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宋風天下》第144章 打仗先修路
  第144章 打仗先修路

  從地圖上看的話,華夏和印度的距離實際上一點都不遠。可實際上在大宋的時代裡想要從中原到印度,甚至比禦弟哥哥走了十幾年才到還要困難。

  因為唐朝的時候西域還在華夏的手中,可到了宋時西域已經脫離了掌控范圍。

  這裡隻說從西域走去印度,那是因為這是這個時代唯一的一條真正意義上的道路。

  海路的話,趙栩此時正在集中力量開拓美洲的殖民地。沒有足夠多的力量將足以滅國征服印度的軍隊以及至少以年為單位計算的後勤補給維持下去。所以海路頂多是能時不時的提供補給和增援,可作為主要攻擊手段就不可能了。

  海路不通的話,陸路有三條可以選擇。最南邊就是從安南出發,通過暹羅和緬甸進入印度。這條路理論上可行,然而實際上根本就走不通。

  從安南到暹羅的道路修了快兩年了,這才剛剛修建到接近曼谷的地方。等到修通橫穿一望無際密林的道路前往印度,那真的是要等到頭髮也白了的程度。

  暹羅和緬甸境內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原始森林,除了山地部落之外根本就沒有什麽大規模的人類居住點。以這個時代的科技力量來說,想要修通數千裡路的密林道路,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這還沒算上極為可怕的熱帶病的影響。

  第一條路不行,第二條路同樣也走不通。

  第二條路就是從中原和關中出發,走過整個青藏高原直接就居高臨下的可以衝擊印度。這是最短最近的一條道路。

  而之所以不行,那是因為這條路要橫貫整個青藏高原。

  高原反應大家都知道,這個原因就不多說了。可哪怕是趙栩不怕死人的硬頂著上去也不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後勤。

  古代戰爭對於後勤的需求並沒有現代戰爭那樣變.態外加可怕。可同樣也是致命的事情。反正趙栩沒聽說過誰家打仗的時候被人斷掉了後勤還能打贏的。

  後勤並不是簡單的提供糧草,用科學的話來解釋就是,通過國家經濟動員,對武裝力量提供保障。

  從軍士們手中拿著的刀槍劍戟,到身上穿的甲胄盾牌。從口中吃的糧食肉類,到食鹽油脂醋。從鞋子單衣,到帳篷雨衣。從隨身攜帶的乾糧,到軍士們上茅廁用的草紙。從醫療藥品,到給馬匹等牲畜刷毛的刷子。從各種修理工具,到文書官吏們使用的筆墨紙硯等等等等。

  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所需要的物資種類之多,數量之龐大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而想要長期維持這樣一條後勤線,在沒有飛機鐵路的情況下,首要條件就需要一條能夠大規模通行官道。

  而想要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修路。千年之後的時代裡可以所做到,但是現在絕對不可能。除非趙栩能夠召喚出來神龍實現願望。

  除了高原反應以及沒辦法保持後勤供應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裡還有一個吐蕃國。

  很久很久以前,習慣了在高原生活的當地人就不斷的下山衝擊。他們驍勇善戰,悍不畏死。甚至就連大唐的國都長安城都曾經被吐蕃所攻克過。

  歷史上那位倒霉的唐朝皇帝與他身邊的大臣們也是和宋徽宗宋欽宗的靖康之恥差不多。將長安城內的少女乃至官宦人家的少女用繩子捆著送去了吐蕃的軍營。

  這些吐蕃人每次下山都會擄掠眾多的人口回高原,而這些人口就是奴隸。每一個都是活的生不如死。

  趙栩一想到小說之中什麽某某寺的大師能在中原得到武林同道尊重什麽的,就恨不得噴他們一臉的口水。什麽時候把這些人送上去做一輩子奴隸才是最好的選擇。

  這些不利條件加起來,直接斷絕了從吐蕃衝擊印度的可能性。

  隨便說一句,趙栩早在幾年之前就開始了針對吐蕃的行動。並非是直接動用軍隊,而是通過貿易的手段下手。

  他以優惠的價格向吐蕃出手糧食和食鹽,同時以高昂的價格從吐蕃人手中收購犛牛肉以及桑麻油菜籽等經濟作物。

  你要是以為趙栩是想要經濟戰爭打垮吐蕃,那就想錯了。這個時代基本上都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哪裡來的什麽經濟戰爭。

  趙栩的殺招在於兩個,一個是誘使吐蕃人逐漸減少青稞的種植,轉而大量種植經濟作物。等到時間長了他們缺乏糧食來源的時候,選擇一個大災之年突然斷絕糧食輸入,那就是毀滅性的打擊。

  而且趙栩擔心不保險,乾脆就命人秘密的在賣往吐蕃的糧食和食鹽之中添加了鉛粉。

  慢性鉛中毒很難被察覺,可效果卻是非常有效。幾年的功夫就能讓一個龍精虎猛的小夥子成為路都走不動的病號。再配合上大災之年斷絕糧食出口,那趙栩只需要在來年派人去接收國土就行了。

  這種做法的確是會引來那些正人君子們的微詞,可在趙栩看來卻是最好的選擇。足以為千百年來無數慘死在吐蕃人的屠刀之下,以及被擄掠上山成為生不如死的奴隸的人報仇雪恨。

  在趙栩看來,大宋文官們提出的各種意見說法只需要一種看法就足夠。凡是文官們讚成的,必然是不利的。凡是文官們反對的,必然是利民的。這一點絕對不會有錯。

  吐蕃的事情已經進行了數年之久,現在趙栩只需要等待一個吐蕃降下天災的時刻就能徹底解決問題。

  這兩條路都走不通的情況下,唯一的選擇就只剩下了走最北邊,從西域一路衝擊到兩河流域再轉向南下直接殺入印度的路程。

  而趙栩也是按照這條路線安排進程的。

  西夏覆滅之後,前往西域的道路就被重新打通。不過趙栩並沒有急切的就揮兵殺過去。那樣是腦袋發熱的找死做法。沒有充足的物資補給,任何軍隊都不可能打贏戰爭。

  蒙古人橫掃世界島的時候,看似沒有什麽後勤線。可實際上他們也是通過極高的機動能力搶在敵人反應過來之前發起攻擊,從而達到了就食於敵的目的。而且他們也是持續不斷從蒙古高原上向著前線輸送大量的馬匹牛羊。沒有這些物資的話,蒙古人甚至連西夏人都打不過。

  所以趙栩拿下西夏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建道路。

  西夏當地的百姓被大量雇傭起來,修建從興慶府到敦煌的道路。同時開工的還有從長安通往興慶府的官道。

  這些道路都是雙線,也就是說除了傳統的官道之外還在官道平行的地方修建了一條鐵路。

  你沒看錯我也沒有寫錯,就是鐵路。

  隨著趙栩在各地瘋狂推廣土法小高爐,在遮蔽了藍天與白雲的同時,海量的鋼鐵也是流水般的從眾多小高爐裡日複一日的洶湧而出。

  這些年裡大宋的鋼鐵產量都是成幾何倍數增長,那些建造在河邊的小高爐一鍋出來就是一兩噸的鋼鐵。一天起碼能出兩鍋。而趙栩在自己投資在各地大規模建造小高爐的同時,還允許有錢人也自行建設。加入鋼鐵生產的買賣之中。

  在小高爐遍地開花的同時,鋼鐵產量自然也是節節攀升。

  在缺乏鐵製品的時代裡,鋼鐵自然是供不應求。可隨著鋼鐵產量的大規模增加,市場卻是逐漸飽和了。

  大宋鋼鐵主要是消耗在農具上。之前許多偏遠地區還在用著木頭做著的農具乾活,所以無論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煉鋼廠出產的鋼鐵大部分都是做成了農具發賣各地。

  大宋需要農具的地方雖然很多,可終究也是有盡頭的。等到市場飽和之後,需求量就急速下降。畢竟鐵質的農具可不容易損壞,想要更新換代需要很長的時間。

  除了農具之外,民生方面還有各類大車以及自行車都在采用鋼鐵。小型水庫,一些原始程度的模具廠,新式的土水泥外加土法煉製的鋼鐵構造的新式建築,新式船舶,新建的橋梁等等許多地方也是要用到鋼鐵。

  再加上軍方對於兵器甲胄,火槍火炮等方面的需求。前幾年的時候還能將生產出來的鋼鐵消化乾淨。

  投資煉鋼廠,生產出來的鋼鐵不愁賣還能大賺一筆。這種好事情自然是吸引了無數人的注意力。很多手中有錢的人也開始投資建設煉鋼廠。

  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投資興建鋼鐵廠,鋼鐵產量以可怕的速度提升。趙栩就必須給這些產品找到銷路才行。否則的話,生產出來的工業產品賣不出去,那肯定會導致有史以來的第一場經濟危機。

  趙栩選擇的就是在全國范圍內開建鐵路。

  因為蒸汽機還沒有研製出來,所以所謂的鐵路實際上不過是用鋼鐵做的馳道。由馬匹拖拽著板車在鐵軌上奔跑運送貨物和人員而已。

  這並非是趙栩的發明創造,而是源於千年之前的秦朝。

  秦滅楚國的時候就曾經建造過大量的類似設施用來向前線運送物資,只不過因為缺少重金屬軌道用的是木頭罷了。

  後來這些木質軌道的鐵路被蕭何給拆掉了。趙栩曾經聽人說過很可惜,如果不拆掉的話說不定華夏早在千年前就能建造鐵路雲雲。當時他是笑的很厲害。

  那些木質鐵路都是用木材做的。風吹日曬的哪裡能用得上多久。哪怕蕭何不拆也會自己報廢。至於千年前建造鐵路,沒有足夠的鋼鐵造個屁啊。就那每年不過上百萬斤,是斤不是噸的產量建什麽鐵路。幼兒園的還差不多。

  一直到此時,手中有了足夠鋼鐵的趙栩終於能讓鐵路提前出世。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