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從一百萬年前開始》第109章 最新戰艦
  第109章 最新戰艦

  對面太空文明所沒有的激光武器,和加上剛剛研發出來的重接炮。

  集群意識就能研發出來一種強大的太空戰艦出來。

  根據先行級太空戰艦的經驗,和吸收了對面大型太空戰艦的建造技術,以及跟進一步的研發。

  集群意識便設計出來了一種中型太空戰艦——「流星級太空戰艦」——先行級被它劃分到了小型太空戰艦。

  和只有一百八十米的先行級太空戰艦不一樣,流星級太空戰艦的長度足足達到了三百九十米!

  最寬處達到了七十五米、最高處有四十七米。

  流星級太空戰艦之所以被集群意識稱之為「流星」,是和這種太空戰艦所配備的武器有關。

  首先就是在艦艏最前方的一門中型的同軸正電子炮——集群意識有著發展更為強大的太空戰艦的計劃!

  被集群意識稱為「中型」的正電子炮,其實威力比對面那個文明的還要強大得多。

  其次就是兩座雙聯裝百兆級的聚能藍色激光炮——也就是先行級太空戰艦的同軸主炮,在這裡只是作為次級主炮來使用的。

  這兩座雙聯裝的激光炮被裝配在了戰艦的左右兩舷,也是戰艦不太厚的兩邊唯一的主要武器。

  另外,還有四座雙聯裝三百二十毫米口徑的重接炮,就是集群意識最新研製出來的電磁武器。

  重接炮分布在流星級太空戰艦的艦艏靠後的上下兩面,各有兩座重接炮。

  經過測試,三百六十毫米口徑的重接炮,發射出去的炮彈,速度赫然達到了每秒三萬公裡,就是光速的十分之一!

  根據動能理論,能量和速度是成正比的,加上炮彈的質量,威力可想而知!

  再其次,就是導彈了——兩套二百四十單元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分布在戰艦的艦舯兩面。

  可以快速的發射包括並不僅限於太空反艦、遠程防空、對地攻擊等各種型號的導彈。

  最後,就是在原來的「近防—限制系統」的基礎上,進行升級而來的「暴雨系統」——一共有著十八套分布在戰艦的各個關鍵地方。

  每一套暴雨系統,由一座雙聯裝的兆級紅色激光炮、三座雙聯裝的密集近防炮和三座四聯裝的近防導彈所構成。

  整套系統以那座雙聯裝的兆級紅色激光炮為核心,然後三座近防炮和三座導彈各自呈正三角形圍繞著中間的激光炮進行等距分布。

  因為流星級太空戰艦這種有著足夠的表面空間,所以三套或者六套暴雨系統還能構建出更大范圍的防禦陣列來!

  也正是因為如此強大而密集的武器構成,集群意識才稱之為「暴雨」!
  流星級太空戰艦雖然暫時被集群意識定為了「中型」,但是在沒有更大一級的太空戰艦出現之前,就是它手中最大的戰艦了。

  一門正電子炮、兩座激光炮、四座電磁炮、四百八十單元的垂直導彈發射系統,再加上整整十八套暴雨系統,也難怪稱之為「流星」了!

  流星級太空戰艦除了強大的武備,還有足夠的防禦力。

  從基拉那獲取的能量裝甲技術也被集群意識改良後給裝了上去。

  在表層的能量裝甲之下,還有著一千至一萬毫米不等的多層疊加緩衝附和裝甲,確保著第三層防禦。

  而第一層防禦,就是改良過後的電磁斥力場——或者稱之為能量斥力場——初級能量護盾!
  集群意識結合原來的電磁斥力場和能量裝甲的能量場技術,成功開發出來了這種傳說中的「能量護盾」!
  這種能量護盾雖然沒有想象中的那種絕對防護力,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禦能量和動能的攻擊。

  另外,因為這種能量護盾太過消耗能量了,再加上各自高耗能的武器、設備等。

  集群意識為其配備了一座中型的可控核聚變反應爐,用於提供足夠的能量。

  在生物控制核心上,流星級有著一個超級核心用於控制、指揮,六個高級核心所組成的陣列用於輔助控制。

  當然還有少不了的同等級的輔助用的光子計算機!
  其它設備,如綜合電磁探測系統、光學集成探測系統等,倒是沒有多少的變化,就是更為先進了一些。

  除此之外,流星級太空戰艦搭載著的第二代的推進系統,確保其能夠達到每秒一百五十公裡!
  如此強大的平台,除了用於太空作戰,集群意識為其配有的超級核心,就是讓其作為艦隊指揮艦用的。

  之前的才建造了兩批、六艘的先行級小型太空戰艦,當第一艘流星級中型太空戰艦建造出來後,立即就有了維度般的差距。

  沒有辦法,為了流星級戰艦有著相應能力的小型戰艦進行艦隊作戰,集群意識只能給先行級升級。

  但是經過一番調整後,已經完全變了樣的先行級也就不能再稱之為「先行級」了。

  集群意識給這種全面升級後的小型太空戰艦取名為「隕星級」!
  和之前的先行級相比,隕星級在體型上要長上不少,達到了二百二十米。

  但寬度和高度卻是降低了不少,最寬處只有四十四米、最高處也只有了二十七米。

  除了體型上的變化,大致形狀和武器的分布倒是沒有多大的變化。

  只不過艦艏的同軸武器從之前的百兆級聚能藍色激光炮變成了一門小型的正電子炮。

  另外,分布在艦艏靠後的上下兩面的兩門二百八十毫米口徑的重接炮取代了之前的兩座雙聯裝二百一十毫米口徑電磁軌道炮。

  還有原來分布在戰艦兩舷的兩座雙聯裝的兆級紅色激光炮,也變成兩門十兆級的藍色激光炮。

  倒是導彈的垂直發射單元,從之前的兩套一百單元變成了現在的兩套九十六單元,減少了八個單元。

  最後,也是最為關鍵的暴雨系統,也取代了原來的近防—限制系統——數量從十六套減少到了六套。

  暴雨系統的數量雖然要少了,但是實際上在防禦和限制能力上還是有著不少增加的。

  隕星級太空戰艦的防禦也是和流星級一樣的搭配——第一層的能量護盾、第二層的能量裝甲、第三層的複合裝甲。

  因為兩種戰艦的大小和能量供應的關系,防禦方面在厚度和能級上是有所不及的。

  控制核心方面,隕星級有著一個高級核心和六個中級核心所構成的控制陣列——輔助計算機還是少不了的!

  動力方面,先行級原來的第二代可控核聚變反應爐完全足夠使用了,只不過在最高速度上有所降低,每秒只有一百八十公裡。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