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無限亂入》第四十八章   漢帝要求  討伐名單
  李逵本來聽到前面還笑眯了眼的,聽到後面張大了嘴一臉不服:“這……哥哥!哥哥!你怎麽能這樣呢,俺鐵牛可是守好了汜水關的呀!”

  徐珪沒有回答,再次大笑:“李逵、孟良聽令!”

  孟良出列拱手:“在!”

  只有李逵悶悶不樂,拱手很隨意的說了聲:“在。”

  徐珪看著李逵孩子氣的模樣,心裡樂開了花,隔了半晌:“你們兩人守汜水關有功,各賞酒100壇!”

  李逵愣了片刻,這才大喜,哈哈大笑:“哈哈哈!還是哥哥好啊,不僅真的給了俺50壇,還多給50壇,哈哈哈,好啊!”

  徐珪見李逵才不樂又大笑,也笑了起來,其余人也都大笑,笑聲中滿是對李逵耿直性格的喜愛。

  但有一人沒笑,徐珪注意到了,便開口詢問:“孟良將軍?為何你皺眉不語?難道對我的賞賜嫌少?”

  孟良聽了忙跪拜:“屬下不敢,末將只是感慨,當時我們不過數百人,如今卻擁有了城池,還有這麽多兵馬,又多了這麽多兄弟們,末將深深感到城中軍糧是一大問題,因此末將不要主公的賞賜,希望主公將此賞賜前番伐董陣亡的兄弟家屬,也算是一份交代了。”

  徐珪聽了感慨一聲:“孟將軍真是仁慈啊!”

  歷史上雖然對孟良的記載很少,但在各種相關的說書,小說,野史中,孟良都有共性,那就是作戰勇猛,為人剛毅,心思縝密,但徐珪想不到他也有為民思考的一面。

  徐珪不由得再次感歎,頓了頓下令:“孟良心系軍民,可為人楷模,100壇酒照舊,另任命你為巡城兵馬使,負責城防、治安,有事可以直接找我,無論何時何地,不需通報!”

  孟良立馬跪拜:“主公!末將即便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這時小三國說道:“孟良忠誠固定為100。”

  徐珪不動聲色:“孟將軍請起。”

  孟良這才起身。

  李逵見狀不樂意了,嚷嚷道:“如此一來到好像俺鐵牛是個不心系軍民的壞人了!哥哥,俺也不要那100壇酒了,也都賞給陣亡軍士家屬吧!”

  徐珪大笑:“哈哈,不必了,李逵兄弟,我倒不是那意思,你作戰勇猛,屢立戰功,這點賞賜先不說是我事先允諾的,便是不允諾也該賞賜!”

  一向大咧咧的李逵這次沉默了,抓耳撓腮,不知所為,那滑稽的模樣看的眾人忍俊不禁。

  “呵呵!諸位愛卿如此開心,可否與朕分享一下啊?”

  眾人循聲望去,見漢帝踏入府中,紛紛閃到兩邊,將本就擁擠不堪的府衙變得更加擁擠:“拜見陛下!”

  漢帝笑了一聲:“諸位愛卿免禮,不知道剛才發生了什麽呢?讓諸位笑成這樣?”

  徐珪眯眼打量著漢帝:“他此番前來必定有事,不然為何無故出現?我且看看他所為何事。”

  便開口將剛才所發生的一切說與漢帝聽了,漢帝讚歎道:“孟將軍仁義!”

  隨後又看了看一臉好奇的李逵,笑問:“朕早就聽說徐珪手下有一黑大漢作戰勇猛無比,想必就是你吧。”

  李逵憨笑道:“是呀,小皇帝啊,想不到哥哥居然和你提到過俺,俺鐵牛欣喜萬分啊!”

  徐珪見狀斥道:“鐵牛,不得無禮,對皇上竟然如此放肆!”

  李逵翻翻眼睛退下,漢帝笑笑:“朕就是喜歡真誠的漢子,無妨無妨。”

  說完徑直向徐珪走去:“徐將軍,朕此番前來是有一事相求,還請將軍答應!”

  徐珪忙跪拜,不知道漢帝在打什麽主意:“陛下言重了,不知何事,但說便是。”

  漢帝轉身打量了一下各位武將文官,開口道:“朕自幼在宮中學習了不少,詩經漢賦、曲調音律、宮廷禮儀等,卻唯獨沒有學習武藝,本來皇家子弟在年滿九歲之時便傳授武藝,怎奈董賊作亂,因此朕從未學習,見徐將軍武藝高強,麾下武將也是萬夫不敵,因此才提出這要求。”

  徐珪心裡很是震驚,下面各人也都議論紛紛,徐珪想了想,看了看周瑜,便說道:“既然皇上有命,末將便讓周侗先生傳授你武藝,先打好基礎功,日後再選一位大將教你作戰技巧,如何?”

  漢帝點點頭:“但聽愛卿所言!”

  徐珪接著說道:“末將再推舉一人,此人名叫周瑜,年方十六,比陛下年長四歲,不過他才識超群,見多識廣,智能卓越,同時,他精通劍術,由善音律,真可算得上是風度翩翩,溫文爾雅之人了!”

  周瑜聞聲而出,漢帝挑頭一看,頓時有一種驚豔的感覺:“好一個相貌俊美,姿質風流的美男子!”

  周瑜很是優雅地笑笑:“陛下過獎了。”

  漢帝直勾勾地看著周瑜,半晌後才笑道:“朕以為伯玉已經是相貌一流的人了,不想閣下更勝他十倍啊!”

  說完後漢帝也覺得不妥,略帶歉意地對著徐珪說道:“愛卿不要見怪,朕一時驚豔,口無遮攔。”

  徐珪忙鞠躬:“陛下言重了,末將確實沒周郎貌美,而且就算陛下惡語相向,末將也無話可說。”

  漢帝這時心裡很是感動,因為身高不夠,就摸了摸徐珪的手臂示意。

  徐珪看了看這個小正太,心裡滿是不忍和歡喜,頓了頓再次繼續自己的工作,朗聲下令:“李文忠!”

  李文忠出列,拱手道:“末將在!”

  “徐達!馮勝!”

  “末將在!”兩人拱手而出。

  雖說兩人是徐珪的長輩,但軍中無父子的道理大家都懂,更不用說是伯父了,所以該有的規矩還是要的。

  “徐達武藝高強,通曉兵法,精於謀略,現任命你為都督,統領本城軍馬,監督士兵操練,不得有誤!”

  徐達拱手道:“遵命!”

  “李文忠、馮勝二人為偏將軍,輔佐徐達!”

  “遵命!”

  徐珪再次掃了掃下面的各人,突然小三國提示:“主公,徐達三人組一起出征時每人統帥能夠提升3點。”

  “還有這隱藏屬性?”徐珪微微吃了驚,便繼續下一步指令:
  “徐寧、周倉、廖化、魏延!”

  “末將在!”

  “如今我軍剛剛征戰歸來,軍資不足,眼下已經八月,命你們各領一千軍士,協助百姓管理農田,準備秋收!”

  “遵命!”

  “花榮、王彥章!”

  “末將在!”

  “前些日聖旨已傳達各位諸侯,竊以為必有不奉者,到時免不了征伐,現命你二人加緊征兵,為我軍擴大兵源!”

  “遵命!”

  “好了,今天就這些事,各位退下吧!”

  眾人領命依次退出,只有周侗、周瑜、漢帝留著,徐珪這才笑著問道:“陛下,為何突然想學武藝了?”

  漢帝眼神堅定起來:“朕以為學武藝一來可以自強,二來可以自律,先皇不曉武藝,不理朝政,故此宦官當道,天下禍亂,這才導致黃巾動蕩、董卓亂政,如今朕僥幸得救,愛卿仍遵奉朕,朕這才暗下決心,要做一位文治武功的明君,武能上馬橫槊,文能下馬賦詩!就算不能力挽狂瀾,也要保住我大漢的基業!”

  一番話慷慨激昂,與年僅十二歲的他很是不符。

  周瑜也被震撼了,與徐珪相視一笑,隨後跪拜:“陛下少年有志,心系國家,微臣佩服!”

  漢帝向周侗周瑜兩人拱手行禮,笑道:“朕就有勞兩位的教導了。”

  兩人忙還禮:“不可不可!陛下萬金之軀,何必行此大禮,折殺末將了!”

  徐珪看著心裡暗暗分析,感慨不已:歷史上漢帝先是被董卓挾持,當成命令諸侯的工具;後來被曹操所救,說起來是救,實際上等於是將漢帝從一個鐵籠子關到另一個金籠子,只是多給了他一定的表面權力,比如說能夠上朝,接受群臣朝拜,有權下聖旨,其實最終說了算的還是曹操,因此歷史上漢帝並沒有像現在這樣,能夠有機會學文習武,或許漢帝真的天賦異稟也說不準呢!
  漢帝接著向徐珪說道:“前番日子愛卿所吟詩句仍回蕩在朕的耳邊,很是慷慨激昂,愛卿也可抽空教教朕。”

  徐珪先是一愣,隨後笑著拱手:“末將遵命!”

  漢帝再次看了看:“既然如此,朕就先回去了,向兩位愛卿學藝,立志成為一代明君!”

  徐珪等三人齊齊施禮:“恭送陛下!”

  漢帝在三人的目光中離開府衙,徐珪笑著詢問周瑜:“公瑾啊,現在覺得漢帝如何?”

  周瑜點頭不止,連聲讚歎:“好氣魄!我本以為一個常年被欺壓的傀儡會喪失能力,不想卻有如此城府和雄心,真乃我大漢一大幸事啊!”

  徐珪笑笑:“當初才救回漢帝之時,他還膽膽驚驚,眼神中全是害怕;如今卻已經常能看到笑容掛在臉上,哎!萬幸!”

  周瑜周侗也笑笑:“這全拜主公仁慈!”

  徐珪很是豪放的笑笑:“還靠各位輔佐!”隨後各自寒暄,此事告一段落。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收到聖旨的各大小諸侯紛紛表態,袁術隻回了一封書信,言語粗鄙,低俗不堪,大意是:正統皇帝是那劉辯,如今他翹辮子了,你這個皇帝不過是被反賊董胖子擁立的,不是正統,我是不會對你稱臣的!漢帝看了大怒,怒罵袁術,揚言要討伐,徐珪周瑜等人勸住漢帝,說明現在實力不足,不能輕舉妄動,漢帝勉強作罷。

  其他小諸侯如韓馥、劉岱、王匡、鮑信、劉繇等,都沒有回復,繼土匪頭子袁術後紛紛進入徐珪的討伐名單中。

  陶謙、孔融、孫堅親自前來柴桑朝拜,表示衷心,並送上金銀無數,漢帝也給了三人口頭封賞;公孫瓚、馬騰、袁紹遣使攜書信來柴桑,先是道歉,說由於路途遙遠,行走不便,因此不親自前來,最後表了忠心。

  公孫瓚使者另帶一封書信交與徐珪與漢帝,打開一看,原來是劉備所寫,先是說多時不見,對徐珪甚是思念,最後濃墨重彩的說自己的族譜,漢帝看完震驚不已:“如此看來他便是朕的皇叔!”徐珪在一旁一臉惡寒。

  最終徐珪擬了份討伐名單,排在第一位的便是離他最近的揚州刺史劉繇。

  (小說QQ群:419646147,期待大家加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