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無限亂入》第三百三十九章  走向聯合(一)
  對於左慈他們所說的六界,徐珪有所了解。

  神界:因盤古身體崩解而形成的神界,其間的神無肉體無欲求,擁有永恆的生命,規矩少卻嚴,約束少而卻不自由,那些於天庭供職者須額外受天條約束,非天庭任職者則閑居自在。

  天庭供職者有男女之分而無男女之事,森嚴等級之下全無溫情可言。

  神界位列六界之首,源於伏羲,種族少而精,能力強大謹循天道,盡人事,神秘的種族,尊天帝。

  魔界:它和神界完全對立的魔界,存在於天上與神界平行的反世界,空間與時間錯亂,有"神魔之井"和神界相通。魔生存於其間,無秩序,無目標,無欲而無不欲,所謂魔者,即是所有因惡念而自甘入魔的生靈,包括神、仙、人、鬼、妖其他五界的所有生靈。

  魔,是六界中唯一超脫輪回一族,永生不滅,非特殊死亡後仍可聚氣重生,信奉"強者為尊"!
  無思無想無欲求,無生無死無秩序。任性而為的魔,偶爾會由於長久的相處而漸悟,由於意外的觸動而頓悟,也可能會自此脫離魔道返正道。

  居於混沌,多為不滿天界諸多的約束,且不由天命的存在,魔界比天界更神秘,沒有明確的政治核心,成魔以後隨心所欲,以魔尊重樓為尊。

  仙界:居於天,再上為神界,仙為人修煉而成,它是成神的必經之途,壽命長而有盡,肉身有而無涯,其中有特殊種群,稱為散仙,居與天,地,墜邪道則成妖、魔。人修身,獸或物則納天地靈氣,悠悠數十載成仙,地仙通常庇護一方安全,天仙直接領神命下界辦事。也有不想再修身,雲遊各地的散仙,尊天帝。

  神與仙本有所不同:神為天生或敕封而成就;仙為凡人修煉或機緣而造就,於天庭供職者須受天條約束;非天庭任職者則閑居自在。徘徊在人與神之間的族群,面對仰之彌高的神界,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年的漫長修煉才能到達,也不知道能否到達,俯視藐小的人間萬靈,更不舍自己多年的修行。謹慎、保守、患得患失而不徹底,不知什麽時候才能真正由自己本心而行事,不再顧忌其他。

  妖界:禽獸草木修煉可成妖,在大地表面、鬼界、仙界和魔界都有生存,亦是無秩序分散的存在,有弱肉強食的傳統。

  本無知無識的走獸草木,因靈光一現修煉,或是偶然的機緣而幻化成妖,與人一樣可邪可正,歷經天地人三劫化為人形者,經受考驗或可成正果。不過,由於始終是異數,不易被本來的同類接納,也不是人,與人為善的結果總是悲慘的,於是就和人為敵,會經受非凡的痛苦,妖,靈能充沛,戰鬥力強。

  妖與妖之間無秩序,少有群居。雖和人同處一處,但少有能與人和睦相處的例證。反因溝通有礙及陳年舊恨,和人勢不兩立。想法簡單的妖們知道有仇報仇,知恩圖報。雖然好鬥,卻戰不過人間修仙派的群策群力。有被殺的,有被投入鎖妖塔的,也有尚在人間伺機報復的,沒有明確的尊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六界中最弱的。

  人界:生存於大地,為女媧所造,壽命短,有國家、社會制度、道德等約束。

  最平凡也最不尋常的族群,一段紛爭與殺伐過後,也是一端平和無爭。所謂鬼神,就在信與不信之間成為茶余飯後的消磨。唯一能傲視六界的,就是人間有情,柔上而剛下,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人可修身成仙,源於軒轅,後天界發兵人界,女媧下凡救世。雖處六界最低地位,但可生男女情愛,功利心也是最重的種族。所謂人多力量大,只要團結,力量也不可小覷。人的最高統治者為當朝皇帝,偶有修仙門派不歸朝廷管轄,及各地方部落。獸也生活在人界,可修身成仙妖。源於神農。量多質不高的種族,神農敗後鮮有作為,多被其他種族馴服。獸的最高統治者可能是蚩尤。

  鬼界:又名冥界,輪回的終站和起點,存在於大地內部,包括一個鬼門關、一座奈河橋、六座曹官府、十座閻羅殿、十二座司官府、十八層地獄。

  亡人為鬼,鬼入輪回而投身六界。這是人生的終站,也是人生的起點。多少人捧著一腔血茫然而來,多少不甘願也只能化做一回眸。過奈何橋,喝孟婆湯,六道輪回之後是冤屈的第一聲啼哭,三生石上,又被刻下深深一筆,記下該了的債,該還的情……

  鬼可因怨成遊魂野鬼,在鬼界需償還生前留下的罪與債,喝下孟婆湯,忘卻前世,而後入輪回井。也有長期滯留鬼界,不肯投胎的生靈。生死有命,鬼差鬼卒們僅是照章辦事,陽壽盡時去勾魂。鬼界之首應為閻王,乃神職。座前有10閻羅殿,新鬼聽從其管轄分配。

  這六界,並不可以六界輪回,只有其中的人界、妖界、仙界可以,魔界和神界因為生命無窮無盡,自然不會進入輪回;而鬼界則像萬物的起點和終點,輪回從這裡開始,又在這裡結束,可以說是其他三界的交接點。

  佛語中有個六道輪回,與六界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六道者:一、天道;二、人間道;三、修羅道;四、畜生道;五、餓鬼道;六、地獄道。前三道按順序福報越來越低;而後三道,按惡報越來越高。

  天界分為欲界天、色界天及無色界天。在欲界天中,享福及壽元是很大的,沒有像人間的生苦、老苦及病苦,這一道中的眾生一生享樂不盡,他們的壽元雖極長,但始終亦難免一死。又由在天界投生時,他們的善業福報皆用盡了,下一生多投生於三惡道中。在死前的一段時間,天界眾生會出現天人五衰的情況,例如其身上的花會枯謝、身上不再放出光明、本來自然散發香氣之身現在發出陣陣體臭及身上開始流汗。

  色界的第一天是虛無天。此天天人欲根雖淨,尚有色塵。在道經裡,色塵又細分為粗塵六等、細塵六等和輕塵五等。色界天人一粗塵淨即升色界第二天:六粗塵淨升色界第七天;一細塵淨升色界第八天;六細塵淨升色界第十三天;一輕塵淨升色界第十四天;五輕塵淨乃升色界第十八天。色界第十八天“去欲界三十萬裡,乃丹霞之景。天人雖無情欲,尚有形色可見。若漸次修習,塵染頓盡,則升於無色界也”。

  無色界第一天乃北方八天之第一天——皓庭天。

  阿修羅,他們的福報很大,與天界眾生相去不遠。生於此道中的眾生,於過往生中的善業力極大,卻因其瞋恨的習氣,而並未能生於天界中,只能以這種似天而非天的生命形式投生。

  阿修羅道的眾生瞋心及妒忌心極重,常常與天界之眾生作戰,但往往大敗而返,被打至遍體鱗傷。這一道的眾生雖然福報、壽元及智力俱大,但卻因其瞋恨心而並不快樂幸福。

  人道和天道為善道,阿修羅本性善良,也是善道之一,但因其常常帶有嗔恨之心,執著爭鬥之意志,終非真正的善類。男阿修羅於各道中,常常興風做浪,好勇鬥狠,於諸天中,不時攻打天王,以謀奪位。女阿修羅貌美,時常迷惑眾生,使難修行。故此阿修羅雖然不用受苦,但死後墮落三惡道機會甚大。

  人道的痛苦,主要可被歸納為四苦,即生苦、老苦、病苦及死苦。

  對老、病及死苦,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了解。對於生苦,我們或許不太明白,亦無法記起自己在母胎內乃至出生過程所經歷的痛苦了。在母胎內的近九個月間,嬰兒所受的痛苦很大。雖然我們現在記不起了,但這不代表我們當時沒有感覺。在出胎時,嬰兒所受的苦更大。在出生後,我們連少許保護自己的能力也沒有。若不是父母的守護照顧,我們可能只會存活幾分鍾,便會被野獸吃了或者冷死、餓死了。

  老苦並非單單指老年之苦,而是指從入胎開始逐步走向死亡之苦。如果我們能活到老年,這種苦則更為明顯。在年老時,我們的身體機能衰退,走多幾步路也舉步為艱,胃口也不好,臉上的皮膚變得像猴子似的,有很多事情想做也做不來。在五濁惡世年代,年輕人不懂敬老,老人益發感到自己不受歡迎。這老苦就像一個小偷,不知不覺間便把我們的青春偷去了。對不懂佛法的人來說,老苦包含了身心之苦。對通曉佛法的人來說,心上可以不覺苦,視老化為一種自然的事,但肉體上的老苦,則仍然無法回避。

  在惡報裡,相對而言,投生畜牲道的眾生是三惡道中受苦最少的。

  畜牲道的眾生,居住在陸地上的少,居於海裡的為多。從最小的昆蟲到鯨魚及大象等,都屬於畜牲道的眾生。此外,還有例如龍族及大鵬金翅鳥等我們並不常見到的動物,也都屬於畜牲類別。有些畜牲壽命只有一天,也有些可以壽命長達多劫。

  只要我們觀察陸地上的畜牲,便可略為明了此道的痛苦。在野外漂泊的動物,長期捱受寒、熱、饑、渴、被獵殺及相互啖食之苦。被人類畜養的動物,則被勞役、鞭打,更被宰殺而取皮、肉及骨等,一樣苦不堪言。

  地獄道及餓鬼道的生命,因為大苦而無暇修持佛法。畜牲道的眾生,則愚昧無智,故此不太可能明白佛法,所以亦無從修善。這其中只有極少數的畜類是例外。故此,一旦跌入畜牲道,便要痛苦地捱至業力消盡而另一過往小善因成熟,方有望再度為人。大家想一想,我們這一生中殺生多少次了,這就會導致無數次於三惡道中輪回,萬劫不複。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