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發展(中)
這八人想也不曾想儀華會向他們賠禮道歉,面上皆露驚恐狀,惶惶道:“王妃言重,臣等惶恐!”他們說到此,上次拿周王做事端那人一雙倒三角眼一動,一臉討好道:“王妃當時憂心王爺的病情,心下不虞也是人之常情,微臣等人怎能有半句微詞……只是不知王爺如今病情如何了?若能探望一下王爺,微臣等人也好心安,就是回京也能以慰皇上叔侄之情。”
說話之間,那人閃爍的目光時時瞟向屏風後,又滿臉笑容地看著儀華。
儀華目視眼前,眼見這八人個個面上難言幾分急切,她微微低頭似帶過一絲嘲諷的笑容,下一瞬抬首時,那張依舊白淨地面龐卻含著端然的笑容道:“王爺剛服了藥還未睡下,也正想給諸位大人送行。”說著略一側身,拂袖掃向屏風處:“還請諸位大人隨我入內。”
一句話畢,儀華含笑地目掠過眼前八人,翩然轉身,十二幅素色裙擺旋轉漾開,弧度悅目。
這八人心中異色猶存,彼此交匯一劑眼色,趕緊舉步跟上。
走人寢殿內裡,較於寢殿外間藥味淡淡,這裡是直欲人嘔吐的濃鬱中藥味。
陳太醫不愧為太醫院院首,一入裡間,臉色猝然大變:“不對!這藥……”話沒說話,隻神色變幻地看著雙目無神呆靠在床頭的朱棣,以及一旁還不及收拾的殘湯藥碗,說不出一句話。
半晌,方在同僚詢問的目光下,陳太醫問出心下那抹不確定:“王妃,是藥三分毒。不到萬不得已,那虎狼之藥是……”
“不到萬不得已之際,我又何嘗出此下策。”儀華的眉心間湧起濃濃淒然之色, 又似強抑下洶湧地悲淒情緒,她抬頭不在意地笑了笑,只是那笑容看在他人眼裡是那般苦澀:“今日請諸位來,其實是有事相求諸位。”
這八人雖驚詫燕王夫妻的變化,卻不敢隨意應承下來,一時竟無人回應儀華一隻半句。
儀華仿若未覺,徑直走到床榻附近,揮退正收拾藥碗的馬三寶一旁侍立,走在朱棣身旁,柔聲說道:“王爺不是一直念著五弟的事嗎?將前些日子您寫的信交給他們,過不久一定會有五弟的消息。”
朱棣表情迷惑,看了看儀華,又看了看她身後幾人,終是猶豫半天從懷中抽出一封微皺的信函,正要將信遞到儀華手中,忽然一把縮回拿信的手,轉臉看相那八人。
他神情陡然一凜,正色道:“此乃本王親筆所寫,爾等既為朝廷派來的人,就且將它交予你們。”話到這裡,他蓄起一臉冰霜之色,語聲急轉直下:“此密函關系周王安慰,若中途有半分差錯,本王不論你們是哪邊的人,一律嚴懲不貸!”
朱棣語氣冷意森然,一雙銳目又殺氣畢露,這八人當即駭然驚惶,心裡頓時重豎起對朱棣的駭意,卻沒料到他下一句話竟道:“記住,密函必須安全無虞地送到父皇手中!”
“父皇”二字一落,自京而來的這八人霎時大驚失色。
“怎麽會說父……王爺他……”他們驚色連連,目中滿是驚駭的光芒,不可置信地盯著朱棣。
儀華充耳不聞,只是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冷冷地對馬三寶道:“王爺喝了藥該休息了,你好生伺候著,萬不能耽誤了王爺的休息。”說著轉了笑臉,溫柔而細心侍候朱棣躺下,溫聲細語地低語了幾句,在那八人驚異的目光下率先走出內寢間。
這八人見狀,也不好多停留,忙亦步亦趨跟上。
走到外間堂子裡,儀華摒退堂內左右,獨留了陳德海一旁侍候。
她坐在臨床的暖炕上,隔著一層青灰色的帳簾,靜靜地看著立在屋正中的一個六角獸面鎏金火盆後的八人,等著他們開口問。
時間一點點流逝,沉默漸漸變長,堂內氣氛愈見緊張。
這八人一心想弄清朱棣病況,哪裡比得住儀華能按住性子,又是那挑起周王為事的人,上前半步躬身道:“王妃,不知是否微臣聽錯了,王爺方才他竟吩咐臣等將信函——”
儀華倏然起身,語氣無比嚴厲,道:“李大人,謹言慎行!皇室之人豈是爾等之輩可議?!”
言下之意只是提醒:朱棣病症已成皇家辛秘,知情者歷來只有一個下場!
一想到這,這八人臉色齊齊驟變,李欽差更是一臉惶然,雙層微微顫顫半陣,卻是一字難說。
儀華對此一幕好似未見,雖然還隔著一層青紗立在那一動不動,聲音卻緩和了下來:“方才在王爺寢殿,人多口雜,我不便多言。但王爺下的令,諸位應該聽見了。”
正說著,儀華向陳德海點了點頭,他立即會意的走出簾帳,將兩封密折平舉雙手間,儀華方續道:“這一封是王爺為周王親筆所寫的求情折子,另一封是……”聲音略一停,複起時掠過一絲不難察覺的顫抖道:“是今年十五王爺寫給皇上的,希望皇上能讓膝下三子回府團聚,盡為人子之孝,侍候病榻。”
醫者父母心,陳太醫聽著儀華竭力克制、卻仍有斷續的哽咽話語,心中到底不忍勸道:“還請王妃放心,皇上是喜愛您的所生的三位堂弟,才留他們在京城。相信以皇上純良的天性,三位小王爺定能早日回府,周王不定那日也能從那未開化的蠻夷之地回到中原。“
毫無作用的安撫話,儀華聽得心中冷笑,口中也冷聲說道:“陳太醫不必多言!時至今日,若不是一封封上至京師的信函石沉大海、了無印象,王爺和我也不會勞煩京中貴客。今日送信上京的事,諸位竟然都不願應承下來,我也不好再耽誤諸位的行程。”
剛說到這,儀華另揚聲就道:“陳公公,王爺身邊不能離開人,府中除了王爺以外能當事的都不在,你就代王爺和三位小王爺送諸位大人離開。”說時怒不可抑,聲音已然慍怒。
李欽差為人處世,不管喜惡凡事留一線,眼見儀華已翻臉帶怒,忙不迭作揖道:“王妃息怒,這兩封皆算得上是皇上和王爺的家書,微 臣吃了雄心豹子膽不敢不傳。”說著感到儀華一身氣焰緩了不少,暗道婦人果真是反覆無常,口裡卻好話不歇道:“王妃也無憂,皇上剛登基,國事極其繁忙,一時未處理來自北平的信函也是可以料到。”
信能送到,至於皇上看不看就是聖意。
儀華明白李欽差的意思,隨即表態道:“只要將這兩封信呈給皇上就是, 王爺和我已極感謝李大人了。”
李欽差聞言,想到儀華的與魏國公宅的聯系,想到朱允炆對待北平的主張,臉上的笑容越發深了,余光瞥過一乾同僚,目光中得色一閃,即刻恭恭敬敬地接過兩封信函,一臉感激道:“微臣此次來,本就是為探望王爺以慰皇上之心。如今有了這兩封信,皇上定能更加了解王爺病後境況,說來微臣還要感謝王妃給微臣完成皇命的恩典。”
一席話說來,語氣句句情真意切、感染肺腑,儀華卻聽得一陣不喜。
所幸他們上路在即,並未過多逗留便離開。
一時,陳德海送走他們折回,回路上特命了廚房備了幾樣清淡的早膳,親自端到了內堂子裡。
沒讓其他人伺候,陳德海一樣一樣擺著桌,從旁勸道:“王妃,聽李進忠說您早上什麽也沒用,這離午膳還有兩個時辰,怎麽也少用心。”
儀華感激一笑,不好弗了陳德海地好意,端起了一小碗粳米粥略吃了幾口,忽然想起一事放下問道:“方才你送他們離開備的禮中,那姓李的可有多添?”
陳德海一雙眼皮垂得只剩縫兒的眼睛,帶著篤定地笑意道:“小的暗中觀察了這幾月,就這位李欽差可能是一位能買通的,只是起初小的不敢妄動罷了。還請王妃放心,依小的看,他現如今收了王妃的好,再加之李大人這人的本事,又想討得皇上的話,他必會按王妃的意思,將信掩過其他人先交到皇上的手上。”
儀華抿著雙唇似思量了一下,心裡沉重道:“但願他能將王爺的情況及信函告訴皇上,在黃子澄這些人辯駁是非之前,對皇上動之以情,令他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他們三兄弟和五弟一家才能……”
話到一半,儀華已無心情再說下去,滿心只是擔憂朱允炆也不是以前的朱允炆,能不顧禮教做出七日葬朱元璋之舉的他,會因一時的感觸而放了熙兒三兄弟以及周王一家?
正想著,忽聽陳德海一旁小心翼翼道:“王妃,他們人已走了,王爺的藥要停嗎?這幾個月來,王爺一直沒露過面,軍中張將軍他們壓著,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
儀華方被打斷思緒,又聽陳德海說到這件事,她疲累地閉了閉眼,理了片刻思緒道:“現在顧不了那麽多,燕山大營那得兵馬名以上所屬朝廷,只有王府這兩萬多鐵騎是王爺個人兵馬。所以其他一概先不管,隻管好王府的事就行。至於王爺的藥……”說著想起朱棣病情反反覆複,真真假假,儀華不今眉頭深蹙道:“病了就該吃藥,道衍大師醫術高明,以後就留他在府裡住,照應王爺的病情。”
陳德海仔細聽著,一一點頭應了,轉身退下。
卻不想儀華突然叫住他,問道:“他們今日回去,估計什麽時候能到?”
陳德海稀疏的眉毛微挑,似詫異了那麽一瞬,回身詳細答道:“現下十月(農歷),剛入冬,路面什麽也沒凍著。估摸著慢則一個半月,快地話也就二十多天的事吧。”
“哦。”儀華木然地應了一聲,擺擺手,示意陳德海離開。
陳德海見儀華似出神地望著糊了透明宣紙的窗戶,心道是在想著什麽,也不再出聲就悄然退下。
在陳德海撩簾離開的一霎,冷風瞬間一股腦地灌入,感受到冷冷地涼意,儀華不知覺地緊了緊在室內穿地夾衣,再看窗外落葉隨風於空中打旋,恍然意識到北風已開始刮了,再過不了半個月就該下雪了……
那時候正是十一月裡,朱允炆也該得知朱棣的病情、並看了那兩封信函,也不知是否能動了朱允炆的惻隱之心,放了熙兒三兄弟回來……若是放了不定三兄弟還能趕上年節的最後一日——正月十五元宵佳節……
心裡的想法總是美好的,儀華一邊想著遠在千裡之外的孩子,一邊想著一家團聚過節之景,不由揚起了嘴角而不自知。
然而想法總與現實相違,就在十一月中下旬大雪紛飛的一天,儀華盤算著是朱允炆大約收到信函的期間,工部侍郎張昺攜聖旨到達了北平,取代朱棣任命的官員成了北平布政使,一個隻低於藩王權利的封疆大吏。
接下來的日子,京師也未傳來任何關於熙兒叔侄兄弟的消息,反而從京師又來了兩名官員謝貴、張信做了北平都指揮使,終於架空了朱棣經營了幾十年的燕山大軍兵權。
如是,就在這樣政權、軍權雙雙架空的形勢下,洪武三十一年過去了。
大明第二位皇帝朱允炆的年號正式啟用,根據其帝尊號建文,史稱建文元年。
如此地步步緊逼與遠在他方的孩子全無音訊,能給儀華唯一安慰的就是過年時節,朱棣病情稍有好轉,看儀華不過短短半年間消瘦不已的臉龐,當即命了王府文官之首的長史葛誠入朝朝賀新年為由,並打聽熙兒三兄弟的這小半年境況,以解儀華思子之愁。
夫婿的體貼上心,對任何一個女人而言都是男兒可貴。
尤其是相伴了快二十年的夫妻,這樣默默無聲的關切,讓儀華似乎又有了面對一切的動力。
但是,隨著儀華一日比一日堅強面對現實的困境,現實的困境也到了越來越危急。
建文元年三月,建文帝(朱允炆)調動朝廷軍隊在北方部署,北平周邊幾大軍事重鎮要塞紛紛駐守了朝廷兵馬。與此同時,所屬燕王府衛護朱棣的黑衣鐵騎,及王府護衛將領入蒙古騎兵指揮關童等人,也因種種原由調離北平。
這一年春,燕王府從大明軍事最強的藩王府,仿佛只是一襲之間,它竟落敗成隻九百護衛的一座宅邸。
——————
黃子澄:建文帝的超級寵信大臣,給他出謀劃策的重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