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梟臣》第488章 洪承疇表態
  代善的嘗試失敗徹底斷絕了城內清軍將領想要部分撤離沈陽的念頭。那麽除非全局突圍而出剩下來就只有一條路,與毛鈺死戰到底!但毛鈺顯然是擅長發揮己方的優勢,清軍騎兵戰力明顯比祖大壽和林丹汗的騎兵。

  所以毛鈺在圍困沈陽的一開始就完全按照自己的三部分步兵軍和四個騎兵師的軍力配置也部署的。而且海軍方面的戰兵上岸就可以成為步兵,但卻很難短時間內成為騎兵。

  黃台吉錯估了毛鈺的計劃,也錯估了毛鈺的實力。十幾萬人馬尤其是三股力量將近十萬的騎兵人吃馬嚼每天的消耗是一個天文數字。但黃台吉沒想到的是如今正是遼河的雨水豐沛旗,毛鈺的運輸船就連福船都能順利抵達,而沈陽城的騎兵沒辦法大規模出動擾亂遼河運輸。江南這麽多百姓養幾十萬將士還是沒問題的,況且毛鈺前些年囤積了巨量的糧食為的就是有一天能夠和黃台吉打消耗戰。

  唯一讓毛鈺感到意外的就是林丹汗出動了六萬騎兵,雖然消耗速度加快了,但是同樣攻陷遼陽也順利了許多。有遼陽城囤積的糧草加上海上運輸足夠保證十幾萬將士糧草不斷。

  但毛鈺也不打算就此在沈陽城一直消耗下去。所以葉流雲和毛承祿先後離開。準備一南一北將遼東梳理一遍!
  讓毛鈺意外的是一直沒有回復的洪承疇在毛鈺圍困沈陽的第五天派遣兵馬來了。當然不是洪承疇親自前來,而是原來盧象升的手下虎大威,他本是山西總兵,後被調到洪承疇麾下,這次朱由檢東巡,虎大威也是開路先鋒,隨後一直跟隨洪承疇駐守松山。

  毛鈺話說的客氣,但是洪承疇也聽出來了,現在已經是吳王的毛鈺如今在大明內部的聲望已經超過了皇帝朱由檢,更加不是他這個薊遼總督可以比擬的。幾十年了大明一直是處於防守狀態,且是不斷後退,一直退到寧遠城,甚至還有人主張放棄山海關外的大片土地。而毛鈺卻出奇兵不但收復遼南失地,還攻下了努爾*哈赤經營多年的遼陽,現在更是圍困了滿人的沈陽!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和大明朝廷的腐敗無能比起來,毛鈺算得上是戰無不勝!不管是大明邊軍將士還是京畿一帶的百姓心目中的那杆秤不自覺地就偏向了毛鈺。

  當然要洪承疇明目張膽地違抗聖旨支持毛鈺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就派遣了最聽話的虎大威前來助陣。毛鈺贏了他可以因此分功勞,毛鈺輸了也是虎大威自作主張!
  虎大威帶的人不多,也就一萬步兵,還是來到塔山之後要求毛鈺的運輸船搭載前往遼陽。毛鈺在塔山留了人,自然就同意了,並且直接送到沈陽。虎大威來到沈陽之後也是嚇了一跳,以往在京畿耀武揚威的清軍居然龜縮在沈陽城裡,城外被毛鈺挖的到處都是坑,雖然不影響步兵通行,但是等於堵死了騎兵出城之路這是準備甕中捉鱉?

  毛鈺對於這位歸化的蒙古人還是很有好感的,至少他沒有王樸聰明,遇到戰事就逃跑,虎大威是勇猛著稱的。如今又是被洪承疇挑選出來參與這場盛會必定也是用過心的。所以毛鈺也很客氣,親自出迎,並且將虎大威安排在祖大壽大營的後方。進一步加強東門的堵截能力。雖然虎大威帶來的只有一萬人,但是這也是洪承疇的一個態度,這讓祖大壽也安心了許多!連夜寫信前往錦州要求祖家在城內募集兵馬,現在這種情況分明就是準備分蛋糕了,他當然想跟毛鈺表明態度。不但騎兵全力支持毛鈺,他們祖家是盡全力在支持這場決戰。

  對於城外虎大威的到來黃台吉也是第一時間收到消息,他和祖大壽的反應差不多,既然虎大威能來,洪承疇就隨時可能來。這一場戰爭被他玩成了死局。所以他決定還是要盡快突圍,這次不是騎兵也不是幾千人,而是全體滿人從沈陽突圍。

  原因很簡單,不管毛鈺和朱由檢有多大的分歧,他們一定會在解決掉自己之後才去解決雙方的分歧。哪怕是背叛也會發生在沈陽城被攻陷之後。如今毛鈺手裡已經有足夠的騎兵,如果再調集足夠的步兵前來,在火炮的壓製下,強行登上沈陽城只是早晚的事情。

  經過兩天的動員和準備,先是安排兩千騎兵和兩千步兵出北門牽製林丹汗,然後城內清軍精銳四萬人,有戰馬可以騎乘青壯三萬人掩護著三萬老弱率先從東門殺出。剩下的沈陽城內的百姓自然就是被放棄的那一部分,任憑他們自己在這樣的戰場上碰運氣。

  虎大威算是幸運,剛剛休整兩天就碰上了一場大決戰。

  祖大壽的騎兵只剩下兩萬五千人就算加上虎大威的步兵也擋不住洶湧而出的清軍。祖大壽自然第一時間向林丹汗和毛鈺求援。

  當毛鈺下令兩個輕騎兵趕到戰場的時候,從東門出來的清軍騎兵也達到了三四萬。雙方就在東門外的空地上再次展開廝殺!

  因為抱著必死的決心,還有黃台吉、代善、多爾袞等親自帶領,清軍的戰鬥力明顯高出了祖大壽的部隊。加上祖大壽的小心思作怪,很快清軍就有不少人從初了包圍圈朝著西北方向而去。他們選擇了祖大壽和林丹汗大營中間的空當入圍顯然是之前經過精密部署的。

  就算文靈的手下非常彪悍,在祖大壽有所保留的情況下,還是節節敗退。很快黃台吉和代善的滿清權貴都陸續地衝出了包圍,只有負責殿後的多爾袞還在和祖大壽糾纏。

  林丹汗雖然在毛鈺的催促下姍姍來遲,但總算還是截住了清軍後面的步兵或者說是滿人百姓一大部。林丹汗經歷了前兩次的大戰損失了兩萬多騎兵,剩下三萬多人也不想損耗太多,都指望著其他兩方多出點力。

  當毛鈺從西門調遣的步兵師抵達戰場的時候,黃台吉已經消失在視野中,多爾袞眼見著步兵逐漸包圍上來,企圖分離突圍而去。只是毛鈺不是祖大壽也不是林丹汗,他派遣上了僅剩下的四千翼騎兵,義無反顧地衝上了狼狽突圍的清軍。

  毛承作前幾次衝鋒太凶狠損失也不小,至少有兩千翼騎兵永遠地倒下了。剩下還有不少輕傷的沒有歸隊。葉流雲帶來的一個團翼騎兵也帶走了,他手中就只有四千人。將近十萬的清軍出城,至少有七萬人是騎馬的。想要攔截住他們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