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三千將士的行蹤
三日後,鄴城大牢中,出現了五個人的身影,隨便拿出一個人,都能將北方的大地震上一震。
李王、王守仁、楊堅、郭嘉、賈詡。
五人來到一處秘密之地,隱約有交談聲,但外面卻根本聽不到。
李王直說:“今日之事特別複雜,倒想先說與諸位聽,之所以不叫上丞相,一方面他年歲已高,另一方面他也不適合牽涉進來,畢竟他的手段偏向於朝野。”
眾人好奇心瞬間被提了上來,王守仁抱拳道:“還請陛下賜教。”
李王點頭道:“前幾日我在洛陽,卻接到了孫策的消息,說……”
將之前的事情說了一遍,其中江東的變故,將士被囚禁,三千詭異的將士,一個不漏,和盤托出。
眾人的眉頭漸漸擰在一起,前面的事情還好解釋,要麽是李世民察覺了異常,以絕後患,要麽就是已經掌控了大權,覺得時機成熟,可以改換門庭了。
可這突然消失蹤跡的三千詭異將士,又該如何解釋,去度假了嗎?
王守仁說道:“陛下的意思是,這三千人會出現在徐州?甚至和趙將軍交戰?”
李王點頭道:“這是孫策的想法,一開始我也是讚同的,可後來轉念一想,也不一定會出現在徐州。”
眾人對視一眼,都在猜測李王所想,陷入了思索中。
李王接著說:“你們看,如今徐州漸入穩固,就算奪取後也不會很穩定,相反,我軍才將攻佔了宛城……”
賈詡合掌道:“很有可能,陛下倒是提醒我了,陳國和李世民結盟似乎消息傳出來有點巧,正值洛陽大捷不到三月,而趙子龍也並未回返徐州,這時候如果是我,肯定不會貿然來犯,三路受困,豈不是自縛手腳?李世民應該不會這麽蠢。”
李王說道:“你也這麽想就對了,這個關鍵的時刻,李世民不求明哲保身,反倒是興師動眾舉兵抗徐州,大張旗鼓的昭告天下,這分明是要吸引我的注意。”
楊堅的政治嗅覺極高,對軍事也不輸於他人,說:“有可能想要竊奪豫州,那三千詭異將士如果真如孫策所說,肯定有取豫州的本事,加上曹將軍調走了本部兵馬以應對荊州大戰,此時正是空虛萬分,可以一夕竊取。”
眾人都點頭不已,最有可能的確實是豫州,首先豫州的位置極為巧妙,他毗鄰五州,各種山川河流穿插其間,左面是荊州富庶之地,右面是揚州徐州各佔一角,北通司隸兗州,這攻守都有了,只要取下此地,便是打通了江東通往中原的要道,乃是千古兵家必爭之地。
而郭嘉眼神一閃,道:“我不否認,但有沒有可能……李世民想幫助劉表,奪回荊州?”
眾人一愣,包括李王也屬於此列。
失笑道:“奉孝莫非在調笑我等?且不論他有沒有這個心,光是那三千詭異之人,也不可能衝擊我二十余萬大軍吧,那可不是以一敵百,而是以一敵千了,站著砍也砍不完啊,況且他要是增兵,曹操的眼線不可能沒有察覺,多慮了。”
郭嘉卻非常凝重的說道:“陛下,三千對三萬,這可不是擊退,而是殲滅,南蠻之人本就是胡猛之徒,我等華夏人多要數倍才能將其殲滅,足見其本身就有無雙之威,陳國聯盟十五萬大軍啊,若是要取地盤,大可直接衝擊兵力空虛的豫州,為何反而選擇難啃的徐州,這本身就是問題。”
眾人渾身一震,郭嘉之言不無道理,可三千人對陣二十萬,怎麽想怎麽荒唐……
李王拂袖道:“不行,二十萬大軍幾乎是我大華半數根基,不容有失,稍後便命人通傳曹操,按兵不動。”
郭嘉搖頭道:“陛下大可不必如此,你也說了,三千對陣二十萬,便是荒唐,除非那一個個人都有項羽將軍的勇猛,可這顯然不可能,所以不用讓曹將軍按兵不動,反而可以急促的取下荊州。”
李王按著眉心說:“你這卻是把我弄糊塗了。”
郭嘉說道:“並不糊塗,三千人不可能衝擊二十萬大軍,二十萬大軍自然也不會為了三千人停戰,倒不如此事不告訴曹將軍,任由他左右攻伐,而陛下大可挑選數十位猛將,領一眾精猛兵馬三千人左右,便於掩藏身形,悄入荊州,若是察覺異常,也可直面鋒芒。”
“數十員猛將?”
李王腦袋一熱,還沒有誰能讓自己動用這麽多人,除了十大惡人和妲姬,當世也就李世民了吧。
砸吧著嘴說:“諸位以為如何?”
王守仁看了眼郭嘉,在場的都是頂尖謀士,但要論大局觀,還的是郭嘉最強。
抱拳道:“臣附議。”
另外幾人想了想也說:“讚同此意。”
李王點頭道:“話是如此說,可應當從何方調集這麽多猛將……”
郭嘉笑道:“這事其實也不難,將士們悄然而動,安排替身操持軍務,無論是益州的張魯還是漠北的異族,都不敢此時來犯,他們攝於大華天威,豈敢搞事情?”
李王說道:“這也好,不過未免有心懷叵測之人傳遞出消息,此事暗中傳信便可。”
王守仁一愣,說:“陛下的意思是……大華朝中有……”
李王嗯了一聲說:“如果我所料不差,從我一開始崛起,便有一人始終沒有忠心於我,但此人掩藏的極深,不知道究竟是誰,只是有一點可以確認,此人是武將,而非大臣。”
賈詡心頭一動,說:“陛下說的是那人?”
李王點了點頭:“你跟隨我不算早,那人也在你之前,可我一直不曾重用,便是不曾取信於他,賈詡,此事你安排一下,傳遞個假消息給他,同時我會密詔傳令周瑜,若見敵軍來犯,可就地放棄徐州。”
眾人深吸一口氣,李王好大的手筆,為了確認那個人的忠心,竟然舍得放棄一州之地,這未免太荒唐了。
不過在場的都很聰明,能理解李王的考慮,大華才建,不能有絲毫的瑕疵,否則經久累月,將會蔓延開來,遲早會崩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