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重生從一百萬年前開始》第135章 擴張進行中
  第135章 擴張進行中

  擴張準備半年後,第一艘星際運輸船從還在擴建的恆星樞紐的船塢中建造完成。

  集群意識隨之馬上進行了測試,測試的主要目的是看看最高航速是否與設計相符。

  設計的時候,星際運輸船可是運用上了所有的最新技術,包括新一代的生物控制核心、艦載光子智能主機、第三代可控核聚變反應爐、新一代的脈衝推進器……

  因為只是用於運輸的運輸船,所以星際運輸船只有一個高級核心,以及一套初級的艦載光子智能主機。

  經過短暫的測試後,星際運輸船的最高航速就猶如設計的一模一樣,達到了每秒三千公裡!
  測試合格後,星際運輸船就進行了大規模的建造。

  啟源星系恆星軌道上重建的恆星樞紐,經過了三百多年的建設也還沒有全部完工。

  不過規劃中的十二個通用船塢倒是最先建設完了的。

  如此,一批次就可以建造十二艘星際運輸船。

  對於星際運輸船,集群意識經過未來一段時間的計劃計算,決定先建造三個批次,也就是三十六艘!
  算上測試用的這一艘,一共就有了三十七艘。

  另外,趁著建造這第一艘星際運輸船的時候,在其他船塢中也是沒有閑置的建造了十一艘工程船。

  最新的工程船從一開始就設計成了可以星際航行,也就用不著另外單獨設計建造。

  這最新的十一艘工程船除了用於啟源星系的升級建造外,等到以後將會用於到擴張中,根本就不會有什麽浪費的現象,只會嫌棄不夠!
  在星際運輸船建造的時候,為其搭載的物資也在加緊準備中。

  十二個已經建設完成的星系節點,一個快要建設完成的恆星樞紐,加上啟源星的地面。

  如此龐大的生產力,將各種礦物通過納米巢加工成了各種類型的納米材料。

  這些納米材料除了一部分用於維護消耗、擴充生產力、建造星際運輸船和繼續建造恆星樞紐外,其余的全都存儲了起來。

  根據計算,就算是如此龐大的產出,也要一年多的積累才能滿足二十艘星際運輸船的需求!
  而二十四艘星際運輸船的建造時間也不過一年出頭罷了。

  在星際運輸船等待物資的時候,集群意識微調了一下建造計劃,減少了一艘星際運輸船,建造了一艘星際版的衛星級。

  如此,星際運輸船的數量將會重新變回三十六艘。

  星際版的衛星級戰艦,就不能稱之為「太空戰艦」了,而是一艘真正的「星際戰艦」!
  集群意識之所以建造這麽一艘星際戰艦,就是為了提升計劃所準備的。

  如果對原始生物的提升出現了什麽問題,到時候還能有著一定的軍事力量才行。

  另外,這一艘星際版的衛星級,也是為了驗證下一代星際戰艦所進行的實驗艦、技術儲備艦。

  不管在什麽時候,軍事力量還是要有的才行——雖然極有可能在超光速航行技術出來之前都用不著就是了!
  在原有衛星級的基礎上,集群意識使用了最新的軍事技術、艦船技術、材料技術……

  星際版的衛星級,長度增加了二十米,達到了六百五十米,寬度和高度倒是沒有什麽變化。

  在控制核心上,之前的超級核心陣列變成了一個超級核心,高級核心陣列的核心數量變成了三個,以及艦載光子智能主機。

  艦載光子智能主機和之前的輔助光子計算機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也是為什麽能夠大量減少生物控制核心的關鍵所在。

  輔助光子計算機只是起著輔助的功能,只有程序化的反應,根本沒有多余的用途。

  而艦載光子智能主機,就是另外的一個生物控制核心,擁有了相當於原來中級生物核心的智能。

  舉例來說,這個智能主機的功能就好像人類的科幻作品中那些以虛擬人型出現的超級計算機!

  雖然光子智能主機只是加載了更為智能的程序而已,和真正意義上的智慧計算機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但是通過增強計算機的能力,節省了生物控制核心的應用。

  衛星級星際戰艦除了控制核心的變化,動力和最高航速上肯定也是有著變化的。

  或者說,正是因為這兩種核心技術的應用,才讓衛星級變成了星際戰艦的。

  第三代可控核聚變反應爐搭配脈衝推進器,最高航速在設計上就達到了每秒三千五百公裡。

  除此之外,防禦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的升級,將最新版的改良能量裝甲給安裝了上去。

  還將能量護盾的能級也提升了一個檔次,變成了三級能量輸出的偏轉護盾。

  三級能量輸出的偏轉護盾,能夠防禦兩級能量輸出的持續攻擊,能夠防禦三級能量輸出的瞬間攻擊。

  當然了,引力波傳感器也是要配上的。

  武器方面,那一門三級能量的同軸等離子炮沒有變化。

  只是將次級主炮各自增加了兩座,然後稍微提升了一下武器的能級。

  其中改變最大的,就是將之前的百兆級聚能藍色激光炮給換成了最新的紫色激光炮。

  紫色的光波長度更短,也是光譜內最後一個顏色等級,算得上是激光炮的終極版本。

  紫色激光炮不用聚能,就能達到二級能量輸出。

  相應的,經過上次的實戰檢測,集群意識發現太空導彈的很多限制。

  所以在增加艦炮數量的同時,減少了導彈垂直發射單元的數量。

  最後完成了一種在攻擊力和防禦力稍微提升、機動力極大提升的星際戰艦——「衛星級星際戰艦」!
  戰艦的名字倒是沒有變化,只是將「太空戰艦」變成了「星際戰艦」。

  詳細數據如下:

  【名稱:衛星級星際戰艦。

  等級:星系文明級第三代。

  定位:星系間作戰用。

  武備:一門三級能量的同軸等離子炮。

  八座三聯裝二級半能量的大型正電子炮。(上下各三)

  八座三聯裝二級能量的紫色激光炮(左右各三)。

  四座三聯裝三百六十毫米口徑的重接炮(艦艉四面)。

  兩套三百六十單元導彈垂直發射系統(上下兩面各一)。

  兩套二百五十二單元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左右兩面各一)。

  三十九套暴雨系統(分布各處)。

  規格:長六百五十米、寬一百一十米、高九十米。

  核心:一個超級核心、一個高級核心陣列(三個高級核心)、艦載光子智能主機。

  防禦:改良型能量裝甲、三千至三萬毫米多層疊加緩衝複合裝甲、三級能量的偏轉護盾。

  動力:第三代可控核聚變反應爐、脈衝推進器系統。

  航速:最高每秒三千五百公裡。

  探測:引力波傳感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