能力哪怕憑借應天府這座經營許久的大城來頑抗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