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北宋穿越攻略》第23章 不白
  第23章 不白
  一夜無話。中午時分,一行人趕到了疏山寺前。

唐朝名士何仙舟,於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棄官後迷戀此山景致,而在此築廬結室,興建書堂,隱居讀書,名曰“仙舟書堂”,故名“書山”。這也是撫州地區最早的書堂之一。至唐中和二年(881年),開山祖師匡仁禪師始創白雲寺。次年,匡仁禪師請護法居士、時任撫州刺史危全諷持書上表,唐僖宗禦筆親書“敕建疏山寺”,書山才更名為疏山,疏山寺也由此而來。

因那寺廟建於撫河邊,廟前俱是平地,兼有撫河交通之便,往來香客遊人甚多,實在不是白馬寺那樣香火冷清的小廟可比。想來也是,除了唐僖宗之外,本朝太宗、真宗也都有禦賜的牌匾,等閑的寺廟是斷然沒有這樣的殊榮的。就算是為了瞻仰一下幾位皇帝的墨寶,閑暇之時來此進香許願,實在是一個好去處。

這也帶來了一個相應的問題,景區級別由4個A的槍變成5個A的炮了,門票的價格不跟著漲點兒不合適吧?香火錢不跟著漲點兒不合適吧?其他的配套服務不跟著漲點兒不合適吧?看著那大大的“香火錢不得低於一貫”的招牌,方仲永撇了下嘴,暗暗給了個評價——不白!真不白!
老道見方仲永不打算進去,笑著說:“你不進去拜一下,聽說很靈驗的喲!逢考必過喲!”

“沒錢!您怎麽不進去?”方仲永算是看出來了,跟這老道就不能好好說話。

“我一個道士,進寺廟燒香拜佛?人家方丈大師還以為我是去砸場子的呢?”

好吧,你贏了。道士拜佛祖,脖子上再掛個十字架,那酸爽絕不亞於冰淇淋蘸辣椒醬。 盡管張君來似乎挺能打的樣子,方仲永也不願意剛拜的師傅就被一幫子無發無天的和尚給群毆了。

既然都不願進廟燒香拜佛,方仲永就拿了些錢,請忠叔和李三去買些吃食、用品。方仲永就陪著師傅在廟前閑逛。

方仲永剛說了句“師傅請”,老道就很是嚴肅地說:“仲永啊,貧道雖傳授了你幾手莊稼把式,但你的師傅我是不敢當的。”

老道擺了擺手,阻止了方仲永的辯白:“貧道自幼隨師尊修行,至今已八十余年。說句自誇的話,貧道看人還是有幾分本事的。可你,我看不透。你似有來處去處,又似乎沒有來處去處。昨夜,我曾用出神之法觀你神魄,竟似有三人,著實詭異。

若非你氣運悠長,且多有祥和之氣,貧道早已將你除去了。

眼下看似太平盛世,實則暗藏殺機。解救黎民於水火之中的重任,多半是要著落在你的身上了。是以,貧道才傳授你鍛體之法。望你秉承赤子之心,讓這繁華多延續幾年。”

老道說得平淡,方仲永卻是驚出了一身冷汗,差一點就被當做妖魔鬼怪給宰了。這老道有如此道行,不知能否給自己解惑呢?方仲永對自己的來歷也很奇怪。是夢?是超自然?是高維度文明?
方仲永訥訥地想說些什麽,又被老道阻止了:“你的來歷不是我能知道的,該知道的。不忘你的初心就是了,管他那麽多做什麽?貧道也沒有什麽好傳授於你的了,你我緣分也僅此而已。你若是還想修習武功,可待日後尋我那小師弟火龍即可。老道去也!”說罷,飄然而去。

方仲永看著這遊戲人間的老道,有些遺憾,又有些輕松,又感覺自己似乎錯過了唯一一次了解真相的機會。誰知道呢?
忠叔和李三購物回來,見老道離去了,也不覺得有什麽稀奇之處。世外高人嘛,自然是行蹤無定,見首不見尾的了。唯有李三很是有些遺憾地說道:“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再見天君一面?能再向他討教一二就好了!”方仲永聞言,悄悄地挪開了幾步,並決定以後一定要和這位有受虐傾向的司機兼保鏢保持安全距離。

方仲永對這高消費的5A級景區實在是興致缺缺,正要向忠叔詢問過河事宜,卻見那廟門前吵鬧了起來。方仲永充分發揮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看看去”。

事實證明,湊熱鬧真是保持幾千年的優良傳統,事發地早已經是鑼鼓喧天,人山人海了。方仲永好不容易擠到跟前,就看見兩個士子模樣的青年正與幾個頭頂光光、身穿僧袍和尚模樣的壯漢爭吵。

只聽那年齡稍長的青年士子言道:“你等禿驢,委實無禮!舍弟不過說了句‘先皇禦賜的牌匾竟成了牟利的手段’,你等就不依不饒,是何道理?”

稍幼的士子勸道:“哥哥,算了吧!出門時,母親還多有叮囑,不讓與人爭執。”

看來這位弟弟是個乖孩子。哥哥就不那麽聽話了,朗聲一笑道:“母親讓我們不得生事,卻沒有說讓我們怕事吧?想我南豐曾家,累世書宦,豈是膽小怕事之徒?必不與這幫禿驢善罷甘休!”

哥哥加大了聲音又道:“況且,這幫禿驢借先帝名望斂取錢財,是為大不敬,怕他作甚?”吃瓜群眾適時喝了一聲彩,有看熱鬧不怕事兒大的主還叫囂著“退錢”。

哥哥拱手一圈,以感謝吃瓜群眾的聲援:“我乃南豐曾諫議大夫之孫曾曄,與舍弟曾鞏至此拜佛。不想因囊中羞澀,竟被這幫鑽進了錢眼裡的家夥所攔,委實掃興。像此等假佛,不拜也罷!”眾人轟然一聲,就要離去。

眼看著就要給本公司帶來較大的損失,危機公關出現了。

一位滿面紅光、身披挑金線袈裟的和尚適時出場說道:“曾施主說哪裡話。敝寺自匡仁禪師開山以來,就常懷慈悲之心,常有扶貧濟困之舉。廟中供奉神佛,亦多有靈驗。曾施主只因些許阿堵物就信口雌黃,豈不有違南豐曾家的忠恕之道?”

看看人家這水平,先說我好,再說你小氣,最後說你違背了家訓。一招三連擊下來,沒見過世面的曾曄hold不住了。方仲永前世雖然不大上論壇打口水仗,主要的套路和技巧還是知道的。

眼見倔強青銅不敵,他這個偽秩序白銀上陣了:“大師何必顧左右而言他。隻說這一貫的香火錢,是誰定的價錢?拜佛貴在心誠,豈在於拿錢多少?難道佛祖也看銀錢多少而決定是否保佑哪個人嗎?”

那和尚不能自圓其說,隻得宣了一聲佛號道:“是貧僧著相了。自今日起,不再限定香火錢的數目,隻隨心意便是。三位公子,請入內敘談。”這是準備給封口費的節奏嗎?
方仲永不願意與這渾身珠光寶氣的“貧僧”多做糾纏,謝絕了“好意”,只在寺內閑逛一番便出去了。

走到廟門,就聽那曾曄前來致謝:“方才多虧公子相助,未請教尊姓、台甫?”

方仲永一笑道:“曾公子客氣。小弟金溪方仲永,未曾取字。”曾曄很是驚喜:“可是寫下《祝壽詩》的神童方仲永?在下可是欽佩許久了。”

當下重新見禮,敘了年齒。

曾曄說道:“在下曾曄,字叔茂。這是舍弟曾鞏,字子固。在下癡長十歲,就忝為兄長了。此番舍弟要往撫州參加州試,家母不放心就讓為兄陪同了。”(注:曾易佔先娶周氏,生子曄後,早逝;續弦吳氏,生鞏、牟、宰與一女,僅11年即病逝;再娶朱氏,生布、肇與八女。曾曄、曾鞏、曾布均為同父異母,是以年齡差距很大。)
方仲永看著青澀的曾鞏,心裡不爭氣的忐忑起來。這可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啊,還是活的。韓愈、柳宗元已作古,蘇軾、蘇轍還沒有出生,歐陽修、蘇洵不是一輩兒人,王安石那個中二少年懶得理他。也就曾鞏隻比自己大了一歲,加上自己前世就喜歡曾鞏的“古雅、平正、衝和”的文風,如謙謙君子一般。這樣的人,很是適合做朋友,因為你不必擔心他會欺騙你、背叛你。

當然了,眼下的曾鞏還是稚嫩的。雖然十二歲的時候曾經做了一篇《六論》,據說是提筆立成,文辭很有氣魄,但也只是從孩童的標準來評價的。至於後世的名氣在八大家中幾乎墊底的原因是,這位仁兄不擅詩詞——當然是與其他七位比較——他擅長的是策論、散文。

有看官說了,唐宋八大家本來就不看詩詞的,差一點也沒什麽嘛!不,差這麽一點,影響可大了。因為曾鞏長於策論,輕於應試時文(說白了,就是命題限韻詩詞),導致他屢試不第。直到嘉祐二年(1058年),歐陽修主持會試,堅持以古文、策論為主,詩賦為輔命題,曾鞏才與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進士第。對於一個神童來說,39歲考中進士絕不是榮耀,甚至可以稱得上“仕途坎坷”了。

更坎坷的是他的哥哥曾曄,天聖三年(1025年)就考中秀才了——他爹曾易佔是天聖二年的進士,一直考到皇祐五年(1053年),都沒有考中進士。於當年返鄉途中,羞憤生病而死,實在是孔乙己似的悲劇人物。

方仲永看著面前任俠豪爽的曾曄,實在是不能也不願意把他與孔乙己畫上等號。至於曾鞏這樣的淳厚君子,雖然在正治鬥爭中扮演了兩邊都不討好的倒霉蛋角色,但其出任地方官還是很有建樹的。蹉跎考棚,實在是大大滴浪費。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