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妥協投敵
大軍開始向後撤退,但數萬人的軍隊哪裡是想走就走的,直至留下了數千人,張任的大軍才得以脫出重圍,只是那數千人死的死降的降,再沒有救援的可能。
正所謂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何況是張布在刻意算計,益州都是一群極好名聲的人,反而並沒有那麽怨恨張布,倒是對劉璋的怨懟越來越強。
說到底人家楊再興確實是千裡迢迢來幫助益州,而劉璋卻在成都城內倒戈一擊,弄得他至今下落不明,這在所有人眼裡,都是劉璋的過失,畢竟吳懿和申耽都是他的手下,突然在宴席上兵戎相見,要沒有他的指使誰相信?
至少,在不清楚全局情況的人眼裡,就是他劉璋背信棄義。
其中李嚴本就親和北方派系,發生了此事,自然會對劉璋產生不滿的情緒,整日閉門不出,最差在現在是不會選擇站隊,畢竟楊再興是佔著名望。
而龐羲等人就更不用說了,本就是搖擺的牆頭草,劉璋怯懦,明顯不是明主,只要戰事一刻不明,就不會將自己推上風口浪尖,這類人最善明哲保身。
又三日過去,原本該在春節的喜慶中度日的益州,一片陰雲籠罩,張任稍加退卻,暫時避讓張布的鋒芒,選擇忍讓,看在別人眼裡,卻成了不敵的表象,此路過後,各有地方鄉縣的縣長、將軍向張布發來書信,明裡暗裡都有投效的意思。
而消息傳入了成都城,也讓張松臉色鐵青,至於劉璋的表現,當然不外乎焦躁不安。
“永年,如今張任也不敵並州軍,要不…先命涪陵和綏定的人馬回援,否則我成都將永無寧日。”
張松心頭歎息,自己欲要楊再興交還廣漢,也僅僅是口頭上說說,可是法正卻真的去強逼,要知道益州內憂外患,是不允許再有別的勢力加劇發酵的,就現目前的局勢,劉璋僅有成都可守,其他地方將無法觸及。
作揖道:“主公,涪陵的兵馬是抵禦南蠻的重中之重,綏定的嚴顏將軍既能監視張魯動向,也能庇護益州門戶,隨便撤走哪一路兵馬,都將造成勝於楊再興十倍的禍患,今時今日,只能等候張任統籌大軍,在回返拚殺。”
劉璋心底依舊焦灼:“成都被困,這楊再興可是敢單騎衝殺千軍萬馬之人,加上長安一戰,更是令天下震驚,朱元璋五萬人馬佔據絕對的優勢,卻也在一朝被剿滅,更何況我成都僅有一城可守……”
張松心頭一泄,劉璋果真是苟利蠅頭之輩,別說成都尚有三萬人馬,哪怕是只有一萬,交給一個信得過的人駐防,也能抵禦楊再興至少兩三個月。
這成都的牆高和城防足以成為天塹,更有數十萬百姓,征召一部分義勇守城,自然不在話下,要是再給一些強將指揮,反擊的機會並非沒有,只是可惜了劉璋並非明主……
有些頹廢的說道:“主公,城外的敵軍還有幾日才能渡河前來成都,這幾日可稍加心安,我觀主公鬱氣難解,何不稍事休息,我便去府外召集將士們商議,如果有好的辦法,立馬前來回稟。”
此言正合心意,劉璋想也沒想就答應了,二人都懷揣著心事,竟然都沒有注意到禮數的不周全,足見二人的心意都不在這上面,亂了陣腳。
張松一路回返府邸,命下人去通傳各處將士,自己則反轉進入了書房,推開大門,那緊鎖的眉頭依舊放不開,竟連此間的異樣也沒有察覺。
一道聲音幽幽響起:“張永年,一別數日,可還安好?”
霍然抬頭,張松的瞳孔急劇收縮,難以置信,轉瞬卻又想起了什麽,有些震驚,繼而慢慢平複下去,但久久都說不出話來。
“怎麽,似乎別駕從事對我的到來非常意外,看來我選擇找你合作,似乎有些不智啊,這卻是如何是好。”
張松深吸一口氣,反而冷靜了下來,慢慢走到旁邊落座,倒像是那人才是主人,自己只是客人一般。
幽幽歎息一聲:“楊將軍既然出現在此間,便是一解我心頭之惑,如今回望舊事,不過夢幻泡影。”
楊再興哈哈一笑,不置可否:“軍師來信讓我密見於你,起先還疑惑不解,但觀別駕從事今日的舉措,倒叫我隱隱猜到了軍師的意圖。”
張松敲了敲桌案,道:“有什麽指教,還請楊將軍明言,何必拐彎抹角,你我並不熟識。”
楊再興撇了撇嘴:“一句話,我軍需要你的投效。”
張松眉頭漸漸皺了起來,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而楊再興也好整以暇的等著,相信聰明人都明白如何抉擇。
半晌後張松挪了下發麻的身體,問道:“此事我將背負罵名,既然楊將軍不請自入,想來是除了威嚇,也帶有三分誠意,何不和盤托出,也好叫我取舍有度。”
楊再興從懷中掏出一物,親手交給張松,此物用金絲鑲邊,想來不是凡物。
張松鋪開絹布,越看越是心驚,此物乃是北方體系所有將領請奉李王為主,登基稱帝的請願書,要是這個東西落到別人的手裡,並不會覺得意外,可張松此時捏著絹布,竟然微微有些顫抖。
壓低聲音說:“鬥膽相問,若是我張永年助北王取下益州,不知以何位論處?”
楊再興並指點在桌案上,說道:“九卿,取下益州便能盡去北王之顧慮,張布和我力保你為九卿,想必大王不會拒絕。”
果然是九卿,這對極好功名的張松來說,是夢寐以求的好事。
一咬牙,說道:“好,稍後我會召集成都的將士們商議,只是現在有一點難題,益州將士多為士族子弟,本就是桀驁不馴之輩,北王在北方大興殺戮,我擔憂士族會有極大的抵觸。”
楊再興哈哈大笑,道:“權且放心,軍師早有計較,若是不尊我等號令,便是殺了又何妨,當務之急,永年該拉攏哪一批人,拋棄哪一批人,生殺大權,全在你一念之間。”
張松雙目一寒,正有此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