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吃螃蟹的人對於現在的薑雲楓來說拜訪史良娣祖孫三人不過是他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因為要等到他真正的重視並且和劉病已產生不可分割的交集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即便是沒有意外發生,劉弗陵也會坐在皇位上十三年。
十三年很長,長到佔了平均壽命五十幾歲的西漢人四分之一的生命,而且這個平均壽命還是說的文景兩帝那段安穩的時期,如果要說現在怕是要佔到三分之一的時光。
十三年也很短,短到了人稍有不注意時光就猶如白駒過隙一晃而過。
這就好像是在銀行存了一筆錢,而且存的還是定期,只有到了年限才能取出,要是提早取出的話怕是一點兒收益都不會有。
但其實薑雲楓並不在意這個。
對於現在的西漢來說薑雲楓已經是一個深深地烙印到了骨子裡的印記,即便現在薑雲楓因為意外或者是其他的而消失於這個世界,這個印記同樣也會留存在這個西漢的歷史上。
烙印或許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慢慢轉變,人們和時間的記憶也會消失,但最起碼在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之內西漢的所有人都逃脫不過薑雲楓所留下來的恩惠。
所以薑雲楓想的很開,只要他做好他早就定好了的那些事情就好了。
萬般皆由命,半點不由人。
或許打從他出現在這個時代就早已經是某些計劃中的事情,只不過他自己不知道罷了。
很多人都認為古代的官員很幸福,因為他們往往能夠明目張膽的去做後世不能做的事情,而且自古以來似乎當官就是生活富足的代名詞,但其實對於某些官員來說西漢這個時代也是挺苦的。
就好像薑雲楓和霍光等人,平日裡只有上五休一也就算了,過年也就只有五天的假期,除此之外後世的很多假期這裡都沒有,就好像勞動節和國慶節。
丞相應該算是最苦逼的官員了,因為即便是休沐期間如果有極為重要的事情也會有人上門匯報,而輔佐一個幼主的丞相就更苦逼了。
很多人都不願意離開舒適圈,薑雲楓也是其中之一,所以初六的時候他起的要比平日裡晚很多。
不過好在西漢這個時期雖然沒有元宵節但在正月十五之前都是沒有早朝的,不然的話按照西漢五日一朝的規矩初六是要上早朝的。
其實如果按照薑雲楓現在的地位以及聲望來說即便是他起晚了也沒什麽,甚至早朝都要等他才能開始,但他卻一直都對早朝很重視,也從來都沒有過這種跋扈的舉動。
早朝也曾經因為他而推遲過,而且推遲了長達兩個時辰,也就是四個小時,但也僅有那麽一次,再加上還是因為他在忙活地瓜的事情,所以並沒有人對此有不滿和怨言。
然而即便是不上早朝薑雲楓顯然也是不可能閑著的,在他梳洗完畢並且吃完早飯後來到書房時一眼就看到了書案上那卷系著紅布的竹簡。
在後世的人眼中紅色除了熱情之外往往代表著緊急,而這個階段的西漢人是尚水德崇拜黑色的,所以這還是薑雲楓定下來的規矩。
凡是十分緊急或者極為重要的奏折都會系上紅布,不過他今天起得這麽晚劉弘都沒有去敲門,顯然這封奏折裡所說的事情是重要而非緊急的。
一邊在心裡猜測著這封奏折裡說的是什麽事,薑雲楓一邊坐下來打開了那卷竹簡。
不過竹簡上所寫的事情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但卻又沒有那麽令他意外。
長安周邊已經有逾百戶的人家向官府遞交了移民的申請,其中以枳道那邊最多,佔了遞交申請的所有人中的八成,甚至還要更多一點兒。
“劉弘。”放下了竹簡,薑雲楓對著門外喊道。
“屬下在。”
“長安的糧價漲到多少了?”
“回丞相,麥已達七十錢一石,而米價則要更高一些,已經過了百錢一石,菽和粟雖略有上漲但卻僅有幾文錢左右,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
半低著頭,劉弘一絲不苟地向薑雲楓匯報著他讓人在街上打聽來的消息,這是新年第一天薑雲楓就交待他的事情。
“知道了。”薑雲楓擺了擺手。
“屬下告退。”低著頭拱著手,劉弘退出了薑雲楓的書房。
“呼~”長長地出了一口氣,薑雲楓伸出雙手揉著自己的太陽穴。
糧價的上漲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早在他決定要廢除榷酒酤的時候就已經預見了糧價的上漲,但他卻沒有想到這糧價漲得遠比他預計的要快。
在地瓜的消息放出到由百姓耕種的第一季地瓜收獲的這段時間裡西漢的糧價一直都是持續下跌的情況,因為誰都知道幾千斤的畝產代表著什麽。
以長安來說,糧價最低谷的時候小麥降到了兩文錢,而米因為西漢對江南的開發程度不夠所以種植量少很多,價格也高出小麥不少,但也只有十文左右。
但現在,小麥的價格翻了三十五倍,而米價翻了十倍,這不是說在釀酒上小麥要比大米受歡迎,而是恰恰相反。
在薑雲楓看來小麥是因為底價低所以上漲的快且高,而米因為價格的原因一直都不是百姓的首選糧食,所以按百姓手中的糧食和市面上的比例來說小麥和大米是兩個完全相反的情況。
小麥的價格或許還會漲,但在這之後漲的必定沒有米價快。
秋收已經過去很久了,百姓們手中的糧食交賦稅的交賦稅,出售的出手,現在百姓們手中所剩下的糧食基本都是他們的口糧了,所以糧商和想要釀酒的人是收不到多少糧食的。
今年,也就是始元元年的夏天才是糧價的頂峰時刻。
這些百姓們選擇在年後立刻遞交移民的申請顯然是存著賺今年夏天那一季糧收的錢,因為如果現在出發的話兩個月的時間怎麽也到江南了。
一個月的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以現在的米價來說但凡是開墾點兒荒地六月的夏收就能換到不少的錢。
有的百姓還因為舍不得現有的田產而踟躕不前,而有的人早就已經下定了決心要做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不過枳道的那些人應該不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