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盛世大明》第97章    聲名鵲起
  擊退蒙人後,還有大量的後續工作等著官員們去處理。比如城中之前為了抵抗韃子而拆毀的民居,官府自然是要負責為百姓重新修建起來的,比如戰死城頭的人,官府也要負責收斂,軍卒還好說,由軍中出銀撫恤,而那些受感召主動上城相助卻戰死的百姓,就需要官府出面來安撫人心了。

  好在這一回廣靈城體現出了強大的凝聚力,又徹底擊退強敵,所以無論是大同府衙方面,亦或是山西布政使司方面,都樂於撥出一部分銀子出來,不然只靠廣靈縣衙那點庫銀是根本解決不了如此問題的。

  還有就是城牆的修繕工作,以及城外被殺蒙人的掩埋處理,這些都是需要官府慢慢落實的,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來作為後勤保證。事實上,這也是大明這些年來不再輕言用兵的原因所在了,因為朝中君臣都知道一旦打仗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過沉重,而即便打下整個草原,對大明來說也沒什麽實際好處,那還不如緊守著自己的門戶呢。

  當然,這一切和陸縝都沒有太大的關系,因為他現在依然有傷在身,而且又是有功之臣,誰都知道是他陸縣令率闔城軍民擋下了韃子的瘋狂進攻,最後甚至連他自己都中箭倒下。如此大功之臣,誰還會去麻煩他做這些瑣碎的善後之事呢?

  這些事情全部交由候申兩名佐貳官以及從大同等地派來的相關官員來處置。而陸縝要做的,就只有好生在縣衙裡歇息著,盡快把傷給養好。

  對這樣的安排,陸縝其實還是有些不安的,但在他試著過問相關事宜,卻被人給婉言謝絕後,他便沒有再自找沒趣。

  當然,他也不會天真地以為這些人真是在為他分勞,事實上,這些官員所以如此心甘情願地做著本不屬於自己的事情,除了來自上面的命令外,更因為他們能從中獲取不少的好處。那些撫恤銀子恐怕有三分之一會進入這些不同衙門的官吏的囊中,就是陸縝手上,也無故多了一筆三百兩的好處。

  對此,陸縝雖然有些不滿,卻也無可奈何。這就是官場的潛規則了,以他現在的地位,根本不可能去和這股強大的力量抗衡,不然只會成為所有人的敵人,最終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所以他保持了沉默,就當自己什麽都不知道。不過那筆銀子,他卻是不敢收下的。於是找了機會,讓林烈將之分給了守城的將士們,而且隻說這是陸縣令自己出的犒賞。

  對此,廣靈軍營裡的兵士對他的觀感就更高了,其名頭甚至蓋過了新來的把總。甚至只要他發句話,這些兵士都肯跟著他離開廣靈……

  不過陸縝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名頭現在已不只局限在廣靈縣這一畝三分地上了,這一場勝仗,已讓他的名字傳遍了大明的九邊,各地武將提起這位七品縣令來,那也是要挑大拇指,道一聲好樣的。

  沒辦法,如今大明邊地實在太過平靜,幾乎沒什麽衝突,更別提能打上一場勝仗了。陸縝一個文官,隻帶幾百守軍就能擋下數被蒙人的瘋狂攻擊,這本身就是一件傳奇而值得人讚揚的事情。何況其中又有不少曲折,就更讓人對此津津樂道了。

  就是那些之前對陸縝有些看法,甚至在此戰裡作壁上觀的各州縣守將們,在得知這事後也是讚歎不已,雖然口中不說,心裡卻感到有些赧然了。

  武人比之文人思想自然是要簡單許多的,他們會因為一件事情恨上某人,也會因為另一件事由恨轉敬。

  陸縝之前壞了他們的財路固然叫人不滿,但他的勇氣,以及守城時的種種作為又讓他們感到敬佩不已。武將們總是佩服那些能有真本事的人,哪怕他與自己不是同類,也是真心欽服。

  尤其是當他們聽說陸縝對韃子的態度很是強硬,也覺著該對草原用兵時,對他的觀感便更好了。為此,當一些武將在手下面前編排起某位文官時,往往就會把陸縝拿出來作比較對象,一開口就是:“瞧瞧人家廣靈縣的陸縝陸縣令,要是換了他,這事一定不會這麽乾……”

  這麽一來,陸縝在邊軍中的名聲也迅速提高,一時間竟是人人都知道了有這麽個能文能武,甚至還造出了能料敵先機的飛艇的這樣一個厲害官員。

  隨著廣靈之戰得勝,一些內幕也迅速被披露出來,其中飛艇早在數個時辰前就發現敵蹤,從而給了守軍以足夠應對時間的消息也被大家所知。

  本來,雖然胡遂極力推薦,但除了大同和山西其他城池外,沒人將這古怪的飛艇當回子事兒。可現在卻不同了,幾大邊鎮的將領都特意派了人來跟胡遂請教飛艇一事,甚至出錢請工匠,或是買了成品回去,倒也讓胡遂在賺了一票的同時,好生地露了一把臉。

  而這一切,又都讓陸縝獲得了大把的名聲,許多邊軍將士在看到那高高飄起的飛艇時,簡直是把陸縝當成神人來崇拜了。

  人們從來都有飛天的夢想,但這只能出現在大家的夢裡,很難實現。可現在,通過陸縝的方案居然真能送人上天,這要不是神人,還有什麽人敢稱作神人呢?

  胡遂見此知道時機已經到了,便趕緊在捷報裡又加上了一份文書,直言飛艇一物對邊地守城的作用,希望朝廷能夠采納此物,並在全國都推行開來,反正這飛艇需要的東西也不是太貴重,效果又好,更關鍵的是,這可是一樁大功勞,他胡總兵雖然不是東西的發明者,但舉薦也是有不小功勞的。

  於是在陸縝不知不覺間,他的名頭不但在北地邊境傳播開來,就是北京朝堂,怕也很快都要聽說他的大名了。

  @@@@@
  四月底五月初的北京城已漸漸有了些炎熱的意思,尤其是在一些逼仄狹窄的院子裡,就更顯得悶熱難當。

  一般來說,皇宮作為大明中樞,天子居所乃是最最尊貴的所在,自然是不可能有什麽逼仄院落的。但世事都有例外,除了天子和后宮嬪妃日常起居的宮殿之外,其實紫禁城裡還有不少地方與這兒尊貴的地位很不相符。

  比如太監宮女們的住處,因為他們身份低賤,所以不可能有多寬敞的居所;又比如內閣和司禮監這兩個執掌著大明中心權力的所在,也是顯得矮小而逼仄的環境,尤其是在夏日,若不在其中放幾個冰盆,就跟後世洗桑拿差不多了。

  雖然如今的天氣還比不得夏日炎熱,但已略有暑意。雖然門窗都開了,但因為四周都是高大的宮殿環繞,所以身在其中依然憋悶而熱得很,這便是現在司禮監裡的情況了。

  但即便如此,依然有無數太監對這兒心向往之,趨之若鶩。一心鑽營求索,只求能夠混進這小小的院子裡來。因為這小小院落代表的正是大明朝至高無上的權力樞紐, 是可和內閣分庭抗禮的存在,故有人稱之為內廷。

  而作為司禮監的首腦——掌印太監,則被人稱為內相。這司禮監除了為首的掌印太監外,尚有三到四名秉筆太監和若乾隨堂太監,這架構看著倒與內閣很是相近了。

  自先帝宣宗時立司禮監以來,這個由天子特意拿出來和外廷官員打對台的機構勢力是越來越大了。因為這裡的太監不但有批紅之權,更有外廷官員所沒有的東廠作為實施權力的強力保障。

  根據制度,司禮監的首席秉筆太監那都是兼著東廠提督大權的。對東廠這一存在,無論是如今的大明朝,還是之後的幾百年裡,那都是聲名遠播,婦孺皆知的存在。

  不過有一點許多人卻並不是太清楚,那就是雖然東廠提督在外面盛氣凌人,似乎什麽都敢做,什麽人都敢殺,但真進了宮,在對上司禮監掌印太監時,卻只能乖乖做小,俯首帖耳。因為整個皇宮的太監裡,這位掌印太監才是真正權力最大之人,能決斷所有其他太監的生死。

  而如今的王振王公公,便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其權勢之大,已足可和外廷群臣相抗,甚至借著天子的名頭,還能穩穩地壓上他們半頭了。

  不過最近的王公公有些心事,外廷在一開始的猝不及防後,已漸漸回過味來,慢慢開始與他對抗起來。雖然王振已用自己的手段對付了好些個敢挑事的官員,但卻並未能遏製住這股風氣,讓他感到有些難辦了。

  這時候,王振就更覺著自己需要一場酣暢的大功勞來讓群臣閉嘴,更迫切地希望能像老祖宗鄭和那般為大明立下軍功!但很顯然,這些都只是想象,以朝廷最近保守的做法,根本不可能再輕開戰端了。

  正有些沒精打采地批看著送來的奏疏呢,王振的目光突然就是一凝,有些怔怔地落在了手上的文書上,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來,手一顫,甚至還有一滴朱紅色的墨跡滴到了另一份奏疏之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