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壺關張燕
如今的常山一片繁華,老百姓都樂在其中,雖然郡守位置暫時空缺,但李王自從受封魏郡太守後,就將郡治設在了常山,也沒管韓馥的看法。
牛金此時正帶著幾個下人陪在兩個少女身邊,大喬小喬的狀態好了很多,已經從喪父的悲傷中走了出來,但畢竟也就十二三歲的年紀,心智並不成熟,有時候想起也會黯然垂淚。
李王知道他們孤苦伶仃,便將二人帶回了常山,今日打發些銀兩,讓牛金陪著他們去采買些衣物。
“姐姐,這黑大漢真討厭,也不看我們,傻愣愣的跟在後邊。”
小喬嘟著嘴向大喬告狀,說話聲音故意放大,就是要讓牛金聽見。
大喬掩面一笑,正經道:“李大人擔心我們安危,才派遣牛護衛跟著,小喬切勿亂言。”說完還對著牛金盈盈施禮表示歉意。
牛金撓了撓頭,沒有在意。
“咦,姐姐快看,這個好漂亮。”小喬眼睛一亮,看向一個攤位上的物件。
“小姐眼光真好,這叫鴛鴦鈴鐺,是揭山之石打磨,那些孔洞都是天然形成,再經過巧手穿插而成。”
“阿姊,你說李大哥會喜歡嗎?”小喬期待的看著大喬,他更喜歡這個名字。
大喬展顏,如同百合綻放:“小喬那麽可愛,送的東西太守大人自然會喜愛。”
小喬心滿意足的買下了鈴鐺,捏在手中愛不釋手。
一行人逛了大半天,最後停在一間玉器店,大喬手中拿著一枚玉器,有幾分神似盤龍亮銀槍,捏在手中摩挲,不知道在想什麽。
這時候沒有人注意到,暗中有幾雙眼睛在打量大小喬。
“把那兩個女孩的樣貌畫下來,這些銀兩就是你的了。”其中一個大漢將幾粒碎銀扔在木桌上,指示那個畫匠臨摹二女的肖像,那畫匠頓時雙眼一亮,記下二女的相貌,畫了起來。
回到郡守府,李王弄好了滿滿一桌的好菜,早有楊再興趙雲等人坐在席間,李王在後院為二喬重開了桌子,畢竟漢末時候男女觀念不輕不重,該避諱還是得注意。
“大家既然入了我郡府,自然就是一體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之所以今日開宴席款待大家,是叔大明日就要和再興一同前往魏郡,今日權當作別,我敬大家一杯。”
李王說完舉杯一飲而盡,其余人紛紛響應,直到杯中空了為止。
在座的人不乏嗜酒的人,但此時竟然全無興趣,竟然都盯著桌子上的美食,但沒有李王的吩咐誰都不敢越俎代庖,只能眼巴巴的看著。
“大家隨意。”李王說了一句,但也知道自己不動筷子他們也不敢動,遂夾了一塊燒肉放到碗裡。
眾人這才食指大動,狼吞虎咽,也不忘杯中美酒,你來我往好不快活。
“我和子龍在揚州救下了兩女,但我會在接下來親自出征,沒時間照顧。”李王說著看向張居正:“叔大,你明日啟程時將二女帶上,住在魏郡太守府,也好有個照應。”
“是。”張居正答應了下來。
第二天各自有命,都沒有貪杯,紛紛告辭而去。
臨近正月,這平原之地寒潮襲來,寒風凜冽,人行走在地上都會有寒氣冒起來。
趙雲和周瑜一早就起床了,為了掩人耳目,此刻已經點兵等在常山郡外五十裡處。
突然有一間馬車緩緩而來,李王策馬從旁邊走過,來到趙雲和周瑜面前。
“子龍,你過去一趟吧。”
趙雲看向馬車,似乎那裡有一雙炙熱的眼光在注視他,猶豫片刻,一咬牙策馬過去了。
“公瑾,此去凶險萬分,事不可為切記不要蠻乾,你們兵力少,要以遊擊為主,遇上大部隊要避其鋒芒,刀槍無眼,盡量不要離開子龍的范圍,有他在,千軍萬馬也能安然而退。”
周瑜自然知道到李王的心意,沒有多言,緊緊握住李王發涼的雙手。
“將士們,此去並州,路途艱險,或許有些兄弟會永遠留在並州,但我李王指天發誓,有我一日,就不會將兄弟們的名字遺忘,也不會將兄弟們的功績埋沒。”
李王言語誠懇,兵卒心有感動,看著與他們並肩站在風霜中的身影,肅然起敬,敢問天下有幾人能如李王一般,視地位低微的他們為兄弟,還親自為他們送行。
過了不長時間,趙雲臉色紅潤的走了過來,也不知道他和大喬說了什麽,大寒天竟冒起了汗水。
“子龍,公瑾年幼,劍尚不能提,你要多注意他的安全,還要記住,多聽取公瑾的建議,不要盲目冒進。”
李王和趙雲抱在一起,隨後分別,依依不舍的出發了,自始至終趙雲都沒有再看馬車一眼。
目送大軍離開,李王這才撥馬而回,與馬車一道回了常山。
初平二年正月,冀州牧韓馥,遣魏郡太守李王部下楊再興為先鋒,再由已經升任領軍將軍的張郃,率領三萬步卒隨後開撥,劍指壺關,幽州牧劉虞遣部下魏悠,領五千騎兵,與公孫瓚親自統率的五千騎兵合兵一處,走雁門而過,意在晉陽。
“張將軍,別來無恙?”楊再興對張郃抱拳,在級別上,張郃壓了楊再興幾頭,但楊再興從屬李王,自然也不用行大禮。
張郃打心眼佩服楊再興的武藝,沒有在意:“楊將軍隨我去大帳吧,一同商議如何拿下這壺關。”
大帳燈火通明,張郃所部和楊再興一直商議到了雞鳴,這才各自回營。
第二天一早,楊再興策馬到城下五百步處,手中三石弓滿弦,箭頭上綁著一封書信,邀請張燕前來一敘。
過了不多久,城門開了一條縫,張燕策馬而來。
“將軍,何不直接掩殺,將張燕拿下。”這是韓馥麾下大將趙浮,擅使大刀。
“不可,張燕與楊再興師出同門,此一番是為了斷義絕往,如果貿然掩殺,不止失了道義,冀州牧的臉面也落了下乘,徒惹天下恥笑。”
趙浮訕笑,也就說說,他也是武將,重義氣,只是有些心熱張燕這隻熟鴨子。
“師弟,我聽說現在你和子龍都在魏郡太守帳下效力?”張燕面容冷峻,看不出喜怒。
楊再興也是面無表情:“主公受天子親封,是漢室正統大員,我和子龍效力於他,並無不可,倒是你,怎能以身奉賊,若你如今回頭,我自會稟明太守,赦免你的罪過,戴罪立功。”
張燕搖頭:“張渠帥對我有恩,而且有許多人也是我帶來的並州黃巾,怎能棄之不顧,況且漢帝無能,天下民不聊生,我手下何止千萬人吃不上一頓飽飯,弄得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楊再興也知道這個道理,但如今獻帝年幼,朝政也只是換了人把持,雖然不似董卓時暴戾,但王允楊彪等專權,也好不到哪裡去。
“魏郡太守仁德,治下民聲俱佳,無人不歌功頌德,若你能幡然悔悟,與我回去,憑你的本事,定能受到重用。”
張燕怒目一瞪:“若你今日要我出來,只為了說這些,那便請回吧。”
“冥頑不靈,城破之日,就是取你首級之時。”楊再興怒喝一聲,不止壺關上的將士聽見,張郃所部也一字不落的聽全了。
二人憤怒的轉身,但是誰都沒看到,就在一瞬間,二人竟同時笑了起來。
“張將軍,請恕我怠慢,今日心態不正,明日再來扣關。”楊再興抱拳,說了聲抱歉。
張郃感同身受的點了點頭,表示理解,示意他隨意。
“這楊再興也是條漢子,為了大義,斷了這日久的兄弟情誼,真是可歌可泣。”長吏耿武這時候說道。
“張將軍,我們再計劃一下,養精蓄銳一日,明日午時攻城吧。”
楊再興回到營帳,擦拭著長槍,他的槍早在襲殺董卓時就已經遺落了,這是後來趙雲送給他的,李王給取名龍膽,意喻楊再興有真龍之膽,泰山崩於眼前而我自不動。
楊再興突然抓起桌案上的燈盞,朝著帳外一擲,手中長槍如龍,將燈盞挑飛。
長槍一收,弓著腰再次將落下的燈盞挑飛,來來回回不知多少次,更加神奇的是那燈盞上的火苗竟然不滅,兀自跳動不已,看得一旁的兵士瞠目結舌。
啪的一聲,燈盞摔碎在地上,但龍膽槍尖挑著燈線,微弱的火光仍舊不滅。
楊再興喃喃道:“如此行險,卻不似你以往的作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