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漢大忽悠帝》第243章 坑的旁邊還是坑
  第243章 坑的旁邊還是坑

  ……………………………………

  當初諸葛亮拿著扎馬釘去永安宮交作業,無意之中說過一句“陷馬坑挖起來太麻煩”,倒是給了劉漢少不小的啟發。

  如今的京師是哪兒?

  洛陽啊!
  如果擱在後世,提起大洛陽,可能最先讓人想到的是牡丹花,洛陽牡丹甲天下嘛,然後還有數不清的名勝古跡,畢竟是十三朝古都,底蘊厚重的能頂的上多少層老棉襖呢!然而學渣劉漢少首先想到的卻是……一把鏟子。

  洛陽鏟,考古鑽探神器,最早廣泛用於盜墓,後來成為考古學工具。話說“考古”這活兒也是源遠流長,由來已久,最早可見史載的好像就是小黑胖子曹孟德,設立過“發丘中郎將”一職,專門挖墳掘墓,獲取財物,以充軍資。發,就是發掘;丘,是指墳墓,這個官職還有一個更為響亮、通俗的名字,叫作“摸金校尉”!
  當然了,其實這個活兒,在曹操之前,很多人都沒少乾,比如董卓就曾派呂布考過古。所謂史載,只不過是陳琳寫的《為袁紹檄豫州文》裡提過這麽一嘴,才坐實了曹操是盜墓賊的老祖宗之說。

  好在曹操現在是交際部部長,陳琳陳嘴炮也不以罵人為生,否則洛陽鏟提前一千多年現世,還真不知道是幸或不幸。

  學渣的腦袋瓤兒不太豐滿,壓根沒想過那麽多,就是想著用洛陽鏟給胡奴挖陷馬坑來著,沒看那鏟子還經過“改良”,上下兩頭都裝有橫把麽?這一鏟子下去,勁兒小的還可以雙腳踩在下邊的橫把上蹦蹦,等鏟子扎到底兒,雙手再握住上邊的橫把擰擰,完事往上一提,一個陷馬坑就出來了。要是泥土粘性不大,沒辦法提出來,還可以用手往外捧捧……

  跟著劉漢少這些年,戲志才以為自己已經很了解這位哥了,可是看著眼前的這個神器,還是腦門黑線,不知是該給這位哥點讚,還是覺得自己的腦袋瓤兒也少,有點跟不上這位哥的節奏。

  這個玩意看著古裡古怪,不倫不類,但是挖坑的確方便;用陷馬坑去坑胡奴,原本也是異想天開,可現在的情況是己方守城,胡奴攻城,假如在城外到處都挖上陷馬坑,他們不會像在草原上那樣隨便亂跑,只能乖乖地跳到坑裡來;最後再加上最關鍵的一點,就憑關中那個地方的土質……好像也就剩土多了,挖坑簡直不要不要的好。

  於是,再好好想想,這麽一件古怪玩意,在特定的環境下,好像真的能夠變成針對胡奴騎兵的一件大殺器。

  何況現在不止一件,而是三件,漢少還新收了兩個能作妖的小徒弟呢!這還真是……有其師必有其徒?

  也許遇上大漢皇帝,胡奴注定命途多舛。

  …………

  把俄吉勒團留在京師,協助看守各處俘虜,戲志才帶著喬山團與三件大殺器,快馬加鞭地趕往長安。隨後,接過長安防務,研究王鬧鬧的戰役部署,也不得不說一聲:這娃膽兒真大,把皇帝都忽悠到第一線去了。

  可是再想想,假如是自己進行部署,或許也會鼓動漢少上前邊去,當然,唯一不同的是,自己肯定得站在他身邊。

  三城兵力不多,看似搖搖欲墜,但有騎兵旅在外策應,使胡奴無法全力攻擊,實乃險中求穩。可是,擋在正前面的畢竟是皇帝啊,不管真險假險,也得讓它離著皇帝遠遠的。於是,戲志才立刻調動三個團向三城運送洛陽鏟、扎馬釘,之後便留在各城,以為增援。同時命令各騎兵旅補充扎馬釘、指南針,暗中護衛增援部隊。

  對於騎兵旅來說,危急時刻,為了擺脫追兵,還能把扎馬釘丟在屁屁後邊保命用,但是指南針這個玩意,身處關中,還能跑丟咯?可是戲志才已經帶來了,一個旅隨便分上十來個,都能直接分到營級,偵察參謀懷裡都能揣著,不管怎麽說,這也算上官關懷不是。

  所以,這一次的三件大殺器,當屬洛陽鏟“殺性”最重,三個增援團分別進入三城之後,便乘隙在城外大肆挖坑,一鏟子下去,提上來的土都不帶遮掩的,就堆在坑邊上,除了城門外留著一條路,其他地方都是坑連坑,坑挨坑,坑的旁邊還是坑,站在城頭上放眼望去,好像土撥鼠總動員了似的。

  劉漢少甚至還對跟著自己的弓弩團的兄弟們說:“看見那些土堆了沒?你們應該在一些土堆上做好標記,表示遠近距離,這樣等胡奴進攻的時候,只要看到標記,就知道胡奴在多遠的位置,才能更有效的打擊敵人,少放空箭。”

  胡奴不是沒試過人海戰術,大規模進攻,但是明知道每個小土堆旁邊都有個坑,可戰馬跑起來,躲不過去啊,甚至有時候用人命把一大片坑剛剛填平,城裡飛射出來的扎馬釘鋪天蓋地,落在地上,效果也和挖坑是一樣一樣的。就算有走運的兵士,躲過了無數的坑,衝到城下,奈何後續兵力跟不上,也只能枉死城下。

  陷馬坑、扎馬釘,好像在胡奴與城池之間設置了一道天塹,讓一眾胡奴望而生畏,很多人心理都留下了“坑影”,不管在哪兒,看見個小土堆,都會覺得旁邊還得有個坑。

  更可氣的是漢軍騎兵時時襲擾,也摸不準是白天還是晚上,有一回去卑發狠,決意不惜代價,用命砸也要砸開高陵,可是眼看著前邊就要衝到高陵城下了,自己大軍的兩個側翼突然各殺出一支人馬,向著中軍直衝而來,最近之時,距離自己不足百丈。

  去卑慌忙調集兵馬攔截,可是兩支騎兵扭頭便走。派兵前去追趕,眼看著一支漢軍騎兵轉身進入高陵,而另一支漢軍騎兵則引著追兵向池陽而去,哪曾想,半路又遭到高陵方向趕來的漢軍騎兵的夾擊,使此路追兵大敗而歸。

  一時之間,去卑也弄不清楚,漢軍到底有多少騎兵部隊。後來,不知道用了多少人命,才打探清楚,漢軍就是這麽兩支騎兵,只不過先前是一路追一支,但是人家進入高陵的那一支騎兵是入東門,出西門,自己的一路追兵被高陵擋住了,可是人家卻變成了兩支騎兵合夥打自己一路追兵。

  正當去卑一邊暗罵漢人狡詐,一邊想法子,怎麽著也能給這兩支漢人騎兵挖個坑的時候,萬年方向也傳來被漢軍騎兵攻擊的消息,於是,去卑嫌自己的廚子做飯不好吃,掀翻了食案!

  …………

  光熹元年,十月中,戰事一度陷入相持狀態。

  胡奴聰明的發現,只要己方把大軍抱成團,不主動招惹漢軍,就不會受到漢軍的攻擊。但是,隨即又發現,老這麽閑著也不是個事,畢竟自己這幫人千裡迢迢地跑過來,是想搶點東西捎回家,而不是來旅個遊。

  於是,呼廚泉向左馮翊東部派出兩路兵馬,各五千人,一路前往粟邑、衙縣,一路前往蓮杓、重泉。結果是前往粟邑的一路人馬一無所獲,而前往蓮杓的那路人馬遭到兩支漢軍騎兵的夾擊,幾乎全軍覆沒。

  幾乎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胡奴西路大軍身上,連日攻擊池陽無果,郭太再難勸服白馬銅,而白馬銅則想要繞過池陽,轉而進入右扶風進行劫掠,但是,卻在谷口遇到一部西涼兵馬,依涇水而拒,阻擋住了白馬銅的去路。

  谷口,相傳為“黃帝升仙處”,因為黃帝在這裡接待過各路神仙,所以又稱“明庭”,又因為東有九峻山,西有仲山,涇水依山而出,所以還叫“甘泉”,又又因為仲山之北寒涼,所以最有名的名字應該叫“寒門”!
  但是白馬銅壓根就不想管這地兒叫啥,他唯一整不明白的是這裡怎麽會有西涼兵馬?不是說西涼那疙瘩正在鬧事,整天憋著勁找漢軍掐架嗎?這麽說來,咱大匈胡兵馬應該和西涼軍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可以商量商量做盟友嘛。

  守在谷口的是閻行與韓丹,白馬銅派來使者就想問問是個什麽情況,怎麽還跟俺們大匈胡過不去了呢?讓開點路,咱們一起去搶漢人不好麽?結果閻行割掉了使者的鼻子和耳朵,讓他倆肩膀頂著一顆肉球回去了。

  “呸,呸!這幫西羌野蠻人,真是不文明沒禮貌,連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道理都不懂!”

  白馬銅氣得大罵不止,有心教育教育這幫西涼軍,奈何閻行、韓丹所率兵馬有兩萬多人,更有地利優勢,使得白馬銅乾生氣,也沒招。

  這些亂入的西涼軍不僅使胡奴懵了個圈,就是漢軍也震動非小。被王鬧鬧留下來守在槐裡的牛敢探知西邊出現大隊西涼叛軍之後,連忙向長安回報。一時無法得知西涼叛軍此時前來的意圖,戲志才也隻得做好守禦的準備,派曹性親自率軍進入茂陵,與牛敢互為呼應,守衛長安西大門。

  隨後,又有消息傳回,說是西涼兵馬已經兵分兩路,一路兩萬余人,前往谷口,阻擊南下胡奴,並且,高節高元帥的警衛團團督韓丹,也在此路之中。而另外一路近三萬人,由韓遂親自率領,打出的旗號是漢正軍,兵武部,右部長,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