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第1013章 第二十七個任務完
  第1013章 第二十七個任務完
  自然不會想著當什麽改革的急先鋒。

  士族高高在上,已經是好多朝代的慣例。

  大乾朝已經立國快百年,也是延續前朝的制度,現在是無法根除。

  想要變革,也要看看情況怎麽樣。

  在大環境沒有覺醒之前,海瀾他可不願意當什麽改革者。

  所謂的改革先鋒,下場往往是死。

  而且死的很慘烈。

  就算是有皇帝支持也是一樣。

  娘曾經講過一位銳意改革的范文正。

  在改革時,就曾經遭到整個官僚體系的人反對。

  縱然有著良好的品質,和比較好的改革制度,最後依舊是失敗。

  很大一方面就是因為他的改革,並沒有得到更多人的認同,群眾基礎薄弱。

  這還是對官員最好的朝代,沒有抄家滅族這個說法,就算是他的對手不滿意,也就是貶黜京城而已。

  當然最後改革還是不了了之,其本人也算是鬱鬱而終,但還是保全了一家老小。

  遇到記仇的皇帝,那會遭遇更加倒霉的事情。

  皇帝或者主君會直接就找個機會報復。

  比如說那個改革秦國律法的商鞅。

  在秦國強大起來之後,就遭到滅頂之災。

  之所以被殺,很大的原因就是國君想要除掉他。

  此外,海瀾還聽說了一個例子,曾經有位臣子看到土地稅大量流失。

  就改革求新,實施了《一條鞭法》,將稅款大量找回,也算是對朝廷很有功勞。

  可是他的行為,觸怒了皇帝,因為皇帝感覺皇權被奪,在臣子活著的時候沒有辦法。

  但臣子死後,皇帝就發作起來,命人抄了臣子的家,其長子不得不自殺以證清白,就是這樣,皇帝依舊是沒有放過。

  先是把臣子的諡號給廢了,又派人把臣子的府邸給封住,讓臣子的子孫後代不少活活餓死。

  就是沒有死的人,也是被流放,說起來那個臣子的改革,還給皇朝續命不短的時間。

  當海瀾聽過整個過程後,冷汗都出來,他娘說:皇帝就是這樣的居多。

  所謂的明君,真的沒有幾個,知人善任的更少。

  當年的太宗皇帝算是明君,與魏征以史為鑒。

  看上去君臣相得,甚為和睦。

  但魏征死後,其子和公主的婚約解除,墓碑被砸。

  即使後來墓碑再一次修複起來,但君臣相得的泡泡,已經破滅。

  海瀾記得娘給他說:你要記住,君就是君,一定要保有足夠的距離。

  也不要傻乎乎別人一表揚,就忘記自己的身份,你的身後有著自己的家人。

  在皇權面前,一定要保有清醒,不要以為皇帝是吃素的,伴君如伴虎。

  娘說:她倒是不希望兒子一定要飛黃騰達,只要好好活著就好。

  千萬不要隨意卷入什麽改革的潮流。

  一旦改革失敗,搞什麽清算,改革先鋒就是來祭旗的。

  其中關於土地稅的問題,余穎還特意提醒了她們兄妹兩人。

  除非是在皇朝的一開始,就強令廢除所謂的官員不納稅這一條的規定。

  不然想要在大家都一門心思想著怎麽免稅時,說以後統統不免稅,下場只能是一個,成為公敵。

  就算是皇帝想要保住那個臣子也做不到,說不定還會成為背鍋的,成為人人喊打的佞臣。

  成為佞臣後,一個不好就會禍及家族上下,包括妻族。

  對此臣子還不能怨恨皇帝。

  因為他要忠君。

  余穎可不能讓這個便宜兒子熱血上頭。

  一心隻想著忠君報國。

  然後被全部士族被視為敵人。

  想要清除眼中釘,那些人可是絕對不會手軟的。

  余穎很明白異類的下場,必然是被其他人群起而攻之。

  她從一開始就想著,怎麽讓原主的孩子活下去。

  至於其他人想要做什麽,余穎並不能管。

  為了完成任務,她讓他們兄妹兩個人好好讀讀史。

  絕不能把孩子救出來,他自己就一頭扎進改革的大坑裡。

  在很多改革中,不是施政方針不好,而是總有歪嘴的和尚念壞了經。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沒有更多的人支持改革,說什麽都是白搭。

  想要改革成功,就要讓整個社會有更多的人清醒過來,讓更多的人知道改革的方向。

  那麽,這種改革才有成功的可能,那是大勢所趨的成果。

  可現在的情況,並不是改革的良機。

  沒有那個氛圍。

  不單單余穎是這樣認為。

  就是皇帝本人也是這樣認為。

  他感歎了一番,放海瀾回家去。

  他心裡是有點遺憾的。

  海瀾太過穩,一點也沒有什麽熱血。

  根本就沒有問一下是不是要改革一番?
  也許是看出來其中的風險。

  可惜啊!
  他明白,海瀾不會成為他手裡的一把刀。

  因為他的母親不會願意的。

  那個女人活得太過明白,絕對不會讓兒子冒風險。

  她在海邊,在軍中都算是頗有些名氣。

  說起來,海氏的功勞真的不少。

  所要的賞賜也是另有作用。

  並沒有留給她的孩子。

  皇帝轉念一想,有些明白她的想法。

  海瀾作為官員,盡心盡力做事自然會晉升。

  如果他本身就不怎麽適合當官,還是在比較位置低的地方,比較安全。

  至於女兒要嫁進皇家,根本就不用擔心地位問題。

  還不如用皇家的賞賜,給予更需要的人。

  也算是替海家積福,提升一下名聲。

  海家的名聲現在真的很好。

  這一點皇帝是承認的。

  皇帝不好動海瀾。

  好在是海家人少,皇帝不會害怕。

  海家還一直繳納全部土地稅款,怎麽看也是大大的良民。

  皇帝覺得總有一天,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和海家一樣交稅。

  因為他可是打聽過了,在百味書院裡,就曾經提到國稅款問題。

  也許會有一天,百姓們也會和海家一樣的想法,依法納稅,這需要教育。

  這些年來,唐王的莊子裡也開始繳納稅金,他們早就經過了洗禮,怎麽掙錢。

  他們也發現,雖然國人都喜歡當地主,但不得不承認土地的出息並不高,最大的敗筆就是比較靠天吃飯。

  一旦天不下雨,必然是旱得不行,那麽田裡的莊稼是絕收。

  雨下多了也不成,那是澇了,也是絕產。

  要是沒有科學種田,產量什麽上不去。

  可以說種田不會發大財。

  認認真真種田,也能走上小康就算是不錯。

  跟著余穎種田的其他人,之所以能掙到比較多的錢。

  很大的原因是,他們種的不是糧食,而是良種。

  良種的收購價要和糧食比,高上不少。

  這些年縣城附近的百姓們,算是種田人最幸福的生活。

  但這種情況是不能複製的。

  畢竟大多數人種的是糧食,而不是良種。

  此刻,余穎編纂的農書也已經到了出書時候。

  在這個時代,已經出現了白話文。

  也就是采用的是最直白的語言
  余穎寫的農書采用白話文。

  在別人看來,並沒有什麽文采。

  但在余穎看來,有文采的文筆並不適合於農書。

  農書使用人多是普通農民,怎麽看得懂文言文,還是白話文合適。

  農書定稿後,余穎命人專門印好,放在縣城裡的書店裡買,這是試水。

  想不到的是,那些縣城的人不少都是買了好幾本農書,書店裡直接賣光那些書。

  他們一個個之所以會去買,很大方面是因為感謝慧郡主的大恩大德,才讓他們躲過了那一劫。

  買了這個是代表著捧場,也有人是專門替別人買的,因為別的地方也有人想要看看農書。

  為此有人就說:“為什麽感謝她?就是因為她讓縣城變得繁華,才會引來強盜。”

  聽了這位的話後,不少人表情是有些古怪的。

  都看向了他,這是什麽說法?
  “呵!我這還是第一次聽到如此不著調的說法。”

  “要是依著你的想法,你不應該留在這裡,而是該去別的地方謀生。”

  “你這人是怎麽一回事?我不就是提提意見嗎?幹嘛陰陽怪氣的?”那人道。

  “你這是提意見?明明是在扣帽子,說什麽郡主幫著發財致富,才讓縣城遭到了海盜的暗算嗎?”

  “難道我們大家不應該發財致富?就應該是過什麽苦哈哈的日子才好?”

  “難道有錢就應該被人搶?還沒有聽說這種說法,明明是海盜無恥。”

  說到後來,其他人看那人的目光裡帶著幾分懷疑。

  這個家夥不會是別國的奸?
  就算不是別國的間諜,也不是什麽好人。

  這種看不得別人過得好的人,真的是很討厭。

  在眾多目光注視下,那人打算偃旗息鼓,就說道:“算了,不和你們說。”

  說完他就推開眾人,有些匆匆忙忙得走開。

  在他的身後,有好幾個呸了一聲。

  他感覺很生氣,卻知道眾怒難犯,打算潛伏一段時間再說。

  在心裡嘀嘀咕咕一番後,他在外面溜達了不少時間,全然沒有發現還有人跟著。

  那人的出現,余穎並不怎麽在意。

  在哪個地方,都會有那種喜歡為了杠而進行抬杠的。

  這種人,往往是在雞蛋裡也能挑骨頭,為了顯示自己很厲害。

  而那人沒有想到的是,等回去住宿時,房主卻說:“我不喜歡一個詆毀郡主的人住在自己的房子裡。”

  “寧可房子放在那裡吃灰,也不會要你再住下去,你還是趕緊搬家為上,這是你多交的押金。”

  “為什麽你能這樣做?”他說。

  “我現在只有一個念頭,想揍你,趕緊走。”

  說完房主揮舞了一下拳頭,接著趕人。

  他氣哼哼地帶著行李走人。

  卻很悲催地發現一件事,他成了人人反感的人。

  沒有人願意收留他,最終他灰溜溜地上了車子走掉。

  而被余穎救回來的女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身體變好。

  她們中願意嫁人的,也都紛紛出嫁。

  而不願意出嫁的,也可以。

  她們被組織起來掙錢,將來養老是需要花錢的。

  在余穎的幫助下,大部分女子都過上了比較平靜的生活。

  此外余穎的造船行為,最終被傳到皇帝那裡。

  他沒有想到這位郡主打算出洋。

  而這時候的海寧,已經出嫁。

  她和兄長在知道母親的主意後,在接到通知後,在離京城最近的碼頭上相見。

  余穎並沒有打算馬上進行遠洋航行,她先打算去日出國溜達一圈。

  而皇帝一看,直接就派了水師相隨。

  水師聽說後,不得不帶著人跟隨。

  只是他們從原本的不情願。

  後來就變得很積極。

  那裡有不少銀子。

  余穎到了日出國。

  並沒有上來就是打打殺殺的。

  而是派人幫扶一幫,打壓一幫。

  讓原本就是有些戰亂的地方,更加是亂點。

  至於那些水師,不在余穎的調度之下,他們怎麽做是他們的事情。

  她派人救走,那些被強擄到了日出國的大乾朝女子。

  逼迫那些購買大乾朝人的日出國人,拿出了所有的積蓄,作為對被強擄而來的女子賠償。

  她對著那些用女人皮肉發財致富的人說:以後再有人敢購買大乾朝的女子,就讓他傾家蕩產。

  沒有的賣家,自然是不怎麽願意再來搶掠女子。

  當然還是有人會去當海盜。

  因為女人不能再買賣。

  就會大肆殺人。

  那個結果,更是作孽。

  怎麽辦?
  總不能按下葫蘆,起了瓢。

  想了一下後,余穎乾脆是把日出國造船的工匠全部弄走。

  他們一個個不是想要當海盜嗎?

  看沒有可以下海的船,讓他們怎麽去當海盜?

  要是有真本事,就自己下海遊著去當海盜。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余穎也算是佩服那些當海盜的。

  當皇帝知道余穎的操作後,有些爆笑,但也是靈機一動。

  他已經接到水師傳來的消息,那個島國地方雖然不大,但有不少出產,尤其是出產銀子。

  他就找人商量一下,該怎麽對付那裡的人?

  余穎並不在意皇帝的舉動。

  因為大乾朝的路,只能是他們自己走,而她只是起一個引導作用。

  這些年來,看上去余穎並沒有做什麽,但更多的東西被傳進皇帝的耳朵裡。

  連大臣們也會很有體會。

  南方已經開始出現紡織工業化,變革在一點點進行中。

  余穎也知道,在這些變革的過程中,會有不少人跟不上潮流而被拋棄。

  但她知道,這種情況雖然有些慘,但怎麽也好過整個民族被人欺壓的很多年。

  陣痛,是每一次變革必然的經歷。

  在此期間,大乾朝水師也發現了新的大陸。

  他們遭遇了更多的事情,和別的國家有了更多的交往。

  余穎松了一口氣。

  這個時代的人,還處在新舊交替的階段。

  希望這個文明延續下去。

  變得更加兼容並收,學習別人的長處。

  只有永遠不落後,國家強大,才會有國民的幸福生活。

  海氏,後來史書上記載這位女強人,在她生活到了七十歲去世。

  在她去世後,她的屍骨火化後埋在縣城附近的一座靠著大海的山上。

  她遺言上說: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未知,千萬不要停留,一直往前。

  這句話激勵很多人,他們想要揭開更多的謎團。

  她的出現讓很多女子有了追趕的方向。

  原來女子也可以做很多很多男子能做的事情。

  她從來沒有要女人柔順。

  余穎在看過這麽多女子的悲歡離合後,發現一個問題。

  想要用柔順戒條約束住的人,往往是那種根本不在意戒條的人。

  從頭到尾,女德約束的是那種老實巴交的女子。

  她也沒有在大庭廣眾之下,說什麽反對女德,也沒有說什麽男女平等。

  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一個女子只要有機會,有能力,也可以過得很精彩。

  即使她是一個女子之身,在大乾朝人眼裡,就是相當相當值得尊敬的人。

  在她之後,百味書院依舊是延續下去。

  成為一個最有名的綜合性學府。

   感謝讀者書友1101705591、書友1794154103、書友20170716195928043、JD心之天投的月票。

    之所以說是科幻文,是因為下一個任務世界和現實世界要差幾十個台階,那些新的科技都應該和現實世界不一樣,流年是不打算寫科學技術,作為理科廢寫不出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