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末梟臣》第483章 場外角力
  同樣受惠的自然還包括祖大壽和林丹汗,他們以往擔憂的戰鬥減員在毛鈺的軍醫出現之後基本上得到了緩解。這也堅定他們繼續跟著毛鈺乾的決心。

  黃台吉退回到沈陽城之後,滿清八旗貴族們立即就展開了討論,或者說是爭論,因為無論是城牆上觀戰的閑人還是親臨前線的戰將都清楚地感受到了來自毛鈺軍隊的壓力。因為在這樣大規模的會戰中,毛鈺依然能夠保持傷亡比在一比三左右。毛鈺是仰仗先進武器和嫻熟的戰陣配合做到了這一點的。夜間飛艇襲擊還沒有開始清軍已經全面處於劣勢。

  這是清軍無法接受的。因為以往對上明軍和蒙古人佔優勢的使他們,傷亡比甚至能夠達到一比五,進入京畿一帶劫掠的時候大部分明軍是頑梗而逃。現在兵臨城下的是毛鈺,兵力不足的是他們大請!歸根到底還是本族人口太少。

  有些人主張沈陽城全民皆兵,雖然一些老幼婦孺無法騎馬作戰也可以作為後備隊登上城牆防禦。而所有會騎馬的滿人無論男女都是該到了去前線和毛鈺交換兵力的時候!持有這種激進思想的自然還是少數。

  也有人主張撤退,離開沈陽這個滿漢雜居的城市回到赫圖阿拉或者海西去,哪裡才是女真人現在叫滿人的地盤。草原馳騁,臨建攀爬是女真本色!和漢人打攻防戰不是女真所長,這部分是忘記了自從努爾哈赤起兵以來的連戰連捷,開了外掛一樣瘋狂了幾十年!順水順風習慣了一旦碰到強大的敵人,清軍的脆弱就暴露無遺。

  也有人主張和毛鈺和談,因為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洪承疇沒來,楊嗣昌也沒來,也就是說祖大壽是自作主張的。毛鈺遠在南方就算佔領了沈陽也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防守,還不如拿著大量的錢財回去南方。如今毛鈺打到沈陽城下對大明朝廷和朱由檢也有個交代了。所以他們主張拿出幾百萬白銀讓毛鈺撤軍。

  這些人顯然不了解毛鈺,也不了解黃台吉的,當初多爾袞提出的以黃河為界毛鈺都不答應,更何況現在人家兵臨沈陽了。一個有志於天下的人怎麽可能在大好形勢下收兵?

  黃台吉其實是做了祖大壽工作的,戰前就做過了,但是失敗了。祖大壽心裡明白,大清國雅壯大要南下就必須吞並遼西!祖大壽要麽投降大請要麽死戰到底別無他法。他和林丹汗和毛鈺都不一樣。

  所以黃台吉思來想去最後還是將主意打到了林丹汗身上,雖然他和林丹汗仇深似海,但是同為北方的少數民族,黃台吉兵部認為林丹汗會死心塌地跟著毛鈺乾。只要利益足夠一定能夠讓林丹汗動心。

  考慮到毛鈺和林丹汗有長期合作,黃台吉給出的條件就是聯手攻打大明,京畿以西如山西、陝西等地劫掠所的歸林丹汗,且大請將蒙古白城以東的土地和部落歸還。另外贈送林丹汗戰馬一萬匹,白銀兩百萬兩。

  當信使帶著黃台吉的條件來到林丹汗營地的時候,林丹汗剛從毛鈺的大營回來。毛鈺實現了自己的承諾,將兩千杆火繩槍交給了他,還有清軍騎兵使用的戰弓八千張羽箭無數。這等於一下子提升了林丹汗布至少四分之一騎兵的戰力。並且額外增加了十幾箱從遼陽城內繳獲的金銀財寶!雖然毛鈺的條件是那些火繩槍和弓箭是需要林丹汗用銅礦來還的。但林丹汗不在乎,銅礦現在開采出來主要也是交給毛鈺的,無非就是多派遣一些奴隸去挖礦就是了。

  當黃台吉的使者拜見林丹汗說完黃台吉的條件之後,林丹汗斷然拒絕了黃台吉的合作,雙方除了仇恨之外還有領地的接壤這是不可調和的矛盾。而兩個民族的高度雷同,戰馬和弓箭都是拚命地搶,都缺糧食,銀子拿在手裡也沒用!而毛鈺則一直在供應他的糧草,林丹汗甚至想著是不是繼續召集蒙古各部再拉出幾萬人來,雖然不一定能夠趕到戰場,但是坑毛鈺一點糧草應該是可以做到的。

  毛鈺如此安撫林丹汗,自然也要給祖大壽好處。對於祖大壽和吳三桂想要重炮和燧發槍的要求,毛鈺拒絕了,火繩槍可給一部分,不過現在給了林丹汗,只剩下不到一千杆,全部給了祖大壽。步兵炮也是不能給的,毛鈺答應送二十艘海滄船和五艘福船給祖大壽用來做貿易。這些東西在毛鈺這裡不值錢,但是祖大壽想去南方購買可能就需要花費幾倍的價錢。因為現在江南的造船廠造出來的貿易船基本上是搶光的。毛鈺當然還有更狠的一招,那就是如果祖大壽留下來一直到打下沈陽,毛鈺可以將遼陽以西的領地讓給祖大壽和吳三桂,並且允許遼東的漢人自由前往遼西。並且同意讓他們先行派兵駐守。至於朝廷哪裡現在雙方似乎都不將大明朝廷放在眼裡了。

  祖大壽雖然不承認,但是內心裡是想做軍閥的,想保持自己的獨立性,這一點洪承疇不可能允許他,黃台吉也做達不到,祖大壽做大對他們兩個都不利。但是毛鈺能做得到,因為現在至少名義上那些地方是大明朝廷的,可以讓祖大壽等人用來養兵。最關鍵的是如果毛鈺吞兵沈陽,那麽整個遼陽往西大片土地都相對安全,祖家和吳家如果抓住機會,自然能夠超越其他總兵,雖然還要受到毛鈺的節製。

  如此一來黃台吉場外的所有努力都化為烏有,他只能一個人面對三股力量的不必緊逼。這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而且如今的北方已經不是清軍的大後方,毛鈺可以通過戰艦隨時將不對運輸到哪裡。遼西還有幾萬明軍沒有動靜,現在如果扛不住就可能滿盤皆輸。

  當然祖大壽和林丹汗如此選擇最主要的還是看在毛鈺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毛鈺如果能夠在奇兵決戰中取勝,那麽接下來步兵軍站,在數以百計的炮兵猛攻之下沈陽城也是旦夕可下!過往和毛鈺沒有矛盾的情況下誰不想站在勝利者的一方?
  失去了騎兵有是清軍不事生產的缺點將暴露無遺,就算毛鈺就此退兵,面對防守嚴密的遼西明軍,清軍再也不可能和以往那樣長驅直入!如果毛鈺進一步封鎖遼陽一帶,那麽清軍最終的結局就是回到深山老林林去重新過漁獵的生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