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第690章 準備
  第690章 準備
  有的成功,有的失敗。

  在這個信息傳輸落後,各個方面還依靠畜力的時代,想要打一場勝利的戰爭,有著太多的偶然性。

  就是有天生的將領出世,想要打贏一仗,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地利更多是天生的,有時候好,有時候壞。

  就曾經有位倒霉的將領,在打仗的時候竟然迷路了,然後竟然就沒有機會參加會戰。

  最後,他引刀自盡。

  時也命也!

  除了天時地利外,最難的就是人和。

  事實上,在歷史上有很多將領不是死在敵手中,而是死在內鬥中。

  這就不說,還常常有人在皇帝耳邊嘀嘀咕咕,說浴血殺敵的人準備造反。

  事實上,武將們的確是很容易引起帝王的忌諱。

  之所以會這樣,也是有原因的。

  武將中,的確是有起兵造反的人存在,比如那位安祿山。

  這對皇帝來說,就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對於擁兵自重的人將領,不得不多加小心。

  這還不是一個個例。

  據說嶽飛的死,據說就是犯了皇帝的忌諱這個原因。

  而這種忌諱,不得不談到軍隊的戰鬥力問題。

  很多軍隊的兵士,就沒有什麽戰鬥力,和那種拿了武器的老農民沒有什麽差別。

  那麽一旦遇到戰爭,軍隊靠什麽打?

  主要是依靠將領們身邊的家丁,也就是所謂的親兵打仗。

  而這樣的情況下,家丁們榮辱都是來自於將領,效忠的是將領,而非皇帝。

  於是,皇帝比較忌諱武將,也就是理所當然的。

  既然有了忌諱,那麽別人一挑撥,就很容易產生間隙,不利於戰爭的勝利。

  除了君臣之間的不信任外,還有文武的不合。

  可以說,有太多的力量用在內鬥中。

  這且不說,還有人為了銀子,在軍需品上動點什麽手腳。

  比如說在武器軍械上動手腳,讓士兵沒有合適的武器和軍服。

  或是在軍糧上動手腳,讓兵士們吃不飽飯。

  當然還有人趁機發國難財的,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出賣帝國的利益。

  除了以上的問題外,還有一件事,那就是軍隊上吃空餉的問題。

  吃空餉這種情況由來已久,甚至是花樣百出。

  這一些情況,余穎統統知道,所以她才親臨北地,準備這一場戰爭。

  讓別人做,皇帝不放心。

  而且換成余穎做,是沒有什麽害怕的。

  皇帝說起來是這個身體的兒子,也不害怕有人告黑狀,自然不會怕有些人彈劾,天天說慶東侯府的不好。

  最後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快勝利了,就有人準備摘桃子。

  這也是有的。

  不過有余穎在的話,就沒有那種可能。

  可以說,在余穎空降到了長吉府後,前面的長官松了一口氣。

  他已經年紀不小,家裡的孩子,是戰死的戰死,殘廢的殘廢,活著的都是比較老實,成不了大事。

  沒有人能成什麽氣候,那麽還是早早退下為好。

  在看到余穎到來的時候,他是有些輕松的,畢竟這一次他們全家都調往京城,以後長吉府有什麽事情,絕對和他們沒有什麽關系。

  在前一任長官的配合下,余穎這位新長官就很快就位。

  她帶來的人各個都有本事,所以很快就掌控了長吉府的全局,甚至把情況摸清楚。

  於是,他們就發現有帝國居住在長吉府的人,竟然還有給卡魯通風報信的人。

  這讓余穎很不高興,如果原本是卡魯部落的人,來算計帝國,那也算是有些道理。

  那是為了自己的部落。

  那種明明是帝國人,卻吃裡爬外的人,余穎不會放過。

  什麽玩意,忘卻沒有帝國,他們怎麽會有安靜的生活?這種精部落的家夥不能留。

  於是,她毫不手軟地拔出那些釘子。

  把那些家族的不當財產統統沒收,該判刑的就判刑。

  甚至殺了一批人。

  然後余穎緊跟著清理長吉府的不少地方,有些是路女王的探子,統統都控制住。

  不得不說,這位路女王手段還是有的。

  往帝國摻了不少沙子,被余穎抓出來不少,甚至他們發現那些人,已經開始往軍隊裡滲透。

  讓不少人都吃了一驚。

  然後余穎發現卡魯部落的軍事力量,的確是有很大進步。

  加強了紀律性,甚至弓箭的射程也遠了。

  在皇帝知道整個過程後,都嚇了一跳。

  原本,帝國平靜的水面下,隱藏著湍急的漩渦。

  而在余穎到來之後,抓出那些間後,才開始給軍隊裝備新的製式武器。

  其實這些東西早就研製出來,但余穎一直沒有同意裝備,因為感覺底下人不怎麽太靠譜。

  要是被北方遊民部落竊取到了,那麽就是對帝國的沉重打擊。

  事實證明,她的意見很對。

  早拿出來的下場,只會讓路女王有了警覺。

  所以在余穎到來後,北方各個軍事據點都在加強自己的力量。

  更巧的是,這時候有很多部落開始對帝國通風報信,甚至打算依附帝國。

  之所以會這樣,是卡魯部落的人強壯起來之後,竟然想著先對付他們這些小部落。

  整個部落的人,都有可能變成卡魯部落的奴隸,那麽小部落的人自然要逃出來。

  原本要是換成別的軍政長官,不一定敢做出收留小部落的事,畢竟一個不好,就是裡通外國的罪名。

  換成余穎做,就沒有什麽問題,皇帝不會疑心。

  這一點,誰也無法比擬。

  事實上,為了這一次的戰爭,余穎已經準備好幾年。

  當然這些都是和皇帝商量過的,每一次余穎都會給皇帝去信,講清楚情況,畢竟現在的這個身體是打著慶東侯府的名義。

  一旦有事,慶東侯府自然就成為眾矢之的,所以必須每一件事都要告訴皇帝,以免麻煩。

  畢竟皇帝現在也不能搞一言堂,只怕會有很多人彈劾余穎。

  甚至會有人說不應該打,應該好好壓一下,再和談一下。

  但余穎認為,這一仗是必須打的。

  卡魯部落本身就是那種化外之民,和帝國這邊的很多觀念就不相同,等到路女王到了之後,更加是變本加厲,信奉誰的拳頭大,誰就說了算。

  而以現在的戰爭水平,常常會出現野蠻打敗文明的情況。

  所以,余穎一定要打這一仗,而且是那種全面的摧毀。

  事實上,這一次,余穎絕對不會放過那個女人。

  說起來,那位已經變成女王蜂,據說有了不少情人。

  要是文皇帝地下有知,應該棺材板都壓不住。

  當然死者已經故去,甚至在路女王叛逃的時候,就已經被玉牒中除名。

  也就是說,在帝國的檔案裡,他們已經是死人。

  就是不知道那個十七皇子怎麽樣?
  其實說起來,十七皇子還是很倒霉的,根本就是被牽連,小小年紀就被帶走,那個路女王根本就沒有問過他的想法。

  但余穎也知道,不管怎麽樣,這個孩子的一生都被毀了。

  哎!
  真的是作孽。

  不過,對於十七皇子的事情,余穎並沒有多管。

  畢竟那個孩子到底是怎樣?

  沒有人知道。

  因為他的母親是路女王,所以沒有人知道他會是什麽遭遇。

  哎!聽說那個孩子還活著,不知道怎麽樣?
  希望他在活著的時候,能活得快樂點。

  事實上,在不久的將來,她還真的遇到十七皇子。

  當然這時候的她,並不知道這種情況,正忙著準備作戰計劃。

  余穎的到來,路女王並不知道,她是怎麽樣也沒有想到自己的老對手會到長吉府。

  她還以為那位虛偽的皇太后,真的去寺廟裡去祈福。

  根本就沒有想到有一天,會在疆場上遇到領軍帶將的老對手。

  余穎空降下來之後,是主帥的身份。

  但手下還是有不少將領的,主要歸慶東侯府的人管束。

  在其他人眼裡,余穎就是一個傀儡。

  但慶東侯府的人,卻不是這樣認為,因為這位皇太后在宮裡算是第二次成長起來,所以對兵法極為了解。

  當然,唯一可慮的是,這位有可能是屬於紙上談兵的。

  不過到了長吉府之後,這位皇太后的能力,真的是讓跟著來的人,刮目相看。

  雖然看不出來這位的打仗水平,但練兵的水平很強大。

  可以說,在皇太后的調教下,邊軍的水平有了大的提高,甚至專門針對北方遊牧部落的弱點進行訓練。

  北方遊牧民族的人,主要是機動性強。

  那麽就要想著消弱他們的力量,就不要讓他們的行動力快起來。

  還有,就是他們喜歡射箭。

  箭法要比帝國的人強。

  那就要有比他們射程更遠的武器。

  於是,余穎這一次還原出來弩,還是有瞄準器。

  這一次,務必把帝國的威風打出去,爭取一戰成名。

  事實上,在文皇帝之後登基的皇帝,在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

  帝國的疆土在這一屆皇帝在位期間,大幅飆升,以至於這位皇帝死後,諡號為武,以紀念這位皇帝陛下。

  當然文帝和武帝並非父子,而是祖孫兩輩。

  因為兩個皇帝太過有名的緣故,所以連那個應該在歷史上籍籍無名的懷帝,也都是冒出頭。

  畢竟沒有懷帝,就沒有武帝。

  甚至後人在提起文帝的時候,都會再加一句,是武帝的爺爺。

  當然這時候的皇帝,還不知道以後的歷史,他正忙著處理手裡的朝政。

  曾經的他早就想過自己放手大乾一場,讓母后看看他做的怎麽樣?
  有種讓母后看看,他已經長大。

  如今,真的什麽都只能靠自己,母后走了。

  有時候他會感覺心裡有些不對勁,甚至會不知不覺地走到母后曾經的住過的慈寧宮。

  就仿佛那個和藹可親的母后,依舊是住在那裡,而他依舊是那個還是初登皇位的孩子。

  但,宮室裡沒有了那個身影。

  於是他在慈寧宮附近轉一圈,就回到自己的宮裡,還好有妻子在。

  漸漸的,皇帝明白他娘為什麽要走?
  一方面是為了找尋那個路昭儀,一方面是應該為了讓他真正成長起來。

  就如同小鷹長成後,就會一腳被踢出鷹巢,讓它學飛。

  等到小鷹能夠飛行後,就會離開母親,開始獨立生活。

  那麽現在的母親離開,也就是為了放手,讓他擔起帝國的重擔。

  其實,皇帝終於第一次開始主持朝政,曾經有過一點點激動,但很快就平複了。

  畢竟很早之前,他就是一個人開始做主,而母后只是看看,甚至會越來越少地提出意見。

  其實,母后早早就開始準備交接。

  這一點到了這個時候,皇帝是深有體會。

  當然那些大臣自然是美滋滋的,畢竟太后這些年還是很識相的,早早把權力交出,讓原本不少大臣揪著的心放下。

  在朝政上走上正規後,皇帝還是很注意不要隨便改變母后曾經的計劃。

  事實上,這些年來,余穎一直抓著很多東西,讓不少人是看不上眼的。

  比如說提高武將的待遇,還有就是練兵。

  讓不少大臣,感覺這位太后有些好戰。

  當然不得不承認的是,帝國的軍隊一直在保持戰鬥力。

  皇帝後來的時候,其實還是很受余穎的影響的,所以對異族一直保持著警惕心。

  而卡魯部落的成長,就讓他有些警惕。

  此刻的大臣們,卻一個個很激動。

  因為有很多附近的小國一個個都是要求附屬,讓大臣們一個個都是感覺有種萬國來朝的感覺。

  對於這一點,余穎根本就不在意。

  因為她知道,那些附屬都是有條件的,一旦帝國的水平下降,那麽所謂的小國隨時可以翻臉。

  所以來不來朝貢?余穎才不在意。

  加強自己的實力,才最重要。

  另外余穎做太后的時候,堅決反對那種附屬小國只要上貢一點點東西,帝國就要千百倍的還回去,這絕對是敗家子行為。

  一旦養成習慣,不給都是罪。

  雖然有大臣腹誹,說太后就是一個女人,心眼小,把利益看得太重。

  說帝國是一個泱泱大國,應該有大國的氣度。

  事實上,總是有人說什麽不要太在意什麽化外之民,就是一群沒有開化之人。

  根本不要在意。

  對此,余穎呵呵一笑。

  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關系的。

  難道賞賜給他們一大筆錢,讓小國發展起來,將來和帝國對著乾?
  那種冤大頭不能做。

  當然在余穎的教導下,皇帝的手也很緊,這種傻事絕對不會做。

  其實說起來,朝中的大臣,也看出苗頭,帝國的皇帝打算在北方硬杠。

  有人覺得不劃算,畢竟現在帝國的各項機制很好,可以說沒有必要打,完全可以采用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

  對於這一點,皇帝是不怎麽認同的。

  有時候不狠狠打痛對手,對手會好好坐下來談判?
  而且路昭儀的事情,因為是醜聞的關系,所以皇族並不打算外傳。

  畢竟文帝的妃子竟然跑到外面,甚至和好幾個野男人勾搭上,這種話怎麽能說出口來?
   感謝讀者書友11****、書友10****、書友1660306202、騎著蝸牛找幸福、天堂阿木、荷花蓮子、鉒錠愛鈴、柔欣、火鳳凰伶伶、璃法投的月票。

    感謝讀者我愛令楊的打賞。

    秦朝的軍隊據說使用是弩,而且帶著瞄準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