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第528章 余穎的算計
  第528章 余穎的算計

  蕭唯松的這個想法沒有錯。

  但有些人就是不放心,怎麽也給蕭唯松找個毛病。

  甚至余穎查出來,蕭唯松就是因為在論點上不怎麽和別人相合,就被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原主在要死的時候,他的兄長也陷入險境中,在知道這種情況之後,余穎感覺這兩者有關系,就是不知道到底是誰出的手?
  是這位吏部尚書嗎?

  按說一般這種讀書人,是不會對付一個已經出嫁的小娘子。

  那麽是誰?

  亦或者是這是巧合?

  可是余穎感覺這一項巧合,太過及時。

  即使原主的兄長沒有余穎的幫助,也能夠治好外傷,但是蕭唯松身體一定會不怎麽好。

  那麽蕭唯松極有可能回老家修養,自然也沒有精力去探查原主的生活情況,那麽原主的死就會悄無聲息地過去。

  這都讓余穎從心裡感覺,似乎還有一隻手也伸得很長,會是誰?
  這時候的余穎心裡都有些懷疑的,當初是不是原主不管嫁到誰家?都是不怎麽好的下場。

  如果原主所謂的夫家,不是那種喪良心的人家,會不會跟著原主一起滅亡?
  只是這一連串的問題,最後是無解!

  當然余穎也知道這些只是她的猜想,沒有任何證據,所以才要一直追查下去,其中吏部尚書就是余穎重點關注的對象,而負責監視的是阿一。

  事實上,余穎一定會追查下去,這是原主的心願,讓她無法不出手管這件事,

  另外吏部尚書的說法,在余穎看來,簡直是放氣。

  為什麽用世家、寒門把人分類?
  只不過是扼殺別的前程。

  如果感覺對方是自己的競爭對手,那麽為什麽不把心思放在怎麽乾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上?卻一門心思著算計折騰別人,就算是打著什麽大義的旗幟,也是虛偽的。

  人出生的時候,是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

  不管是寒門,還是世家,都只是在起跑線上有所差別,這不是出手害人的理由。

  寒門中不乏有子弟在皇朝中出人頭地,甚至綿延下來,成為世家。

  比如蘭陵蕭氏,據說始祖是西漢的蕭何,蕭何在剛開始的時候,也不是什麽高官的後代,只不過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對了路,子孫爭氣,才把蕭家變成一個世家。

  同樣的在世家綿延近一千年的時間裡,有些世家曾經顯赫一時,卻漸漸乏力,最終掉出世家,成為普通人家的,這也不是沒有。

  就是所謂的頂尖世家,也會漸漸沒落下來,隻留下它們的傳說。

  比如鼎鼎大名的琅琊王氏,在東晉初年,琅琊王氏是所有世家的領頭羊,有句話說:王與馬,共天下,甚至連皇帝都要看王家人的臉色。

  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琅琊王氏還是不行了,皇帝的公主看中了已婚的王氏弟子,強令王氏弟子休離了前妻,嫁給了王姓弟子。

  後來,隨著大一統皇權的興起,再厲害的門閥世家,也不得不開始變化,終於走到看個人能力,而不是只看血統這一步。

  這是一種進步,是必然的。

  所以余穎認為出身世家不必驕傲,那是祖先的榮光,而不是後人的能耐,一旦祖先的榮光被效益殆盡,那麽所謂的世家身份並不能保佑什麽。

  同樣的寒門子弟,也不必因為出身自卑,依靠自己的能力,照樣可以成為有用之才。

  在追查整個事情的過程中,余穎發現了更多的事情,最可怕的是,其實不單單是蕭唯松一個人遭遇這種情況,還有別的官員。

  看到新的資料後,余穎感覺真的是夠了,明明一個個挺有才智,卻把自己的才智用上對付同種族的佼佼者,甚至不惜使用各種手段。

  甚至到了後來,爭鬥的雙方,為了打壓別人,就可以隨便捏造別人的罪名,栽贓陷害更是不少。

  可以說,這種情況在歷史上是屢見不鮮。

  同樣的,受害者也不得不奮起反抗。

  可以說,雙方面都為了打倒對方,結了仇。

  說實話,余穎不理解某些人熱衷於挑起爭鬥的想法。

  為什麽不把勁往一處使?

  甚至某些讀書人,就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致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不顧,一味結黨營私,甚至因為派系的問題,打得不可開交。

  余穎查到現在,從已經查出的眉目推測,原主的遭遇應該也是因為出身的原因被波及。

  可以說原主根本就不知道什麽,就被弄死了。

  當然這中間是不是有別的人出手,待查!
  原主是夠悲催的。

  查出來這一點後,余穎思索了一會。

  其實原本余穎接任務的時候,還以為原主的死,是因為某人聯合了原主的夫家,想要謀奪原主的位置。

  後來在知道原主的兄長出事時,余穎感覺不單單是那個女人的原因。

  她沒有那麽大的能力,甚至李家都做不到。

  只不過因為北苑的事多,所以很多東西就擱置在一邊,一直拖到了現在,等到北苑的事情,全交了出去,余穎終於有了大把空閑的時間,她決定慢慢查。

  畢竟余穎在北苑上全身而退,有大把的時間來理順關系。

  首先余穎知道,出賣原主的某些奴婢,她們的下場大都並不好。

  當余穎雇人探查出這個結果,並沒有出手,只是笑笑。

  因為余穎早就知道,對於出賣者,一般人都不會重用,甚至會找機會除了她們,那麽余穎就打算冷眼旁觀她們的下場,反正希望她們過得不好。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背叛了,那些忠於原主的奴仆,在原主死之前,也都死掉。

  甚至死後被人放了一把火,燒的認不出來誰是誰?

  後來余穎找到她們死去的地方,揀出屍骨,給她們入土為安,甚至把她們安葬在一個風水不錯的地方,專門買了祭田,就是為了讓她們死後也有人供養。

  在知道出賣原主和同伴的那些人,一個個都死了的時候,余穎會讓人告訴她們一聲,如果她們泉下有知的話,心裡也就會感到安慰。

  甚至余穎還知道,有些奴仆就是混得不錯,也後悔了,畢竟蕭家後來又起來了,如果夫人是真的蕭家大娘子,那麽蕭家的人不會不對大娘子好。

  結果因為假夫人害怕自己遇到名義上的兄長,進而穿幫,於是打算裝作忘記娘家,就沒有和蕭唯松聯系。

  不知道為什麽蕭唯松也不聯系李家,甚至就此扣下嫁妝裡的出息。

  這下子新夫人更加是心虛,所以趁機斷開和蕭家的聯系。

  不過在此之前,還出了一件事,讓假夫人倒是在李家人面前有了底氣。

  說起來大娘子的嫁資十分豐厚,假夫人原本打算過段時間再去取的時候,就突然出事了。

  存有原主嫁妝的小院夜間失火,一把火把嫁妝給一掃而空。

  可怕的是這一把火裡,竟然沒有留下什麽東西。

  搞得京城有人說,是李家搬空了兒媳的嫁妝,然後放了一把火,想要毀行滅跡。

  李家感覺很冤,他們什麽都沒有拿好吧!
  原本他們是打算讓媳婦的家仆把嫁妝交出來,但是沒有拿到鑰匙,怎麽拿?
  但是,大家就是感覺這件事有鬼。

  畢竟說書畫、孤本什麽被燒掉可能,但是這金的、銀的,是不可能的,有句話說真金不怕火煉,所以連金子都燒化了,這是絕對不可能。

  偏偏這個分析,大家都很認同。

  甚至,還有人指出來瓷器也應該不會被燒化。

  於是李家一時間在京城人眼裡,簡直就是最大的無恥者。

  全京城的人,都是認為李家心裡有鬼。

  這讓李家的人知道之後差點吐血,他們真的沒有拿大娘子的嫁妝。

  可這時候說這個有用嗎?
  最終李家人也不能解釋通這一切,因為其他人也不會給他們談。

  甚至就算都是同一目標下,人與人之間也是有派別的,比如有些是以地域為區別的,也有跟從師門的。

  李家不等於沒有自己的對手,甚至李家的對手很樂意抹黑李家。

  而這一切,都只是始作俑者余穎,在拿到原主的嫁妝後,順手花銀子買通了一個京城裡的混混,然後制定了一個方案,就讓那個混混去做。

  制定好計劃之後的余穎,用武力威嚇一下混混,讓他務必做好。

  然後余穎急於看蕭唯松的傷情,顧不上看最後的結果,就奔了北朔而去。

  說實話,京城的混混原本就不知道計謀的厲害之處,等到他在搞清楚余穎的套路之後,又驚又怕,甚至決定以後看到這位,一定不要得罪。

  這位就是一個.想到這裡的時候,混混已經不敢去想,因為他不敢去招惹設計別人如同喝水一樣容易的人。

  而且知道的越多,越是容易被哢嚓。

  可以說,混混最終裝扮成吃瓜群眾,跟著看了一把熱鬧,因為他知道一部分原因,所以跟著周圍的朋友們一個個看得很嗨。

  不過後來李家的少夫人說:公婆都是好人,不會這麽做,才漸漸平息了李家的事端。

  但還是有不少人對李家是不怎麽滿意的,因為他們覺得,已經嫁進去,成為李家婦的大娘子說話,已經是根本不值得相信。

  那個假冒原主的人心裡有鬼,而且要保持好關系。

  就沒有表露出自己的憤怒,但是她心裡也是有些膈應,畢竟按照原本的說法,原主的嫁妝,都是她的,可是現在竟然化成一些灰燼。

  說實話,她也是有些相信外面的流言,但是她本身就是不正,自然不敢追究下去。

  甚至她連所謂的兄長也不敢告知,更不敢寫字。

  原主雖然被養的有些天真,但也不是笨蛋,甚至讀了不少書,寫的一手好字。

  這一點取代原主的那個女人人,是拍馬也趕不上,甚至就是沒有那個天分,撐不破能寫出來,但和原主比,簡直就是天差地別。

  所以她打定主意不敢去招惹蕭唯松,即使原主嫁妝裡的土地,在她成為李哲軒的正房妻子後,就沒有再往她這裡送過出息,她都咬牙忍住。

  反正自家郎君生財有道,而且有大把人捧著錢上來求她幫忙,所以她根本就不在意那些嫁妝。

  權當是給死去的原主她,買了棺材板,她這樣安慰自己。

  其實,說起來那個人在那個亂墳崗裡,不知道葬身在那些野狗的肚子裡?蕭婉瑩,最後死的時候,成了那個樣子,只怕是做鬼也是最差等的鬼。

  因為,每年燒紙的時候,也沒有人給她燒。

  每每她心裡不忿的時候,就會在心裡念叨一遍蕭婉瑩的下場,心裡就是美滋滋的。

  曾經的她跪伏在蕭婉瑩的腳下,那個女人甚至不屑一顧,而今現在蕭婉瑩的一切,都被她佔據,想想就心裡高興。

  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蕭唯松竟然發達起來,讓她心裡總是有隱憂,因為那個蕭唯松不應該跟著蕭婉瑩死了嗎?

  這一刻的她,很想罵有些人笨蛋,竟然讓他有逃過好幾劫。

  明明蕭唯松應該是重傷一直不愈,然後最後死掉,那個蕭家的小崽子就是落在她的手下,那麽她總有一天,把他也送去和蕭家人一起去團聚。

  然而蕭唯松活了下來,甚至恢復了正常,偏偏暗算蕭唯松的人,不能夠在北朔隻手遮天,於是嘉獎竟然來了。

  不過令她興奮的是,有人就活動了一下,就把蕭唯松送到北苑去送死。

  她知道北苑已經是成了破爛之地,去那裡不是戰死,就是打敗仗,然後被朝廷的人最後清算,也是死路一條。

  那麽蕭家的最後一切,都應該是自己的。

  只是美夢沒有做多久,蕭唯松又挺了過去,甚至是把一個破爛小城,建設成一個北部最繁華、最堅固的城池,可以說成為了一方地方大員。

  最最可惡的是,蕭唯松竟然結識了新帝,而且是簡在帝心,竟然被調進京城,成為京城裡最大的軍事首領,妥妥的就是新帝心腹。

  知道這個消息後,她是心裡惴惴不安,李哲軒也是不對勁。

  他們同時想起一件事,那就是蕭唯松一直和他們斷開聯系的。就仿佛沒有這一門親戚一樣,這就有些麻煩了。

  怎麽辦?
  過了那麽多年的鴕鳥日子,他們夫妻兩個人終於不得不面對現實:蕭唯松不會發現其中的秘密了吧?
  所以這一天,他們夫妻兩個人打算面對面談談。

  這個談話很重要,只有他們兩個人參加。

  李哲軒走進去的時候,就見妻子坐在榻上,對面也有一張榻,再然後是紅泥小爐上,放著一把銅壺。

   郗道茂,出生於公元343年,東晉著名大臣郗鑒第二個兒子郗曇的女兒,王獻之原配妻子兼表姐。因新安公主執意嫁與王獻之,被迫離婚,後鬱鬱而終。

    王獻之是王羲之和郗道茂親姑姑的兒子,書法上二王就是指: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兩個人。

    王謝之家,流年是因為王羲之、謝安知道。

    其實王家最厲害的人應該是王導。

    另外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不是一碼事。

    感謝讀者Y1106、小妖翩翩、諾雲兒、雨田9666、夏日木易、yasodhara投的月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