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盛世大明》第630章    事難亦當做
  或許陸仁嘉並不懂什麽開海之舉對大明天下有多大的好處,也不能理解為何陸縝要花這麽多的心思在這事上頭,甚至因此不惜得罪像孔家這樣的話語權擁有者。但正如剛才的選擇一般,既然陸縝已經做出了決定,他只有服從,不敢提出異議。

  表面上看來,他這是對自己東家有信心的表現,畢竟陸縝一直以來讓他去做的事情都是正確的,而且成了之後也收獲頗豐。可其實說到底,這是他對自己身份清醒認識的表現。在陸縝面前,他陸仁嘉永遠只是一個協助者,豈能做出越俎代庖的事情來?

  對於他的這一作法,陸縝自然是很滿意的,哪怕他一時間只能拿出八萬兩銀子用於幫官府修港口。當然,八萬兩銀子其實也是一筆不小的款項了,是這幾年裡他們運糧販鹽所積攢下來利潤的三成左右,足可見陸仁嘉的態度。

  這也是他此時能拿出來的所有,因為另外幾萬兩銀子將拿去江南地區購買各種大明物產,而其余的則早就用於購買糧食換了鹽引和食鹽了,這些資金暫時自然無法回籠。

  “再加上這八萬兩銀子,修海港的開銷應該是夠了。只是接下來想要打造海船卻還短缺銀兩哪。”陸縝歎了口氣後,又想起一點道:“對了,此番你前往江南正好請我嶽父在東南幾省裡尋找一下當年曾在沿海船塢,又或是曾跟隨三寶太監下過海的老人。若能找到了人,無論用什麽方法,都務必要將他們請來。”

  只靠山東當地對航海之事一竅不通的匠人船夫什麽的,顯然是不可能真把大船造出來,開出海去的,所以陸縝就把主意打到了這些曾經出過海,造過船的人身上。

  哪怕已經隔了足有幾十年光陰,但他相信這些人裡總有一些還活在世上。如果能得到他們的幫助和指點,這次開海之事必然能多幾分把握。海上的情況只有真正出過海的人,才能了解,同時也能在遇到變故時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小人記下了。”陸仁嘉忙點頭應道。

  “這次真要辛苦你了。不過你放心,只要事成,一定少不了你的功勞,我自會向朝廷奏明一切,至少能讓你有個官職傍身,如此以後行商也能更方便些。”陸縝見他如此配合,便提了這麽一句。

  這話卻讓陸仁嘉面上一陣激動,也不作推辭,連連拱手道:“多謝大人提攜,在下一定竭盡所能把事情辦好。”

  這事對他的誘惑確實太大了,作為一個其實地位並不高的商人,陸仁嘉總會遇到不少的刁難和難題。雖然他早就已經習慣了這種低人一頭的感覺,但要是真有翻身的機會,自然是要緊緊抓住了。而且以陸縝以往的表現來看,此事顯然也是有著一定把握的。

  “那你去吧。明年開春後,我想這第一艘海船就可以從山東出海,為我大明帶來全新的希望了。”陸縝也充滿了信心地說道。

  陸仁嘉是帶了希望離開的濟南,接下來可有的忙了。而陸縝,雖然口中說得底氣十足,可其實在開海一事上依然是問題不少。

  比如造海船,就不是如今山東的這些匠人所能領悟的。雖然他們會造船,也造過不少大船,可海船與行於江河之上的船隻還是有極大區別的。哪怕他拿出了從於謙那裡所獲取的,鄭和時留下來的造船圖紙,這些匠人依然得花上很長一段時間來學習和參透其中的關竅。

  同時,造船需要的各種材料也是一個不小的難題。就那些匠人所說,光是龍骨的挑選,就非常講究,至少得是百年以上的硬木才成,至於其他所需要的材料更是繁瑣得足以列出長長的清單來。

  而這,還只是一艘船的需求,想要真個出海,怎麽也得是一支五六艘大船以上的船隊才是。當知道是這麽個說法後,陸縝不覺倒吸了一口涼氣,這才知道自己之前還是把事情給想簡單了。

  怪不得當初鄭和下西洋會鬧出這麽大的動靜來,更被後世之人大書特書。說到底不完全是因為永樂帝愛顯擺,更因為非如此是不可能順利出海,並前往幾千裡外去的。如此大的手筆,也確實只有朝廷傾盡全力才能做到了。

  可現在自己顯然是不可能有這些後盾的,皇帝也拿不出這麽多銀子來支持自己——如果他真能拿出這些銀子來,就不會冒著被無數臣子反對的風險答應開海了。

  直到這時候,陸縝才明白想要在禁海百年之後打開局面是有多麽的不易,遠比自己之前所想的要困難得多。原先隻道有了天子的允準,再頂住各方壓力與非議,就能把開海一事做好。可現在看來,那不過是基礎而已,還有太多的細節需要自己來一一達成呢。

  但既然自己已經開始做了,就斷沒有放棄的可能。五六艘大船暫時是肯定造不出來的,那就先造上一兩艘,再加上一些小船湊數。只要挑海上天氣好些的季節,派船出海一事了。而且,他們也不用如鄭和那樣一去幾千裡,隻消能運了貨物去臨近的倭國等地進行貿易,局面就算是打開了。

  陸縝相信,萬事都是開頭最難,只要有過一次成功的海外貿易,並收獲足夠吸引人的利潤後,自然會有人跟著自己的腳步出海。到那時,就不用自己再費神去想怎麽造船了,這天下有的是肯冒險出海之人。

  不過在此之前,怎麽盡快把第一艘海船給打造出來卻成了最關鍵的問題。隨著港口修建,手上的銀子又如流水般直往外淌,哪怕最後有所節余,顯然也是不夠造一艘大海船的。

  這一點,不光是他,那些下屬官員也都心知肚明,於是在一次會議上,就有人提出了一個設想:“大人,不如就讓那些商人出銀子幫著咱們造船吧。”

  “那些商人肯把錢花在這上頭?”陸縝有些遲疑地問了一句。就他之前所看到的情況,無論商人還是士紳都是站在反對開海一事上的。現在讓他們拿錢出來,實在太不現實了。

  “下官以為此事確有可能。”何淵斟酌著說道:“商人向來趨利,而此番我們所行的開海之舉,其實也是抱著牟利的目的,他們應該能夠明白。何況,官府這段日子以來,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修建港口一事上,他們自然也是知道的,也能明白官府對此事有多大的決心。既然如此,此時讓他們參與其中,只會讓他們受益。”

  高盡忠等人也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一致認為可以讓山東的商人們出資造船,然後等出海海貿易時,再準許他們也參上一股。

  陸縝看得出來,這些人所以竭力勸說自己用商人的錢來造船,除了為自己分憂之外,還有出於自身的考慮。因為他們生怕一旦陸縝真為錢發起愁來,會把主意打到他們的身上去大敲他們的竹杠。

  不過既然眾人都覺著此事可行,陸縝也就沒有反對的意思,當即就拍板定下讓商人幫著官府出資修船。不過他還是定下了章程,在修船一事上,商人是不能插手的,不然要是他們為了省錢而使船的質量不過關,後果可就嚴重了。

  隨後的事實表明,這些官員的看法是正確的,這天下間也確實有著頗具眼光的商人。那份官府希望商人出資協助造船的告示才貼出去沒兩天,就有十幾二十名商人陸續趕來,表明態度願意出錢了。

  而對於官府所提出的要求,他們也是滿口的答應。顯然,在看到巡撫大人為了此事不但不惜與孔家為敵,並且還投入了那許多的人力物力後,一些頭腦精明之人便想到這確實是條極好的出路了。

  而且,即便此番之事真個因為失敗而泡了湯,這也是一個迅速拉近自己與巡撫大人關系的契機不是?陸巡撫不到三十已經身居如此高位,將來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入閣封侯什麽的也是大有可能的。所以此時能與他交好,是一件包賺不賠的買賣。

  於是,才幾日工夫,原先讓陸縝大感頭疼的資金短缺的問題就得到了完美的解決,近三十萬兩銀子到手,只要時間上允許,甚至都可以造出五條以上的大海船了。

  接下來,整個十一月到十二月中旬,整個山東都圍繞著開港造船一事展開,無數的匠人和民夫趕往威海,大片的森林被砍伐,源源不斷的木料被人運送去威海,並在那剛修成的船塢之中開始建造起體型碩大的大海船來。

  雖然人在濟南,但陸縝卻還是可以通過每日裡不間斷的公文了解到工程的進度。等到十二月中旬時,港口的修建已到了收尾階段,而海船也已漸漸成型。

  當得到這一消息後,陸縝沒有多作猶豫,就打算親自趕去威海一看。這畢竟是他的心血,總不能老是盯著公文上的描述然後再腦海裡想象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