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漢大忽悠帝》第875章 為袁本初降半旗
  第875章 為袁本初降半旗

  ……………………………………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袁紹也顧不上前往珠崖緬懷袁術了,轉而對廣州剛剛成立的各級議院的議員們說,諸君都是本地人望,以後做了議員,更是朝廷耳目,百姓喉舌。可是咱們不能只會看著百姓受苦,更不能只會幫著百姓哭窮。咱們為了建設大漢,建設家鄉,為了幫助咱們的鄉親四鄰生活安定,共同富裕,也要盡一盡咱們的綿薄之力。

  有了袁紹的倡導,徐聞修建人工河渠的項目很快便得到徐聞、合浦,乃至整個廣州各界的積極響應,包括駐扎在徐聞的南方艦隊的兵士們,也會在訓練之余,集體出動,前來幫忙。河渠的設計方案是先從北邊的山區之中尋找水源,而後借助地勢修建一座蓄水水庫,再與河渠連通,一路修下來,中途修建水塘與支渠,將來可以蓄水,灌溉周邊。

  如果這條河渠水路修通,可算是為“徐聞半島”上的百姓辦了一件大好事。有人感念袁紹的恩情,便提議將這條人工河渠命名為“本初渠”,或者是根據袁紹的職務而命名為“議長渠”,當然了,也有人根據河渠流經的地方而取名為“海康渠”或是“徐聞渠”。

  然而如今的袁本初,早就不是當年的心境了。他曾經渴望為國效力,也渴望得到名望,或者是劉漢少的誇獎。

  出風頭唄。

  能夠在做事的同時名利雙收,還不好?

  可是現而今的袁本初早就看淡了這些,因為該有的他都有了,並不稀奇。而隨著年紀漸長,很多事情總是比以前看的更加透徹,更加明了,也更加真實。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吧。

  於是袁紹便對眾人說:“雖然修建河渠之事是老夫出面張羅的,但是真正在工地上拚命乾活的,都是咱們那些年輕的小娃,是咱們大漢的大好兒郎們!這才是真正的可喜之事。只要咱們大漢的這些年輕兒郎們,能夠吃苦耐勞,踏實肯乾,把咱們大漢的志願一輩一輩地傳遞下去,那麽咱們大漢必然會越來越美好,越來越強大,也必然會永遠年輕。所以老夫提議,不如咱們這條河渠就叫大漢兒郎渠,好不好?”

  “不好!娃兒反對!”

  眾人腦門黑線,心裡話說,這誰家的娃呀?

  擱這兒裹亂來了!
  袁政議長親自幫咱們張羅著修河渠,還做好事不留名,你娃居然還反對?
  然而等著袁紹等人尋聲望去,卻發現說話之人並非是一個娃,而是一個女子,瞅她那個年紀,或者稱之為“女娃”也行?於是袁紹和顏悅色地問道:“小女娃,你是何人呐?因何要反對老夫的提議?”

  “女娃”毫無懼色,還喜滋滋地說:“袁議長,娃兒是娃們新塘村的婦女主任。您能夠來給娃們修河渠,那可是給娃們辦了一件大好事!但是咧,修河渠,娃們婦女也要出工出力咧。娃兒那些姐妹喲,可以在工地上幫著大家洗衣做飯,有些身體很壯的姐妹哦,也能和大家一樣挑土推車,會很努力咧。那個袁議長哦,如果娃們這條河渠叫作兒郎渠的話,那娃們那些姐妹,付出那些辛勞,都被您給忘記了咧。”

  袁紹被“娃兒”娃暈了,笑呵呵地說:“怪我,怪我,是老夫考慮不周。你們這些小、女、娃、兒……可不要責怪老夫喲。”

  而後,袁紹想了一想,複又說道:“不然……咱們這條河渠,就叫作大漢青年渠,如何?”

  “好!”

  “娃兒”婦女主任終於帶頭鼓掌了……

  便是如此,袁紹一連多日奮戰在“青年渠”第一線,雖然乾活的都是大漢的娃兒們,不用他親自挑土推車,但是工程進度、各方協調等等事宜,一點也沒讓袁紹少操心,而後可能是白天太熱,晚上又貪了涼,於是便病倒了。

  起初袁紹沒在意,堅持留在工地上,可是後來病情突然加重,人都有些燒迷糊了。大家慌手慌腳地連忙把袁紹往番禺送,因為那裡有廣州最好的醫院,可是人雖然送到了,最終卻也沒能搶救過來。

  …………

  不是人越長大越孤單,而是人越變老越皮糙肉厚,經歷的事情多了,心裡也裹上了厚厚的繭子,所以再遇到事情的時候就能夠淡定許多,或許……也是麻木許多。

  袁紹袁本初,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之家,衝動的時候闖過皇宮,耍嘴的時候罵過董卓,當然了,犯慫的時候也腳底抹油,開溜過。後來被劉漢少忽悠著去當了政議長,在這個看著像大官,實際上又沒啥權利的位置上一乾就是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如今大漢有的地方的議院已經輪換好幾茬了,要是遇上狗官為惡或是百姓受屈,議員們敢堵著門叫罵,敢背著乾糧去上告。可是有些地方還根本不知道議院是幹啥用的,百姓們連倍精話都還沒學會幾句。

  現在的大漢實在太大了,要乾的活兒還沒乾完,袁本初卻已經離開了……

  有時劉漢少想著想著,會突然笑出聲來。

  讓袁本初去當政議長,哥簡直就是個天才!那家夥太好面兒了,起初百姓們不了解議院是個啥玩意兒,可能會給他招一些罵,但是等到百姓們知道了議院能夠幫著他們說話,能夠盡量的讓他們少受委屈的好處之後,無論袁本初走到哪兒,都是受人尊敬,好評如潮。當然了,找袁本初告狀,求他主持公道的人也不少。所以袁本初雖然累的像三孫子似的,全國各地到處的跑,但是哥覺得他其實是享受了一輩子,因為他做到了大漢真正的“人望”!
  果然不出劉漢少所料,得知袁紹病逝的消息之後,大漢許多的州郡,許多的百姓都自發地舉行了悼念活動,甚至還有許多百姓當街痛哭,如喪至親。

  而後劉漢少又做了一件從未有過之事。

  詔令:袁本初之葬禮,以國喪待之,骨灰運抵洛陽之日,大漢降半旗,以示哀悼。

  此令一出,朝野震動。

  雖然陛下當初說袁本初那個議長算是個官兒,可是除了他之外,手下連一個官兒都沒有,而且他也沒有為大漢開疆拓土,也沒有立下過什麽驚天動地的功勞,甚至連死都死的有點“平淡、尋常”,怎麽陛下就給予了這麽高的哀榮呢?

  然而劉漢少卻說:“其實本初也是在修路,為咱們大漢修造一條前所未有之路,至於他修的這條路究竟好不好,看一看百姓們對他的態度就知道了。”

  暗地裡,其實劉漢少也有些擔心。

  袁紹能夠做政議長,並且做得還比較成功,是因為他們家先前有四世三公打下的基礎,有人脈、有威望,還有自己的大力支持。袁紹出身高門,眼界也比一般人更高更遠,所以他考慮問題的時候能夠首先考慮到朝廷大局,而後再下到地方各級,甚至親臨百姓農家,體察民間疾苦,所以也能考慮到百姓們真正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再加上袁紹那個人本身還是心懷仁善的,議院的事情做多了,對待百姓之事也有了更多的耐心,如此才能做好朝廷與百姓之間的紐帶,使議院成為一個上下通達的渠道。

  可是往後,再換一個政議長上來,他有威望,能夠使大漢那些“有力人士”信服嗎?他有能力,能夠使百姓們覺得他可以被信任嗎?他有大局眼光,可以別一遇到問題,就領頭堵朝廷的門嗎?

  這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但是,往後的政議長,連劉漢少也不能想讓誰當就讓誰當了,那得看所有的大漢百姓究竟是如何選擇。劉漢少也只能寄希望於後來者,不是只會誇誇其談的嘴炮,不會忘記自己參選議員的初心。而這一切,所有關於未來的美好,都需要所有的大漢百姓共同努力。

  …………

  辦過袁紹的葬禮之後,袁家又傳來消息,說是劉夫人要把袁紹以前娶的那些小老婆們都趕出家門。按照原本的歷史來說,這位“善妒”的劉夫人可是在袁紹死了之後,把他的那些小妾啥的都直接弄死了。

  當然了,現在不可能發生那樣的事,殺人得償命,這是最嚴重也最基本的律法。

  這一次劉漢少沒有親自登門勸解,而是先喊來了袁紹的長子袁譚,問問他的意思。

  袁譚說:“侄兒並不讚同母親的意思,但是母親與各位小夫人在一起相處,確實也不和睦。所以侄兒想著,不如就讓各位小夫人從家中搬出來,另尋住處,但是侄兒會負責供養,只要她們一日不改嫁,便一日是侄兒的長輩,是袁家門中之人。”

  袁譚能夠如此明白事理,劉漢少真替袁紹感到欣慰。

  其實因著大漢鼓勵婦女出門做事的風氣,後來袁紹的一些小老婆們也都找了工作,有了收入,想要養活自己並不困難。而且她們有的還年輕,從袁家搬出來,將來真是遇到了合適的人家,能夠再開始新的生活,也是一件好事。

  而後劉漢少又問袁譚有沒有錢,養活他那些小媽們是否會有困難,可是不等袁譚回答,劉漢少自己先失笑了。袁譚在皇家實業集團跟著雲六妞做事,雖然不敢說是洛陽最有錢的,卻也是比很多很多人都有錢,甚至可能比他這個皇帝叔父還有錢。

  袁譚算是頂門立戶,不用人操心了,再想一想老兄弟的後人們。

  老二袁熙起先因為大漢的征兵之製被征走了,但是那娃吃不了苦,能力也不出眾,退伍之後不知道袁紹托了多少關系,才給他弄到幽州去當了城管,聽說現在是廣陽郡的一個城管副大隊長。然而更讓劉漢少惦記的是這娃的老婆,中山無極,甄氏小女,那位擁有傳說中的胸圍的甄宓。

  這也算是命中注定麽?
  也不知道沒有了曹操、曹丕、曹植這父子三人的打擾,甄宓是否會與袁熙相伴一生,白頭偕老。

  反正不管怎麽說,就算是混日子,往後只要他們能平平淡淡、平平安安的渡過這一生,或許沒有那麽多精彩的故事,未嘗不是一種幸運。

  至於老三袁尚,才是真讓人不省心,雖說這娃最小,袁紹生前與劉夫人最是寵愛,包括袁譚都慣著他,可也正是因此,這娃到現在都一事無成,整天就知道跟著洛陽一幫子紈絝子弟瞎混。還別說,說不定這娃本身還就是那一幫紈絝子弟的頭呢。

  當叔父的能怎麽辦?
  揍他?

  反正又不能無緣無故地砍他的頭,現在揍他,還好使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