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鐵衛》第499章 朝會
  第499章 朝會
  “鐺,鐺……”午門的鍾聲響起,這是召喚百官上朝的信號。在文登營以“清君側”名義兵臨城下之際,往常四平八穩的鍾聲此刻顯得格外急促、慌亂。

  文武百官都有極強的政治敏感性,知道現在是非常時期,得到了上朝的信號,紛紛從家中出來,匆匆趕往太和殿。

  大臣們接二連三趕到大殿之時,大批錦衣力士已經在丹墀旁肅立侍候,崇禎也在龍椅上等待多時,往常由禦史負責糾正朝儀的流程全部省卻了。

  崇禎臉色嚴肅:“文成侯、文登營指揮使陳雨不奉召西征,卻出兵北上,大軍就在安定門外,情勢緊急,特召諸位前來商議。楊愛卿,你先向百官通報兵部得到的消息。”

  楊嗣昌站了出來,朗聲說:“逆賊陳雨以‘清君側’為由,由海路入京,擺脫了朝廷布置在青州的大軍,隨行還有甘願為虎作倀的東江鎮總兵尚可喜,此二人部屬共約七八萬左右,皆為精銳,威脅不亞於當初奴酋多爾袞的左翼大軍。據安定門守軍回報,陳、尚二賊安營扎寨,暫時還未有攻城跡象。”

  崇禎環顧左右:“諸位愛卿可有良策應對?”

  百官很有默契地保持沉默,一時間大殿之上安靜的掉一根針都能聽見。

  所有人都明白,這次大軍圍城和多爾袞的那次有本質區別,前者是內部鬥爭,後者是敵我之爭,比起多爾袞氣勢洶洶的圍城,這次的局勢要微妙的多。明眼人都看得出,所謂“清君側”針對的主要對象是誰,在皇帝沒有明確的表態之前,靜觀其變才是正確的選擇。

  崇禎不滿地掃視了百官一眼,目光停留在兵部尚書陳新甲身上,點名道:“本兵有何建議?”

  陳新甲本不打算站出來,不料被皇帝點名,有些無奈地出列,腦中迅速思索一番,決意隻談技術性問題,不過早表明政治傾向。

  “陛下,陳、尚二部出兵的時機和選擇路線非常微妙,他們走海路從天津衛上岸,剛好避開了朝廷調往山東的大軍,此刻北直隸境內已經沒有能夠與之抗衡的軍隊,臣以為,無論陛下做何決定,暫時都不宜觸怒陳雨,維持現狀,等待大軍返回再做打算。”

  楊嗣昌不悅地駁斥:“本兵此言差矣,陳、尚二逆賊身為朝廷重臣,深受皇恩,卻行大逆不道之事,悍然發兵圍困京師,堪比唐時安史之亂。對這樣的亂臣賊子,理應下旨譴責,再調集各路人馬勤王平亂,怎麽能忍氣吞聲,維持現狀?”

  唐世濟忍不住出列反駁:“陳雨屢次擊敗韃子,功勳卓著,本該是國之棟梁,大明的定海神針,如今卻因為些許蠅頭小利將其逼入絕境,難道不該安撫退兵,卻要把事情推到無路可退的地步嗎?”

  他因為沾了陳雨的光,督師有功,驅逐多爾袞之後本可順理成章地入閣,卻因為楊嗣昌懷疑他和陳雨暗中勾結,私下向崇禎遊說,將他入閣之事暫時擱置,所以對楊嗣昌恨之入骨。現在盟友入京“清君側”,心裡巴不得借機把楊嗣昌拉下馬,聽了對方的煽動言論,自然要站出來反駁。

  楊嗣昌大怒:“唐大人的意思是,陳賊之所以起兵,完全是因為朝廷要收回禁海緝私一事?簡直是一派胡言!禁海緝私是朝廷委任的差使,又不是他陳雨的禁臠,交給誰做都行,雷霆雨露皆君恩,如果陳賊因此而反叛,證明其早有反骨,不過是尋找一個由頭而已!”

  唐世濟哼了一聲:“楊閣老這麽說的話,我也無話可說。陛下明見:除了禁海的差使,關於征調文登營全軍前往陝北剿寇一事也值得斟酌,陳雨鎮守山東、總督朝鮮,成績斐然,有他在,倭人俯首稱臣,韃子也被牽製,即便入寇也能輕易驅逐,貿然讓其傾巢而出遠赴西北,實在有些舍本逐末,也怪不得他心有怨氣。邊鎮重臣,不能輕易征調,臣鬥膽舉一例:假設讓關寧軍放棄世代鎮守的遼東,悉數調往千裡之外,誰能保證遼東大軍不會嘩變?”

  許多大臣暗自點頭,深以為然。陳雨經營山東、朝鮮雖然只有短短幾年,卻風生水起,比起遼東的祖大壽等人不遑多讓,收回禁海緝私這個肥差也就罷了,讓人家放棄大好局面,拖家帶口去貧瘠的陝北打仗,將心比心,誰能心平氣和的接受?從這個角度考慮,雖然陳雨“清君側”的行為太過激進,但也是情有可原。

  楊嗣昌氣得胡須都發抖了,收回劉公島和征調文登營剿寇都是他的主意,唐世濟把陳雨兵亂的鍋都扣在他頭上,其心可誅。

  “唐大人慎言!禁海緝私也好,出兵西北也罷,都是聖旨,你這是質疑陛下的決定嗎?”

  唐世濟拱手對崇禎說:“臣不敢質疑陛下,只是兵臨城下,要想解決問題,必須追本溯源,才能找到辦法。”

  “好了,現在不是討論這些事情的時候,到此為止。”崇禎鬱悶地打斷了二人的爭論,“朕是要你們解決陳、尚二人兵臨城下的燃眉之急,其他的事情容後再議。”

  楊嗣昌恨恨地瞪了唐世濟一眼,對崇禎說:“陛下,二賊圍城,也不是沒有辦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便是。臣建議即刻征召青州大軍回師,另調遣宣府、山西、大同等邊鎮強軍入京平亂,遼東鎮那邊,雖然副將祖寬領八千鐵騎南下,但韃子主動求和,山海關無虞,也可抽調精兵前來,三路大軍多管齊下,京城之危便可迎刃而解。”

  唐世濟不甘示弱:“陛下,調兵遣將是應有之義,但臣以為陳雨並非真心謀逆,可以派使臣安撫,或許事情能有轉機,不動刀兵化解此事,那就最好不過。”

  崇禎想了想,覺得都有道理,便宣布:“依二位愛卿所言,一面調動各路大軍入京,一面派人出城說服陳雨退兵。只要他懸崖勒馬,對出兵北上一事,朕可以既往不咎。眾愛卿以為如何?”

  文武百官只要難題不落在自己頭上,自然不願蹚渾水,齊聲道:“吾皇聖明!”

  應對文登營的朝會便在一番爭吵中倉促結束,大臣們各自散去。

  陳新甲下朝之後,正打算回兵部衙門布置調兵之事,上轎之前卻聽家人耳語幾句,便改變了行程,徑直回了自己府中。

  書房中,張富貴早已等待多時。

  “部堂,侯爺交代的事情考慮的如何?俺已經布置妥當,就等您一句話呢!”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